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承压能力强的升降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6936发布日期:2020-05-26 18:29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承压能力强的升降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柱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承压能力强的升降柱。



背景技术:

液压升降柱是一种以液压电机为动力单元的自动升降路桩,其可分为液压一体式升降柱,液压分体式升降柱。它们的动力单元均为液压电机。液压油作为驱动介质。有两种控制方式,即通过外置液压动力单元(驱动部分与柱体分离)或是内置液压动力单元(驱动部分放置在柱体内)驱动柱体上升下降。

由于电机尺寸限制以及电机功率限制,升降内柱高度一般设置为刚好匹配规定升起的高度,从而使得在升降内柱完全降低之后处于悬空状态,完全靠电机支撑,然而电机承重能力有限,在车辆碾压升降内柱时容易导致电机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承压能力强的升降柱,通过设置加长的限位棱条,在不会过多增加重量的情况下,升降内柱在底端时,加长的限位棱条可以起到支撑作用,升降内柱可以更好的承压,同时避免电机损坏。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承压能力强的升降柱,包括升降内柱、预埋桶以及液压电机,液压电机固定于圆筒内部底端,液压电机的的动力输出端与升降内柱固定连接,升降内柱沿预埋桶轴向移动,预埋桶下端外侧壁设置有若干个限位棱条,若干个限位棱条均延长出预埋桶的下端面,升降内柱降至最低时,若干个限位棱条的底端均与预埋桶内部底端相抵。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相邻两限位棱条之间设置有间隔缺口。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预埋桶内侧壁设置有至少两个的导轨,至少两个的间隔缺口间距与导轨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预埋桶顶端设置有限位盘,升降内柱降至最低时,升降内柱顶端面低于限位盘顶端面。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升降内柱升至最高时,若干个限位棱条顶端均与限位盘下端面相抵。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固定于升降内柱壁的一段限位棱条长于延长的另一段限位棱条,在升降内柱一侧被撞时,位于被撞侧的限位棱条的下端与预埋桶内侧壁相抵,位于另一侧的限位棱条上端与预埋桶内侧壁相抵。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若干间隔缺口中均设置有缓冲支撑块,缓冲支撑块厚度大于限位棱条厚度,缓冲支撑块固定于预埋桶上。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限位棱条长度为10cm-50cm,且限位棱条固定段长度与未固定段长度之比范围为1.5-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承压能力强的升降柱,液压电机固定于圆筒内部底端,液压电机的的动力输出端与升降内柱固定连接,预埋桶下端外侧壁设置有若干个限位棱条,若干个限位棱条均延长出预埋桶的下端面,升降内柱降至最低时,若干个限位棱条的底端均与预埋桶内部底端相抵。通过设置加长的限位棱条,在不会过多增加重量的情况下,使得升降内柱在底端时,加长的限位棱条可以起到支撑作用,升降内柱可以更好的承压,同时避免电机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承压能力强的升降柱升起状态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承压能力强的升降柱隐藏预埋桶后升起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图1中a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中:

1、预埋桶;2、液压电机;3、限位盘;4、升降内柱;11、导轨;41、限位棱条;42、缓冲支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承压能力强的升降柱,包括升降内柱4、预埋桶1以及液压电机2,液压电机2固定于圆筒内部底端,液压电机2的的动力输出端与升降内柱4固定连接,升降内柱4沿预埋桶1轴向移动,预埋桶1下端外侧壁设置有若干个限位棱条41,若干个限位棱条41均延长出预埋桶1的下端面,升降内柱4降至最低时,若干个限位棱条41的底端均与预埋桶1内部底端相抵。由于液压电机2尺寸限制,液压电机2的下端不能进入升降内柱4中,从而使得升降内柱4在液压电机2的支撑下固定,然而液压电机2的支撑能力较弱,在升降内柱4降至最低时,车辆从升降内柱4顶端碾压通过时,由于限位棱体延长到预埋桶1底端,起到支撑升降内柱4的作用,从而使得液压电机2不容易损坏。同时由于升降内柱4长度较短,因此重量较轻,而增加限位棱条41的长度不会增加太大的重量,从而使得液压电机2有足够的功率将升降内柱4升起,不会影响升降内柱4的升降。

优选的,相邻两限位棱条41之间设置有间隔缺口。缺口可以使得砂石可以掉落到预埋桶1的底端,避免卡死升降内柱4。进一步地,预埋桶1内侧壁设置有至少两个的导轨11,至少两个的间隔缺口间距与导轨11相匹配。相邻两个限位棱体之间间距较小,刚好可以与导轨11配合,使得升降内柱4在导轨11的导向作用下升降时较为稳定。

