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缩起子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9074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伸缩起子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伸縮起子定位结构,尤其是可用于调整起子杆体伸縮长度,
实现杆体长度无段调整后并自动定位的伸縮起子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进行机械组立时一般会运用到起子对螺丝进行锁固,但由于组配环境及作用的不同,经常需要改变起子的长度,以方便锁固螺丝,因此须要另外携带一连接杆,以便延长起子的长度,如此,在使用上相当不便。 因此,有了 94年1月1日公告的中国台湾新型专利M254310 "棘动工具的伸縮杆
结构",该结构主要设有一工具本体,工具本体一端设有供使用者拿握的握柄,另一端则设
有一内缘中空的棘动接座,可供一棘动组件及伸縮杆组组设;设于棘动接座处的棘动组件,
其伸縮杆组可与棘动块作啮合接触,呈现棘动式的转动;伸縮杆组,由一外杆及一内杆组
成,其中,外杆内缘可供内杆穿设, 一端外缘适处设有外棘齿,套组于棘动接座内,恰与棘动
组件作啮合传动,另一端两相对适处开设适当长度的限位槽;内杆一端得与锁置组件组设,
另一端则深入该工具本体内,且其外缘适处开设一滑道;另设一伸控组件,组设于伸縮杆组
外缘适处,包含一设于外杆两限位槽行程内的止动件、两套设于该外杆外缘适处的弹性体
与线径弹件,以及一覆套于上述构件外缘的外套筒,止动件中空内缘适处突设有一限位凸
部,当内杆穿设其中时,使得滑道嵌组限位凸部,且其外缘凸设有卡限于两限位槽内的凸卡
部,配合弹性体及线径弹件分别弹性抵顶于止动件各适处,用以控制、限定伸縮杆组轴向伸
縮作动的长距,并使内杆仅可对应外杆作轴向伸縮位移,而无法作径向旋转。 上述棘动工具使用时,虽然组套锁置组件的杆部具备伸縮功能,然而,该结构主要
利用止动件倾斜时,其圆形的内缘可分别上、下抵靠于内杆的外缘,以防止内杆伸縮位移,
再配合止动件的限位凸部被限位于内杆的滑道内,以防止旋力转动时内杆产生径向旋转,
但由于其止动件仅为一圆形环状体,其结构强度不足,一旦锁固时扭力过大,则容易变形损
坏,尤其仅是依靠限位凸部单点限位于滑道内,更容易因受力过大而旋转脱出滑道,使其产
生旋转而无法锁固螺丝,造成定位效果不佳;又该止动件圆形内缘的上、下抵靠内杆的外缘
同样呈点接触,同样也会因轴向受力过大,而在施工时縮入、扭曲变形或损坏,且组装的零
件过多,故障率也相对较高,实用性不佳,难以达到最佳的锁固效果。 鉴于目前的起子工具在调整长度时的结构具有上述的缺点,本发明人努力研究,并经多次改善,终于有了本案的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伸縮起子定位结构,实现对杆体的无段式拉伸,且调整至适当长度时可自动定位,操作相对简单、故障率低,且定位效果佳,工作时不易松脱。[0008]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0009] —种伸縮起子定位结构,包括[0010] —本体,其开设一槽道;
3[0011] —定位座,固定于本体的槽道内,该定位座一端延伸一定位段,并与定位段的连接处形成一挡墙,定位段上套设第一弹性元件;又该定位座设有一配合杆体截面形状的通槽,通槽内设入第二弹性元件,定位座外缘相对设有贯通至通槽的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其中第一开口的长度短于第二开口的长度,而第一开口处设有第一侧壁,第二开口处设有第二侧壁,第一侧壁的位置与第二侧壁的位置错开形成一落差; —抵止片,斜向设入于定位座的通槽内,受到第二弹性组件的抵压而呈斜向状态,该抵止片设有供杆体穿入的穿孔,又该抵止片于穿孔内缘形成有抵掣于杆体的平面的抵止缘,又该抵止缘设有供杆体棱角对合的两相对凹槽,抵止片的外缘设有相对的第一抵止部及第二抵止部,其中第一抵止部伸入于定位座的第一开口内,靠抵于第一侧壁,而第二抵止部则伸入于第二开口内; —杆体,形成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平面及棱角,并设入于定位座的通槽内; —推动环,套设于定位座的外缘,该推动环一端的内缘环设有凸垣,内部设有一通
孔,于通孔内部环设有一推动部; —套接筒,套合于杆体上。 所述杆体分别设有第一端及第二端,其中,第二端上设有卡槽,卡槽内卡掣有扣夹。 所述套接筒的两端分别设有供杆体的第一端设入固定的第一套孔及供一起子头固定的第二套孔。 所述第一弹性元件设有第一端及第二端,其中第一端抵靠于挡墙,而第二端则抵靠于推动环内缘的凸垣。 所述杆体设有六个相邻的等平面,平面相接处形成六个棱角。[0020] 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杆体可无段式拉伸,且调整至适当长度时可自动定位,操作相对简单、故障率低,且定位效果佳,工作时不易松脱。 二、本实用新型的抵止片设为片体状,并分别设有具一定厚度及宽度的第一抵止
