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把弯折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2689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握把弯折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工具的技术领域,是关于手工具握把的握持角度的调整技术, 特别指握把的弯折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
中国台湾公告第232864号专利案揭露,一握柄前端突出两平行的端面体,在两端 面体间形成一容置槽,槽底安装一具备弹性的卡制杆体,并在槽内容纳一旋动件而与两端 面体并排相连,使旋动件相对握柄转动的同时,以卡制杆体对旋动件周边若干内圆弧槽之 一进行卡掣效应,维持握柄弯折的角度。但是弯曲角度过多,反而无法确定所选的弯度是否合适,让宝贵时光虚耗在多次 弯折实验中;而且,内圆弧槽未隐藏保护,容易对使用者肢体造成夹伤的憾事。有鉴于此,本设计人深入探讨先前技术的问题,并以多年从事相关产业的研发与 制造经验,积极寻求解决之道,终于开发出一种握把弯折定位结构,以改善习用创作的问 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握把弯折定位结构,以解决习用弯曲角度过多, 在确定合适弯度时耗费过多时间的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为—种握把弯折定位结构,由一握持件与一座体连接为彼此相向转动,二者弯折角 度透过一控制机构予以定位;该握持件和座体弯折定位形成一第一夹角,角度范围限定于 175° 185° ;及一第二夹角,角度范围限定于115° 145°。该握持件端部陷入一凹部,在凹部两旁分别成型一维持部;该座体突出一插入部, 并排在两维持部之间且转动地连接在一起,此插入部周围设有两供控制机构定位的卡制 部,并分隔至少两弧面,其中之一弧面紧邻一隆起于插入部外缘的凸部。该控制机构包含一按键和一卡制件,此按键底部成型一方杆,杆身形成一浅沟部 和一深沟部,两沟部彼此相邻而形成高度落差,在按键相对握持件压入及回复原位时,以两 沟部之一抵住卡制件。该握持件邻近凹部处陷入一容纳槽,此容纳槽深度大于按键厚度,槽底凹陷一容 置方杆的契合槽,并在契合槽壁面设置一连通凹部的通道,允许卡制件自由出入而与座体 的卡制部相抵。该卡制件是一圆柱,而座体的卡制部则设计为半圆形的曲面。该卡制件是一球体,而座体的卡制部则设计为球窝状的曲面。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将握把弯折定位的选项限缩至两个角度,且该两种角 度皆合乎人体工学的设计,在执行锁紧或旋松作业时,能够辅助握把将扭矩传递至工件,减 少弯折角度的选择,有效地解决时光虚耗的问题,同时采用平整的弧面手段,弥补连接部位在握把弯折时所形成的缺口,避免使用者肢体遭受夹伤。 以下列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组合立体图,表现组装完成的握把对座体弯折定位的情形。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视图,表现座体弯折动作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握把10握持件11维持部12鱼眼孔13凹部14契合槽15弹簧槽16容纳槽17通道20座体21插入部22轴孔23第一卡制部 24第二卡制部25第一弧面26第二弧面27凸部30枢接件31螺丝40控制机构 41卡制件50按键51方杆52浅沟部53深沟部60弹簧91第一夹角 θ 2第二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配合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握把弯折定位结构,该握把100,是将握持件 10与座体20相向组合,致使两平行的维持部11并排在扁平的插入部21旁边,藉由一根貌 似铆钉的枢接件30,逐一穿过两成形于维持部11的鱼眼孔12和一位于插入部21中间部位 的轴孔22,并在另端锁紧一个螺丝31,即可让握持件10与座体20连接在一起,彼此相向转 动。该握持件10中空的腹部得以容纳小零件,而座体20则能外加所需的杆件,套接前述小 零件执行螺锁或旋松作业。附图中所示,该插入部21周边一第二卡制部24面对着握持件10的凹部13,足以 让控制机构40的卡制件41与第二卡制部24形成卡掣关系,导致座体20相对握持件10弯 折定位,两者间形成约115° 145°的第二夹角θ2。同时,该插入部21周边介于第二卡制 部24和一第一卡制部23间的一第二弧面26,可随座体20摆动而深藏在握持件10的凹部 13中,而邻接于第一卡制部23和凸部27间的一第一弧面25,则会因应握把100弯折动作 而外露于连接部位,避免使用者肢体遭受夹伤。在本实施例中,该卡制件41是一圆柱,故第二卡制部24则是设计为半圆形的曲 面,才能凹凸配合致生卡掣功效。其中,该卡制件41卡掣第二卡制部24的机械能,源自于 回复原位的按键50,以设置在方杆51的浅沟部52支撑卡制件41维持在局部露出凹部13 的位置。由于方杆51容纳在握持件10的契合槽14里面,槽底陷入一弹簧槽15,并在槽内 放置一弹簧60,遭受方杆51挤压致生弹力,只能朝着按键50释放,加上契合槽14壁面对方 杆51的引导作用,让按键50维持回复原位的常态,自然拥有浅沟部52支撑卡制件41的机械能。
