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摇摆定向手动旋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8702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摇摆定向手动旋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手动工具,具体的说是一种防摇摆定向手动旋具。
背景技术
手动旋具是一种用手握持着手柄做旋转动作带动工作杆对相应的零件施加扭 矩的手动工具,螺丝刀(也有叫螺丝批的)即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传统的 手动旋具是将工作杆与手柄固定在一起,使用时,如用一个螺丝刀旋紧或者旋松 一个螺丝钉,由于握持手柄的手只能够转动一个较小的角度,因此当需要对一个 零件连续多次旋动时,其间需要停顿下来让手反方向回转一个角度,有时是手持 旋具从零件上暂时撤离实现反方向回转,这种方式需要再次将旋具对准零件,有 时是用另一只手辅助让握持手柄的手松开手柄实现反方向回转,显然的,这两种 方式均存在不便,影响作业效率。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定向手动旋具应需而生,这种手动旋具的"定向"功用 是向一个方向旋转手柄时令手柄携带着工作杆一起转动以便向零件施加扭矩,向 另一个方向旋转手柄时令手柄相对工作杆转动,将工作杆定位在零件上,因此可 以用手握持着手柄连续的来回旋转,其间不需停顿,达到快速旋紧或者旋松零件
的目的,进一步的,这种动作是可以换向的。美国4485699号专利即公开了这样 的一种定向手动旋具,其是在手柄上设置一个内腔,将工作杆轴向定位在内腔中 限制工作杆从内腔中脱出,同时在工作杆上设置两个由较小直径的空挡段间隔开 的较大直径的圆柱离合段,另在该内腔中置有两个作用方向相反的且套在空挡段 和一个离合段上的离合器,并由一个推钮推动该离合器在内腔中滑动,令一个离 合器与一个离合段配合时,另一个离合器处于对应空挡段的位置,通过这种离合 器的位置转换实现"定向"功用;经分析及实践验证,上述定向手动旋具存在以 下缺陷
1、 实现"定向"功用至少需要两个可以换位的离合器并在工作杆上设置两个 离合段以及一个空挡段,结构复杂;
2、 为了保证离合器能够在内腔中滑动,因此丧失了离合器与手柄结合的可靠
性,因此所承受的扭矩难以满足要求;
3、 两个离合器在内腔中滑动换位时,其运动在直径不等的离合段与空挡段之 间,可靠性差,严重时可能导致辊子丧失与离合段之间的配合;
4、 该专利的方案的手柄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当装配完成工作杆、离合器以及 推钮后,构成手柄的两部分焊接在一起,因此该工具出现故障时的可修复性差。
此外,中国ZL01243225. 3号实用新型专利(公告号为CN2492345Y)公开了一 种"螺丝刀"的技术方案,"其管状手柄内腔通过一对轴承固定主轴,主轴中段有 一对正反向棘轮,手柄壁位于棘轮齿顶处有开口,开口处沿手柄轴向铰接带有正 反向棘爪的换向板,刀身与主轴同轴联接。本螺丝刀使用时,利用任意一个外接 棘轮机构即可在刀身刀口仍插在钉帽槽纹内的情况下,使工作手反向转动复位, 与普通螺丝刀相比, 一举省略了刀身刀口与钉帽上槽纹要经多次脱开和对准插入 的步骤,故使用本螺丝刀相当省时,以至工作效率较高。"同样经分析及实践验证, 上述定向手动旋具存在以下缺陷
1、 虽然用一对轴承固定主轴,但是刀身在使用时需要插装在主轴的固定孔内, 因此即使主轴不会摇摆晃动,也难以确保刀身相对主轴摇摆晃动,影响使用;
2、 手柄壁位于棘轮齿顶处有开口,开口处沿手柄轴向铰接带有正反向棘爪的 换向板,这样的结构导致手柄的整体性欠佳,不利于用手握持,而且,手柄壁位 于棘轮齿顶处的开口是敞开的, 一些杂物和灰尘易于进入手柄内腔,影响正反向 棘爪与正反向棘轮的配合,同时影响主轴的灵活转动;
