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拓宽时桥面铺装结构设计的改进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200774发布日期:2019-07-17 06:09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桥梁拓宽时桥面铺装结构设计的改进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桥梁建设相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桥梁拓宽时桥面铺装结构设计的改进方法。



背景技术:

在交通量增加的情况下,若已建成桥梁不能满足交通量的需求而出现服务能力不足问题时,往往需要对此类桥梁进行拓宽扩建。且道路的改扩建是未来一段时间内道路建设的重要形式与任务,桥梁的扩建会愈加普遍。

现在对桥梁的扩建通常采用的方式包括紧邻旧桥拼接扩建及在旧桥旁边另建新桥。目前紧邻旧桥采用拼接式进行桥梁扩建较为普遍。旧桥扩建工程中,由于旧桥已工作一定的年限,其承载力相对新桥较低。若两桥铺设的桥面铺装是一同工作的,则桥面铺装在扩建完工后的运营过程中,会因为承载力的差异,在新旧桥搭接位置处出现应力、变形方面的差异,从而影响桥梁的正常工作。

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桥梁拓宽时桥面铺装结构设计的改进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桥梁拓宽时桥面铺装结构设计的改进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桥梁拓宽时桥面铺装结构设计的改进方法,所述改进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旧桥的桩基进行加固;

s2:加固拼宽桩基,并将拼宽桩基与旧桥固定形成整体;

s3:浇筑新桥路面,并将凝固完成的新桥路面固定在拼宽桩基上,且新旧桥路面之间存在纵向接缝;

s4:在新桥路面上和旧桥路面上均铺设混凝土层,并在混凝土层内横向铺设钢筋,且钢筋的位置位于混凝土层的中部;

s5:在凝固的混凝土层桥面上浇筑桥梁护栏;

s6:在凝固的混凝土层桥面上依次铺设sma层和ac层。

优选地,所述旧桥桩基的加固标准和拼宽桩基的加固标准基于拼接旧桥拓宽的标准设置。

优选地,所述s4中的混凝土层厚度基于旧桥拓宽的宽度设置。

优选地,所述s4中的钢筋为螺纹钢筋,所述螺纹钢筋的一半长度位于新桥的混凝土层中,所述螺纹钢筋的另一半长度位于旧桥的混凝土层中。

优选地,所述螺纹钢筋的长度基于新桥的宽度设置,且所述螺纹钢筋的长度不小于700mm。

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螺纹钢筋的间距、所述螺纹钢筋的直径和所述螺纹钢筋的长度基于新旧桥承载力差异设置,且相邻两个所述螺纹钢筋的间距不大于900mm。

优选地,所述s6中sma层的厚度和ac层的厚度基于旧桥拓宽的宽度设置,且所述混凝土层的厚度、sma层的厚度和ac层的厚度之和等于旧桥的各结构层厚度之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提出的拼接式扩建桥梁桥面铺装结构设计的改进方法中,通过在新旧桥面铺装接缝位置的混凝土板中增加螺纹钢筋拉杆,可改善因接缝的存在对新旧桥的桥面铺装受力的影响,能增加新旧桥梁桥面铺装的整体性,改善受力性能,提高扩建后桥梁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桥梁拓宽时桥面铺装结构设计的改进方法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桥梁拓宽时桥面铺装结构设计的改进方法中混凝土层、sma层和ac层的组合结构图。

图中:1旧桥、2新桥、3螺纹钢筋、4接缝、5混凝土层、6sma层、7ac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说。

实施例一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桥梁拓宽时桥面铺装结构设计的改进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旧桥1的桩基进行加固;

s2:加固拼宽桩基,并将拼宽桩基与旧桥1固定形成整体;

s3:浇筑新桥2路面,并将凝固完成的新桥2路面固定在拼宽桩基上,且新旧桥路面之间存在纵向接缝4;

s4:在新桥2路面上和旧桥1路面上均铺设混凝土层5,并在混凝土层5内横向铺设钢筋,且钢筋的位置位于混凝土层5的中部,混凝土层的厚度为16cm;

s5:在凝固的混凝土层5桥面上浇筑桥梁护栏;

s6:在凝固的混凝土层5桥面上依次铺设sma层6和ac层7,其中sma层6的型号为sma-13,ac层7的型号为ac-20,sma层6的厚度为4cm,ac层7的厚度为5cm,混凝土层5的厚度、sma层6的厚度和ac层7的厚度之和为25cm。

旧桥1桩基的加固标准和拼宽桩基的加固标准基于拼接旧桥1拓宽的标准设置,s4中的钢筋为螺纹钢筋3,螺纹钢筋3的一半长度位于新桥2的混凝土层5中,螺纹钢筋3的另一半长度位于旧桥1的混凝土层5中,螺纹钢筋3的长度基于新桥2的宽度设置,且螺纹钢筋3的长度不小于700mm,相邻两个螺纹钢筋3的间距、螺纹钢筋3的直径和螺纹钢筋3的长度基于新旧桥承载力差异设置,且相邻两个螺纹钢筋3的间距不大于900mm,s6中sma层6的厚度和ac层7的厚度基于旧桥1拓宽的宽度设置,且混凝土层5的厚度、sma层6的厚度和ac层7的厚度之和等于旧桥1的各结构层厚度之和。