部及第二抵止部,配合弹性组件的压抵可确实限制杆体使用时的任意伸縮位移。 三、本实用新型定位座的通槽对合杆体截面的形状呈至少一个以上的平面及棱
角,通槽承受起子作动时的扭力,对定位件不会造成负担,故使用寿命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定位座及抵止片组合后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弹性元件抵止片抵掣于杆体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推移推动环使抵止片不再抵掣于杆体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调整杆体凸伸于本体外长度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 本体 11 槽道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本体1、定位座2、抵止片3、杆体4、推动环5 及套接筒6,其中 本体1 ,其轴向开设有一槽道11 ,如图3所示。 定位座2,其固定于本体1的槽道11内,如图4及图5所示,该定位座2 —端延伸定 位段21,迫紧固定于本体1的槽道11内,且定位座2与定位段21的连接处形成一挡墙211, 另定位段21上套设第一弹性元件25,该第一弹性元件25设有第一端251及第二端252,其 中第一端251抵靠于定位座2的挡墙211 ;又定位座2轴向设有一通槽22,另于定位座2的 外缘相对设有贯通至通槽22的第一开口 23及第二开口 24,其中第一开口 23的长度短于第 二开口的长度24,经由第一开口 23或第二开口 24于通槽22内设入有第二弹性元件26 ;且 定位座2于第一开口 23处设有第一侧壁231,而于第二开口 24处则设有第二侧壁241 ,其 中第一侧壁231的位置与第二侧壁241错开,形成一落差。 抵止片3,其斜向设入于定位座2的通槽22内,并受到第二弹性元件26的抵压而 保持斜向状态,该抵止片3设成椭圆形片体状,设有一穿孔31,于穿孔31的内缘形成有抵 止缘32,该抵止缘32设有两相对的凹槽321,且抵止片3的外缘设有相对并具有一定宽度 及厚度的第一抵止部33及第二抵止部34,其中第一抵止部33伸入定位座2的第一开口 23 内,并靠抵于第一开口 23的第一侧壁231,而第二抵止部34则伸入于第二开口 24内。 杆体4,其设入于定位座2的通槽22内,并同时穿入于抵止片3的穿孔31及第二 弹性元件26内,该杆体4设有六个相邻的等平面41 ,该平面41相接处形成六个棱角42,其 中平面41被斜置的抵止片3的抵止缘32所抵掣,由于抵止片3受到第二弹性元件26的抵
2 定位座 211挡墙
23 第一开口
24 第二开口
25 第一弹性元件 252第二端
3 抵止片
32 抵止缘
33 第一抵止部
4 杆体 42 棱角 44 第二端

21 定位段
22 通槽 231第一侧壁 241第二侧壁 251第一端
26 第二弹性元件
31 穿孔
321 凹槽
34 第二抵止部
41 平面
43 第一端
441 卡槽
5 推动环 52 凸垣
6 套接筒 62 第二套孔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说明
部套头
夹孔动 一 子
扣通推第起压,使得第一抵止部33受到第一侧壁231的抵掣,从而形成一杠杆,抵掣于两相对的平面41 上,防止杆体4相对于抵止片3移动;又杆体4的截面呈六角形,且配合通槽22同样呈六角 形,可防止杆体4于定位座2的通槽22及抵止片3的穿孔31内相对旋动,当抵止片3垂直 于杆体4时,杆体4仅可以轴向的相对于抵止片3移动;另杆体4分别设有第一端43及第 二端44,其中第二端44上设有卡槽441,该卡槽441内卡掣扣夹442,使得第二端44不会脱 出于定位座2的通槽22外。 推动环5,其套设于定位座2的外缘,该推动环5内部设有一通孔51,以供定位座 3容纳于其中;又该推动环5 —端的内缘环设有凸垣52,抵靠于第一弹性元件25的第二端 252,另推动环5于通孔51内的中段部环设有一推动部53,通过推动抵止片3的第二抵止部 34,可平行抵靠于第一抵止部33及第二抵止部34。 套接筒6,其套合于杆体4的第一端43上,该套接筒6的二端分别设有第一套孔 61及第二套孔62,其中第一套孔61供杆体4的第一端43设入固定,第二套孔62则供一起 子头63设入固定。 