关于握把100弯折定位的操作,非常简单,只要将按键50压入容纳槽16深处,连 带方杆51朝向弹簧槽15位移,除了挤压弹簧60积蓄弹力外,还能退开浅沟部52,使深沟 部53面对着通道17,藉由两沟部52、53彼此间 的高度落差,导致卡制件41失去支撑性机械 能,解除对第二卡制部24的卡掣效应。此刻,该座体20以枢接件30为轴心沿着图式顺时钟方向摆动,直到插入部21外 缘以凸部27触及凹部13边缘为止,限制座体20不得过度弯折,并让第一卡制部23正对着 通道17,然后松开施予按键50的外力,藉由弹簧60的弹力,推动方杆51沿着契合槽14壁 面上升,连带按键50再度回复原位而露出容纳槽16开口;同时,归位的浅沟部52会取代深 沟部53面对着通道17,驱动卡制件41移往插入部21而局部露出凹部13,对第一卡制部23 致生卡掣作用,二者彼此形成大约175° 185°的第一夹角Q1,即完成座体20相对握持件 10弯折定位的步骤。当然,该插入部21周边的第一弧面25与第二弧面26,会随座体20摆动而隐藏于 凹部13所遮蔽的范围内,避免使用者肢体遭受夹伤。本实施例的握把100,因应座体20相对握持件10弯折,藉由控制机构40予以定位 所获得的两种角度,皆合乎人体工学的设计,足以辅助握把100将扭矩顺畅地传递至工件, 减少时间虚耗在弯折角度的选择上。上述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非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本领域相关技术 人员从上述实施例所衍生的各种变化、修改与应用均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握把弯折定位结构,由一握持件与一座体连接为彼此相向转动,二者弯折角度 透过一控制机构予以定位;其特征在于该握持件和座体弯折定位形成一第一夹角,角度范围限定于 175° 185° ;及一第二夹角,角度范围限定于115° 14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握把弯折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握持件端部陷入一凹部,在 凹部两旁分别成型一维持部;该座体突出一插入部,并排在两维持部之间且转动地连接在 一起,此插入部周围设有两供控制机构定位的卡制部,并分隔至少两弧面,其中之一弧面紧 邻一隆起于插入部外缘的凸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握把弯折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控制机构包含一按键和一 卡制件,此按键底部成型一方杆,杆身形成一浅沟部和一深沟部,两沟部彼此相邻而形成高 度落差,在按键相对握持件压入及回复原位时,以两沟部之一抵住卡制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握把弯折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握持件邻近凹部处陷入一 容纳槽,此容纳槽深度大于按键厚度,槽底凹陷一容置方杆的契合槽,并在契合槽壁面设置 一连通凹部的通道,允许卡制件自由出入而与座体的卡制部相抵。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握把弯折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卡制件是一圆柱,而座体的 卡制部则设计为半圆形的曲面。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握把弯折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卡制件是一球体,而座体的 卡制部则设计为球窝状的曲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握把弯折定位结构,是由一握持件与一座体连接为彼此相向转动,二者弯折角度透过一控制机构予以定位,将握把弯折定位的选项限缩至两个角度,有效地解决时光虚耗的问题,同时采用平整的弧面手段,弥补连接部位在握把弯折时所形成的缺口,避免使用者肢体遭受夹伤。
文档编号B25G1/00GK201881363SQ20102059966
公开日2011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0日
发明者林健国 申请人:义成工厂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