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板式金属声屏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5012阅读:7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插板式金属声屏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声屏障,具体涉及一种插板式金属声屏障。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现代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噪音污染已成为构成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又一杀手,机械设备的噪声在城市中是尤其严重的一项环境污染,如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市高架道路、轨道交通以及电站、热泵机组运营时发生的各种杂乱噪音扰民的事件层出不穷。为此,研究者们力图从各个方面降低噪音对人类的侵害,并采取了诸如在高速公路、铁路、高架、轨道交通等线路两侧增设声屏障等措施。此类的声屏障通常的结构是穿孔板后填装吸声材料,由于声屏障处于全天候的恶烈环境,而且紧邻交通干线,在长期工作后灰尘会严重堵塞穿孔板的空眼,使得吸声材料的性能下降很多。由于现有的声屏障存在此类不足,致使隔音效果及使用寿命达不到实际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插板式金属声屏障,该声屏障通过在穿孔铝合金板后设置空腔,提高了使用寿命,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一种插板式金属声屏障,包括一本体,以及本体支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由金属冲孔板构成的前面板、由金属平板构成的后背板、及平行设于此两者之间的腹板, 所述腹板由前、后依次叠放并栓接至一体的离心玻璃棉层及FC板构成,在所述前面板与所述腹板之间、所述后背板与所述腹板之间均具有间距,所述间距构成空腔层。所述本体上端部具有一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的突起部,所述本体下端部具有一与所述突起部形状匹配的凹陷部。所述突起部及凹陷部的具体结构为所述前面板上缘弯折有第一弯折部,所述后背板上缘弯折有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构成所述本体的上端部及凸出于上端部的突起部,所述第二弯折部构成与第一弯折形状配合的结构并搭接于其内侧;所述前面板上缘弯折有第三弯折部,所述后背板上缘弯折有第四弯折部,所述第四弯折部构成所述本体的下端部及凹于下端部的凹陷部,所述第三弯折部构成与第四弯折形状配合的结构并搭接于其外侧。所述凹陷部内壁贴合设置有一桥型橡胶垫。所述支撑体包括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长度方向通长、 且其相对之一侧均设置有相匹配的两个凹槽,其中一凹槽用于插装所述离心玻璃棉层,另一凹槽用于插装所述FC板,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左、右端部均垂直设有侧板,所述侧板与所述前面板或后背板贴合。所述离心玻璃棉层外侧覆有黑色防水吸声纸。所述金属冲孔板上交错均布有穿孔,穿孔率不小于25%。[0012]所述本体内的二空腔厚度相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提供了一种轻质、吸、隔声性能优良的耐候性产品,该插板式金属声屏障的计权隔声量&为32 dB,降噪系数高达1.0,该产品可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 高速铁路、城市高架道路、轨道交通以及电站、热泵机组等行业的噪声综合治理。

图1为本实用新型声屏障侧向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声屏障俯向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声屏障前面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声屏障后背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如图1至图4所示,总参考标号1-19分别表示前面板1、后背板2、离心玻璃棉层 3,FC板4、黑色防水吸声纸5、突起部6、凹陷部7、第一弯折部8、第二弯折部9、第三弯折部 10、第四弯折部11、桥型橡胶垫12、上固定板13、下固定板14、螺栓15、垫片16、空腔层17、 空腔层18、侧板19。参见图1-2,本实施例中所描述之声屏障包括一大致呈长方体状之本体,该本体包括前面板1、后背板2、及平行设于前面板1及后背板2之间的腹板。前面板1采用1.5 mm厚的铝合金板,表面交错均布冲有6mm孔径的孔,穿孔率为 25% ;后面板2采用1. 5 mm的铝合金板。腹板由前后依次叠放并栓接之离心玻璃棉层3及FC板4构成。离心玻璃棉层3 厚度为50mm、容重48 Kg/m3。离心玻璃棉层3外侧上还覆有黑色防水吸声纸5,此处的外侧指的是离心玻璃棉层3构成腹板一侧的外侧。FC板4厚度为10 mm。FC板4和离心玻璃棉层3通过四个螺栓15及厚度1. 5mm、直径80mm的圆形垫片16栓接以构成一体。腹板将本体内部分隔为两个独立的空腔层,其中离心玻璃棉层3与所述前面板1 之间的空腔层18厚度为40mm,FC板4及后背板2之间的空腔层17厚度同样为40mm。由此,穿孔的前面板1与后面40 mm的空腔层18形成共振吸声结构,它对低频声的吸声性能比在穿孔铝合金板后直接加设吸声材料好。离心玻璃棉层3是一种很好的控制噪声的声学材料,经工程实践证明,它在较宽的频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吸隔声性能。在离心玻璃棉层3后面,FC板4与空腔层17及后背板2构成一种轻质双层隔声墙板结构,它在较宽的频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隔声性能。