一种桥梁拓宽施工用减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63117发布日期:2019-06-19 02:03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桥梁拓宽施工用减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产品配件领域,具体为一种桥梁拓宽施工用减振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公路和城市道路的现代化建设也在加快进程。大量早期建成投入运营的公路桥梁,服务水平已无法满足现今交通需求,服务水平已明显降低,存在严重的问题,如交通拥挤、行车速度减慢、交通组织困难、日常养护工作也难以正常展开,严重制约了快速通道的作用发挥,不利于沿线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现有的在拓宽桥梁时使用的用于减少旧桥体的减振装置,其结构均比较简单,例如专利号为:CN207109615U,名称为一种桥梁拓宽施工用减振装置,公开了“减振装置,包括上盖板、紧固螺母、紧固螺栓、固定板、后盖板、旧桥体、下盖板、减振板、前盖板、新桥体以及减振弹簧,所述上盖板与前盖板固定连接,所述上盖板与后盖板固定连接,所述下盖板与前盖板固定连接,所述下盖板与后盖板固定连接,所述上盖板下端安装有固定板,所述上盖板通过四个紧固螺栓与固定板相连接,所述下盖板上端安装有若干个减振弹簧,若干个所述减振弹簧均固定在减振板下端,所述新桥体以及旧桥体均安装在固定板与减振板之间”。这种减振装置直接在桥体上架设减振弹簧,以此来减少桥体的振动,减少旧桥体和新桥体之间的挠度差,当多车辆经过旧桥体时,产生的振动较大,该装置无法持续发挥减振作用,对新桥体的振动影响难以减少,减振效果较差。且目前旧桥拓宽工程中多采用整体式连接,但是采用整体式连接进行拓宽时,新旧桥之间互相影响,新建桥梁受到旧桥的约束,受力较为复杂,影响因素较多,施工质量不易保证。在旧桥改造工程中,往往采用现浇段来实现新旧桥之间的连接。当旧桥上有交通荷载时,旧桥将会受到振动冲击,新旧桥之间会产生挠度差,这会对现浇混凝土的质量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因此,在旧桥拓宽改造工程中,必须采取措施减小交通荷载产生的旧桥体的振幅,进而减少新旧桥之间挠度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桥梁拓宽施工用减振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桥梁拓宽施工用减振装置,设置于旧桥体和新桥体之间,它包括固定于旧桥体向着新桥体一侧的第一固定架、固定于新桥体向着第一固定架一侧的第二固定架以及设置于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之间用于消减旧桥体振幅的减振组件,所述减振组件包括左右两侧分别固定于旧桥体底部和新桥体底部的底板、固定于底板上的减振架、固定于减振架上方且同时与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连接用于消减旧桥体振幅的减振机构、上端铰接于减振架中部的摆动臂和固定于摆动臂下端的减振球。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且位于减振球的下方设置有防撞支座,所述防撞支座位于减振球的一端设置有弹性防撞层。

优选的,所述防撞支座位于减振球的一端呈内凹圆弧结构,所述弹性防撞层沿防撞支座的内凹圆弧表面设置。

优选的,所述防撞层包括沿防撞支座的内凹圆弧表面设置的防撞板以及设置于防撞板与防撞支座的内凹圆弧表面之间的第一减振弹簧。

优选的,所述减振机构包括设置于减振架上的减振板、若干设置于减振板与减振架之间的第二减振弹簧和若干设置于减振板上且下端与减振板相抵接用于固定新桥体和旧桥体的加强板,所述减振架左右两侧分别于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相抵接。

优选的,所述减振板的上端为外凸圆弧结构。

优选的,所述减振架的上端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于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上,所述减振架的下端左右两侧与底板之间分别设置辅助支座;

每个所述辅助支座包括固定于辅助支座内的减振器以及上端滑动连接于减振架的下端且下端固定于减振器输出端的支撑板,每个所述支撑板背离减振球的一侧分别竖直滑动连接于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架与减振架之间和第二固定架与减振架之间均设置有辅助减振机构;

每个个所述辅助减振机构水平设置于减振架上的第三减振弹簧、一端与第三减振弹簧相固定的滑动块和若干铰接于滑动块另一端的滚轮,每个所述滑动块初始状态下通过滚轮分别于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相抵接。