3、 该专利通过设置正反向棘爪和正反向棘爪实现定向,结构复杂,配合不精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使用 时工作杆易摇摆晃动造成准确性差,传递扭矩小、使用寿命短、可修复性差;同 时,由于工作杆易摇摆晃动,使得工作杆的长度比普通旋矩短,使产品的使用范 围变小等缺陷,提供一种防摇摆定向手动旋具,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 方案
防摇摆定向手动旋具,其特征是包括-
手柄,在其内部具有扭矩施加部和一个轴线方向的内孔,在该内孔中设置有 两个分离的轴承座;
一个工作杆,其前段具有工作头部(其工作头部可以和工作杆一体,也可以 是分离可换的),其后段伸至所述手柄的内孔中并由两个安置在所述轴承座上的轴 承支撑,在其后段上还设置有扭矩承受部;
定向转换件,其可控的设置在所述手柄上并至少可以定位在两个位置;
扭矩传递件,其介于所述手柄上的扭矩施加部与工作杆上的扭矩承受部之间 并受控于所述的定向转换件,随定向转换件的位置变换而转换状态。
上述技术方案,首先由轴承将工作杆安装定位在所述手柄的内孔中实现对工 作杆的定心,防止工作杆在转动时摇摆晃动;其次,通过定向转换件令扭矩传递 件的状态发生变化,以便在相反的方向传递扭矩,实现定向功能。其结构简单, 动作灵活可靠,便于装配和拆卸维修,使用寿命长。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 特征
首先
所述手柄的内孔中设置有一个型腔,所述的扭矩施加部为形成在所述型腔内 表面的至少两对反向设置且周向均布的第一楔形面和第二楔形面,每对第一楔形 面和第二楔形面的交汇处形成自由容纳区;
所述的扭矩承受部为设置在所述工作杆上对应所述型腔第一楔形面和第二楔 形面的圆柱段;
所述的定向转换件为一个保持架,其套在所述工作杆上并位于手柄前端将所 述型腔盖设,其具有与所述第一楔形面和第二楔形面的对数相同且围绕所述工作 杆圆柱段的通透限位部;
所述的扭矩传递件为与所述第一楔形面和第二楔形面的对数相同的滚针,该 滚针分别置于所述保持架的通透限位部内,且该滚针随着所述保持架的位置转换 分别界于所述第一楔形面与所述工作杆的圆柱段之间和第二楔形面与所述工作杆 的圆柱段之间。
这种实现方式选用滚针作为将施加在手柄上的扭矩传递给工作杆的元件,工 作时以转动的方式动作,转动灵活,噪音小,达到静音效果;而且通过保持架实 现滚针的换位,令工作杆可以在两个方向(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相对实现"定
向"的功用。由此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更为具体的
所述的手柄包括一个本体和一个与本体固接在一起的套状部件,所述的型腔 形成在该套状部件上。这样的结构易于选用合适硬度和刚性的材料设置型腔,同 时保证本体手柄具有良好的可握持性,兼顾了两个方面的技术要求。
所述的第一楔形面和第二楔形面为曲面和/或平面。这样的结构利于将滚针挤 压在楔形面与工作杆的圆柱段之间达到可靠的传递扭矩。
所述的保持架和手柄上分别设置有彼此配合的限位槽和限位凸起。这种结构 将保持架的转动范围进行了限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所述的保持架和手柄上分别设置有彼此配合的定位槽和定位弹子,且定位弹 子后支撑有弹簧。这种结构可以将保持架定位在相应的工作位置,增强可操作性。
所述的保持架包括一个盖设所述型腔的旋钮盖和一个与旋钮盖固定在一起的 拨块,所述的通透限位部设置在该拨块上。这种结构利于加工制造,且利于将所 述的定位槽和/或定位弹子设置的比较隐蔽,保持工具的整体性。
所述的保持架具有一个定位面,所述的工作杆上设置有一个抵触在所述定位 面上并将所述保持架向手柄内施加作用力的轴肩。这样的结构通过工作杆实现对 保持架的定位,防止保持架脱离工作位置,同时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手动工具易于 装配。
所述的工作杆依次穿过所述的保持架和两个轴承并连接一个螺母实现定位。 该结构易于装配。 其次
所述的扭矩施加部为形成在所述手柄内部的至少一对反向设置的第一施力面 和第二施力面;
