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跨桥梁门式吊机支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18370发布日期:2020-02-14 15:56阅读:521来源:国知局
一种跨桥梁门式吊机支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跨桥梁门式吊机支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土木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土木工程中所应用到的新技术也不断多样化,主要是一些桥梁、道路、建筑等具有标志性的行业的发展,为了使我国桥梁、道路施工技术能够安全有效的进行,对施工技术也不断提出了新的高要求,桥梁、道路施工的技术人员也必须不断掌握施工中的桥梁、道路的结构新技术,对桥梁、道路的稳定性系数进行精准的计算。

当桥墩面搭设好之后,要进行下一步施工工序,就需要用到大型的起重机或者起吊机,这类起重设备是一种大型的且有很多个伸缩杆的设备,通过把桥面下方的构件或材料吊装搬运到桥面上用于后续施工。这种大型的起吊设备一般需要专门配置在施工区域旁边进行施工作业。一般起吊机的伸缩距离以及作业半径在出厂时是设计好的,但是对于桥面很宽的施工现场和环境下这种起吊机就会有明显弊端,有的项目甚至配置了好几台起吊机,而且每次在使用起吊机时会把起吊机进行很长时间的自身固定,晚上还不能解开,影响第二天在其他施工区域的使用,导致资源浪费和施工效率降低,影响到工程整体的进度。

目前在桥梁施工中常用的起重机有:汽车吊、浮吊、门式吊机等。汽车吊是装在普通汽车底盘或特制汽车底盘上的一种起重机,其行驶驾驶室与起重操纵室分开设置。这种起重机的优点是机动性好,转移迅速。缺点是工作时须支腿,不能负荷行驶,也不适合在松软或泥泞的场地上工作。受地形限制、大型设备(1000~2000吨)不能完成。如果桥比较小,是无法承受汽车吊的荷载。浮吊是载有起重机的浮动平台,它可以在港口内移至任何需要的地方,或是靠泊,或是移到锚地使货物转船。优点是起重量一般从数百吨至数千吨。缺点是在低等级航道无法使用大型浮吊吊装,既有公路桥无法提供足够承载力进行吊装的施工问题。如果河水比较浅,就无法使用大型浮吊。门式吊机是桥架通过两侧支腿支撑在地面轨道上的桥架型起重机。门式吊机具有场地利用率高、作业范围大、适应面广、通用性强等特点,在港口货场得到广泛使用。缺点是工作环境的局限性。当在低等级航道环境采用门式吊机时,需要采用一种新型的跨桥梁门式吊机支架装置来克服工作环境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一种跨桥梁门式吊机支架装置,包括包括多个垂直于桥墩面的大圆管,设置在所述大圆管之间用以稳固所述大圆管的连接梁,设置在所述大圆管上端面的上横梁,设置在所述上横梁上的吊车机构,设置在所述上横梁下方用以人工上下攀爬的爬梯,设置在所述上横梁之间的调节连接机构,所述大圆管多个为一组且设置多组,其中一组设置有灌注施工平台,所述灌注施工平台中间设置有用以吊装施工钢护筒所用的开口,所述灌注施工平台周边设置有防护栏,所述灌注施工平台上端且在大圆管上设置有用以人工上下灌注施工平台的操作平台,所述操作平台周边设置有防撞护栏;

所述大圆管采用圆柱管状结构的结构,以有效便支撑所述上横梁以及设置在上横梁上的吊车机构总体所带来的的重量;

所述连接梁采用型材搭配成工字型焊接结构连接于所述大圆管之间,所述上横梁采用型材焊接搭配成贝雷梁结构设置于所述大圆管之上;

所述调节连接机构包括:左圆管,设置在所述左圆管一端的左接头,设置在所述左圆管另一端的右圆管,设置在所述右圆管一端的右接头,所述左圆管与所述右圆管通过螺纹连接;

所述上横梁由多个管状型材拼接为一个长度方向截面为三角形的结构受力梁,以便起到加强加稳定的效果;

所述上横梁的上端设有水平式平板导轨,所述吊车机构下端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可在所述平板导轨上通过控制可自由滚动;

所述左圆管为管状中空设计,且与所述左接头连接处为相对凸起与凹陷的结构状设计,从而确保左圆管相对左接头相对转动且在长度方向不可调整,所述右圆管为管状中空设计,且与所述右接头连接处为相对凸起与凹陷的结构状设计,从而确保右圆管相对右接头相对转动且在长度方向不可调整;

所述吊车机构设置有用以吊装物体结构件的起吊机以及用以移动所述吊车机构的驱动电机;

所述爬梯高低长度方向截面为环状设计,且通过型材逐层搭建多个脚踏平板,以便操作人员通过爬梯上下维护操作使用;

