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端板的金属声屏障单元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37985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带端板的金属声屏障单元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路面配套设施,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组成声屏障的带端板的金属声屏障单元板。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声屏障包括H型钢和位于各H型钢间的板状隔声元件,板状隔声元件包括一板材壳体和位于板材壳体内部的隔声衬件,板材壳体包括吸声板、隔声板和连接吸声板和隔声板的侧面板,吸声板上设置有透声孔,板材壳体一般由弯折的金属板互相扣合而成的密闭空心壳体,但此种结构存在机械强度低,抗风压能力低,长期处于气流较强的环境中,容易毁损,由于此种结构中重复叠合的金属板面积较大,因此还存在材料浪费的缺点。因此如何设计一款机械强度高、材料节约的金属声屏障成为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械强度高、材料用量少、寿命长的带端板的金属声屏障单元板。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该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带端板的金属声屏障单元板,其包括至少一单元板本体和分别设置在该单元板本体两端的用于上下相邻的金属声屏障单元板相互搭接的搭接部件,所述单元板本体为由分别带有折边的面板和背板互相扣合形成的空心壳体,其横截面和所述搭接部件的横截面形状相配合,在所述面板上设置有透声孔,所述搭接部件为具有一开口端的壳体,所述单元板本体的两端分别由所述开口端处插入相应的所述搭接部件内。
[0006]优选的,所述搭接部件包括上侧面、下侧面、左侧面、右侧面、端面和开口端,所述上侧面上设置有凸楞,所述下侧面上设置有与该凸楞相配合的凹槽。
[0007]优选的,在所述搭接部件的内侧面上还设置有至少一限制所述单元板本体移动的限位结构。
[0008]优选的,所述限位结构为限制所述单元板本体在Z轴方向移动的至少一左右限位结构,所述左右限位结构靠近所述左侧面或右侧面并且与所述左侧面或右侧面之间留设有间隙。
[0009]优选的,所述左右限位结构外部套设有缓冲部件。
[0010]优选的,所述单元板本体内设置有吸声衬件,所述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一通孔。
[0011]在所述搭接部件内侧还设置有至少一挡条。
[0012]优选的,所述背板上设置有加强肋。
[0013]优选的,所述搭接部件和其对应的单元板本体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互相配合的卡扣结构。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端板的金属声屏障单元板,其通过上下搭接组成声屏障,由于经扣合而形成的单元板本体的两端插入搭接构件内,在搭接构件的辅助下,增强了该金属声屏障单元板的整体机械强度,使其能抵抗路面交通设施,特别是高铁所带来的强气流,有效延长了其使用寿命!此种带端板的金属声屏障单元板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和实现规模化,是用于高铁声屏障的首选。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的爆炸图;
[0017]图3为另一种实施例中的搭接部件I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9]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端板的金属声屏障单元板,其包括至少一单元板本体2和分别设置在该单元板本体2两端的用于上下相邻的金属声屏障单元板相互搭接的搭接部件1,所述单元板本体2为由分别带有折边的面板和背板互相扣合形成的空心壳体,其横截面和所述搭接部件I的横截面形状相配合,在所述面板上设置有透声孔,所述搭接部件I为具有一开口端的壳体,所述单元板本体2的两端分别由所述开口端处插入相应的所述搭接部件I内。搭接部件I和单元板本体2为由金属材料制备而成,具体可为铝光板、镀锌板、不锈钢板或其他金属材料。搭接部件I可一体铸造成型或通过焊接成型;所述单元板本体2包括上壁、下壁、吸声壁28和隔声壁21,面板的上折边25和背板的上折边23通过叠合形成单元板本体2的上壁,面板的下折边26和背板的下折边24通过叠合形成单元板本体2的下壁,上壁和下壁之间为吸声壁28和隔声壁21,吸声壁28上设置有透声孔。
[0020]在装配声屏障时,搭接部件I嵌设在H型钢内,因此搭接部件I的形状要和H型钢的容纳空间相一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搭接部件I包括上侧面11、下侧面12、左侧面13、右侧面14、端面15和开口端,所述上侧面11上设置有凸楞111,所述下侧面12上设置有与该凸楞111相配合的凹槽121。凸楞111和凹槽121形状不限,只要可实现互相搭接配合即可。单元板本体2的上壁和下壁的形状和搭接构件的上侧面11和下侧面12的形状相配入口 ο
[0021]为限制单元板本体2在搭接部件I内前后左右晃动,在所述搭接部件I的内侧面上还设置有至少一限制所述单元板本体2移动的限位结构。具体地,所述限位结构为限制所述单元板本体在Z轴方向移动的至少一左右限位结构17,所述左右限位结构17靠近所述左侧面13或右侧面14并且与所述左侧面13或右侧面14之间留设有间隙。具体地,左右限位结构17可固定设置在左侧面13或右侧面14的内侧面上,或者端面15的内侧面上。在本实施例中,左右限位结构17为柱状,每个搭接部件I固定设置12个左右限位结构17,其中6个位于右侧面14附近,另外两个位于左侧面13附近,装配状态时,单元板本体2的吸声壁28夹于左右限位结构和右侧面14之间,隔声壁21夹于左右限位结构和左侧面13之间。左右限位结构个数可根据实际需要而选择,位于同一侧的左右限位结构亦可设计为一板状结构(图中未不出)。
