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切割刀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切割刀具,说得更详细点,涉及能够相对于使切割刀片滑动的滑动体稳定地保持切割刀片的切割刀具。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的切割刀具,其构成为具备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大致C状的壳体;被设置为能够在该壳体内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滑动体;和后端侧保持于该滑动体的切割刀片。这种类型的切割刀具,滑动体位于壳体侧面一侧,在惯用右手的人使用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用右手拇指操作,但是,对于惯用左手的人来说使用便利性就非常差。因此,本申请人提出了如专利文献I所示,在壳体的上端部配置操作构件而不影响惯用手的所谓通用型的切割刀具。该切割刀具构成为,具备滑动体和锁定机构,上述滑动体包括位于壳体内的滑动体主体;和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地组合于滑动体主体的操作构件,上述锁定机构通过在壳体侧能够接合分离地设置在滑动体主体与壳体之间所设置的板簧,由此进行滑动体的锁定以及锁定解锁,通过使上述板簧与操作构件部分接合,将该操作构件相对于滑动体主体保持于初始位置。然而,对于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切割刀具,已判明位于初始位置的操作构件变为相对于滑动体主体在前后方向上自由的状态,具有所谓的“游隙”,具有一边改善付与操作力时的响应性、和/或解除操作力时的操作构件向初始位置复位动作的顺畅性一边提高锁定机构的可靠性的余地。因此,本申请人提出了如下所述的切割刀具,其中即使将滑动体主体与操作构件组合成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移动,操作构件也能够一直保持初始位置,在向操作构件付与操作力时,能够良好地保持响应性而向滑动体传递操作力,另一方面,在解除操作力时,能够迅速地进行操作构件相对于滑动体主体的初始位置复位(特愿2010-215357号)。专利文献I :特开2008-229076号公报专利文献I以及特愿2010-215357号的切割刀具,如图16、17概略表示,构成为,切割刀片100的后端部区域100A夹入于滑动体主体101与按压构件102之间而保持切割刀片100。在这里,滑动体主体101构成为,具备保持面部105,其保持后端部区域100A ;突部107,其设置在该保持面部105的面内并被收纳于设置在切割刀片100的后部面内的孔106内;和倾斜隆起部108,其与切割刀片100的倾斜后端边缘100B相对。如图17所示,如果上述突部107的中心C以及倾斜隆起部108之间的水平方向距离LI与中心C以及倾斜后端边缘100B之间的水平方向距离L2相等,则切割刀片100在被保持于滑动体主体10的状态下不会产生在以孔106为中心旋转的方向上摆动的不良情况。但是,切割刀片100的现状是在孔106与倾斜后端边缘100B的上述距离L2的尺寸精度上具有偏差。因此,预先预见这样的偏差,在满足能够维持上述距离L2 —直比距离LI小的状态的条件的位置形成倾斜隆起部108,由此,防止不能安装切割刀片100这样的不、良于未然。然而,通过这样的设定,切害I]刀片100的尖纟而以关部107为中心在fir头A方向上广生摆动,在使切割刀片100从未图示的壳体的前端突出时,产生切割刀片100的尖端边角部分与在壳体内面产生的台阶部分碰撞(例如,参照图4中符号K),因而妨碍平滑的突出动作的不良情况。该不良情况,在以切割刀片100的刀刃位于上方位置的方式手拿切割刀具、例如向天花板等进行切割作业时特别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着眼于这样的不良情况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有效地避免由切割刀片的后部尺寸误差等引起的不稳定保持、将切割刀片稳定于静止位置并保持该状态、能够顺畅地进行使切割刀片向壳体外突出时的移动的切割刀具。