所述的扭矩承受部为设置在所述工作杆上的棘轮;
所述的定向转换件为一个拨柱,其位于所述手柄内部对应所述第一施力面和 第二施力面的位置;
所述的扭矩传递件为置放在所述第一施力面与所述棘轮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施 力面与所述棘轮之间的棘爪,所述棘爪上支撑有将其保持向所述第一施力面和棘 轮、第二施力面和棘轮上的弹簧,在手柄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
这种实现方式选用滚针作为扭矩传递件,将施加在手柄上的扭矩传递给工作 杆,工作可靠且承受扭矩的能力强,转动灵活且使用寿命长;易于改变状态;而 且通过拨柱实现其状态的变换,简单易行,令工作杆可以在两个方向相对实现"定 向"的功用。
更为具体的
所述的棘轮呈齿轮状,所述的棘爪上设置有可以与棘轮吻合的棘齿;所述的 第一施力面和第二施力面为其上各个部位与棘轮中心之间的距离由小变大的平面 或者曲面,所述的拨柱和棘爪上设置有对应的斜面。这种结构在对棘爪进行位置 变换时,可以令棘爪沿着第一施力面或者第二施力面滑动而远离棘轮从而不传递 扭矩,或者靠向棘轮实现在施力面于棘轮之间的扭矩传递。
所述的手柄包括一个本体和一个与本体固接在一起的套状部件,所述的第一 施力面和第二施力面形成在该套状部件上。这样的结构易于选用合适硬度和刚性 的材料设置第一施力面和第二施力面,同时保证本体手柄具有良好的可握持性, 兼顾了强度和握持性能两个方面的技术要求。
所述的工作杆依次穿过所述的旋钮盖、套状部件和两个轴承并连接一个螺母 实现定位。易于装配。
所述的拨柱设置在一旋钮盖上,在该旋钮盖和手柄上分别设置有彼此配合的 定位弹子和定位槽,且定位弹子后支撑有弹簧。
所述手柄的尾端连接有将所述内孔封堵的可拆卸尾盖。由此将内孔封闭,避 免杂物以及灰尘进入,同时保证手柄的完整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 由轴承将工作杆安装定位在所述手柄的内孔中实现对工作杆的定心,防止 工作杆在转动时的摇摆晃动,可以提高工作的准确性减少误操作;
2、 由于工作杆在转动时的摇摆晃动减小,可以使工作杆的长度和普通旋具一 样长,扩大了定向旋具的使用范围;
3、 选用滚针或者棘爪作为扭矩传递件,工作时动作灵活;
4、 通过保持架或者拨柱实现扭矩传递件的换位,令工作杆至少可以在两个方 向相对实现"定向"的功用;
5、 将作为扭矩传递件的滚针或者棘爪约束在手柄内部,在达到灵活换位的同
时,保证滚针或棘爪位于合理的工作位置,不易发生故障;
6、 换位时将保持架或者拨柱转动一个较小的角度即可实现,而且在工具的外 观上不产生变化,工具的整体性好;
7、 滚针的长径比(即长度与直径的比值)较大,且在周向均匀的分布在工作 杆圆柱段的周围,因此其动作稳定,传递扭矩均匀;
8、 用滚针作为扭矩传递件时,空转(即以与传递扭矩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 无阻力,几乎不传递扭矩,因此可以有效避免被操作零件如螺钉随着工作杆回转。
9、 保持架套在工作杆上能够辅助轴承对工作杆定心,防止工作杆摇摆晃动;
10、 可操作性强,装配简便,不易发生故障,利于修复;使用寿命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外形示意图。
图2为为本实用新型工作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K-K向截面图。
图4a为图1的A-A向截面的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4b为图1的A-A向截面的另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5a为图1的B-B向截面的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5b为图1的B-B向截面的另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旋钮盖的外形示意图。