[0022]为防止单元板本体2的端部与搭接部件I的刚性接触,在所述左右限位结构17外部套设有缓冲部件171。该缓冲部件可为具有缓冲效果的材料,具体可为橡胶、塑料、限位材料等。
[0023]如图2所示,为防止单元板本体2从搭接部件I中脱出,所述搭接部件I和其对应的单元板本体2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互相配合的卡扣结构。具体地,所述卡扣结构为互相配合的开孔和突起18,当开孔设置在单元板本体2的端部时,突起18设置在搭接部件I的内侧面,具体可为左侧面13或右侧面14的内侧,或者左右限位结构17上;当开孔设置在搭接部件I的左侧面13或右侧面14上时,突起18设置在单元板本体2的端部。优选的,突起18上设置有阻挡结构,可防止该突起18由开孔处脱出。
[0024]所述单元板本体2内设置有吸声衬件,所述端面15上设置有至少一通孔。吸声衬件可选择岩棉或纤维材料,为防止雨水浸湿影响吸声衬件的使用寿命,在吸声材料外面包裹有防水材料。吸声衬件可填满单元板本体2的空腔,亦可部分填充。
[0025]如图3所示,为固定隔声衬件,在所述搭接部件I内侧还设置有至少一挡条19。当挡条19为一个时,隔声衬件可夹设在挡条19和隔声壁之间;当挡条19为两个时,隔声衬件可夹设在两挡条19之间。
[0026]为进一步增强单元板本体2的机械强度,在所述背板上设置有加强肋。
[0027]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解释和说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有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所有变形实施方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带端板的金属声屏障单元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至少一单元板本体(2)和分别设置在该单元板本体(2)两端的用于上下相邻的所述带端板的金属声屏障单元板相互搭接的端部型材搭接部件(1),所述单元板本体(2)为由分别带有折边的面板和背板互相扣合形成的空心壳体,其横截面和所述搭接部件(I)的横截面形状相配合,在所述面板上设置有透声孔,所述搭接部件(I)为具有一开口端的壳体,所述单元板本体(2)的两端分别由所述开口端处插入相应的所述搭接部件(I)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端板的金属声屏障单元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部件(I)包括上侧面(11)、下侧面(12)、左侧面(13)、右侧面(14)、端面(15)和开口端,所述上侧面(11)上设置有凸楞(111),所述下侧面(12)上设置有与该凸楞(111)相配合的凹槽(1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端板的金属声屏障单元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搭接部件(1)的内侧面上还设置有至少一限制所述单元板本体(2)移动的限位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端板的金属声屏障单元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为限制所述单元板本体在Z轴方向移动的至少一左右限位结构(17),所述左右限位结构(17)靠近所述左侧面(13)或右侧面(14)并且与所述左侧面(13)或右侧面(14)之间留设有间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端板的金属声屏障单元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限位结构(17)外部套设有缓冲部件(17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端板的金属声屏障单元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板本体(2)内设置有吸声衬件,所述端面(15)上设置有至少一通孔。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端板的金属声屏障单元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搭接部件(I)内侧还设置有至少一挡条(19)。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端板的金属声屏障单元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上设置有加强肋。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带端板的金属声屏障单元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部件(I)和其对应的单元板本体(2)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互相配合的卡扣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端板的金属声屏障单元板,其包括至少一单元板本体(2)和分别设置在该单元板本体(2)两端的用于上下相邻的所述带端板的金属声屏障单元板相互搭接的端部型材搭接部件(1),其通过上下搭接组成声屏障,由于经扣合而形成的单元板本体的两端插入搭接构件内,在搭接构件的辅助下,增强了金属声屏障单元板的整体机械强度,使其能抵抗路面交通设施,特别是高铁所带来的强气流,有效延长了其使用寿命!此种带端板的金属声屏障单元板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和实现规模化,是用于高铁声屏障的首选。
【IPC分类】E01F8/00
【公开号】CN204690613
【申请号】CN201520242485
【发明人】彭翰泽, 梁道军, 孙超一, 朱俊平, 袁地保
【申请人】上海中驰集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