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冲击扳手的改良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5517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气动冲击扳手的改良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气动工具,尤指一种气动冲击扳手的改良构造。
背景技术
如图5所示,为习用气动冲击扳手的本体8,于本体内具有一容置空间8 O供容设转子8 1,此述之冲击扳手并包含如驱动组件等其它构件(图中未示)所组成。习用冲击扳手的本体8常见以铝材制成,在结构上虽具有金属材质的强度且构件之间可保持准确的精度,但铝材已属金属材质中较轻且强度适中的材料,于成本考虑下难以其它金属材质取代,故冲击扳手整体的重量难再减轻,因此,将铝材的本体改良为塑料本体即孕育而生。请再参阅图5,以塑料材质制成的本体8 ’虽可再减轻冲击扳手整体的重量,惟其结构易受外界的影响而变形,例如气候改变造成塑料材质的热胀冷缩,或者因撞击所造成的变形,皆会使转子8 1’于容置空间8 O'内的作动不顺畅,进而造成冲击扳手的使用效能,为解决此一问题,故有另一种改良结构产生。再请参阅图6,是具有改良结构的气动冲击扳手9,图中的本体9 O为塑料材质, 为解决塑料材质结构强度不佳的问题,故于本体9 O设有一金属材质的壳体9 2补强,该转子9 1是容设于该壳体9 2中,此壳体9 2如图7所示,其中具有一容设转子9 1的容室9 2 O,且如图8所示,壳体9 2于容室9 2 O的一端为封闭而具有一轴孔9 2 1,壳体 9 2于容室9 2 O的另一端则开放并以一盖体9 3盖合,此盖体9 3亦具有一与该轴孔 9 2 1同轴的轴孔9 3 0,以枢设转子9 1。上述的壳体9 2可归纳出以下问题
1、该容室9 2 O的轴心A相对于壳体9 2而言略朝上偏心,轴孔9 2 1的轴心B又相对于该容室9 2 O的轴心A朝下偏心,盖体9 3的轴孔9 3 O又必须在盖合壳体9 2 后与该轴孔9 2 1同轴,可见壳体9 2及盖体9 3在制造时所要求的精度极高,使得壳体 9 2制造成本居高不下,且不良率明显增加。2、由壳体9 2的立体外观可见,其必须先经铸造成形后再加工而成,此壳体9 2 整体的外形轮廓复杂,故成形壳体9 2的铸模于设计时亦相对地提高了困难度,且壳体 9 2本身必须于容室9 2 O的内壁经由表面处理以强化其表面硬度,除了具有高制造成本以外,表面处理的制程亦会造成环境高度的污染。因此,如何解决上述习用气动冲击扳手的问题,即为本发明所欲解决的重点所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气动冲击扳手的改良构造, 使冲击扳手达到轻量化并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且不须过度考虑构件间的精密度,即能以较低成本及较为环保的制造,并使马达组件依准确的位置组装于冲击扳手中。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为达前述的目的,本发明是于一本体内设一马达组件以及一控制进气驱动马达组件的开关组件,其中该本体是一握柄于顶端一体连结一塑料壳体,该握柄中具有一进气道,此进气道于中途设该开关组件控制启闭,而该马达组件包含于一汽缸内具有一气室以装设一转子,并于该汽缸的前后两端分别以一前盖及一后盖封闭,转子分别于前后具有一伸出前盖与后盖的转轴,且前盖与后盖分别于外侧设置一轴承可枢转地支持该二转轴,该转子于伸出前盖的转轴联结一冲击组件,其特征在于该马达组件固定于一马达壳座中,此马达壳座固定于该塑料壳体内,该马达组件与此马达壳座之间具有数个由进气道连通气室的进气孔及数个由气室连通至外部的排气孔,此马达壳座包含一外壳及一外壳盖,该外壳的硬度大于该塑料壳体,且外壳中空并穿透两端而形成一容室以容设汽缸,该汽缸由容室后方置入容室中并与马达壳座固定,该外壳的容室于靠近冲击组件一端的内壁具有一挡环以阻挡该汽缸的前盖,外壳的后端以该外壳盖结合而封闭。该马达壳座于外壳的前端朝径向延伸一盘部,外壳于塑料壳体中以此盘部的内侧面贴合于该塑料壳体,另以一外罩贴合于该盘部的外侧面以罩设该冲击组件,并以数个螺丝由塑料壳体外穿入并穿经该盘部而与该外罩螺锁固定,且以外罩压迫该盘部而密闭地迫紧于该马达壳座于塑料壳体。
