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刀式记录纸切断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4012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剪刀式记录纸切断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开启可开闭地安装在本体构架上的盖构架,进行记录纸辊卷的更换等的卷纸打印机等的打印机,特别是涉及为了切断排出的记录纸而装在打印机上的剪刀式记录纸切断装置。
背景技术
在打印机、例如卷纸打印机中,使从装填在记录纸卷收纳部内的记录纸卷抽出的记录纸经由打印位置输送,在该记录纸上进行所希望的打印。打印后的记录纸通过配置在比打印位置靠向输送方向的下游一侧的记录纸切断装置来切断,作为所定长度的收据等排出。作为记录纸切断装置,已知有剪刀式的结构。该剪刀式记录纸切断装置具有固定刀片和可动刀片,以使可动刀片的刀刃以点接触状态沿着固定刀片的刀刃滑动的形态,转动可动刀片,将位于之间的记录纸切断。
在此,为使记录纸卷的更换作业能够简单易行,提出有如下构造的打印机,即、将盖构架可开闭地安装在打印机本体构架上、把记录纸卷的收纳部的盖安装在盖构架上,同时在本体构架与盖构架之间形成有记录纸输送路径。(日本国专利公开公报,平9-141595号,参照图5、6、9)。
在该构造的打印机中,剪刀式记录纸切断装置的可动刀片设置在本体构架一侧,固定刀片设置在盖构架一侧。如果闭合盖构架,固定刀片就碰到本体构架侧的定位用部件的表面。在该定位用部件的表面上通过高度调整垫片支撑可动刀片。高度调整垫片和固定刀片比如是用同一冲压工序冲压出的同一厚度的板材,所以可以高精度地进行固定刀片和可动刀片的高度方向的定位。
另外,在剪刀式记录纸切断装置中,为了形成固定刀片和可动刀片的点接触状态,把固定刀片在与切断对象记录纸的输送方向直交的方向、一般为水平方向上配置定位,把可动刀一侧以微小倾斜配置。为了调整可动刀的倾斜高度,使用了角度调整用垫片,以可以回转的状态支撑可动刀刃的同时,通过弹性部件等推靠固定刀片。
所述的剪刀式记录纸切断装置,在盖构架上装有固定刀片,可动刀片在固定刀片的上侧,也就是盖构架开启方向的一侧滑动。为此,由于某种原因而使切断动作在途中停止等情况下,装在盖构架上的固定刀片就仍位于装在本体构架上的可动刀片的下侧。由此,如果不把可动刀片退回到待机位置,就不能开启盖构架,非常不方便。
而且,在所述的剪刀式记录纸切断装置中,由于在打印机的靠使用者一侧设置可动刀片及其驱动装置,高度方向由此而升高,所以难以视认打印在记录纸上的数值,并且,在如针极式打印方式那样使用色带的情况下,有在安装色带时要使可动刀片和其驱动装置退避开,因而很烦琐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出一种即使在可动刀片在切断途中停止的场合,也能够开启盖构架的打印机的剪刀式记录纸切断装置。
另外,还在于提出一种在使打印机的前面紧凑化,并且有利于实现提高操作性等的设计自由度的打印机的剪刀式记录纸切断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课题还在于提出一种设置有这种新型的剪刀式记录纸切断装置的打印机。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剪刀式记录纸切断装置,装在具有本体构架、和可开闭地安装在所述本体构架上的盖构架的打印机上,具有装在所述本体构架上的第1刀片、和装在所述盖构架上的第2刀片,所述第1刀片是固定刀片及可动刀片中的一方,所述第2刀片是固定刀片及可动刀片中的另一方,所述可动刀片的刀刃以点接触状态沿着所述固定刀片的刀刃滑动,切断通过所述固定刀片及可动刀片之间的记录纸,所述第1及第2刀片相对移动,则所述第2刀片的刀刃,从所述盖构架的开启方向一侧与所述第1刀片的刀刃接触。
上述的构造中,装在盖构架一侧的第2刀片一边从该盖构架的开启方向一侧点接触本体构架的第1刀片,一边进行记录纸的切断,因此,即使在记录纸切断过程中因某种原因停止切断动作的情况下,相对于第1刀片,盖构架一侧的第2刀片位于盖构架的开启方向一侧,能够在此状态下开启盖构架。由此,能够简单地进行这种情形的恢复作业。
最好如果闭合所述盖构架,则所述第2刀片的一部分就从所述开启方向一侧与所述第1刀片的一部分接触,形成所述第2刀片与所述第1刀片的相对定位状态。
在闭合了盖构架的状态下,通过使两方的刀片直接接触,不需要位置调整垫片等,就可以进行两方的刀片的定位。由此,能够实现剪刀式记录纸切断装置的小型化及低成本化。