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结构,一种切割刀具,具备具备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内侧空间的壳体;收纳在该壳体内并且设置为能够在该壳体的前端伸出退入的切表I]刀片;和保持该切表I]刀片并被设直为能够在壳体内在如后方向上移动的滑动体;其中,所述滑动体构成为,具备保持所述切割刀片的后部侧的保持面部;容纳在形成于切割刀片的后部面内的孔内的突部;和与切割刀片的后端边缘相对的顶接部;所述顶接部被设置成,在使所述突部位于孔内而使切割刀片的后部侧保持于保持面部时,借助于切割刀片的后端边缘向后方移位。在本发明中,所述顶接部能够采用下述的结构通过在所述保持面部的一部分上形成缺口部而设置成大致板簧状。另外,通过所述突部的中心的假想铅垂线与顶接部的距离被设置得比通过所述孔的中心的假想铅垂线与所述切割刀片的后端边缘的距离短。进而,所述顶接部设置为,在使所述切割刀片保持于滑动体时,向后方弹性移位。根据本发明,在使切割刀片保持于保持面部时,所述顶接部受切割刀片的后端边缘按压而向后方移位,所以切割刀片维持为在所述突部位于孔内的状态一直被按压在前方的状态,由此能够保持为一直静止在一定位置的状态。这样,通过预先进行使切割刀片的后 端边缘相对于顶接部抵接的尺寸设定,因此即使切割刀片具有尺寸精度误差也能够无障碍地利用。另外,能够将保持面部的一部分切除而形成顶接部,所以仅稍微对以往类型进行形状变更即可,不会产生使结构复杂的不良情况。
图I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切割刀具的概略立体图。图2是上述切割刀具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表示引导构件已收纳到壳体内的状态的俯视图。图4⑷是图3的纵剖视图,⑶是沿图4⑷的A-A线的放大剖视图。图5(A)是引导构件的俯视图,(B)是引导构件的中央剖视图。图6是表示切割刀片已保持到滑动体上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图7㈧是滑动体主体的正视图,⑶是其后视图,(C)是其俯视图,⑶是其仰视图。图8 (A)是图7 (A)的B-B线剖视图,⑶是图7 (A)的C-C线剖视图,(C)是图7 (A)的D-D线剖视图,⑶是图7(A)的E-E线剖视图。图9 ㈧是按压构件的主视图,⑶是其俯视图,(C)是其仰视图,⑶是其后视图,(E)是图9(D)的F-F线剖视图。图10(A)操作构件的主视图,(B)是其后视图,(C)是其俯视图。图11 (A)是操作构件的左侧视图,(B)是图10 (B)的G-G线剖视图,(C)是图10 (B)的H-H线放大剖视图。图12㈧是板簧的俯视图,⑶是其正视图,(C)是图12⑶的I-I线剖视图,(D)是板簧的后视图。图13是在滑动体主体上安装切割刀片的作用说明图。图14是表示通过按压构件按压了切割刀片的状态的作用说明图。图15是表示在滑动体主体上安装了板簧构件的状态的作用说明图。图16是用于说明以往的不良情况的重要部分概略分解立体图。图17是用于说明以往的不良情况的重要部分主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 :切割刀具 12 :壳体14 :切割刀片14A :孔14B :后 2而边缘 14A :孔14B :后端边缘 15 :滑动体 41 :突部42 :滑动体主体 45 :顶接部 46 :保持面部49:缺口部S :内侧空间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边参照附图边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前”说的是切割刀片的尖端所处的一侧,而所谓“后”说的是其相反的一侧。在图I以及图2中,切割刀具10构成为具备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内侧空间S(参照图4(B)的壳体12 ;被收纳在该壳体内12内的引导构件13 ;被设置为能够沿着该引导构件13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从而能够从壳体12的前端伸出退入的切割刀片14 ;保持该切割刀片14、同时被设置为能够与该切割刀片14 一起沿着引导构件13移动的滑动体15 ;和被设置在该滑动体15与壳体12之间同时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上述壳体12侧装卸而允许滑动体15的锁定以及锁定解锁的板簧17。上述壳体12被做成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而能够用手掌握住的细长的形状。