该外壳盖以数个螺丝穿过并锁设于该外壳的后端而固定。该数个排气孔分别设在该外壳及汽缸以连通该气室至外部;该数个进气孔分别设在该外壳盖及后盖以连通该进气道与气室。该前盖与后盖分别朝外侧设有一轴承座,各轴承分别设于对应侧的轴承座内。该挡环是由外壳的容室内壁向内凸出。本发明提供的气动冲击扳手的改良构造,使冲击扳手达到轻量化并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且不须过度考虑构件间的精密度,即能以较低成本及较为环保的制造,并使马达组件依准确的位置组装于冲击扳手中。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与优点,不难从下述所选用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中,获得深入了解。当然,本发明在某些零件上,或零件的安排上容许有所不同,但所选用的实施例, 则于本说明书中,予以详细说明,并于附图中展示其构造。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发明的剖视结构图。图4是本发明的另一剖视结构图。图5是习用气动冲击扳手的本体外观图。图6是另一习用气动冲击扳手的剖视结构图。图7是图6的习用气动冲击扳手的壳体立体结构图。图8是图6的习用气动冲击扳手的壳体剖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4,图中所示者为本发明所选用的实施例结构,此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种结构的限制。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动冲击扳手的改良构造,其如图1 图2所示,于本实施例中包括一本体1、一开关组件2、一马达壳座3、一马达组件4、以及一冲击组件5,其中
如图2 图3所示,该本体1是一握柄1 O于顶端连结一塑料壳体1 1,此握柄1 O 与塑料壳体1 1为一体的结构,该握柄1 Q中具有一进气道1 2,此进气道1 2是于握柄中延伸至该塑料壳体1 1内,该塑料壳体1 1为一中空的壳体,其中具有一容置空间 1 1 0,该进气道1 2于握柄1 Q的底部露出一连接高压气体的连接部1 2 O,且进气道 1 2于中途设该开关组件2,此开关组件2控制进气道1 2内的高压气体由连接部1 2通往塑料壳体1 1内。如图2 图3所示,该马达壳座3容设于该塑料壳体1 1的容置空间1 1 O内, 此马达壳座3包含一外壳3 Q及一外壳盖3 1所组成,此述的外壳3 Q于本实施例为金属材质制成,其硬度大于该塑料壳体1 1,外壳3 O内具有一容室3 O O,此容室3 O O是中空的外壳3 O穿透两端所形成,图中可见外壳3 O在顶侧具有若干排气孔3 O 1,且在外壳3 O的底部具有若干进气孔3 O 2。因此,当塑料壳体1 1因外界环境而热胀冷缩或者受撞击时,于塑料壳体1 1内的马达壳座3仍于塑料壳体1 1内维持其结构外型,不会随塑料壳体1 1而变形。如图2 图4所示,该马达组件4包含一汽缸4 O、一转子4 1、一前盖4 2、一后盖4 3、以及二轴承4 4、4 5,此马达组件4是以汽缸4 O由该外壳3 O的后方置入容室3 O O中,该汽缸4 O内具有一气室4 O O,该转子4 1是装设于汽缸4 O的气室 4 O O内,于汽缸4 O的前端结合该前盖4 2,另于该汽缸4 O的后端则结合该后盖4 3, 以封闭汽缸4 O的气室4 O O并固定该转子4 1于其中。该汽缸4 O于顶侧具有若干排气孔4 O 1对应该马达壳座3的排气孔3 O 1,俾供气室4 O O内的废气排出,汽缸4 O并于底部具有若干进气孔4 O 2对应该马达壳座3的进气孔3 O 2,俾供高压气源进入气室 4 O O 内。如图2 图3所示,前述马达组件4中的转子4 1分别于前端具有一转轴4 1 O 伸出前盖4 2之外并与该冲击组件5联结,而转子4 1于后端另具有一转轴4 1 1伸出后盖4 3,其一轴承4 4定位于前盖4 2外侧的轴承座4 2 Q可枢转地支持该转轴4 1 0, 而另一轴承4 5则定位于后盖4 3外侧的轴承座4 3 Q可枢转地支持该转轴4 1 1。该外壳3 O的容室3 O O于靠近冲击组件5—端的内壁向内凸出一挡环3 O 3以阻挡汽缸 4 O的前盖4 2,并以该外壳盖3 1于塑料壳体1 1的后端盖合容室3 O O,此外壳盖
31于本实施例中以数个螺丝3 2穿过并锁设于该外壳3 O的后端而固定,以定位汽缸
4O于容室3 O O内。如图2 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马达壳座3于外壳3 O的前端朝径向延伸一盘部 3 O 4,马达壳座3于马达组件4定位后,其外壳3 O于塑料壳体1 1中以此盘部3 O 4 的内侧面贴合于该塑料壳体1 ι,该冲击组件5外设有一外罩6贴合于该盘部3 O 4的外侧面,并以数个螺丝1 3由塑料壳体1 1外穿入,数个螺丝1 3并穿经该盘部3 O 4而与该外罩6螺锁固定,利用该外罩6压迫该盘部3 O 4而密闭地迫紧该马达壳座3于塑料壳体1 1。