图6b为图6a的C-C向截面图。
图7a为本实用新型套状部件的外形示意图。
图7b为图7a的左视图。
图7c为图7b的D-D向截面图。
图7d为图7c的E-E向截面图。
图8a为本实用新型拨块的外形示意图。
图8b为图8a的左视图。
图8c为图8a的右视图。
图8d为图8a的俯视图。
图8e为图8d的G-G向截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尾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io为本实用新型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轴向剖面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P-P向截面示意图。 图13为图11的Q-Q向截面示意图。 图14为图11的R-R向截面示意图。
图15为图11所示结构的手动旋具逆时针方向旋转对零件施加扭矩时的状态 示意图。
图16为图11所示结构的手动旋具顺时针方向旋转对零件施加扭矩时的状态 示意图。
图中 1_手柄,
ll一本体,
12 —套状部件,
1A—内孔,
1C/1D —轴承座,
1B —型腔,
1E —第一楔形面,
1F—第二楔形面,
1G—自由容纳区,
1H—限位槽,
1J/1K一定位槽,
1M—第一施力面,
1N —第二施力面,
1P1/1P2 —容纳空间;
12A —定位弹子,
12B —弹簧; 2 —工作杆,
2A—工作头部, 2B/2C —安装部,
2D—圆柱段,
2E —外螺纹, 2F—轴肩, 2G —棘轮, 2H-可换工作头部; 3 —保持架,
31 —旋钮盖,
31A—端面, 31B —嵌装槽, 31C —环槽; 31D —定位坑;
32 —拨块,
32A—凸柱, 32B—凸缘, 32C —柱状物, 32D —通透限位部, 32E—端板, 32F —定位面, 32G—限位凸起,
34 —孔用挡圈,
35 —定位弹子,
36 —支撑弹簧,
37 —拨柱,37A/37B —斜面; 4一滚针;
5 —尾盖5 6—防松螺母;
7A/7B —轴承;
8A—第一棘爪,8A1—斜面,8B —第二棘爪,8B1—第二斜面; 9A/9B —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 3、 4a、 4b、 5a、 5b所示的防摇摆定向手动旋具,其由手柄1、工作 杆2、保持架3、滚针4以及尾盖5等零部件装配而成,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 佳的实施例,以下通过对各个零部件的结构及其装配关系和相互之间的动作配合 进行说明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构思
手柄如图10所示,其具有一个轴线方向的内孔1A,在该内孔1A中设置有两 个分离的轴承座1C、 1D和一个型腔1B;具体的,手柄l包括一个本体ll和一个 与本体11固定在一起的套状部件12(该套状部件12的具体结构表示在图7a、7b 、 7c、 7d中),作为固定的具体形式,可以将套状部件12作为嵌件置于模具中直接 与本体11注塑在一起,也可以本体注塑成型后再将套状部件12压入到本体11中; 型腔1B形成在该套状部件12上,且型腔1B具有三对反向设置且周向均布的第一 楔形面1E和第二楔形面1F作为扭矩施加部(所述的反向设置在于第一楔形面1E 和第二楔形面1F与下文述及的工作杆的圆柱段1D之间形成的空间由小变大的方 向相反,即一个为顺时针方向,另一个为逆时针方向),每对第一楔形面1E和第 二楔形面1F的交汇处形成自由容纳区1G,自由容纳区1G的存在为滚针4的位置 变换提供容纳空间,为了保证套状部件12与本体11可靠固定并承受足够大扭矩, 将套状部件12与本体11接触的部位设置成非圆形(参见图7d);进一步的,在套 状部件12的端部内侧壁上设置有一个限位槽1H和两个定位槽1J、1K(参见图7b);
