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基坑上方电缆组原位保护的悬空组合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78872发布日期:2020-04-21 18:43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基坑上方电缆组原位保护的悬空组合桥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市政施工时基于城市管线的原位保护技术,特别是一种用于基坑上方电缆组原位保护的悬空组合桥。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我经济社会发展,旧城改造已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房屋建筑的地下室、地铁车站和城市水利设施升级等涉及深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浅层的市政管线,特别是内含电缆组的管涵。虽然这些管涵一般埋深不大,但会影响基坑围护桩、土方开挖和主体结构的施工。对一般市政管线,目前通常仍采取管线迁改的方式进行处理,对迁改程序复杂、社会影响大、重要的城市电力管线采取原位保护措施,确保其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安全运行。

按照保护对象不同,原位保护可分为管涵原位保护和电缆原位保护,其中管涵原位保护是将管涵视为一个整体,采用保护结构将管涵架空,待基坑下部主体结构完工,管涵下土体回填与恢复后,拆除保护结构,从而实现对电力管线的零影响,是真正意义上的原位保护;电缆原位保护是将管涵中电缆组视为保护对象,采用保护结构将电缆组架空后,对原管涵进行拆除,待基坑下部主体结构完成后,再结合主体结构对管涵进行重建,将电缆组重新固定。

在现有技术中,由于电缆原位保护施工复杂,过程繁琐,保护结构一般为现场制作,施工工期长,而管涵原位保护则因为操作方便,且对管线零影响,因此成为本领域的首选。然而,由于管涵多为砼,悬吊重量大、对变形要求高,施工时需浇筑盖板和盖板梁,因此往往需要在其下方空间设置竖向支撑,对基坑下部主体的施工干扰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另外,对于弧形敷设的管线,其施工就更为复杂,需要分段设置保护,占地面积大、费时费力,工期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施工方便快捷、效率高、能够有效适应弧形敷设管线、对基坑下部主体施工干扰小的用于基坑上方电缆组原位保护的悬空组合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

一种用于基坑上方电缆组原位保护的悬空组合桥,其结构要点在于,包括有双侧主梁、工字型横梁、u型悬吊框、连接长杆和悬吊托梁;两主梁纵向平行分布并架设在基坑两侧的承台上,并通过预埋锚栓与承台固定连接,多组工字型横梁垂直于两主梁分布,其两端分别与两侧主梁的下部固定连接,每组工字型横梁均为两根并排设置;每组工字型横梁中的其中一根挂接两组u型悬吊框,每个u型悬吊框的两上端通过双头螺栓连接,该双头螺栓封闭了u型悬吊框的开口,将工字型横梁固定在u型悬吊框内,且工字型横梁的截面宽度与u型悬吊框的内侧开口宽度相适配;两组u型悬吊框的下底部均连接有连接长杆,并通过两连接长杆与一悬吊托梁的两端部连接;基坑上方电缆组位于该悬吊托梁上。

所述双侧主梁是悬空组合桥的主要承载结构,以悬空架设方式固定于基坑两侧的承台上;然后在主梁之间分布多个工字型横梁,而工字型横梁则通过u型悬吊框和连接长杆与下方用于承托电缆组的悬吊托梁连接。由此,本实用新型仅以电缆组为保护对象,大大降低了需要承受的重量和体积,不再需要在基坑内设置竖向支撑,因此降低了准备工作量,且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且对基坑下部主体的施工干扰小,施工方便快捷,效率高;所述组合桥采用悬吊的方式,所述u型悬吊框可以根据电缆组的位置在工字型横梁上灵活调整水平位置,针对弧形敷设的管线能够灵活适配其位置变化,而无需过多的占地,结构简单轻便。

本实用新型可以进一步具体为:

所述主梁为一种贝雷架主梁,由321型贝雷片连接组成,所述贝雷片为多层并列叠置,第二排贝雷片与内侧第一排贝雷片的中心距为0.45m。

所述的多层并列叠置为由内(两主梁相向一侧)向外并排叠置,可双层叠置也可以三层以上叠置,若需要第三排贝雷片,则第二排贝雷片与第三排贝雷片中心距为0.25m。多层叠置可以有效增加组合桥的跨度和承载能力。