使用时,如图6及图7所示,当需要改变杆体4于本体1槽道11内的伸出长度时, 只需直接拉出杆体4,此时杆体4使抵止片3抵压第二弹性元件26而与杆体4成垂直而得 以拉出杆体4,当拉至所需的长度时,停止动作,抵止片3受第二弹性元件26抵压而恢复斜 置并自动锁定杆体4长度;要縮回长度时,朝向套接筒6的方向推移推动环5,使推动环5内 缘的凸垣52对第一弹性元件25的第二端252施加压力,以压縮第一弹性元件25,同时推动 环5内缘的推动部53最先抵靠到斜向设置的抵止片3的第二抵止部34,并推动第二抵止部 34向定位座2的第二开口 24内移动,使得抵止片3的第一抵止部33及第二抵止部34可 以分别于定位座2的第一开口 23及第二开口 24内移动,同时压縮第二弹性元件26,直到 推动环5的推动部53分别平行抵靠于第一抵止部33及第二抵止部34,如此,由于抵止片3 的穿孔31内缘的抵止缘32不再抵掣于杆体4的平面41上,可任意调整杆体4于定位座2 的通槽22内移动的长度,当调整至所欲移动的伸縮长度后,即可放开推动环5,利用第一弹 性元件25的弹性回复力,使得推动环5复位,如图3及图5所示,第二弹性元件26的弹性 回复力,使得抵止片3又回复至斜向设入于定位座2的通槽22内的状态,抵止片3的抵止 缘32又可再抵掣于杆体4的平面41上,由于抵止片3的第一抵止部33受到第一侧壁231 的抵压,通过杠杆原理,抵止片3的抵止缘32再度紧密抵掣于杆体4的平面41上,形成面 的接触,防止杆体4与抵止片3相对伸縮移动;即使锁固时,因转动本体1施予起子头63的 扭力过大,仍然可以防止杆体4与抵止片3产生相对伸縮移动,避免抵止片3产生扭曲变形 而损坏,并且因杆体4及与其配合的通槽22的截面同样设呈六角形,可防止杆体4于定位 座2内因扭力过大而造成旋动,如此,可顺利运用起子头63进行锁固的工作。
权利要求一种伸缩起子定位结构,包括一本体,其开设一槽道;一定位座,其固定于本体的槽道内,该定位座一端延伸一定位段,又该定位座设有一配合杆体截面形状的通槽;一杆体,其设入于定位座的通槽内;一推动环,其套设于定位座的外缘,该推动环内部设有一通孔;一套接筒,其套合于杆体上;其特征在于上述定位座与定位段的连接处形成一挡墙,定位段上套设第一弹性元件,又定位座的外缘相对设有贯通至通槽的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其中第一开口的长度短于第二开口的长度,该定位座于第一开口处设有第一侧壁,于第二开口处则设有第二侧壁,其中第一侧壁的位置与第二侧壁的位置错开形成一落差;于上述通槽内设入第二弹性元件;杆体形成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平面及棱角;一抵止片,其斜向设入于定位座的通槽内,受到第二弹性组件的抵压而呈斜向状态,该抵止片设有供杆体穿入的穿孔,又该抵止片于穿孔内缘形成有抵掣于杆体平面的抵止缘,又该抵止缘设有供杆体棱角对合的两相对凹槽,抵止片的外缘设有相对的第一抵止部及第二抵止部,其中第一抵止部伸入于定位座的第一开口内,靠抵于第一侧壁,而第二抵止部则伸入于第二开口内;推动环一端的内缘环设有凸垣,于通孔内部环设有一推动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伸縮起子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分别设有第一端及第 二端,其中,第二端上设有卡槽,卡槽内卡掣有扣夹。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伸縮起子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接筒的两端分别设有供 杆体的第一端设入固定的第一套孔及供一起子头固定的第二套孔。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伸縮起子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元件设有第一端 及第二端,其中第一端抵靠于挡墙,而第二端则抵靠于推动环内缘的凸垣。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伸縮起子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设有六个相邻的等平 面,平面相接处形成六个棱角。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伸缩起子定位结构,包括本体、定位座、抵止片、杆体、推动环及套接筒,其中定位座外缘相对设有贯通至其通槽的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第一开口的长度短于第二开口的长度,且第一开口第一侧壁的位置与第二开口第二侧壁的位置错开并形成落差,抵止片斜向设入于定位座的通槽内,利用第二弹性元件抵压该抵止片呈斜向状态,使其可抵掣杆体,以达到调整杆体长度后的自动定位。本实用新型操作相对简单、故障率低,且定位效果佳,工作时不易松脱。
文档编号B25B23/00GK201524984SQ200920139740
公开日2010年7月14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22日
发明者胡正德 申请人:胡正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