这种情况下,进而具有以可向所述盖构架的开闭方向移动的状态支撑所述第1刀片的刀刃侧部分的支撑部件、和将所述第1刀片的刀刃部分朝着所述开启方向推进的弹力部件即可。
另外,如果把所述第1刀片以可以其后端边缘为中心沿所述盖构架的开闭方向旋转的状态,由所述支撑部件支撑,因为可以省去以可旋转的状态支撑第1刀片用的转动轴等,故有利于装置的小型化以及低成本化。
在此,也可以为如下的构造,即具有以可向所述盖构架的开闭方向移动的状态支撑所述第2刀片(而非第1刀片)的刀刃侧部分的支撑部件、和将所述第2刀片(而非第1刀片)的刀刃部分朝着所述盖构架的闭合方向推进的弹力部件。在这种情况下,也希望所述第2刀片,以可以以其后端边缘为中心沿所述盖构架的开闭方向旋转的状态,由所述支撑部件支撑。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剪刀式记录纸切断装置,装在具有本体构架、和可开闭地安装在所述本体构架上的盖构架的打印机上,具有装在所述本体构架上的固定刀片、和装在所述盖构架上的可动刀片,所述可动刀片的刀刃以点接触状态沿着所述固定刀片的刀刃滑动,切断通过所述固定刀片及可动刀片之间的记录纸。
根据该构造,可以使所述可动刀片的刀刃,从所述盖构架的开启方向一侧与所述固定刀片的刀刃接触。
另外,闭合所述盖构架后,能够使所述可动刀片的一部分从所述盖构架的开启方向一侧与所述固定刀片的一部分接触,形成所述可动刀片与所述固定刀片的相对定位状态。
这种情况下,采用具有以可向所述盖构架的开闭方向移动的状态支撑所述固定刀片的刀刃侧部分的固定刀片支撑部件、和将所述固定刀片的刀刃部分朝着所述盖构架的开启方向推进的弹力部件的构造即可。
另外,可以使所述固定刀片,在其前端边缘形成所述刀刃部分,以可以以其后端边缘为中心沿所述盖构架的开闭方向旋转的状态,由所述固定刀片支撑部件支撑。
另外,希望所述可动刀片,在与切断对象记录纸的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配置,所述固定刀片,相对于所述可动刀片倾斜设置。这样,则能够在宽度方向直角切断带状的记录纸。
根据本发明,为具有上述构造的剪刀式记录纸切断装置的打印机,具有安装在所述本体构架上的打印头、安装在所述盖构架上的印字压板、安装在所述本体构架的所述打印头的上侧的位置的压纸滚筒、和以闭合所述盖构架、则成为与所述压纸滚筒接触的状态的方式,安装在该盖构架的所述印字压板的上侧的位置的送纸滚筒。
在卷纸打印机的情况下,还具有在所述本体构架一侧形成的记录纸辊卷的收纳部、和用于开闭所述收纳部的盖,该盖安装在所述盖构架上、另外,为了能够简便地进行记录纸辊卷的更换作业,希望形成从所述收纳部经由所述打印头的所述打印位置,向所述剪刀式记录纸切断装置的切断位置引导记录纸的记录纸输送路径,该记录纸输送路径以开启所述盖构架则成为开放状态的形式,在所述盖构架和所述本体构架之间形成。


图1是装有本发明的剪刀式记录纸切断装置的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图1的打印机的概略纵剖面图。
图3是打开图1的打印机的盖的状态下的概略纵剖面图。
图4是把图1的打印机的主要部分放大显示的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5是表示内置在图1的打印机中的打印单元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在图5的打印单元中,开启盖侧单元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从打印机后侧观看安装有图5的打印单元的固定刀片的部分时的局部说明图。
图8是从打印机后侧观看图7表示的部分时的立体图。
图9是从打印机前侧观看图8表示的部分时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图7的固定刀片以及板簧的立体图。
图11A-11E是表示图1的打印机的剪刀式记录纸切断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

应用了本发明的打印机的实施例。
参照图1-4说明如下,打印机1具有由覆盖其四周侧面的矩形框状的机壳本体2,和覆盖打印机上表面的前侧部分的前侧盖3以及覆盖后侧的部分的后侧盖4,由此构成打印机机壳。打印机机壳里内置有打印单元11,在盖3、4之间的位置形成记录纸排出口5。后侧的盖4,通过操作滑动按纽6,其锁定机构(未图示)脱开,能够按图3所示开启。打开盖4,则露出打印单元11的记录纸辊卷7的收纳部,能够进行记录纸辊卷7的更换等。而且,打开前侧的盖3,则露出可以装卸地安装打印单元11的色带的色带盒9的色带盒安装部10,能够进行色带盒的更换等。
