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前引擎盖专用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5548阅读:5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前引擎盖专用工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专用工装,尤其是一种汽车前引擎盖专用工装,属于汽车制造技 术领域。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长安一款车的前引擎盖内板与上构件横梁两接触点处一直存在撞伤掉 漆现象,缺陷率100%,影响涂装表面质量。分析可知,现有车身设计使得前引擎盖内板与上 构件横梁之间存在不可避免的刚性接触,因而在车身经前盖板焊装、电泳、注胶、吹灰、面漆 等多道工序时,前引擎盖由于需要反复开启,结果造成前盖板内侧撞伤凹陷。在无法改变现 有车身设计的前提下,消除上述缺陷一直依靠刮腻、打磨、再喷漆的方法弥补,费工费时。如 何消除撞伤掉漆成为提高汽车表面质量的伤脑筋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汽车前引擎盖专用工装,该工装应 同时满足以下要求①既不与前引擎盖接触、又不碰伤上构件横梁;②装挂稳妥,进出前处 理、电泳各槽时不脱落;③具备足够的强度,频繁启闭合后不变形;④安装简单,易装易卸, 便于清洗。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汽车前引擎盖专用工装具有杆状主体,所述主体的 一端具有用于分别插入汽车上构件横梁对应穿孔的上下钩头,所述主体的另一端具有朝 两侧延伸用于当隔挡前引擎盖锁扣的隔挡卡。当汽车前引擎盖组装后,进入焊装以及表面涂装工序时,打开前引擎盖,只要将本 发明专用工装的上下钩头分别插入上构件横梁上现有的两对应穿孔,即可使其就位。此后 放下前引擎盖,其内部的锁扣将刚好落在U形卡内定位,从而使前引擎盖与上构件横梁在 无刚性接触的前提下,具有稳定的相对位置,在后续的工艺过程中,专用工装本身既不与前 引擎盖直接接触,又不会与上构件横梁产生相对运动;无论进出前处理、电泳槽,还是工位 转移,都不会脱落,始终保持稳妥挂装;只要主体选材合适,就能保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 性;涂装处理完毕,只要掀起前引擎盖,将钩头从穿孔中抽出,即可拆下专用工装进行清理, 十分方便。由此可见,本发明以十分简单的技术手段杜绝了长期以来前引擎盖内板与上构件 横梁处存在的撞伤掉漆现象,有效保证了汽车表面涂装质量,有利于提高汽车的出厂品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1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原先前引擎盖内板与上构件横梁间长期存在撞伤凹陷掉漆的质量问题,以往一直 采用打磨、刮灰、喷漆的方式的弥补,消耗不必要的人力及辅料成本。分析可知,碰漆凹陷产 生的原因是前引擎盖内板与上构件横梁之间硬性接触,导致车身喷涂油漆干燥前后碰漆; 而在此过程中的多次施力开启与闭合,导致凹陷加剧。为此,本实施例提出了如1所示的汽车前引擎盖专用工装,该工装具有杆状主体 1,该主体的一端在弯出第一钩头1-1的同时,还与弯出第二钩头2-1的主体延伸段2焊接, 从而形成分别插入汽车上构件横梁对应穿孔的上下钩头1-1和2-1。主体1的另一端焊接 U形隔挡卡3,该U形隔挡卡朝两侧延伸,用于当隔挡前引擎盖锁扣。其结构十分简单,制造 非常方便。使用时,如图2和图3所示,在进入焊装以及表面涂装工序前,打开前引擎盖,只专 用工装的上下钩头分别插入上构件横梁5上现有的两对应穿孔,使其就位。此后放下前引 擎盖,其内部的锁扣4将刚好落在U形卡内定位,从而使前引擎盖与上构件横梁在无刚性接 触的前提下,具有稳定的相对位置。实践证明,本工装三点定位,牢固稳妥,可以彻底消除碰 漆凹陷问题。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 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前引擎盖专用工装,其特征在于具有杆状主体,所述主体的一端具有用 于分别插入汽车上构件横梁对应穿孔的上下钩头,所述主体的另一端具有朝两侧延伸用 于当隔挡前引擎盖锁扣的隔挡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引擎盖专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一端在弯 出第一钩头的同时,还与弯出第二钩头的主体延伸段焊接,从而形成分别插入汽车上构件 横梁对应穿孔的上、下钩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前引擎盖专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另一端焊 接朝两侧延伸的U形隔挡卡。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前引擎盖专用工装,属于汽车制造技术领域。该专用工装具有杆状主体,所述主体的一端具有用于分别插入汽车上构件横梁对应穿孔的上下钩头,所述主体的另一端具有朝两侧延伸用于当隔挡前引擎盖锁扣的隔挡卡。本发明以十分简单的技术手段杜绝了长期以来前引擎盖内板与上构件横梁处存在的撞伤掉漆现象,有效保证了汽车表面涂装质量,有利于提高汽车的出厂品质。
文档编号B25B11/00GK102059669SQ20101056063
公开日2011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6日
发明者余腊凤, 姚杰, 左春, 邵显明, 陈益平 申请人:南京长安汽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