工作杆如图2所示,其为一长杆,在其前端具有工作头部2A,该工作头部2A 可以直接将工作杆的端头加工形成,也可以安装可更换的工作头部,工作杆的后 段上有两个安装部2B、 2C和一个作为扭矩承受部的圆柱段2D,在工作杆2的后端 部有外螺纹2E,在圆柱段2D的下端形成一个轴肩2F,视具体情形,圆柱段2D可 以与工作杆的前段直径相等,也可以有所不同;
保持架3作为定向转换件,其为一个组件结构,其包括旋钮盖31、拨块32、 孔用挡圈34、定位弹子35、支撑弹簧36;旋钮盖31如图6a、 6b所示,其端面 31A中心部位开设一个通孔以便穿设工作杆,端面31A的内壁开设有嵌装槽31B, 侧壁内表面开设环槽31C;拨块32如图8a、 8b、 8c、 8d、 8e所示,其一端具有与 端面内壁的嵌装槽31B对应的凸柱32A并有一个对应所述环槽31C的凸缘32B,因
此该端可以置于旋钮盖31内,令凸柱32A插入嵌装槽31B,之后将孔用挡圈34 置于环槽31C内阻挡凸缘32B实现旋钮盖31与拨块32的装配,由此当转动旋钮 盖31时可以将扭矩传递给拨块32;进一步的,拨块32的主体由三个在圆周方向 均布的柱状物32C构成,在三个柱状物32C之间形成三个通透限位部32D,三个柱 状物32C的端部由一个端板32E连接用以保持三者之间的配合关系并增强其强度, 此外,端板的中心部位开设通孔,该通孔内缘形成为定位面32F (见图3);在拨 块32上设置有限位凸起32G和一个孔,定位弹子35和弹簧36置在该孔内,弹簧 36支撑在定位弹子35的后侧;
滚针4作为扭矩传递件,其为细长圆柱状,本实施例为三个,也可以是四个 或多个;
尾盖5如图9所示,其为一个与手柄l连接的构件。 上述结构的零部件,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装配
可以将两个轴承7A、 7B (如向心球轴承)分别置放在两个轴承座1C、'1D上, 将工作杆2的后段穿过保持架3,之后将三个滚针4置于三个通透限位部32D与工 作杆2、拨块32—起置入型腔1B,令工作杆2穿过两个轴承7A、 7B露出外螺纹 2E,两个安装部2B、 2C分别与两个轴承7A、 7B对应,限位凸起32G位于限位槽 1H内,定位弹子位于一个定位槽1J或1K内,三个滚针4界于圆柱段2D与第一楔 形面1E或第二楔形面1F之间,'最后在工作杆的外螺纹2E上拧上防松螺母6,至 工作杆2上的轴肩2F抵触在所述的定位面32F上,由此实现各个零部件的定位, 螺母6的松紧程度可以通过工作杆2的摇摆和轴向窜动以及旋钮盖31与手柄1之 间的缝隙判断;最后将尾盖5连接在手柄1尾端将内孔1A封堵。装配完成后各个 零部件之间的配合详细表示在图3、 4a、 4b、 5a、 5b等图中。
上述装配完成的手动旋具,可以用手转动旋钮盖31相对手柄1在两个定位槽 U、 1K之间进行位置变换,达到改变本实用新型的手动工具所产生扭矩的方向
如图4a所示,此时三个滚针4分别界于三个第一楔形面1E与工作杆圆柱段 2D之间,此时如图5a箭头所示顺时针方向用手握持手柄转动,则三个滚针4即因 受到第一楔形面1E和圆柱段2D的摩擦产生顺时针方向滚动(至少是顺时针方向 滚动的趋势),由于第一楔形面的存在,滚针4向这个方向的运动的空间变得越来 越狭小,从而被挤压在第一楔形面1E与圆柱段2D之间,阻止工作杆相对手柄转 动,促使工作杆随手柄一起转动,由此即可将来自手柄的扭矩通过三个滚针传递 给工作杆,进而传递给零件(如螺钉、螺母),实现对零件的拧紧或者拧松,而且, 三个滚针承受的扭矩越大,其传递扭矩的能力也随之增加;反之,按图5a箭头所 示相反的逆时针方向用手握持手柄1转动,则三个滚针4即因受到第一楔形面1E 和圆柱段2D的摩擦产生逆时针方向滚动,同样因第一楔形面的存在,三个滚针则 向越来越宽敞的空间运动,从而,令手柄相对工作杆转动;据此,可以不必松手 或者将工作杆的工作头部从零件上撤离,只需要连续的反复转动手柄即可完成作 业。