下面说明打印机内部的构造。在打印单元11的后侧的部分,形成有记录纸辊卷7的收纳部8,其具有从侧面看时向上方开口的圆弧形底面。由装填在这里的记录纸辊拉出的记录纸7a,经过配置在收纳部8的前端部分的导辊14,被引导到记录纸输送路径15上。记录纸输送路径15具有朝向前方并略微向上方倾斜的输送路径部分16,从该输送路径部分16的前端向上方以较大的倾斜角度提升的前方倾斜路径部分17,和从该前方倾斜路径部分17的上端向后方倾斜并与记录纸排出口5相连的后方倾斜路径部分18。在图2、图4中用单点划线表示记录纸7a。
输送路径部分16,由输送导轨16a和与之相邻的输送面16b规定。与此相连的前方倾斜路径部分17由点冲击式的打印头20的机头面20a,和与此以一定间隔相对的印字压板21规定,为由打印头20决定的打印位置。打印头20以其机头面20a向后、并朝着向上倾斜的方向的形态设置。与打印头20的倾斜相对应,印字压板21的表面以处于朝向前方、并向下倾斜的状态配置。打印头20安装在机头滑架22上,机头滑架22可以沿滑架导引轴23在宽度方向往复滑动。
机头滑架22的上侧形成有色带盒9的安装部10。该装载部10也向后朝上方倾斜地设置。因此,安装在此处的色带盒9的色带9a就能在打印头20和印字压板21之间与此平行地设置。
与前方倾斜路径部分17连接的后方倾斜路径部分18,由从印字压板21的上端沿向后方弯曲的方向延伸的输送导板28所规定。该后方倾斜路径部分18中安装有送纸滚筒25,压纸滚筒26,和作为将压纸滚筒26弹性压靠在送纸滚筒25上的弹性构件的扭杆27的送纸机构。送纸滚筒25被配置在后方倾斜路径部分18的后侧,压纸滚筒26被支撑于其前侧,并可以相对于滚筒安装板29沿着与送纸滚筒25接近的方向移动,从而总是利用扭杆27的弹簧力向送纸滚筒25一侧施加弹力。
从记录纸辊卷7拉出的记录纸7a被夹在送纸滚筒25和压纸滚筒26之间,通过利用未图示的驱动源来转动送纸滚筒25而沿着输送路径15输送。而且,在本例中,印字压板21和与其下侧连接的输送导轨16a由作为单一部件的印字压板架55形成,在此印字压板架55的上端部分安装有输送导轨28。
此外,在记录纸排出口5的附近,配置有用于切断记录纸的剪刀式记录纸切断装置30。剪刀式记录纸切断装置30夹着记录纸的输送通路,具有配置于前侧的固定刀片31、配置于后侧的可动刀片32、用于使可动刀片32动作的驱动机构33。可动刀片32及驱动机构33被内置于壳体34内。通过使可动刀片32的刀刃32a以点接触状态在固定刀片31的上表面滑动来切断位于固定刀片31和可动刀片32之间的记录纸7a。另外,在记录纸排出口5的前端绿部分安装有通过可以手动操作切断记录纸的切断刀片35。
如图5以及图6所示,打印单元11具有本体侧单元12和盖侧单元13,盖侧单元13以可以以其后端部分为中心、上下旋转的状态由本体侧单元12支撑着。
本例的打印单元11为了可以简单地进行记录纸辊卷7的更换作业,采用如下方式的构成,即,当打开记录纸辊卷的收纳部8的盖4时,所述构成的记录纸输送路径15也成为敞开状态。所以,在本体侧单元12中安装构成输送路径15的一侧的构成部件,在作为移动侧的盖侧单元13中安装盖4和构成输送路径15的另一侧的构成部件,当打开盖侧单元13时,记录纸辊卷7的收纳部8就会被敞开,同时,输送路径15也被敞开。
具体来说,在本体侧单元12中,安装有记录纸辊卷的收纳部8、输送路径部分16的输送面16b、打印头20、压纸滚筒26及自动切断单元30的固定刀片31。与之相对,在盖侧单元13中,安装有输送路径部分16的输送导轨16a、规定前方倾斜路部分17及后方倾斜路部分18的印字压板架55(输送导轨16a、印字压板21)及导引板28、送纸滚筒25、自动切断单元30的可动刀片32及驱动机构33。另外,如图3所示,还安装有盖4。
如图3以及图6所知,如果完全开启盖侧单元13,就能够通过从上方把记录纸辊卷7放入收纳部8这样简单的操作,装填记录纸辊卷7。另外,由于输送路径15处于开放状态,故配置沿输送路径15从记录纸辊卷引出的记录纸7a的操作极其简便。另外,闭合盖单元13,返回到图2、图4、图5所示状态,则自动地形成记录纸7a分别通过打印头20和印字压板21之间、以及送纸滚筒25和压纸滚筒26之间、以及自动切断单元30的固定刀片31和可动刀片32之间,从记录纸排出口5拉出的状态。