优选的,所述减振组件与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之间设置用于防止减振组件渗水的防水层。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之间架设用于减少交通荷载产生的新旧桥体振幅的减振组件,横跨新桥体的底部和旧桥体的底部固定设置一底板,在底板上设置减振架,减振架左右两侧可固定于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用于承载旧桥体的载荷,以及将减振后的载荷传递至新桥体,设置一上端铰接于减振架中部的摆动臂和上端固定于摆动臂下端的减振球,减振球可采用质量较大的材料,增加减振球的减振效果,当旧桥体多车辆经过后产生持续的振动时,桥体产生振动,减振球以摆动臂的上端绕减振架的中部来回摆动,以此消减旧桥体的振动,减振球能够借力使力,以柔化刚,减振装置产生的不可抗的摆动,以此抵消或者减少旧桥体产生的振动,使新桥体和旧桥体之间的挠度差减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中:

10、旧桥体;20、新桥体;30、第一固定架;40、第二固定架;50、减振组件;51、底板;52、减振架;53、减振板;54、第二减振弹簧;55、加强板;56、摆动臂;57、减振球;58、防撞支座;581、弹性防撞层; 5811、防撞板;5812、第一减振弹簧;59、辅助支座;591、减振器;592、支撑板;593、辅助减振机构;5931、第三减振弹簧;5932、滑动块;5933、滚轮;60、防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桥梁拓宽施工用减振装置,设置于旧桥体10和新桥体20之间,它包括固定于旧桥体10向着新桥体20一侧的第一固定架30、固定于新桥体20向着第一固定架30一侧的第二固定架40以及设置于第一固定架30和第二固定架40之间用于消减旧桥体10振幅的减振组件50,减振组件50包括左右两侧分别固定于旧桥体10底部和新桥体20底部的底板51、固定于底板51上的减振架52、固定于减振架52上方且同时与第一固定架30和第二固定架40连接用于消减旧桥体振幅的减振机构(图中未标注)、上端铰接于减振架52中部的摆动臂56和上端固定于摆动臂56下端的减振球57。

基于以上结构,本装置采用第一固定架30固定于旧桥体10向着新桥体 20一侧,第二固定架40固定于新桥体20向着旧桥体10一侧,由于桥梁的厚度往往较厚,如果采用“[”型钢材,其为适合桥梁的厚度专门制造,成本较高,若采用钢板直接固定于新桥体20上和旧桥体10上,例如上述专利 (CN207109615U)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当车辆较多时,左右振动的持续输出容易导致其减振弹簧发生错位,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L”型钢材作为第一固定架30和第二固定架40,利用“L”型钢材特有抗弯强度,在第一固定架 30和第二固定架40之间架设用于减少交通荷载产生的旧桥体10振幅的减振组件50,横跨新桥体20的底部和旧桥体10的底部固定设置一底板51,在底板51上设置减振架52,固定于减振架52上方用于消减旧桥体振幅的减振机构,减振机构用于承重上下振动的载体,减振架52左右两侧可固定于第一固定架30和第二固定架40,用于承载旧桥体10的载荷,以及将减振后的载荷传递至新桥体20,设置一上端铰接于减振架52中部的摆动臂56和上端固定于摆动臂56下端的减振球57,减振球57可采用质量较大的材料,增加减振球57的减振效果,当旧桥体10多车辆经过后产生持续的振动时,桥体产生振动,减振球57以摆动臂56的上端绕减振架52的中部来回摆动,减振球57 能够借力使力,以柔化刚,减振装置产生的不可抗的摆动,以此抵消或者减少旧桥体10产生的振动,使新桥体20和旧桥体10之间的挠度差减少。

为了保护减振装置的内部部件,本实施例的底板51的上表面且位于减振球57的下方设置有防撞支座58,防撞支座58位于减振球57的一端设置有弹性防撞层581。基于以上结构,当减振球57长期使用后,摆动臂56与减振架 52的中部铰接点容易因老化而失去铰接功能,减振球57容易掉落,且在减振过程中,减振球57容易甩出,损坏减振装置的其他内部部件,因此在底板51 的上表面设置防撞支座58,该防撞支座58位于减振球57的正下方,且防撞支座58上端设置有弹性防撞层581(可采用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的弹性防撞层581,或者采用弹性机构),当减振球57掉落时,其质量较大,若直接与底板51硬接触,容易损害底板51,弹性防撞层581可以有效消减掉落的减振球 57产生的惯性力,防止减振球57造成内部部件的损坏。

