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的市政防护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26563发布日期:2020-05-20 03:18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移动的市政防护栏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道路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移动的市政防护栏。



背景技术:

市政防护栏一般设置在公路中间或两侧,其主要起到隔离作用,以防止行人、车辆不守交通规则随便穿越公路,从而为行人和车辆行驶提供安全保障。

现有技术中的市政防护栏一般由若干段防护栏拼接而成,每段防护栏的两端均设有一安装柱,用于与底面固定,其中间部位为防护栏本体,用于道路的隔离。当防护栏需要更换位置时,需要将每段防护栏于地面上解除固定,之后需要工作人员将防护栏抬走,安装到其它位置即可。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的市政防护栏在更换位置时,需要将其拆除并抬走,由于市政防护栏为若干段拼接而成,所以每一段均需要工作人员抬走,从而使此防护栏的移动过程较为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移动的市政防护栏,它具有移动防护栏省力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可移动的市政防护栏,包括防护栏本体、安装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动结构,所述移动结构设置在所述安装柱底端,所述移动结构包括支座、让位柱和辊轮,所述支座内部中空,沿所述支座的内周面设有一圈滑口,所述滑口与所述支座内部连通;所述让位柱设有两根,两所述让位柱内部中空,且竖直对称设置在所述支座的上表面,两所述让位柱的顶端均固接在所述安装柱的底端,两所述让位柱的内侧壁上均开设有一让位口,所述让位口与所述滑口均为连通状态;沿所述辊轮轴线穿设有一转轴,所述转轴上间隔设有两环形凹槽,两所述环形凹槽均位于所述滑口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动结构的设置,使防护栏通过辊轮进行移动,从而使工作人员在移动过程中只需推动防护栏即可,相比之前需要将防护栏抬走,此移动过程会较为省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轴的两端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支座外周面对应所述螺纹孔的位置均开设有圆通孔,同时穿过所述螺纹孔和所述圆通孔,设有一螺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丝与螺纹通孔的设置,可将转轴的两端固定在支座上,从而限制了转轴的转动,使其不会影响到防护栏的移动方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座的外周面上对称设有两安装耳,两所述安装耳上分别开设有一圆形通孔,穿过所述圆形通孔,分别设有一螺栓,所述螺栓与地面固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座可通过安装耳和螺栓与地面固定,从而使防护栏于指定位置固定的更加牢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于所述转轴上设有一加固架,所述加固架呈倒v型设置,所述加固架的两端固接在靠近所述环形凹槽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架的设置,使转轴与该加固架形成一三角形的整体结构,从而增加了转轴的强度,使转轴不易断裂或弯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所述让位柱的外侧壁上,对称开设有两圆孔,两所述圆孔与所述让位口连通,当所述转轴与所述圆孔同轴线时,同时穿过所述圆孔与所述螺纹孔,设有一螺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孔与螺丝的设置,使螺丝穿过圆孔与转轴螺纹连接,从而会将辊轮架空,使其离开地面,以致于在下雨时,雨水不会冲刷到辊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座的上表面上对称设有两加强柱,两所述加强柱的顶端均与所述安装柱底端固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柱的设置,增加了支座与安装柱之间的连接结构,以提高了支座与安装柱之间的结构强度,使防护栏的重力能够得到充分的承载,从而减轻两让位柱的承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强柱与所述让位柱之间均设有防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网的设置,使支座与安装柱之间形成封闭结构,从而保护辊轮不被拆卸或破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座的下表面粘接有一层橡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垫的设置,使支座不会直接接触地面,从而让地面不会对支座形成摩擦,以致于支座长时间使用不易被磨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移动结构的设置,使防护栏通过辊轮进行移动,从而使工作人员在移动过程中只需推动防护栏即可,相比之前需要将防护栏抬走,此移动过程会较为省力;

2.通过螺丝与螺纹通孔的设置,可将转轴的两端固定在支座上,从而限制了转轴的转动,使其不会影响到防护栏的移动方向;

3.通过加固架的设置,使转轴与该加固架形成一三角形的整体结构,从而增加了转轴的强度,使转轴不易断裂或弯折;

4.通过加强柱的设置,增加了支座与安装柱之间的连接结构,以提高了支座与安装柱之间的结构强度,使防护栏的重力能够得到充分的承载,从而减轻两让位柱的承载力。

5.通过橡胶垫的设置,使支座不会接触地面,从而让地面不会对支座形成摩擦,以致于支座长时间使用不易被磨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安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支座与让位柱连通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辊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防护栏本体;2、安装柱;3、移动结构;31、支座;311、滑口;312、圆通孔;32、让位柱;321、让位口;322、圆孔;33、辊轮;331、转轴;3311、螺纹孔;332、环形凹槽;333、加固架;4、螺丝;5、安装耳;51、圆形通孔;6、加强柱;7、防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可移动的市政防护栏,其包括防护栏本体1,安装柱2和移动结构3。