下面对这些本体侧单元12及盖侧单元13的构造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首先,本体侧单元12具有本体构架40,在此本体构架40的前侧部分沿宽度方向架设有滑架导引轴23。在此滑架导引轴23上,如所述那样,以可以来回移动的状态支撑有搭载了打印头20的机头滑架22。以覆盖机头滑架22及打印头20的状态安装有色带架41,此色带架41的外周部分被设为色带盒9的安装部10。
在本体构架40的后侧的部分上形成用于装填记录纸辊卷7的收纳部8,在此收纳部8的后端部分上,沿宽度方向延伸的转动中心轴43被架设在本体构架40上。此转动中心轴43成为盖侧单元13的转动中心。
另一方面,盖侧单元13具有盖构架51,此开闭构架51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横臂部分52、53、连接这些横臂部分52、53的前端部分的前端连接板部分54。左右横臂部分52、53的后端部分由所示的转动中心轴43的两端部分自由转动地支撑。在盖构架51的前端连接板部分54的前端安装有印字压板架55,在其背面侧安装有送纸滚筒轴25a,与送纸滚筒轴25沿同轴固定的2个送纸滚筒本体25b、25b的外周面,从形成于此印字压板架55的导引板28上的开口部28a向前方突出。在盖构架51的前端连接板部分54之上,搭载有剪刀式记录纸切断装置30的可动刀片32及驱动机构33。
这里,从图2、3可以看到,本例的本体侧单元12中,如前面所述,打印头20向上方倾斜配置,与之对应,安装在安装部10中的色带盒9也被配置为向同一方向倾斜的状态。另外,在盖侧单元13一侧,按照相对于打印头20的机头面20a以一定间隔平行相对的方式,朝下方倾斜配置有印字压板21。另外,盖侧单元13的转动中心,即转动中心轴43的中心轴线的高度位置被设为比打印头20的机头面20a更靠下侧的位置。
其结果是,伴随着盖侧单元13的开闭的该盖侧单元前端部分的移动轨迹,即与打印头20相对的印字压板21的上端及下端的移动轨迹为,从与打印头20以一定间隔相对的位置(盖侧单元13处于关闭状态的位置)开始,相对于打印头20的机头面20a,不是向前方或上方,而是向后方远离的圆弧。所以,在盖侧单元13开闭时,印字压板21不会碰到打印头20。
另外,盖侧单元13的转动中心(转动中心轴43的中心)由于位于比打印头20的机头面20a更靠下侧的位置,因此,印字压板21的上下两端的移动轨迹,伴随着盖侧单元13的移动而向后方的移动量较大。其结果是,在打印位置17的正上方,形成不会与盖侧单元13的移动轨迹相交的空间(当从侧方看时为倒三角形的空间)。在本例中,利用此空间,配置有压纸滚筒26、扭杆27、自动切断单元30的固定刀片31、切断刀片35等。所以,可以使装置构成紧凑化。
另外,在本例中,在将打印头20倾斜配置的同时,色带盒9的安装部10也被倾斜配置。其结果是,色带盒9被从该安装部10的前方上侧沿斜向装卸。虽然在打印位置17的正上方配置有压纸滚筒26、自动切断单元30的固定刀片31、切断刀片35,但是,可以不受它们干扰地装卸色带盒9。所以有可以通过一次操作来进行色带盒9的装卸的优点。
并且,通过调整打印头20和印字压板21的倾斜角度、以及盖侧单元13的旋转中心线43a的高度位置中的一方或者双方,可以改变盖侧单元13的移动轨迹。由此,有能够增减在打印位置17的正上方形成的不与印字压板21的移动轨迹相交的空间,增加零件布局的自由度的优点。
下面参照图7~图10,说明本实施例的剪刀式记录纸切断装置30上的固定刀片31的支撑构造。首先,安装着固定刀片31的滚筒安装板29,具有与导板28基本平行排列的导板部分61,在该导板部分61的上端,延续着向打印机前方弯曲后水平延伸的水平板部分62。另外,在水平板部分62的前端,延续有向上方弯曲后垂直延伸的垂直板部分63,该垂直板部分63的上端,延续有向打印机后方弯曲后水平延伸的切断刀片保持板部分64。该切断刀片保持板部分64的后端部分向斜后方弯曲,在该部分的上端与切断刀刃35形成一体。该构造的滚筒安装板29,其水平板部分62的两端架设于本体侧单元12上的本体单元40的左右后侧端板部分44、45的上端部分,在这些部分上固定。
在滚筒安装板29的水平板部分62的上面装有板簧91。本实施例中,把板簧91的两端通过固定螺丝92a、92b固定在水平板部分62上。板簧91由从其宽度方向的中央向左右朝向斜上方延伸的板簧部分91a、91b弯曲翘起而形成。两边的板簧部分91a、91b以同一长度形成,但是翘起的先端部的高度在左侧的板簧部分91a一方较高。在该板簧91的上面支撑着固定刀片31。
固定刀片31,其面对打印机后侧的端面的上端缘部分构成刀刃31a。在与刀刃31a的右端连接的部分,形成突出于打印机后方一侧的可动刀片接触面31b。该可动刀片接触面31b形成朝打印机后侧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固定刀片31的相反侧的端面部分的两端向外侧突出有锁定用突起31c、31d。在此,板簧91的两端分别垂直地形成固定刀片支撑片91c、91d。该固定刀片支撑片91c、91d所形成的L形支撑面分别支撑着固定刀片31的锁定用突起31c、31d。