以上对于本实施例大致结构及设置目的进行了描述,以下结合上述结构对于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进行描述前面板1、后背板2、离心玻璃棉层3及FC板4之间通过上固定板13和下固定板 14相隔开,其中上固定板13和下固定板14均为长度方向通长的铝合金型材,此上固定板 13和下固定板14相对之一侧均设置有匹配的两个凹槽,其中一凹槽用于插装离心玻璃棉层3,另一凹槽用于插装FC板4。上固定板13和下固定板14两端部均垂直设有侧板,该侧板上贴合设置有前面板1、后背板2。由此,前面板1、后背板2、离心玻璃棉层3及FC板4 即可实现间隔设置的结构。本体上端面具有一横截面呈等腰梯形之突起部6,所述本体下端面具有一于所述突起部6形状匹配之凹陷部7,同时凹陷部7的内壁贴合设置有一桥型橡胶垫12。该突起部6与凹陷部7形成相互配合,将桥型橡胶垫12压紧封闭,这样既可实现本实施例中声屏障实施的竖向叠放,此种结构通过使一本体的下端面和另一本体的上端面实现无缝连接, 能有效阻挡住噪声源的泄漏。参见图3、图4,突起部6及凹陷部7的具体结构为所述前面板1上缘弯折有第一弯折部8,所述后背板上缘弯折有第二弯折部9,所述第一弯折部8构成所述本体的上端面及凸出于上端面的突起部6,所述第二弯折部9构成与第一弯折部8形状匹配的结构并搭接于其内侧;所述前面板1上缘弯折有第三弯折部10,所述后背板2上缘弯折有第四弯折部11,所述第四弯折部11构成所述本体的下端面及凹于下端面的凹陷部7,所述第三弯折部10构成与第四弯折部11形状匹配的结构并搭接于其外侧。以上描述的弯折结构,除了用来形成突起部6及凹陷部7外,通过第一弯折部8和第二弯折部9之间的搭接,限制了前面板1与后背板2之间的前、后位于,且前面板1与后背板2之间相互抵触;通过第三弯折部10和第四弯折部11之间的搭接,限制了前面板1与后背板2之间的前、后位于,且前面板1与后背板2之间相互抵触。而所述后背板2两外缘对称弯折以构成所述本体两侧板,所述前面板1两外缘对称弯折并搭接于所述本体两侧板之内侧上。由此,既可实现将前面板1与后背板2之间连接的扣接,进而将前面板1、后背板 2、离心玻璃棉层3、FC板4、上固定板13与下固定板14连接为一体。
权利要求1.一种插板式金属声屏障,包括一本体,以及本体支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由金属冲孔板构成的前面板、由金属平板构成的后背板、及平行设于此两者之间的腹板,所述腹板由前、后依次叠放并栓接至一体的离心玻璃棉层及FC板构成,在所述前面板与所述腹板之间、所述后背板与所述腹板之间均具有间距,所述间距构成空腔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板式金属声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端部具有一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的突起部,所述本体下端部具有一与所述突起部形状匹配的凹陷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插板式金属声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及凹陷部的具体结构为所述前面板上缘弯折有第一弯折部,所述后背板上缘弯折有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构成所述本体的上端部及凸出于上端部的突起部,所述第二弯折部构成与第一弯折形状配合的结构并搭接于其内侧;所述前面板上缘弯折有第三弯折部,所述后背板上缘弯折有第四弯折部,所述第四弯折部构成所述本体的下端部及凹于下端部的凹陷部,所述第三弯折部构成与第四弯折形状配合的结构并搭接于其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插板式金属声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内壁贴合设置有一桥型橡胶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板式金属声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包括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长度方向通长、且其相对之一侧均设置有相匹配的两个凹槽,其中一凹槽用于插装所述离心玻璃棉层,另一凹槽用于插装所述FC板,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左、右端部均垂直设有侧板,所述侧板与所述前面板或后背板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板式金属声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玻璃棉层外侧覆有黑色防水吸声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板式金属声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冲孔板上交错均布有穿孔,穿孔率不小于2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板式金属声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内的二空腔厚度相同。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声屏障,具体涉及一种插板式金属声屏障,包括一本体,以及本体支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由金属冲孔板构成的前面板、由金属平板构成的后背板、及平行设于此两者之间的腹板,所述腹板由前、后依次叠放并栓接至一体的离心玻璃棉层及FC板构成,在所述前面板与所述腹板之间、所述后背板与所述腹板之间均具有间距,所述间距构成空腔层。其优点是提供了一种轻质、吸隔声性能优良的耐候性产品,该插板式金属声屏障的计权隔声量RW为32dB,降噪系数高达1.0,该产品可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市高架道路、轨道交通以及电站、热泵机组等行业的噪声综合治理。
文档编号E01F8/00GK201943018SQ20112005575
公开日2011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5日
发明者张明发, 李建平, 陆静, 高建国 申请人:上海申华声学装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