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含介质切割机构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9512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包含介质切割机构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介质切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含介质切割机构的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市场上大部分巻对巻、巻对张喷绘机,在切割介质时, 一般是手工用剪 刀剪开或者用刻刀划开,操作麻烦,切缝不直。特别是在切割巻对张介质时,由于操作者不 能踩到介质上,也不能钻到介质下面,需要几个人帮忙,把切下的介质拉开才能完成。 在对现有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发现,上述手工切割切 缝不直,切割质量不高,影响美观,需要多人配合且切割麻烦,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包含介质切割机构的设备,能够提高切割质量和效率。 —种包含介质切割机构的设备,介质放置在介质托板上,所述介质托板上设置托 板缝隙,所述介质切割机构包括刀架、第一刀片或第一刀片组、第一上压轮组、第二上压轮 组,所述刀架包括上横梁及与所述上横梁连接的两个上侧肢,所述第一刀片或第一刀片组 安装在所述刀架的上横梁上,所述第一压轮组和第二压轮组分别安装在所述刀架的上侧肢 端部,跨过所述托板缝隙两侧,压住所述介质,且所述托板缝隙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刀片或 第一刀片组中刀片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设备采用的介质切割机构包括刀架、第一刀片或第一刀片 组、以及两个压轮组,所述刀架包括上横梁及与所述上横梁折连接的两个上侧肢,所述第一 刀片或第一刀片组安装在上横梁上,两个压轮组分别安装在所述两个上侧肢的端部,跨过 介质托板上所设置的托板缝隙两侧,压住所述介质,且所述托板缝隙的宽带大于所述第一 刀片或所述第一刀片组中刀片的厚度,这样,在牵引力作用下,刀架带动压轮组和刀片移 动,所述介质切割机构沿着托板缝隙方向运动,从而可以将介质切割开来,由于所述介质切 割机构只能沿着托板缝隙方向运动,因此切缝直,且只需要沿托板缝隙方向有一个牵引力, 因此操作简单,且只需要一人即可完成,或自动控制完成,效率高。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 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 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介质切割机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介质切割机构图1中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包含介质切割机构的设备,所述设备可以为各种柔性
介质喷绘机,也可以为需要切割柔性介质的其他设备。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所述包含介质切割机构的设备中,介质放置在介质托板上,所述介质托 板上设置托板缝隙,所述介质切割机构包括刀架、第一刀片、第一上压轮组、第二上压轮 组,所述刀架包括上横梁及与所述上横梁连接的两个上侧肢,所述第一刀片安装在所述刀 架的上横梁上,所述第一上压轮组和第二上压轮组分别安装在所述刀架的上侧肢端部,跨 过所述托板缝隙两侧,压住所述介质,且所述托板缝隙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刀片的厚度。 所述设备中介质切割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下在重力作用下,所述安装在刀架上横 梁侧肢上的两个压轮组压住介质。并且,在牵引力作用下,刀架带动第一刀片以及所述第一 上压轮组、第二上压轮组,沿托板缝隙方向前后移动,在移动过程中,所述刀片的刃部即可 将介质沿托板缝隙方向切割开来,由于所述介质切割机构只能沿着托板缝隙方向运动,因 此切缝直,且只需要沿托板缝隙方向有一个牵引力,因此操作简单,且只需要一人或自动控 制即可完成,效率高。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牵引力可以由人工提供,如人力直接推动或者通过绳索等提
供牵引力,也可以是电机驱动,驱动机构与所述刀架连接,例如,可以设置在介质托板端部,
牵引所述刀架的一个侧肢,使得所述介质切割机构沿着托板缝隙方向运动。 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在上横梁上设置由两个刀片组成的第一刀片组代替上述第
一刀片,如果设置第一刀片组,则所述第一刀片组中两个刀片的刃部开刃方向相反,分别朝
向所临近的第一上压轮组与第二压轮组。这样,沿托板缝隙的其中一个方向运动时,用刃部