另一方面,从固定刀片31的打印机前侧的端面上的两端部分,形成向打印机前方突出的左右一对突起31e、31f。在滚筒安装板29的垂直部分63上,形成有插入这些突起31e、31f的缝隙63a、63b。突起部31e、31f向着前端一侧厚度逐渐减薄。与此相对应缝隙63a、63b的宽度一定。由此,固定刀片31以其刀刃31a一侧能够上下旋转的状态安装于垂直板部分63。
这里,左侧的缝隙63a在比右侧的缝隙63b高的位置形成。由此,固定刀片31以从左侧朝向右侧向下方微微倾斜的倾斜状态安装于垂直板部分63。如上所述,因为板簧91的左侧板簧部分91a比右侧的板簧部分91b高,所以整个固定刀片31由一定的弹簧力以倾斜的姿势被推向上方。
如图5以及图11A所示,可动刀片32能够以右端部的垂直轴32b为中心从实线表示的待机位置到假想线表示的切断终了位置之间,通过驱动装置33转动。如前所述,可动刀片32的打印机前侧的端面的下侧边缘部分为刀刃32a。与该刀刃32a右侧端相连的部分,在实线所示的待机状态下,构成可从上侧(盖构架51的开启方向一侧)与固定刀片31的可动刀片接触面31b接触的固定刀片接触面32c。可动刀32的刀片32a以水平状态设置。即与通过打印位置排出的记录纸7a的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
下面说明这样构成的自动切断单元30的动作。首先,在可动刀片32的待机状态下,如图11A、11B、11C所示,其固定刀片接触面32c从上侧接触固定刀片31的可动刀片接触面31b。通过驱动机构33驱动可动刀片32,则可动刀片32的刀刃32a从其右端侧(旋转中心一侧)移到固定刀片31的刀刃31a上,伴随向可动刀片32向固定刀片31一侧的旋转,这些接触点向左侧移动。
这里,可动刀片32在水平面上旋转。与此相对,固定刀片31保持在朝左侧向上方微微倾斜的姿势,以可以以其打印机前侧端面的下边缘31g为中心、上下回转的状态安装在垂直板部分63上,通过板簧91一直向上方受力。因此伴随可动刀片32的旋转,这些接触点向左侧移动,如图11D以及图11E所示那样,固定刀片31的刀刃32a侧的部分被推押到下方。可动刀片32到达切断终了位置后,固定刀片31则以水平状态保持在可动刀片32的下侧。这样,因为双方的刀片的接触点由右侧向左侧水平地移动,记录纸7a水平地被切断。即垂直于输送方向被切断。
在可动刀片32切断途中的状态,即可动刀片32和固定刀片31交叉的状态下,可动刀片32的旋转因某种原因停止的情况下,能够不必把可动刀片32返回待机位置,而打开盖侧单元13。即安装在盖侧单元13的盖构架51的先端的可动刀片32,从上侧(盖构架51的开启方向一侧)接触安装在本体构架40侧的固定刀片31。因此,可动刀片32与固定刀片31即使是交叉状态,这种情况下能够打开盖侧单元13。因此,可动刀片32在切断途中停止了的情况等的恢复作业能够迅速且简单地进行。
次之,打开盖侧单元13,进行完收纳部8的记录纸辊卷7的更换作业等以后,闭合盖侧单元13,则自动地进行固定刀片13与可动刀片32的定位。也就是,安装在盖侧单元13的可动刀片32形成了固定刀片接触面32b,闭合盖侧单元13,则该固定刀片接触面32b就从上侧接触安装在本体侧单元12上的固定刀片31的可动刀片接触面31b,克服板簧91的弹簧力,将固定刀片31微微向下方挤压。由此,自动形成固定刀片与可动刀片32上下方向的定位状态。
如上述说明,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的剪刀式记录纸切断装置30中,是本体构架40上安装有固定刀片31,盖构架51上安装有可动刀片32,通过把可动刀片32沿固定刀片31的刀刃31a的上侧(盖构架51的开启方向一侧)以点接触状态滑动来切断记录纸7a。因此,即使可动刀片32在切断途中停止,与固定刀片31形成交叉状态,也能够在该状态打开盖构架,因此能够迅速而简单地进行这种情况下的恢复作业。
另外,在盖构架51闭合动作时,通过使可动刀片32从盖构架51的开启方向一侧接触固定刀片31,就将可动刀片32相对于固定刀片31定位。因此,与以前的定位机构、即将安装在盖构架上的固定刀片压靠在本体构架一侧的定位用面上,相对于在该面的表面上通过与固定刀片同一厚度的定位用垫片安装的可动刀片而定位的以前的定位机构相比较,构造简单,能减少零件数量。由此能够实现剪刀式记录纸切断装置30的小型化和低成本化。