所述工字型横梁由多根工字钢纵向拼接组成,其两端通过焊接与主梁固定连接。

截面为工字型的横梁具有较好的承载性能。

所述连接长杆的两端均为螺栓头,并分别采用双螺母对应与u型悬吊框和悬吊托梁连接。

这样,通过调整双螺母的位置,便可调整悬吊托梁在垂直面上的位置,从而更好的适应电缆组敷设时垂直面上的位置变化。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基坑上方电缆组原位保护的悬空组合桥;桥的主梁以悬空架设方式固定于基坑两侧的承台上,工字型横梁则通过u型悬吊框和连接长杆与下方用于承托电缆组的悬吊托梁连接。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降低了准备工作量,且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且对基坑下部主体的施工干扰小,施工方便快捷,效率高;能够灵活适配弧形敷设的管线的位置变化,而无需过多的占地,结构简单轻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基坑上方电缆组原位保护的悬空组合桥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悬空组合桥中主梁以及横梁部分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悬空组合桥的端部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悬空组合桥的中间部分处(非端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悬空组合桥中悬吊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所示a部分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最佳实施例:

参照附图1、2、3、4,一种用于基坑上方电缆组原位保护的悬空组合桥,包括有双侧主梁1、工字型横梁2、u型悬吊框3、连接长杆4和角钢悬吊托梁5。所示两侧的主梁1为一种贝雷架主梁,整个悬空组合桥是以基坑两侧灌注桩冠梁7上部的承台6(砼承台)作为贝雷架主梁末端的支撑,两主梁1纵向平行分布并架设在基坑两侧的承台6上,贝雷架主梁1通过预埋锚栓8与末端砼承台6牢固连接,砼承台6宽1.25m,长2.8m;砼承台6基础坐落在两侧灌注桩冠梁7上部,由冠梁7下部灌注桩支撑。若无灌注桩及冠梁可利用时,应根据实际地基承载力和强度指标进行基础加固处理。砼承台下部灌注桩施工时,采用2cm厚u型钢板对基坑外侧电缆组的原有构筑物进行防护,防护钢板平面长度为4.2m,应深入灌注桩顶高程下部1m,顶部u型转弯处采用双面焊,防护钢板桩与钻孔灌注桩套筒间采用焊接连接。

贝雷架主梁1是悬空组合桥的主要承载结构,由321型贝雷片用工字型支撑架9连接而成,每节贝雷片上设置4根工字型支撑架9(上下各2根),为增加桥的跨度和承载能力,构成主梁的贝雷片可以数排并列或双层叠置,第二排贝雷片与内排贝雷片中心距为0.45m,若需要第三排贝雷片,则第二排贝雷片与第三排贝雷片中心距为0.25m。相邻贝雷片连接处的两侧工字钢支撑架9为一种工字钢,采用宽24cm,厚1cm的钢板焊接固定,钢板间距为20cm。

参照附图2,工字型横梁2由数节工字钢拼接而成,其两端通过焊接与主梁1固定连接。多组工字型横梁2平行垂直于两主梁1分布,每组工字型横梁均为两根并排设置,每根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侧主梁1的下部固定连接。所述拟保护电缆组10为弧形敷设,位于工字型横梁2下方,每组工字型横梁2中的其中一根挂接悬吊装置。两组u型悬吊框3。

结合附图3、4、5、6,所述悬吊装置包括两组u型悬吊框3、连接长杆4以及悬吊托梁5。工字型横梁2位于两u型悬吊框3内,且工字型横梁2的截面宽度与u型悬吊框3的内侧开口宽度相适配,u型悬吊框3的两上端通过双头螺栓11连接,该双头螺栓11封闭了u型悬吊框3的开口,将工字型横梁2固定在u型悬吊框3内;两组u型悬吊框3的的下底部均连接有连接长杆4,并通过两连接长杆4与一悬吊托梁5的两端部连接;基坑上方电缆组10位于该角钢悬吊托梁5上。所述连接长杆4的两端均为螺栓头,并分别采用双螺母对应与u型悬吊框3和角钢悬吊托梁5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包括如下:

1、施工效率高:仅需在贝雷架主梁末端浇筑砼承台,组合桥悬空布置,基坑内无竖向支撑,施工干扰小。

2、投资小:以电缆组为保护对象,降低了重量,且电缆组适应变形能力强,因此保护结构简单、投资低。

3、施工速度快:基坑内无竖向支撑,结构简单轻便,仅需在贝雷架主梁末端浇筑砼承台,其余均为机械连接,可操作性强,施工速度快。

4、可调节性强:本实用新型利用电缆组适应变形能力强的特点,电缆组可以通过角钢悬吊托梁5两侧的双螺母实现上下调节,也可以通过u型悬吊框实现水平调节。

本实用新型未述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