所述大圆管可根绝桥墩的单面或者双面模式设置多组,以便更加有利于支撑所述上横梁的重量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多个大圆管钢护筒柱子为支撑,打入河底,门式支架每跨都跨过桥梁的装置形式,贝雷梁结构式的上横梁组成的门式结构状的大架体,在上横梁上方设置有沿着上横梁长度方向可移动的吊车机构,使得调车机构在上横梁上的来回移动,实现对桥墩面上的物体的吊装搬运作用,整体操作简单,极大的降低了人工作业以及设备等作业时间和劳力成本,很好的提高了生产进度,从而克服了工作环境的局限性。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调节连接机构剖面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侧操作平台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侧钢护筒处剖面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01、桥梁;1、大圆柱;2、上横梁;3、连接梁;4、吊车机构;5、调节连接机构;51、左接头;52、左圆管;53、右圆管;54、右接头;6、爬梯;7、钢护筒;8、防撞护栏;9、防护栏;10、灌注施工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依据图1、图2、图3所示:一种跨桥梁门式吊机支架装置,包括多个垂直于桥墩面的大圆管1,设置在大圆管1之间用以稳固大圆管1的连接梁3,设置在大圆管1上端面的上横梁2,设置在上横梁2上的吊车机构4,设置在上横梁2下方用以人工上下攀爬的爬梯6,设置在上横梁2之间的调节连接机构5,大圆管1采用圆柱管状结构的结构,以有效便支撑上横梁2以及设置在上横梁2上的吊车机构总体所带来的的重量,连接梁3采用型材搭配成工字型焊接结构连接于大圆管之间,上横梁2采用型材焊接搭配成贝雷梁结构设置于大圆管1之上,调节连接机构5包括:左圆管52,设置在左圆管52一端的左接头51,设置在左圆管52另一端的右圆管53,设置在右圆管53一端的右接头54,左圆管52与右圆管53通过螺纹连接,左圆管52为管状中空设计,且与左接头51连接处为相对凸起与凹陷的结构状设计,从而确保左圆管52相对左接头51相对转动且在长度方向不可调整,右圆管53为管状中空设计,且与右接头54连接处为相对凸起与凹陷的结构状设计,从而确保右圆管53相对右接头54相对转动且在长度方向不可调整。

当需要地面上的一些物件起吊搬运到桥梁01表面时,吊车机构4就会通过钢绳把物件起吊起来,并且通过吊车组件4上横梁1水平方向的来回移动对物件进行水平搬运或移动达到施工的效果,此时由于本结构通过专门的设计的起吊装置来实现对桥面的施工效果,所以完全可以不用专门的大型起吊设备来进行作业,解决了起吊机作业半径够不到的问题,同时提高施工进度。

钢护筒之间设置平联斜撑槽钢,钢护筒顶部,大圆管底部设置设置水上钻孔桩施工平台,即灌注施工平台,桥梁防撞护栏处设置便于人从桥梁顶面通过的切口,切口处锚固扶梯的一端,施工平台与桥梁顶面设置由人员下入施工平台的爬梯,施工平台由顺序连接四根钢护筒的型钢以及设置于型钢上钢面板及人员跌落防护栏组成,钢板中心开圆形孔,开孔处打入钻孔灌注桩护壁护筒,开孔尺寸不小于钻孔灌注桩护壁护筒尺寸,护壁护筒的中心与水上施工平台中心重合。

调节连接机构5也为本实用新型专门设计的一种可调的连接机构,在本实用新型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由于上横梁2彼此在存在一定跨度距离,并且施工完后需要对其整体拆解,所以用于连接上横梁2彼此之间的结构最好为可拆卸式连接结构,至此对于调节连接机构5首先采用了左圆管52与右圆管53螺纹连接的方式,首先达到一个左圆管52与右圆管53相对在长度方向上有可调的效果,其次左圆管52一端连接的左接头51,右圆管53一端连接的右接头54,并且通过凸起与凹槽的配合,左接头51与左圆管52在相对转动的情况下长度不变,右接头54与右圆管53在相对转动的情况下长度不变,这样就使得在左接头51与右接头54通过圆孔连接彼此上横梁2之后起到一个调节预紧的目的,在通过相对转动左圆管52与右圆管53,达到拧紧的目的和效果,拆开调节连接机构5时,相对转动左圆管52与右圆管53使得达到一种松懈或者松弛的状态,直接拿出或者取出即可。

所以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大圆管钢护筒柱子为支撑,打入河底,门式支架每跨都跨过桥梁的装置形式,贝雷梁结构式的上横梁组成的门式结构状的大架体,在上横梁上方设置有沿着上横梁长度方向可移动的吊车机构,使得调车机构在上横梁上的来回移动,实现对桥墩面上的物体的吊装搬运作用,整体操作简单,极大的降低了人工作业以及设备等作业时间和劳力成本,很好的提高了生产进度,从而克服了工作环境的局限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