另外,以可以沿上下方向移动的状态支撑着的固定刀片31,可以以其打印机前侧的端面下侧端边缘31g为中心上下回转。由此,与在固定刀片31的两端装有回转轴等、可回转地支撑的情况相比,构造变得简单,能够减少零件数量。在这点上也能实测剪刀式记录纸切断装置的小型化和低成本化。
另外,通过把上下可以回转地支撑的固定刀片31倾斜设置,把可动刀片32水平地(垂直于记录纸输送方向的方向)设置,就使两刀片的接触点水平移动。由此构造,与利用角度调整垫片,把可动刀片以可沿上下移动的状态向水平配置的固定刀片一侧压靠的以前的情况相比,能使构造简化。基于这点也能实现剪刀式记录纸切断装置的小型化和低成本化。
其次参照图7~9说明具有送纸滚筒25、压纸滚筒26以及扭杆27的送纸机构。
在滚筒安装板29的导板部分61上,左半部分形成有2个横向长的开口部65、66,从这些开口部65,66,压纸滚筒26的2个滚筒本体26b的外周面以规定量向打印机后侧突出。这些滚筒本体26b分别通过扭杆27的弹力被推向位于打印机后侧的送纸滚筒25的2个滚筒本体25b(参照图4)。在导板部分61的前侧表面形成有通过把开口部的外侧的端部向打印机前侧挑起而形成的滚筒轴承部67、68。滚筒轴承部67、68上沿送纸滚筒25一侧形成长圆形的轴承孔67a、68a。在这轴承孔67a、68a中,以可滑动的状态插入着自由回转地支撑着压纸滚筒26的滚筒本体26b的滚筒轴26a的两端。
再次,在与导板部分61的上端连接的水平板部分62的下面62a上安装有以与该下面62a平行的状态沿打印宽度方向延伸的扭杆27。扭杆27是由弯曲加工圆形截面的扭杆材料而形成的,具有左右直线状部分271、272,和在这中间形成的向下方呈U字形折弯的滚筒轴压靠部分273(第2弯曲部分),和通过把直线部分271、272的外端向下方几乎直角折弯而形成的锁定臂274,275(第1弯曲部分)。
在水平板部分62的下面62a,形成有可从打印机前侧把扭杆27插入的插入槽71、72、73。插入槽71用于插入短的直线状部分271,插入槽72、73用于插入长的直线状部分272。这些插入槽71~73是通过把水平板部分62在其下方62a侧挑起后向打印机前侧折弯而形成的。另外,水平板62的下面62a上还形成有向打印机后侧压靠扭杆27的压靠部74、75、76。压靠74、75分别从打印机前侧与直线部分271、272相接触。另外,压靠部76从打印机前侧与滚筒轴压靠部分273的弯曲部分相接触。这些压靠部74~76也是由水平板部分62在下面62a侧挑起而形成的。
为了在插入插入槽71~73的同时,形成从打印机后侧接触压靠部74~76的状态,将扭杆27安装在水平板部分62的下面62a上后,确定扭杆27的打印机前后方向的位置。而且,由于直线状部分271、272形成被插入槽71~73以及压靠部74、75从前后方向挟持的状态,所以能够阻止在直线部分271、272上发生弯曲现象。另外,还能够形成在从压纸滚筒26之间露出的滚筒轴26a的部分、从打印机前侧压靠扭杆27的滚筒轴压靠部分273的状态。
这里,在扭杆27的左右端形成的锁定臂274、275分别从打印机后侧卡在本体侧单元12的左右侧板部分上形成的承受部上(未图示)。锁定臂274、275在打印机后侧以强制性的弯曲状态安装。由于扭杆27的滚筒轴压靠部分273从打印机后侧接触滚筒轴26a,在左右的直线状部分271、272作用扭转力,该扭转力作用于滚筒轴26a上。其结果,形成以回旋自如的状态支撑在滚筒轴26a上的压纸滚筒26的滚筒本体26b以规定的弹力被推向送纸滚筒25的滚筒本体25a的状态。
另外,扭杆27压靠压纸滚筒26上的左右滚筒本体26b间的滚筒轴26a的部分,滚筒轴26a以可以滑动的状态支撑着。因此,即使在压纸滚筒26与送纸滚筒25不平行的场合,也按照使左右压纸滚筒26的滚筒轴26a与送纸滚筒25平行的方式自动调心,以均匀的压靠力压靠送纸滚筒25。
这样,本实施例的送纸机构中,为使压纸滚筒26向送纸滚筒25推进而使用了扭杆27。该扭杆27中,形成有直线状部分271、272,向这些直线状部分271、272作用使之产生扭转力的力的两端的锁定臂274、275,和通过在直线状部分发生的扭转力而使压纸滚筒的滚筒轴26a推进的滚筒轴压靠部分273。
因此,本实施例的送纸机构,在压纸滚筒26的滚筒轴26a处没有安装扭转弹簧的空间的场合,和在滚筒轴26a的两端没有安装螺旋弹簧等空间的场合下都有效。
例如,如图8假想线所示,有时在导板部分61的压纸滚筒26的两侧,配置有用于读取印刷在记录纸7a的背面的黑色标志的光学式传感器81、82、83。这种场合下,就不能将滚筒轴26a的左右两端延伸到本体侧单元12的左右两端,安装对滚筒轴26a施加弹力的螺旋弹簧等部件。这种情况下,采用使用了本例的扭杆27的弹力机构就很有利。
