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撞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33933发布日期:2021-02-03 18:56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撞墙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撞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撞墙。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防撞块中,大多采用混凝土与桥梁或者路面钢性连接,在发生碰撞的时候很容易撞坏,而且损坏之后维修非常艰难,需要把路面也损坏才能更换,因此成本非常高,更严重的可能因为刚性连接造成严重的碰撞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撞墙,可以用减轻碰撞带来的损伤,提高防撞块的安全性。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撞墙,其包括:
[0005]
防撞块,所述防撞块的底部后侧两端转动式安装在地面上的支撑座上;
[0006]
支撑臂,所述支撑臂共有多个且并排设置在防撞块的后侧,支撑臂的上端转动式安装在防撞块的背部上端,下端转动式安装在地面上,防撞块向后侧倾倒时,支撑臂的中部向地面一侧弯折;
[0007]
第一缓冲臂,所述第一缓冲臂对应支撑臂设置,第一缓冲臂的上端转动式安装在支撑臂中部以下的部位,下端转动式安装在地面上,所述第一缓冲臂为弹性伸缩臂;
[0008]
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固定于地面上且平行设置在防撞块的后侧,所述定位块的上端从前往后向下倾斜或从前往后向上倾斜设置有第一限位面,所述防撞块的背部向外侧凸起形成与第一限位面匹配的第二限位面。
[0009]
优选的,所述防撞块包括设置在前侧的泡沫层和设置在后侧的混凝土层,在泡沫层内均匀分布有多个吸音孔,所述吸音孔内通过单向膜密封有无粘性流体。
[0010]
优选的,所述防撞块的前侧面上水平设置有反光带。
[0011]
优选的,所述支撑臂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转动式连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转动式安装在防撞块的背部上端,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转动式安装在地面上。
[0012]
优选的,所述第一缓冲臂包括套筒、推板、推杆、以及弹簧,所述套筒的底部转动式安装在地面上,推板滑动设置在套筒内部,推杆固定在推板的上端且其顶端向上滑动穿出套筒的顶壁,推杆的顶端转动式安装在第二连杆的侧面上,弹簧顶紧在推板的下端面与套筒的底壁之间。
[0013]
优选的,所述防撞块的后侧壁与第一连杆之间连接有第二缓冲臂,所述第二缓冲臂与第一缓冲臂的结构相同,第二缓冲臂的一端转动式安装在防撞块的后侧面上,另一端转动式安装在第一连杆的侧面上。
[0014]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上均设有摩擦片。
[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6]
本防撞墙的防撞性能好、安全性好,防撞块转动式安装,防撞块收到撞击后转动,通过防撞块的转动带动支撑臂弯折,进而压缩第一缓冲臂和第二缓冲臂,将碰撞的动能转化为第一缓冲臂和第二缓冲臂的势能,通过第一缓冲臂和第二缓冲臂内部弹簧的减震耗能降低碰撞带来的危害,碰撞消除后防撞块在第一缓冲臂和第二缓冲臂的弹簧作用下自动复位,本防撞墙不仅有效减轻碰撞造成的损伤还能吸除噪音,降低车辆在桥梁或马路行走时对环境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侧视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0019]
图3为防撞块的侧剖视图;
[0020]