作为另一种工作状态,手持旋钮盖31按照图4a所示状态顺时针方向转动, 即可将整个保持架3的位置转换至图4b所示状态,其间,三个滚针4被拨块32 拨动而从图4a所示位置经过自由容纳区1G转换至图4b所示位置,此时三个滚针 4分别界于三个第二楔形面1F与工作杆圆柱段2D之间;此时如图5b箭头所示逆 时针方向用手握持手柄1转动,则三个滚针4即因受到第二楔形面1F和圆柱段2D 的摩擦产生逆时针方向滚动(至少是逆时针方向滚动的趋势),由于第二楔形面的 存在,滚针4向这个方向的运动的空间变得越来越狭小,从而被挤压在第二楔形 面1F与圆柱段2D之间,阻止工作杆相对手柄转动,促使工作杆随手柄一起转动, 由此即可将来自手柄的扭矩通过三个滚针传递给工作杆,进而传递给零件(如螺 钉、螺母),实现对零件的拧紧或者拧松,而且,三个滚针承受的扭矩越大,其传 递扭矩的能力也随之增加;反之,按图5b箭头所示相反的顺时针方向用手握持手 柄转动,则三个滚针4即因受到第二楔形面1F和圆柱段2D的摩擦产生顺时针方 向滚动,同样因第二楔形面的存在,三个滚针4则向越来越宽敞的空间运动,从 而,令手柄1相对工作杆2转动;据此,可以不必松手或者将工作杆的工作头部 从零件上撤离,只需要连续的反复转动手柄即可连续作业。
上述图5a、 5b两种状态,在实际使用时是很实用的,以螺钉为例,既可以用 本实用新型的手动旋具拧紧螺钉,又可以拧松螺钉;进一步的,同样是螺钉,由 于螺纹的方向有左旋、右旋之分,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手动旋具既适用于左旋,也 适用于右旋,只需要通过旋动旋钮盖转换滚针的位置分别与第一楔形面、第二楔 形面配合即可。
实施例二
如图11、 12、 13、 14所示的防摇摆定向手动旋具,其由手柄l、工作杆2、
旋钮盖31、两个棘爪8A、 8B以及尾盖5等零部件装配而成,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 个较佳的实施例,以下通过对各个零部件的结构及其装配关系和相互之间的动作 配合进行说明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构思
手柄具有一个轴线方向的内孔IA,在该内孔1A中设置有两个分离的轴承座
1C、 1D;具体的,手柄1包括一个本体11和一个与本体11固定在一起的套状部
件12,作为固定的具体形式,可以将套状部件12作为嵌件置于模具中直接与本体 11注塑在一起(参见实施例一),在套状部件的内表面上形成对称(相对一个通过 套状部件中心的径向直线X-X对称)的第一施力面1M和第二施力面1N作为扭矩 施加部,该第一施力面1M和第二施力面1N其上各个部位与棘轮中心之间的距离 由小变大的平面或者曲面;与该第一施力面1M和第二施力面1N对应设置有容纳 空间1P1、 1P2,在套状部件的侧壁上开设一个盲孔,盲孔内置有定位弹子12A, 在弹子12A的后侧支撑有弹簧12B;
工作杆为一长杆,在其前段有工作头部2A,在工作头部2A可以设置可换工作 头部2H,(本图示(图11)为四合一也可以是六合一或八合一等等)从而实现多 功能。工作杆2的后段上有两个安装部2B、 2C和一个作为扭矩传递件的齿轮状棘 轮2D,在工作杆2的后端部有外螺纹2E;
旋钮盖31中心部位开设一个通孔以便穿设工作杆,其侧面有三个定位坑31D, 其内端面上有向手柄内部延伸的作为定向转换件的拨柱37,拨柱37两侧面为斜面 37A、 37B;
两个棘爪8A、 8B作为扭矩传递件分别置于前述的两个容纳空间1P1、 1P2内, 其一端分别支撑有弹簧9A、 9B,其另一端分别接触在第一施力面1M和第二施力面 1N上且分别设置有斜面8A1、 8B1,该斜面8A1、 8B1与拨柱37上的斜面37A、 37B 对应,其内侧面上设置有棘齿;
尾盖5为一个与手柄1连接的构件。
上述结构的零部件,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装配
可以将两个轴承7A、 7B (如向心球轴承)分别置放在两个轴承座1C、 1D上, 将工作杆2的后段依次穿过套状部件、两个轴承7A、 7B,露出外螺纹2E并安装上 螺母实现对工作杆在手柄上的定位;之后将两个棘爪8A、 8B置于两个容纳空间
1P1、 1P2内;再将旋钮盖31盖设在套状部件12的前端,令拨柱37位于两个棘爪
8A、 8B之间,定位弹子12A位于一个定位坑31D内即可(参见图12)。
上述装配完成的手动旋具,可以用手转动旋钮盖31相对手柄1在三个定位坑
之间进行位置变换,达到改变本实用新型的手动工具所产生扭矩的方向