安装柱2设有两根,均为一内部中空的圆柱体,竖直安装在防护栏本体1的两端,以用于支撑防护栏本体1。

两安装柱2的底端均设有移动结构3,具体为:移动结构3包括支座31、让位柱32和辊轮33。支座31为一有一定厚度的圆环,其内部中空设置,沿支座31的内周面开设有一圈滑口311,该滑口311为一环形闭合的矩形通口,其与支座31的内部相连通。让位柱32为一内部中空的矩形柱体,其设有两根,均竖直设置在支座31的上表面,且两让位柱32于支座31上对称设置,两让位柱32的顶端均与安装柱2的底端固接。于两让位柱32内侧的侧壁上,分别竖直开设有一让位口321,该让位口321为一矩形通口,两让位口321均与滑口311连通设置。辊轮33上设有一转轴331,该转轴331为一圆柱轴,位于辊轮33的轴线上,辊轮33则位于该转轴331的中心处,且与转轴331转动连接。转轴331靠近两端的周面上,均内凹设有一圈环形凹槽332,且该凹槽的横截面呈矩形设置。转轴331通过该环形凹槽332水平设置在支座31上,此时转轴331刚好沿支座31的直径设置,转轴331的两端均位于支座31的内部,环形凹槽332则位于滑口311处,且刚好与滑口311形成卡合,使转轴331两端不会于支座31中掉出,此时辊轮33则位于支座31的圆点处。两安装柱2底端的移动结构3均相同设置。

通过移动结构3的设置,使得防护栏为可移动式,当需要移动防护栏时,可将转轴331于支座31中调节至与两让位柱32之间的垂线垂直的位置,此时辊轮33会将支座31架离地面,推动防护栏,即可实现防护栏的移动;当移动到指定位置后,抬起安装柱2,沿支座31的滑口311转动转轴331,直到转轴331的两端位于两让位口321与滑口311的连通处,此时可将转轴331沿两让位口321提至两让位柱32之间,再将安装柱2放下,此时支座31则与地面直接接触,辊轮33也与地面接触,而防护栏则通过支座31放置在该指定位置处。

为了使防护栏在移动过程中,转轴331不会于支座31中转动,以影响防护栏的移动方向,此处可进一步设置为:于转轴331两端的端面上,分别开设一螺纹孔3311。当转轴331与让位柱32垂直时,于支座31外周面上对应螺纹孔3311的位置处,分别开设一圆通孔312,该圆通孔312与螺纹孔3311相连通,此时于圆通孔312与螺纹孔3311中分别穿设一螺丝4,该螺丝4与螺纹孔3311为螺纹连接。通过螺丝4与圆通孔312的设置,可将转轴331的两端固定在支座31上,从而限制了转轴331的转动,使其不会影响到防护栏的移动方向。

为了能够使防护栏更加牢固的固定在指定位置处,此处可进一步设置为:于支座31外周面上两圆通孔312的正下方,分别水平设置一安装耳5,该安装耳5为一矩形片,其与支座31的外周面垂直设置。两安装耳5上分别开设有一圆形通孔51,于圆形通孔51中可穿设一螺栓,支座31可通过安装耳5和螺栓,与地面固定。

由于转轴331上内凹设有环形凹槽332,所以导致转轴331的该部位较细,而防护栏在移动时,则靠转轴331支撑,又因为环形凹槽332与支座31为直接接触,所以防护栏的重力会通过滑口311直接施加在转轴331的环形凹槽332处,长时间使用,转轴331容易变弯或断裂。此处为了加强转轴331的强度,可进一步设置为:于转轴331上设置一加固架333,该加固架333为一由两根长杆呈倒v型焊接而成的架体,其两端固定在转轴331靠近环形凹槽332的位置处。通过加固架333的设置,使转轴331与该加固架333形成一三角形的整体结构,从而增加了转轴331的强度,使转轴331不易断裂或弯折。

为了在下雨时,使雨水不会冲刷到辊轮33,从而造成转轴331与辊轮33转动连接处的生锈,此处可进一步设置为:于两让位柱32的中心处,分别开设一圆孔322,该圆孔322与让位柱32内部相连通,当转轴331提至螺纹孔3311与圆孔322同轴线时,穿设一螺丝4。通过圆孔322与螺丝4的设置,使螺丝4穿过圆孔322与转轴331螺纹连接,从而会将辊轮33架空,使其离开地面,以致于在下雨时,雨水不会冲刷到辊轮33。

为了提高支座31与安装柱2之间的支撑强度,从而能够减轻两让位柱32的承载力,此处可进一步设置为:于支座31的上表面竖直对称设置一对加强柱6,该加强柱6为一矩形柱体,其顶端均与安装柱2的底端固接。两加强柱6之间的垂线与两让位柱32之间的垂线相垂直。通过加强柱6的设置,增加了支座31与安装柱2之间的连接结构,以提高了支座31与安装柱2之间的结构强度,使防护栏的重力能够得到充分的承载,从而减轻两让位柱32的承载力。

为了防止人为对辊轮33进行破坏或拆卸,此处可进一步设置为:于让位柱32与加强柱6之间均设置一层防护网7,该防护网7为铁丝网。通过防护网7的设置,使支座31与安装柱2之间形成封闭结构,从而保护辊轮33不被拆卸或破坏。

为了减少支座31下表面与地面之间的摩擦,从而使支座31长时间使用不易被磨坏,此处可进一步设置为:于支座31的下表面上,粘接一层橡胶垫。通过橡胶垫的设置,使支座31不会接触地面,从而让地面不会对支座31形成摩擦,以致于支座31长时间使用不易被磨坏。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需要移动防护栏时,可按上述结构和位置关系将转轴331调节至支座31上,之后用螺丝4将转轴331固定在支座31中,此时推动防护栏,即可对防护栏进行移动;当防护栏移动至指定位置后,把转轴331于支座31中解除固定,再将转轴331调节至两让位柱32之间以使辊轮33架空,通过螺丝4固定转轴331,此时用螺栓将安装耳5固定在地面上即可。

采用本实施例,通过移动结构3的设置,可使防护栏通过辊轮33进行移动,从而使工作人员在移动过程中只需推动防护栏即可,相比之前需要将防护栏抬走,此移动过程会较为省力。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