另外,本实施例中,在滚筒安装板29上,在形成滚筒轴承部67、68的同时,并形成切断刀片35以及扭杆27的安装部分。因此,能够减少送纸机构的零件数量。另外,用于锁定扭杆27的锁定臂274、275的锁定部分也能在滚筒安装板29上构成。
另外,在滚筒安装板29上形成的扭杆27的安装部分通过可从打印机前侧把扭杆27插入固定的插入槽71~73构成。由此,扭杆27的安装作业简便。另外,由于通过这些插入槽71~73和压靠部74~76不弯曲地支撑扭杆27的直线状部分271、272,所以能够通过扭杆27的扭转力确实可靠地推压压纸辊26。
另外,因为推压压纸滚筒26的可滑动地支撑的滚筒轴26a上的2个滚筒本体26b、26b之间的部分,所以能够使压纸滚筒26整体以均匀的弹簧力压靠滚筒25一侧,能够防止一端接触状态等问题。
另外,本实施例中,虽然作为压纸滚筒26,设置有2个滚筒本体26b,但是也可以设置3个。这时,以能够分别推压位于这些滚筒本体之间的滚筒轴26a的部分的形态,在扭杆27上形成2个以上的滚筒压靠部分273即可。
本实施例的剪刀式记录纸切断装置30中,虽然把可动刀片32装在盖构架51上,把固定刀片31安装在本体构架40上,但是与此相反,也可以把可动刀片32装在本体构架40上,把固定刀片安装在盖构架51上。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可通过从盖构架的开启方向一侧向可动刀片压靠固定刀片,进行两者的定位。另外,如果使可动刀片以点接触状态从固定刀片上的盖构架的开启方向一侧滑动并切断记录纸,则即使可动刀片在切断中途停止了的场合,也能够打开盖构架。但是,这种情况下,因为处于下侧的可动刀片通过切断记录纸而移动到固定刀片的下侧,所以要注意切断后的后面的记录纸的前端卡在固定刀片上的输送障碍。
上记的实施例中,虽然通过板簧91以可以上下回转的状态支撑固定刀片31,但是也可以以可在上下方向回转的状态,支撑可动刀片32一侧。
上述实施例涉及安装有点冲击式的打印头的打印机,但是对于采用喷墨头作为打印头的打印机也同样能够应用本发明。另外,对于采用了热敏头等接触式的打印头作为打印头的打印机也能够适用。
上述实施例,将构成输送机构的送纸滚筒以及压纸滚筒设置在打印头的上侧,但是在输送机构设置在打印头下侧(输送路径的上游侧)的场合,也同样能够适用本发明。
上述的实施例,采用使用板簧作为推靠固定刀片的弹力部件的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不局限于板簧,也可以应用螺旋弹簧、泡沫部件、橡胶部件。
权利要求
1.一种剪刀式记录纸切断装置,装在具有本体构架、和可开闭地安装在所述本体构架上的盖构架的打印机上,其特征在于,具有装在所述本体构架上的第1刀片、和装在所述盖构架上的第2刀片,所述第1刀片是固定刀片及可动刀片中的一方,所述第2刀片是固定刀片及可动刀片中的另一方,所述可动刀片的刀刃以点接触状态沿着所述固定刀片的刀刃滑动,切断通过所述固定刀片及可动刀片之间的记录纸,所述第1及第2刀片相对移动,则所述第2刀片的刀刃,从所述盖构架的开启方向一侧与所述第1刀片的刀刃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刀式记录纸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闭合所述盖构架,则所述第2刀片的一部分就从所述开启方向一侧与所述第1刀片的一部分接触,形成所述第2刀片与所述第1刀片的相对定位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剪刀式记录纸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以可向所述盖构架的开闭方向移动的状态支撑所述第1刀片的刀刃侧部分的支撑部件、和将所述第1刀片的刀刃部分朝着所述开启方向推进的弹力部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剪刀式记录纸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刀片,在其前端边缘形成所述刀刃部分,以可以以其后端边缘为中心沿所述盖构架的开闭方向旋转的状态,由所述支撑部件支撑。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剪刀式记录纸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以可向所述盖构架的开闭方向移动的状态支撑所述第2刀片的刀刃侧部分的支撑部件、和将所述第2刀片的刀刃部分朝着所述盖构架的闭合方向推进的弹力部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剪刀式记录纸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刀片,在其前端边缘形成所述刀刃部分,以可以以其后端边缘为中心沿所述盖构架的开闭方向旋转的状态,由所述支撑部件支撑。