如图15所示,是手持旋钮盖31相对手柄从图12所示状态进行顺时针方向旋 转后的状态,此时第一棘爪8A被拨柱37从棘轮2G上拨开,仅有第二棘爪8B吻 合在棘轮2G上,此时手握手柄进行逆时针方向旋转,则来自手柄的扭矩经第二施 力面1N传递给第二棘爪8B,第二棘爪8B再传递给棘轮2G,令工作杆头部2A进 行工作;反之,手握手柄进行顺时针方向旋转,则来自工作杆2的逆时针方向扭 矩通过棘轮2G作用在第二棘爪8B上,迫使第二棘爪8B在第二施力面1N上逆时 针方向滑动而脱离棘轮2G,若继续这样的转动,则在弹簧9B的支撑下,该第二棘 爪8B从棘轮2G的逐个棘齿上滑过。
如图16所示,是手持旋钮盖相对手柄从图12所示状态进行逆时针方向旋转 后的状态,此时第二棘爪8B被拨柱从棘轮2G上拨开,仅有第一棘爪8A吻合在棘 轮2G上,此时手握手柄进行顺时针方向旋转,则来自手柄的扭矩经第一施力面1M 传递给第一棘爪8A,第一棘爪再传递给棘轮2G,令工作杆头部2A进行工作;反 之,手握手柄进行逆时针方向旋转,则来自工作杆2的顺时针方向扭矩通过棘轮 2G作用在第一棘爪8A上,迫使第一棘爪8A在第一施力面1M上顺时针方向滑动而 脱离棘轮2G,若继续这样的转动,则在弹簧的支撑下,该第一棘爪8A从棘轮2G 的逐个棘齿上滑过。
当弹子位于图12所示的位置时,两个棘爪同时起作用,此时该定向旋具和普 通旋具一样,工作杆被固定住失去"定向"功能,实现顺时针和/或逆时针工作。
权利要求1.防摇摆定向手动旋具,其特征是包括手柄(1),在其内部具有扭矩施加部和一个轴线方向的内孔(1A),在该内孔(1A)中设置有两个分离的轴承座(1C、1D);一个工作杆(2),其前段具有工作头部(2A),其后段伸至所述手柄(1)的内孔(1A)中并由两个安置在所述轴承座(1C、1D)上的轴承(7A、7B)支撑,在其后段上还设置有扭矩承受部;定向转换件,其可控的设置在所述手柄上并至少可以定位在两个位置;扭矩传递件,其介于所述手柄上的扭矩施加部与工作杆上的扭矩承受部之间并受控于所述的定向转换件,随定向转换件的位置变换而转换工作状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摇摆定向手动旋具,其特征是所述手柄(1)的 内孔(1A)中设置有一个型腔(1B),所述的扭矩施加部为形成在所述型腔(1B) 内表面的至少两对反向设置且周向均布的第一楔形面(1E)和第二楔形面(1F), 每对第一楔形面(1E)和第二楔形面(1F)的交汇处形成自由容纳区(1G);所述的扭矩承受部为设置在所述工作杆(2)上对应所述型腔(1B)第一楔形 面(1E)和第二楔形面(1F)的圆柱段(2D);所述的定向转换件为一个保持架(3),其套在所述工作杆(2)上并位于手柄 (1)前端将所述型腔(1B)盖设,其具有与所述第一楔形面(1E)和第二楔形面 (1F)的对数相同且围绕所述工作杆(2)圆柱段(2D)的通透限位部(3D);所述的扭矩传递件为与所述第一楔形面(1E)和第二楔形面(1F)的对数相 同的滚针(4),该滚针(4)分别置于所述保持架(3)的通透限位部(3D)内, 且该滚针(4)随着所述保持架(3)的位置转换分别界于所述第一楔形面(1E) 与所述工作杆的圆柱段(2D)之间和第二楔形面(1F)与所述工作杆的圆柱段(2D) 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摇摆定向手动旋具,其特征是所述的手柄(1) 包括一个本体(11)和一个与本体(11)固接在一起的套状部件(12),所述的型 腔(1B)形成在该套状部件(12)上。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防摇摆定向手动旋具,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楔 形面(1E)和第二楔形面(1F)为曲面和/或平面。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摇摆定向手动旋具,其特征是所述的保持架(3) 和手柄(1)上分别设置有彼此配合的限位槽(1H)和限位凸起(32G)。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摇摆定向手动旋具,其特征是所述的保持架(3) 和手柄(1)上分别设置有彼此配合的定位槽(1J、 1K)和定位弹子(35),且定 位弹子(35)后支撑有弹簧(36)。