为了进一步提高防撞支座58的保护功能,本实施例的防撞支座58位于减振球57的一端呈内凹圆弧结构,弹性防撞层581沿防撞支座58的内凹圆弧表面设置。基于以上结构,将防撞支座58的上端设置为内凹圆弧结构,该内凹圆弧结构能够容纳减振球57的体积,同时,也可将该内凹圆弧结构的接收范围扩大,当减振球57在摆动过程中掉落时,也不至于掉落至防撞支座58 的外围,损坏减振装置的内部部件。

为了提高减振效果,作为优选方案,本实施例的防撞层581包括沿防撞支座58的内凹圆弧表面设置的防撞板5811以及设置于防撞板5811与防撞支座58的内凹圆弧表面之间的第一减振弹簧5812。基于以上结构,第一减振弹簧5812沿防撞支座58的内凹圆弧表面设置,防撞板5811在接收减振球57 的过程中,可以依靠弧形分布的第一减振弹簧5812有效抵消或减少减振球57 径向方向的惯性力。

为进一步减少旧桥体10上下方向的振幅,本实施例的减振机构包括设置于减振架52上的减振板53、若干设置于减振板53与减振架52之间的第二减振弹簧54和若干设置于减振板53上且下端与减振板53相抵接用于固定新桥体20和旧桥体10的加强板55,减振架52左右两侧分别于第一固定架30和第二固定架40相抵接。基于以上结构,减振架52上设置第二减振弹簧54和减振板53,且在横跨新桥体20和旧桥体10之间设置若干加强板55,减振板 53在弹簧的初始状态下与加强板55相抵接,当旧桥体10产生上下振动时,振动由加强板55转换为上下方向的惯性力,在第二减振弹簧54的抵消作用下,可以保证旧桥体10传递至新桥体20上的振动减少甚至消失,减少了新旧桥体10之间的挠度差。

为了保证旧桥体10的振动能够更好地传递至减振板53上,本实施例的减振板53的上端为外凸圆弧结构。基于以上结构,可将减振板53设置为中空,通过外凸圆弧结构,当加强板55将振动转化为上下方向的惯性力后,通过压缩减振板53,可以将振动更好的通过减振板53传递至第二减振弹簧54。

为了增加减振装置的减振功能,本实施例的减振架52的上端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于第一固定架30和第二固定架40上,减振架52的下端左右两侧与底板51之间分别设置辅助支座59,每个辅助支座59包括固定于辅助支座 59内的减振器591以及上端滑动连接于减振架52的下端且下端固定于减振器 591输出端的支撑板592,每个所述支撑板592背离减振球57的一侧分别竖直滑动连接于第一固定架30和第二固定架40上。基于以上结构,在减振架 52与底板51之间设置辅助支座59,利用减振器591来减少减振架52产生的振动,并将减振架52的左右两侧与第一固定架30和第二固定架40滑动连接 (可采用导轨),当发生振动时,振动通过减振架52沿第一固定架30和第二固定架40上下滑动,通过支撑板592直至传递至减振器591上,进而减少或抵消振动,保证减振装置的正常运行。

进一步地,为了使减振装置的减振效果更佳,本实施例的第一固定架30 与减振架52之间和第二固定架40与减振架52之间均设置有辅助减振机构 593,每个辅助减振机构593水平设置于减振架52上的第三减振弹簧5931、一端与第三减振弹簧5931相固定的滑动块5932和若干铰接于滑动块5932另一端的滚轮5933,每个所述滑动块5932初始状态下通过滚轮5933分别于第一固定架30和第二固定架40相抵接。基于以上结构,旧桥体10产生的振幅中,存在横向振动,因此利用辅助减振机构593来抵消横向振动,具体如下:旧桥体10产生的振动传递至第一固定架30上,减振架52受力横向摆动,滑动块5932与受力将振动传递至第三减振弹簧5931,以此消减横向振动。为了使上下方向的振动不影响辅助减振机构593的减振效果,在滑动块5932上设置若干滚轮5933,当减振架52上下振动时,左右两侧的滚轮5933使辅助减振机构593分别在第一固定架30和第二固定架40上相对滑动,防止第三减振弹簧5931因上下振动发生错位,影响辅助减振机构593的减振效果。

在扩宽桥梁的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受天气影响,若下雨天,雨水渗入减振装置容易使其内部部件生锈,甚至内部电气元件受损,鉴于此,本实施例的述减振组件50与第一固定架30和第二固定架40之间设置用于防止减振组件50渗水的防水层60。基于以上结构,防水层60可将雨水隔绝于外,防止渗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