图4为第一缓冲臂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侧视示意图;
[0022]
图6为图5中的防撞块受到撞击时的示意图;
[0023]
图中:1-防撞块,101-泡沫层,102-混凝土层,2-支撑座,3-第一连杆,4-第二连杆,5-第一缓冲臂,51-套筒,52-推板,53-弹簧,54-推杆,6-定位块,61-第一限位面,62-第二限位面,7-吸音孔,8-无粘性流体,9-单向膜,10-反光带,11-第二缓冲臂。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5]
实施例一
[0026]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撞墙,其包括:防撞块1、支撑臂、第一缓冲臂5、以及定位块6。
[0027]
该防撞块1的底部后侧两端转动式安装在地面上的支撑座2上;支撑臂共有多个且并排设置在防撞块1的后侧,支撑臂的上端转动式安装在防撞块1的背部上端,下端转动式安装在地面上,防撞块1向后侧倾倒时,支撑臂的中部向地面一侧弯折;第一缓冲臂5对应支撑臂设置,第一缓冲臂5的上端转动式安装在支撑臂中部以下的部位,下端转动式安装在地面上,所述第一缓冲臂5为弹性伸缩臂;定位块6固定于地面上且平行设置在防撞块1的后侧,所述定位块6的上端从前往后向下倾斜或从前往后向上倾斜设置有第一限位面61,所述防撞块1的背部向外侧凸起形成与第一限位面61匹配的第二限位面62,第一限位面61和第二限位面62上均设有摩擦片;防撞块1收到撞击后转动,通过防撞块1的转动带动支撑臂的第一连杆3和第二连杆4弯折,进而压缩第一缓冲臂5,将碰撞的动能转化为第一缓冲臂5的势能,通过第一缓冲臂5内部弹簧53的减震耗能降低碰撞带来的危害,碰撞消除后防撞块1在第一缓冲臂5的弹簧53作用下自动复位,防撞块1向后转到倾倒的时候,第一限位面61与第二限位面62接触,限制防撞块1向后倾倒,使得防撞块1只能向后倾倒一定的角度,保证防撞块1不会向后90
°
倾倒,避免防撞块1失去防撞拦截的作用。
[0028]
该防撞块1包括设置在前侧的泡沫层101和设置在后侧的混凝土层102,在泡沫层101内均匀分布有多个吸音孔7,所述吸音孔7内通过单向膜9密封有无粘性流体8,在防撞块1没有收到冲击的时候,位于路面或者桥面的防撞墙还能够起到吸音作用,噪声通过吸音孔7处的单向膜9传递到孔内,引起无粘性流体8的共振,实现清除汽车等发出的噪声,提高舒适感;防撞块1的前侧面上水平设置有反光带10,可以起到提醒过往车辆和人员的作用。
[0029]
该支撑臂包括第一连杆3和第二连杆4,第一连杆3的一端与第二连杆4的一端转动式连接,第一连杆3的另一端转动式安装在防撞块1的背部上端,第二连杆4的另一端转动式安装在地面上。
[0030]
该第一缓冲臂5包括套筒51、推板52、推杆54、以及弹簧53,所述套筒51的底部转动式安装在地面上,推板52滑动设置在套筒51内部,推杆54固定在推板52的上端且其顶端向上滑动穿出套筒51的顶壁,推杆54的顶端转动式安装在第二连杆4的侧面上,弹簧53顶紧在推板52的下端面与套筒51的底壁之间。
[0031]
实施例二
[0032]
请参阅图2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撞墙,其包括:防撞块1、支撑臂、第一缓冲臂5、第二缓冲臂11以及定位块6。
[0033]
第一缓冲臂5对应支撑臂设置,第一缓冲臂5的上端转动式安装在支撑臂中部以下的部位,下端转动式安装在地面上,所述第一缓冲臂5为弹性伸缩臂;在防撞块1的后侧壁与第一连杆3之间连接有第二缓冲臂11,所述第二缓冲臂11与第一缓冲臂5的结构相同,第二缓冲臂11的一端转动式安装在防撞块1的后侧面上,另一端转动式安装在第一连杆3的侧面上;防撞块1收到撞击后转动,通过防撞块1的转动带动支撑臂的第一连杆3和第二连杆4弯折,进而压缩第一缓冲臂5和第二缓冲臂11,将碰撞的动能转化为第一缓冲臂5和第二缓冲臂11的势能,通过第一缓冲臂5和第二缓冲臂11内部弹簧53的减震耗能降低碰撞带来的危害,碰撞消除后防撞块1在第一缓冲臂5和第二缓冲臂11的弹簧53作用下自动复位。
[003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相比较,通过增加第二缓冲臂11,能够进一步提高在防撞块1受到撞击后对碰撞动能的吸收效果。
[0035]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