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铁浮置板防位移螺旋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53279发布日期:2020-12-29 09:56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铁浮置板防位移螺旋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铁道床灌注自密实混凝土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在曲线段施工时的一种地铁浮置板防位移螺旋顶装置。



背景技术:

地铁整体道床施工中,需要在底座与浮置板间灌注自密实混凝土,为防止灌注自密实混凝土过程中浮置板上浮和侧向移动,需要用反力架及拉杆对其定位。但是,在地铁整体道床的曲线段施工时,存在底座一侧高出另一侧的时候,为使灌注的自密实混凝土的地铁整体道床尺寸一致,使得浮置板需配合底座安放倾斜,在灌注自密实混凝土时,浮置板会产生较大的向低侧方向的移动力,出现浮置板侧向定位可靠性差的问题,使施工难度加大。因此,在地铁整体道床的曲线段施工时,防止浮置板侧向移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地铁浮置板防位移螺旋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铁浮置板防位移螺旋顶装置,包括螺旋顶、安装架和长度可调整的调节杆组件,所述安装架上设有调节杆安装部和可升降的螺旋顶安装部,所述螺旋顶安装部通过安装架进行支撑,所述螺旋顶的右端设置有用于抵设浮置板的顶盘,所述螺旋顶的中部与螺旋顶安装部的上端铰接,所述调节杆组件的两端分别与螺旋顶的左端、调节杆安装部相铰接。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安装架包括底板和立设在底板上的立柱,所述调节杆安装部设在底板上,所述螺旋顶安装部可升降地套设在立柱上。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立柱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立柱销孔,所述螺旋顶安装部上设置有与立柱销孔相对应的安装销孔,所述安装销孔和立柱销孔通过定位销插设固定。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螺旋顶安装部的下端设有与安装销孔轴线垂直的螺孔,所述螺孔中螺接有可顶设在立柱侧面上的顶紧螺钉。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调节杆组件包括张紧螺杆,所述张紧螺杆的两端分别可伸缩的设有同轴且螺旋方向相反的上螺杆和下螺杆,所述上螺杆和下螺杆上分别螺接有上活节螺母和下活节螺母,所述上活节螺母与螺旋顶的左端铰接,所述下活节螺母与调节杆安装部铰接。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螺旋顶上设有调节手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地铁浮置板防位移螺旋顶装置,包括螺旋顶、安装架和长度可调整的调节杆组件,安装架上设有调节杆安装部和可升降的螺旋顶安装部,螺旋顶安装部通过安装架进行支撑,螺旋顶的右端设置有用于抵设浮置板的顶盘,螺旋顶的中部与螺旋顶安装部的上端铰接,调节杆组件的两端分别与螺旋顶的左端、调节杆安装部相铰接。安装时,先使用膨胀螺栓将安装架安装固定于地铁管片上,再升降螺旋顶安装部以调节螺旋顶的高度,然后调整调节杆组件的长度使螺旋顶顶盘的右端面与浮置板平行,并调节螺旋顶使顶盘的右端面抵设于浮置板上,使螺旋顶的顶盘顶紧浮置板,本实用新型在地铁整体道床的曲线段施工中,在底座与浮置板间灌注自密实混凝土时,防止浮置板向侧向的移动,解决浮置板侧向定位可靠性差的问题,且安装结构简单,能有效降低施工难度,同时提高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调节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螺旋顶;3,调节杆组件;4,地铁管片;5,浮置板;6,底座;7,自密实混凝土;11,顶盘;12,调节手柄;21,调节杆安装部;22,螺旋顶安装部;23,底板;24,立柱;221,安装销孔;222,螺孔;223,顶紧螺钉;31,紧螺杆;32,上螺杆;33,下螺杆;34,上活节螺母;35,下活节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对于图1而言,以水平纸面向上为“上”,水平纸面向下为“下”,水平纸面向左为“左”,水平纸面向右为“右”,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结合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地铁浮置板防位移螺旋顶装置,包括螺旋顶1、安装架和长度可调整的调节杆组件3,调节杆安装部21和可升降的螺旋顶安装部22均设置于安装架上,可升降的螺旋顶安装部22通过安装架进行支撑。螺旋顶1的右端设置有用于抵设浮置板5的顶盘11,螺旋顶1是通过螺旋传动将回转运动变为直线运动,螺旋传动可以是传力螺旋、传导螺旋和调整螺旋,螺旋顶1上设有调节手柄12,操作调节手柄12使螺旋顶1作回转运动,回转运动转变的直线运动可调整顶盘11的右端面与浮置板5的距离。