实施例二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桥梁拓宽时桥面铺装结构设计的改进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旧桥1的桩基进行加固;

s2:加固拼宽桩基,并将拼宽桩基与旧桥1固定形成整体;

s3:浇筑新桥2路面,并将凝固完成的新桥2路面固定在拼宽桩基上,且新旧桥路面之间存在纵向接缝4;

s4:在新桥2路面上和旧桥1路面上均铺设混凝土层5,并在混凝土层5内横向铺设钢筋,且钢筋的位置位于混凝土层5的中部,混凝土层的厚度为16cm;

s5:在凝固的混凝土层5桥面上浇筑桥梁护栏;

s6:在凝固的混凝土层5桥面上依次铺设sma层6和ac层7,其中sma层6的型号为sma-13,ac层7的型号为ac-20,sma层6的厚度为3cm,ac层7的厚度为6cm,混凝土层5的厚度、sma层6的厚度和ac层7的厚度之和为25cm。

旧桥1桩基的加固标准和拼宽桩基的加固标准基于拼接旧桥1拓宽的标准设置,s4中的钢筋为螺纹钢筋3,螺纹钢筋3的一半长度位于新桥2的混凝土层5中,螺纹钢筋3的另一半长度位于旧桥1的混凝土层5中,螺纹钢筋3的长度基于新桥2的宽度设置,且螺纹钢筋3的长度不小于700mm,相邻两个螺纹钢筋3的间距、螺纹钢筋3的直径和螺纹钢筋3的长度基于新旧桥承载力差异设置,且相邻两个螺纹钢筋3的间距不大于900mm,s6中sma层6的厚度和ac层7的厚度基于旧桥1拓宽的宽度设置,且混凝土层5的厚度、sma层6的厚度和ac层7的厚度之和等于旧桥1的各结构层厚度之和。

实施例三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桥梁拓宽时桥面铺装结构设计的改进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旧桥1的桩基进行加固;

s2:加固拼宽桩基,并将拼宽桩基与旧桥1固定形成整体;

s3:浇筑新桥2路面,并将凝固完成的新桥2路面固定在拼宽桩基上,且新旧桥路面之间存在纵向接缝4;

s4:在新桥2路面上和旧桥1路面上均铺设混凝土层5,并在混凝土层5内横向铺设钢筋,且钢筋的位置位于混凝土层5的中部,混凝土层的厚度为17cm;

s5:在凝固的混凝土层5桥面上浇筑桥梁护栏;

s6:在凝固的混凝土层5桥面上依次铺设sma层6和ac层7,其中sma层6的型号为sma-13,ac层7的型号为ac-20,sma层6的厚度为4cm,ac层7的厚度为4cm,混凝土层5的厚度、sma层6的厚度和ac层7的厚度之和为25cm。

旧桥1桩基的加固标准和拼宽桩基的加固标准基于拼接旧桥1拓宽的标准设置,s4中的钢筋为螺纹钢筋3,螺纹钢筋3的一半长度位于新桥2的混凝土层5中,螺纹钢筋3的另一半长度位于旧桥1的混凝土层5中,螺纹钢筋3的长度基于新桥2的宽度设置,且螺纹钢筋3的长度不小于700mm,相邻两个螺纹钢筋3的间距、螺纹钢筋3的直径和螺纹钢筋3的长度基于新旧桥承载力差异设置,且相邻两个螺纹钢筋3的间距不大于900mm,s6中sma层6的厚度和ac层7的厚度基于旧桥1拓宽的宽度设置,且混凝土层5的厚度、sma层6的厚度和ac层7的厚度之和等于旧桥1的各结构层厚度之和。

实施例四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桥梁拓宽时桥面铺装结构设计的改进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旧桥1的桩基进行加固;

s2:加固拼宽桩基,并将拼宽桩基与旧桥1固定形成整体;

s3:浇筑新桥2路面,并将凝固完成的新桥2路面固定在拼宽桩基上,且新旧桥路面之间存在纵向接缝4;

s4:在新桥2路面上和旧桥1路面上均铺设混凝土层5,并在混凝土层5内横向铺设钢筋,且钢筋的位置位于混凝土层5的中部,混凝土层的厚度为17cm;

s5:在凝固的混凝土层5桥面上浇筑桥梁护栏;

s6:在凝固的混凝土层5桥面上依次铺设sma层6和ac层7,其中sma层6的型号为sma-13,ac层7的型号为ac-20,sma层6的厚度为2cm,ac层7的厚度为6cm,混凝土层5的厚度、sma层6的厚度和ac层7的厚度之和为25cm。

旧桥1桩基的加固标准和拼宽桩基的加固标准基于拼接旧桥1拓宽的标准设置,s4中的钢筋为螺纹钢筋3,螺纹钢筋3的一半长度位于新桥2的混凝土层5中,螺纹钢筋3的另一半长度位于旧桥1的混凝土层5中,螺纹钢筋3的长度基于新桥2的宽度设置,且螺纹钢筋3的长度不小于700mm,相邻两个螺纹钢筋3的间距、螺纹钢筋3的直径和螺纹钢筋3的长度基于新旧桥承载力差异设置,且相邻两个螺纹钢筋3的间距不大于900mm,s6中sma层6的厚度和ac层7的厚度基于旧桥1拓宽的宽度设置,且混凝土层5的厚度、sma层6的厚度和ac层7的厚度之和等于旧桥1的各结构层厚度之和。

验算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这四种组合的承载力,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验算,最终发现实施例四组合中,sma-13层6与ac-20层7中出现的剪切应力最小,因此以实施例四组合作为最终的结构层形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