7、 根据权利要求2、 3、 5或6所述的防摇摆定向手动旋具,其特征是所述的 保持架(3)包括一个盖设所述型腔(1B)的旋钮盖(31)和一个与旋钮盖(31) 固定在一起的拨块(32),所述的通透限位部(32D)设置在该拨块(32)上。
8、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摇摆定向手动旋具,其特征是所述的保持架(3) 具有一个定位面(32F),所述的工作杆(2)上设置有一个对应所述定位面(32F) 并将所述保持架(3)向手柄(1)内施加作用力的轴肩(2F)。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摇摆定向手动旋具,其特征是所述的工作杆(2) 依次穿过所述的保持架(3)和两个轴承(7A、 7B)并连接一个螺母(6)实现定 位。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摇摆定向手动旋具,其特征是所述的扭矩施加 部为形成在所述手柄内部的至少一对反向设置的第一施力面(1M)和第二施力面(1N);所述的扭矩承受部为设置在所述工作杆(2)上的棘轮(2G);所述的定向转换件为一个拨柱(37),其位于所述手柄内部对应所述第一施力 面(1M)和第二施力面(1N)的位置;所述的扭矩传递件为置放在所述第一施力面(1M)与所述棘轮(2G)之间以及 所述第二施力面(1N)与所述棘轮(2G)之间的第一棘爪(8A)和第二棘爪(8B), 所述棘爪上支撑有将其保持向所述第一施力面(1M)和棘轮(2G)、第二施力面(1N) 和棘轮(2G)上的弹簧(9A、 9B),在手柄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1P1、 1P2)。
11、 根据权利要求IO所述的防摇摆定向手动旋具,其特征是所述的棘轮(2G) 呈齿轮状,所述的棘爪(8A、 8B)上设置有可以与棘轮(2G)吻合的棘齿;所述的 第一施力面(1M)和第二施力面(1N)为其上各个部位与棘轮(2G)中心之间的 距离由小变大的平面或者曲面,所述的拨柱(37)和棘爪(8A、 8B)上设置有对 应的斜面(8A1、 8B1、 37A、 37B)。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摇摆定向手动旋具,其特征是所述的手柄(1) 包括一个本体(11)和一个与本体(11)固接在一起的套状部件(12),所述的第一施力面(1M)和第二施力面(IN)形成在该套状部件(12)上。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防摇摆定向手动旋具,其特征是所述的工作杆(2) 依次穿过所述的旋钮盖(31)、套状部件(12)和两个轴承(7A、 7B)并连接一个 螺母(6)实现定位。
14、 根据权利要求IO、 11、 12或13所述的防摇摆定向手动旋具,其特征是 所述的拨柱(37)设置在一旋钮盖(31)上,在该旋钮盖(31)和手柄上分别设 置有彼此配合的定位弹子(12A)和定位坑(31D),且定位弹子(12A)后支撑有 弹簧(12B)。
1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防摇摆定向手动旋具,其特征是所述手柄(l)的 尾端连接有将所述内孔(1A)封堵的可拆卸尾盖(5)。
专利摘要防摇摆定向手动旋具,属于手动工具,现有技术存在使用时有较大声响、工作杆易摇摆晃动、使用寿命短、可修复性差等缺陷,本实用新型是通过轴承将工作杆安装在手柄上,在工作杆的扭矩承受部与手柄的扭矩施加部之间置有扭矩传递件,并由定向转换件实现对扭矩传递件的状态变换;由此实现转换工作的同时防止摇摆晃动;其结构简单,利于装配,不易发生故障;整体性强。
文档编号B25B23/00GK201198123SQ20082008477
公开日2009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31日
发明者仇建平 申请人: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