朝向该方向的刀片切割;往相反方向运动时,用另一个刀片切割。 刀片组可以对称安装在刀架上横梁上,例如,分别对称位于立柱两侧,以进一步增 强介质切割机构的稳定性。可以理解的是,为使切缝更直,所述刀架上还可设置与所述上横 梁连接的立柱,所述立柱的另一端插入所述托板缝隙,所述托板缝隙的宽度大于所述立柱 的厚度。 在具体实施中,为将介质压紧在介质托板上,可以采用增加所述横梁的重量以及 增加所述压轮组的重量其中至少一种方式,保持所述介质固定,使得介质切割更加均匀,整 齐。或者在所述刀架上横梁中部设置一立柱,通过所述立柱的重量,保持介质固定,且立柱 设置在横梁中部,可以保持介质切割机构的平稳运行。其中,立柱与所述横梁可以整体成 型,也可以进行组装结合。 对于包含立柱的刀架,刀片或刀片组也可以安装在立柱上,或者刀片或刀片组与 立柱融为一体,作为立柱的一部分,整体成型,这样,在牵引力作用下,刀架带动上压轮组沿 托板缝隙方向一起运动,立柱所经过的地方,介质即会被切割开来。 在具体实施中,还可以采用如下方式来将所述介质压紧在介质托板上所述刀架 上设置有与立柱插入托板缝隙一端连接的下横梁,以及与所述下横梁连接的两个下侧肢,所述立柱用于连接所述上横梁和下横梁,所述刀架各个部分可以整体成型,也可以分别组 装,所述介质切割机构还包括第一下压轮组和第二下压轮组,分别安装在所述两个下侧肢 的端部,压住所述介质托板底部。可见通过所述工字型刀架,以及刀架侧肢所安装的四个压 轮组,即可将所述介质固定在介质托板上,且工字型刀架可以保证介质切割机构的平稳运 行。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刀架的上横梁与上侧肢,以及下横梁与下侧肢之间可以是垂 直连接,也可以形成非零夹角,有一定倾斜度进行连接。 为进一步增强所述介质切割机构切割时的固定性能,还可以在上述工字型刀架上 增加压紧装置,压紧所述第一上压轮组及第二上压轮组,从而可以将所述介质牢牢固定在 介质托板上,例如,可以在所述刀架上横梁侧肢上套上压紧弹簧,压紧所述第一上压轮组及 第二上压轮组,即可将所述介质很好地固定在介质托板上,便于切割。可以理解的是,所述 压紧装置也可以为套在上横梁侧肢上的重物等。 如前所述,驱动机构可以与刀架连接,驱动所述介质切割机构沿所述托板缝隙方 向运动。对于所述工字型刀架的介质切割机构,为增强所述介质切割机构运行的稳定性,可 以将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介质托板的下侧,通过牵引所述下横梁的一个侧肢,使所述介质 切割机构沿所述托板缝隙方向运动。不切割时,刀架位于介质外侧,对介质的运动、操作和 观察均没有影响。同样,所述驱动机构可以为电机等驱动,也可以是人力直接推动或通过绳 索等机械进行驱动。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刀片的刃部可以设置在刀片的侧边上,也可以设置在刀片的 底部,刀片刃部与介质切割机构移动方向形成非零夹角,刀片刃部与介质形成一定倾斜角, 从而避免牵引力过大时将所述介质挑起,进一步提高切割质量。刀片刃部的形状可以是直 线,也可以是折线或曲线。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刀架下横梁上还可安装第二刀片或第二刀片组,与所述上横 梁上的第一刀片或第一刀片组上下对称分布,形成剪刀形状。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实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下参照图1及图2, 对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二、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介质切割机构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二中介质切割机构图1中的A-A剖视图,该介质切割机构包括刀架1、刀片2和3 形成的刀片组、上压轮组4、上压轮组5、下压轮组6、下压轮组7。刀架1为工字型结构,包 括立柱11、与立柱上端连接的上横梁12、以及与上横梁12连接的上侧肢13和14、与立柱 下端连接的下横梁15、以及与下横梁15连接的下侧肢16和17。刀片2和3安装在刀架1 上横梁12上,且分布在立柱11两侧。上压轮组4与上压轮组5分别安装在刀架上侧肢13 和14的端部,压住介质8,介质8位于介质托板9上。下压轮组6、下压轮组7分别安装在 刀架下侧肢16和17的端部,压住介质托板9。 参照图2,介质托板9上设置一条托板缝隙IO,托板缝隙10的宽度大于所述刀片 2和3,以及立柱11的厚度,四个压轮组跨过托板缝隙IO,参照图2,每个压轮组的其中一个 轮子在托板缝隙10—侧,另一个轮子在托板缝隙另一侧,四个压轮组共同作用,将介质8很 好地固定在介质托板9上,且在牵引力Fl或F2的作用下,刀架1带动刀片2和3,以及所述 四个压轮组一起,沿F1或F2方向进行运动,从而可以将介质8沿托板缝隙10 —线切割开来。在刀架1的立柱11与介质8交叉区域设有导向面111, 112, 113和114,在Fl的作用下 向左切割时,切开后的介质在导向面lll和112的作用下被挤到立柱11的两侧通过。在F2 的作用下向右切割时,切开后的介质在导向面113和114的作用下被挤到立柱11的两侧通 过。 产生所述牵引力Fl或F2的驱动机构可以设置在刀架1的任意位置,通过牵引刀 架,使介质切割机构沿所述托板缝隙方向运动。所述驱动机构可以为电机等驱动,也可以是 人力直接推动或通过绳索等机械进行驱动。 参照图l,在所述刀架上横梁侧肢上分别套有压紧弹簧18和19,分别压紧所述上 压轮组4和5,将介质8很好地固定在介质托板9上,便于切割介质。 另夕卜,刀片2和3的刃部可以是直线,折线或曲线,且与移动方向形成非零的夹角, 刃部与介质形成一定倾斜角,从而避免牵引力过大时将所述介质挑起,进一步提高切割质 量。并且,刀片2和3的刃部开刃方向相反,刀片2的刃部21开刃方向朝向上压轮组4侧, 刀片3的刃部31开刃方向朝向上压轮组5侧,这样,不论介质切割机构位于介质8的那一 侧,都可以直接在牵引力的作用下,将介质切割开来,因此在不切割时,不需要将介质切割 机构固定在介质8的某一侧,也不限定切割方向。 为了简化结构,刀片2和3可以只用其中一个。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包含介质切割机构的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 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 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 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