由上述的说明可见,该本体1的塑料壳体1 1本身为塑料材质而可减轻冲击扳手整体的重量,且在塑料壳体1 1中设有该金属材质的马达壳座3,以强化塑料壳体1 1的内部结构避免变形扭曲,且马达组件4是模块化地设于该马达壳座3之中,其转子4 1前后两端的转轴4 10,41 1分别枢设于前盖4 2及后盖4 3外侧的轴承4 4、4 5,转子 4 1藉此即可于汽缸4 O的气室4 O O内驱动旋转,而马达壳座3的外壳3 O及外壳盖 3 1仅用以定位整组马达组件,马达壳座3无须如习用的壳体在外壳盖3 1成形轴孔以枢接转子4 1,故马达壳座3即不须以较高精密度制造,仅须能固定马达组件4即可使马达组件依准确的位置组装于冲击扳手中,且外壳3 O于容室3 O O的内壁不需要表面处理, 故于构件及制程上均能相对的降低成本,且不会在构件的制作过程中造成环境的污染。以上所述实施例的揭示是用以说明本发明,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故举凡数值的变更或等效组件的置换仍应隶属本发明的范畴。由以上详细说明,可使熟知本项技艺者明了本发明的确可达成前述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气动冲击扳手的改良构造,其于一本体内设一马达组件以及一控制进气驱动马达组件的开关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本体是一握柄于顶端一体连结一塑料壳体,该握柄中具有一进气道,此进气道于中途设该开关组件控制启闭,而该马达组件包含于一汽缸内具有一气室以装设一转子,并于该汽缸的前后两端分别以一前盖及一后盖封闭,转子分别于前后具有一伸出前盖与后盖的转轴,且前盖与后盖分别于外侧设置一轴承可枢转地支持该二转轴,该转子于伸出前盖的转轴联结一冲击组件,其特征在于该马达组件固定于一马达壳座中,此马达壳座固定于该塑料壳体内,该马达组件与此马达壳座之间具有数个由进气道连通气室的进气孔及数个由气室连通至外部的排气孔,此马达壳座包含一外壳及一外壳盖,该外壳的硬度大于该塑料壳体,且外壳中空并穿透两端而形成一容室以容设汽缸,该汽缸由容室后方置入容室中并与马达壳座固定,该外壳的容室于靠近冲击组件一端的内壁具有一挡环以阻挡该汽缸的前盖,外壳的后端以该外壳盖结合而封闭。
2.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冲击扳手的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该马达壳座于外壳的前端朝径向延伸一盘部,外壳于塑料壳体中以此盘部的内侧面贴合于该塑料壳体,另以一外罩贴合于该盘部的外侧面以罩设该冲击组件,并以数个螺丝由塑料壳体外穿入并穿经该盘部而与该外罩螺锁固定,且以外罩压迫该盘部而密闭地迫紧于该马达壳座于塑料壳体。
3.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冲击扳手的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外壳盖以数个螺丝穿过并锁设于该外壳的后端而固定。
4.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冲击扳手的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数个排气孔分别设在该外壳及汽缸以连通该气室至外部;该数个进气孔分别设在该外壳盖及后盖以连通该进气道与气室。
5.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冲击扳手的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前盖与后盖分别朝外侧设有一轴承座,各轴承分别设于对应侧的轴承座内。
6.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冲击扳手的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挡环是由外壳的容室内壁向内凸出。
全文摘要
一种气动冲击扳手的改良构造,是本体于塑料壳体内固定马达壳座及马达组件,马达组件于汽缸内设转子,转子伸出转轴由轴承支持,马达壳座的外壳硬度大于塑料壳体,此外壳中空并穿透两端而形成一容室以容设汽缸,外壳于容室内壁凸出一挡环阻挡汽缸,外壳的后端以外壳盖结合封闭,藉以构成本发明。本发明提供的气动冲击扳手的改良构造,使冲击扳手达到轻量化并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且不须过度考虑构件间的精密度,即能以较低成本及较为环保的制造,并使马达组件依准确的位置组装于冲击扳手中。
文档编号B25B21/02GK102476369SQ201010555209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3日
发明者孙永勇, 陈全钦 申请人:大里兴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