如图3所示,调节杆组件3包括张紧螺杆31,张紧螺杆31的两端分别可伸缩的设有同轴且螺旋方向相反的上螺杆32和下螺杆33,上螺杆32和下螺杆33上分别螺接有上活节螺母34和下活节螺母35,上活节螺母34与螺旋顶1的左端铰接,下活节螺母35与调节杆安装部21铰接,转动张紧螺杆31使上螺杆32和下螺杆33伸出或缩回,改变上活节螺母34与上螺杆32的螺接位置和/或改变下活节螺母35与下螺杆33的螺接位置以调整调节杆组件3的长度。

安装架上设有调节杆安装部21和可升降的螺旋顶安装部22。具体的,安装架包括底板23和立设在底板23上的立柱24,调节杆安装部21设在底板23上,螺旋顶安装部22可升降地套设在立柱24上,便于调节杆安装部21与调节杆组件3,及螺旋顶安装部22与螺旋顶1的安装或拆卸。

螺旋顶1的中部与螺旋顶安装部22的上端铰接,调节杆组件3的两端分别与螺旋顶1的左端、调节杆安装部21相铰接,螺旋顶1与螺旋顶安装部22之间的铰接点、调节杆组件3与螺旋顶1左端之间的铰接点和调节杆组件3与调节杆安装部21之间的铰接点,三者之间的连线成三角形。

安装时,先使用膨胀螺栓将安装架安装固定于地铁管片4上,再升降螺旋顶安装部22以调节螺旋顶1的高度,然后调整调节杆组件3的长度使螺旋顶1顶盘11的右端面与浮置板5平行,并调节螺旋顶1使顶盘11的右端面抵设于浮置板5上,使螺旋顶1的顶盘11顶紧浮置板5,在地铁整体道床的曲线段施工中,在底座6与浮置板5间灌注自密实混凝土7时,防止浮置板5侧向的移动,解决浮置板5侧向定位可靠性差的问题,且安装结构简单,能有效降低施工难度,同时提高施工质量。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在立柱24的上部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立柱销孔,螺旋顶安装部22的下部设置有与立柱销孔相对应的安装销孔221,安装销孔221和立柱销孔通过定位销插设固定。螺旋顶安装部22需要升降调节螺旋顶的高度时,上下移动螺旋顶安装部22,将安装销孔221与至少两个立柱销孔的其中之一对准,再使用定位销插设固定。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螺旋顶安装部22的下端设有与安装销孔221轴线垂直的螺孔222,螺孔222中螺接有可顶设在立柱24侧面上的顶紧螺钉223,避免螺旋顶安装部22套设在立柱24上时,两者之间存在间隙而左右摇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安装时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安装架安装固定于地铁管片4上,安装架上设有安装架安装孔,使用膨胀螺栓穿过安装架安装孔将安装架与地铁管片4固定连接;

s2、升降螺旋顶安装部22以调节螺旋顶1的高度,使螺旋顶1的轴线与浮置板5垂直;

s3、调整调节杆组件3的长度使螺旋顶1顶盘11的右端面与浮置板5平行,避免在地铁整体道床的曲线段施工中,浮置板5与底座6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而影响施工质量;

s4、调节螺旋顶1使顶盘11的右端面抵设于浮置板5上,使螺旋顶1的顶盘11顶紧浮置板5,防止浮置板5侧向的移动。

上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总之,本实用新型虽然列举了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但是应该说明,虽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进行各种变化和改型,除非这样的变化和改型偏离了本实用新型范围,否则都应该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