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 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权利要求一种包含介质切割机构的设备,介质放置在介质托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托板上设置托板缝隙,所述介质切割机构包括刀架、第一刀片或第一刀片组、第一上压轮组、第二上压轮组,所述刀架包括上横梁及与所述上横梁连接的两个上侧肢,所述第一刀片或第一刀片组安装在所述刀架的上横梁上,所述第一压轮组和第二压轮组分别安装在所述刀架的上侧肢端部,跨过所述托板缝隙两侧,压住所述介质,且所述托板缝隙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刀片或第一刀片组中刀片的厚度。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含介质切割机构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架还包括与所 述上横梁连接的立柱,所述立柱的另一端插入所述托板缝隙,所述托板缝隙的宽度大于所 述立柱的厚度。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含介质切割机构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架还包括与立 柱插入托板缝隙一端连接的下横梁,以及与所述下横梁连接的两个下侧肢,所述立柱用于 支撑所述上横梁和下横梁,所述刀架各个部分整体成型或者分别组装,所述介质切割机构 还包括第一下压轮组和第二下压轮组,分别安装在所述两个下侧肢的端部,压住所述介质 托板底部。
4. 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包含介质切割机构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切 割机构还包括压紧装置,用于压紧第一上压轮组和第二上压轮组,将介质压紧在介质托板 上。
5. 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包含介质切割机构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 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刀架连接,驱动所述介质切割机构沿着托板缝隙方向 运动。
6. 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包含介质切割机构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架的 立柱两侧设置有导向面。
7. 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包含介质切割机构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刀 片或第一刀片组中刀片的刃部形状是直线,折线或曲线,且与所述切割机构的运动方向形 成非零夹角。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包含介质切割机构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刀片组包含 两个刀片,且所述两个刀片的刃部开刃方向相反,分别朝向所临近的第一上压轮组与第二 压轮组。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包含介质切割机构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架下横梁上还 安装有第二刀片或第二刀片组,与所述上横梁上的第一刀片或第一刀片组上下对称分布, 形成剪刀形状。
10. 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包含介质切割机构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刀片或第一刀片组安装在所述刀架的立柱上或者与立柱融为一体作为立柱的一部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包含介质切割机构的设备,介质放置在介质托板上,所述介质托板上设置托板缝隙,所述介质切割机构包括刀架、第一刀片或第一刀片组、第一上压轮组、第二上压轮组,所述刀架包括上横梁及与所述上横梁连接的两个上侧肢,所述第一刀片或第一刀片组安装在所述刀架的上横梁上,所述第一压轮组和第二压轮组分别安装在所述刀架的上侧肢端部,跨过所述托板缝隙两侧,压住所述介质,且所述托板缝隙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刀片或第一刀片组中刀片的厚度。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由于所述介质切割机构只能沿着托板缝隙方向运动,因此切缝直,且只需要沿托板缝隙方向有一个牵引力,操作简单,且只需要一人即可完成,或自动控制完成,效率高。
文档编号B26D3/00GK201471479SQ200920169510
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7日
发明者李力, 江洪, 金世华 申请人:深圳市润天智图像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