如图2所示,优选的,预埋桶1顶端设置有限位盘,升降内柱4降至最低时,升降内柱4顶端面低于限位盘顶端面。汽车轮胎为圆形的,在碾压时升降内柱4顶面为主要省力点,适当降低升降内柱4使得其端面低于限位盘3顶面,使得圆形车轮在升降内柱4端面受力时,限位盘也可以起到支撑作用,从而降低限位棱条41的承重量,使得限位棱条41更不容易脱焊。

优选的,升降内柱4升至最高时,若干个限位棱条41顶端均与限位盘3下端面相抵。可以起到限位作用,使得升降内柱4升至合适的位置。

优选的,固定于升降内柱4壁的一段限位棱条41长于延长的另一段限位棱条41,在升降内柱4一侧被撞时,位于被撞侧的限位棱条41的下端与预埋桶1内侧壁相抵,位于另一侧的限位棱条41上端与预埋桶1内侧壁相抵。优选的,限位棱条41长度为30cm,且限位棱条41固定段长度与未固定段长度之比为2,即固定段长度为未固定段长度的两倍,在被撞击时,由于为固定段长度较短,从而使得力矩较短,从而使得加长的限位棱条41不容易损坏。

优选的,如图2所示,若干间隔缺口中均设置有缓冲支撑块42,缓冲支撑块42厚度大于限位棱条41厚度,缓冲支撑块42固定于预埋桶1上。在升降内柱4被撞击时,通过缓冲支撑块42可以先吸收部分冲击力,从而使得加长的限位棱条41不容易损坏。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他落入

本技术:
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承压能力强的升降柱,包括升降内柱(4)、预埋桶(1)以及液压电机(2),所述液压电机(2)固定于所述预埋桶(1)内部底端,所述液压电机(2)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升降内柱(4)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内柱(4)沿所述预埋桶(1)轴向移动,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埋桶(1)下端外侧壁设置有若干个限位棱条(41),若干个所述限位棱条(41)均延长出所述预埋桶(1)的下端面,所述升降内柱(4)降至最低时,若干个所述限位棱条(41)的底端均与所述预埋桶(1)内部底端相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压能力强的升降柱,其特征在于:

相邻两所述限位棱条(41)之间设置有间隔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压能力强的升降柱,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埋桶(1)内侧壁设置有至少两个的导轨(11),至少两个的所述间隔缺口间距与所述导轨(11)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压能力强的升降柱,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埋桶(1)顶端设置有限位盘(3),所述升降内柱(4)降至最低时,所述升降内柱(4)顶端面低于所述限位盘(3)顶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承压能力强的升降柱,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内柱(4)升至最高时,若干个所述限位棱条(41)顶端均与所述限位盘(3)下端面相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压能力强的升降柱,其特征在于:

固定于升降内柱(4)壁的一段所述限位棱条(41)长于延长的另一段所述限位棱条(41),在所述升降内柱(4)一侧被撞时,位于被撞侧的所述限位棱条(41)的下端与所述预埋桶(1)内侧壁相抵,位于另一侧的所述限位棱条(41)上端与所述预埋桶(1)内侧壁相抵。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压能力强的升降柱,其特征在于:

若干所述间隔缺口中均设置有缓冲支撑块(42),所述缓冲支撑块(42)厚度大于所述限位棱条(41)厚度,所述缓冲支撑块(42)固定于所述预埋桶(1)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压能力强的升降柱,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棱条(41)长度为10cm-50cm,且所述限位棱条(41)固定段长度与未固定段长度之比范围为1.5-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承压能力强的升降柱,属于升降柱领域,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承压能力强的升降柱,液压电机固定于圆筒内部底端,液压电机的的动力输出端与升降内柱固定连接,预埋桶下端外侧壁设置有若干个限位棱条,若干个限位棱条均延长出预埋桶的下端面,升降内柱降至最低时,若干个限位棱条的底端均与预埋桶内部底端相抵。通过设置加长的限位棱条,在不会过多增加重量的情况下,使得升降内柱在底端时,加长的限位棱条可以起到支撑作用,升降内柱可以更好的承压,同时避免电机损坏。

技术研发人员:林木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漳州鑫永顺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22
技术公布日:2020.05.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