7.一种剪刀式记录纸切断装置,装在具有本体构架、和可开闭地安装在所述本体构架上的盖构架的打印机上,其特征在于,具有装在所述本体构架上的固定刀片、和装在所述盖构架上的可动刀片,所述可动刀片的刀刃以点接触状态沿着所述固定刀片的刀刃滑动,切断通过所述固定刀片及可动刀片之间的记录纸。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剪刀式记录纸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刀片的刀刃,从所述盖构架的开启方向一侧与所述固定刀片的刀刃接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剪刀式记录纸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闭合所述盖构架,则所述可动刀片的一部分,从所述盖构架的开启方向一侧与所述固定刀片的一部分接触,形成所述可动刀片与所述固定刀片的相对定位状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剪刀式记录纸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以可向所述盖构架的开闭方向移动的状态支撑所述固定刀片的刀刃侧部分的固定刀片支撑部件、和将所述固定刀片的刀刃部分朝着所述盖构架的开启方向推进的弹力部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剪刀式记录纸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刀片,在其前端边缘形成所述刀刃部分,以可以以其后端边缘为中心沿所述盖构架的开闭方向旋转的状态,由所述固定刀片支撑部件支撑。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剪刀式记录纸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刀片,在与切断对象记录纸的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所述固定刀片,相对于所述可动刀片倾斜设置。
13.一种打印机,具有权利要求7所述的剪刀式记录纸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安装在所述本体构架上的打印头、安装在所述盖构架上的印字压板、安装在所述本体构架的所述打印头的上侧的位置的压纸滚筒、和以闭合所述盖构架、则成为与所述压纸滚筒接触的状态的方式,安装在该盖构架的所述印字压板的上侧的位置的送纸滚筒。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在所述本体构架上形成的记录纸辊卷的收纳部、和安装在所述盖构架上、用于开闭所述收纳部的盖。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从所述收纳部经由所述打印头的所述打印位置、向所述剪刀式记录纸切断装置的切断位置引导记录纸的记录纸输送路径,所述记录纸输送路径,以开启所述盖构架、则成为开放状态的方式,在该盖构架和所述本体构架之间形成。
全文摘要
一种剪刀式记录纸切断装置,装在具有本体构架,和可开闭地安装在所述本体构架上的盖构架的打印机上。具有装在所述本体构架上的第1刀片,和装在所述盖构架上的第2刀片。第1刀片是固定刀片及可动刀片的一方,第2刀片是固定刀片及可动刀片的另一方。可动刀片的刀刃以点接触状态沿固定刀片的刀刃滑动,切断通过固定刀片及可动刀片之间的记录纸。第1刀片及第2刀片相对移动,则第2刀片的刀刃就从所述盖构架的开启方向一侧与第1刀片的刀刃接触。
文档编号B26D1/30GK1530240SQ200410008088
公开日2004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10日
发明者白鸟元良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