该壳体12包括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底壁20 ;与该底壁20的短尺寸宽度方向相连的一对的侧壁面21 ;和在这些侧壁面21的上部之间相连的顶壁22。壳体12的前端和后端被做成开放形状,在前端上装卸自由地安装有帽23,在后端上装卸自由地安装有尾栓25。在顶壁22上,如图3以及图4(B)所示,在向一方的侧壁面21侧稍稍偏移开一些的位置上,从后端一直到前端部近前位置为止形成有与上述内侧空间S相连的槽27。此外,在帽23的前端面上,形成有用来使上述引导构件13的顶端部区域突出的纵孔28。在跨过上述侧壁面21和帽23的侧面间的区域,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窗孔29,从而能够通过该窗孔29看到位于内部的切割刀片14的剩余长度。如图4所示,上述底壁20的后端部上面侧被做成低一级的后部底壁20A,在该后部底壁20A的区域内的上述侧壁面21的相对面上,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槽部30,形成在上述尾栓25上的突部31能够嵌合到该槽部30内。尾栓25,后端变成为弯曲的闭塞面,上端面形成有与形成在上述顶壁22上的槽27相连的槽32。上述切割刀片14使用的是与众所周知的切割刀片相同结构的切割刀片,其中呈尖端和后端相对于刀刃的延伸方向倾斜,在俯视大致为平行四边形的板状,在后部具备圆形孔14A。上述引导构件13如图5所示,包括基体面34,其与上述壳体12的底壁20和侧壁面21大致平行地相对;以及一对侧壁面35,它们形成与该基体面34的短尺寸宽度方向两侧相连而大致朝向铅垂上方、同时与上述切割刀片14大致平行的面。侧壁面35的前端侧被做成相互离开宽度逐渐变窄的倾斜面部35A ;和平行面部35B,其与该倾斜面部35A的 前端相连,并被设定为在铅垂面内在大致直线上对切割刀片14的通过进行引导的间隙。该平行面部35B贯通形成在上述壳体12的前壁23上的纵孔28而向前方突出,在上述侧壁面35中的一方侧壁面35的上端部,形成有沿着前后方向以一定间距配置的缺口部37,在更前方的位置,相连设置有向后上方突出的舌片部38。该舌片部38用于确定从壳体12内的后端插入引导构件13时的插入限度。另外,在侧壁面35的前部区域,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而与上述壳体12的窗孔29重叠的内侧窗孔39。上述滑动体15构成为能够装卸地保持上述切割刀片14。该滑动体15如图2所示,包括滑动体主体42,其具备收纳于形成在切割刀片14的后部的圆形孔14A内的突部41 ;按压构件43,其被设置成与该滑动体主体42相互作用从而夹入切割刀片14的后端部;和操作构件44,其相对于上述滑动体主体42组合成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移动。上述滑动体主体42,位置与切割刀片14的面大致平行,并被设置成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俯视呈大致板状的外形。该滑动体主体42如图6至图8所示的那样,由下述两部分构成保持面部46,其位于沿着切割刀片14的后端部的一方的面的位置上,同时一体地设置有上述突部41 ;和安装部47,其与该保持面部46的后部相连而形成操作部44的安装区域。在保持面部46与安装部47之间的内面侧形成有倾斜隆起部46A,在该倾斜隆起部46A的上部即与通过突部41的中心的假想水平线相比靠上部的位置,设有设置成与切割刀片14的后端边缘相接触的顶接部45。该顶接部45通过设置将保持面部46的一部分切除成大致〕状的缺口部49而构成,该顶接部45的上端部设置成具备在图7 (A)中突出到近前侧的头部45A的形状。该顶接部45被设置成头部45A侧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移位的大致板簧状。在滑动体主体42,图7 (A)中,从通过上述突部41的中心的假想铅垂线到顶接部45的头部45A为止的距离LI设置得比配置有切割刀片14时的从通过孔14A的中心的假想铅垂线到后端部14B为止的距离L2(参照图6)短。即,关于L2,预先预见到具有作为制造误差的偏差,设置成顶接部45位于距离L2的范围内,由此,在已将切割刀片14保持在保持面部46上时,顶接部45向后方弹性移位,能够一直对切割刀片14付与从后方朝向前方的顶接力。此时,切割刀片14的后部上缘14C 一直按压于上部水平部46B的下平面46B1,切表I]刀片14被稳定保持。
另外,在保持面部46的上下两侧形成有上部水平部46B、下部水平部46C以及与上部水平部46B的后端相连的后端46D,在比倾斜隆起部46A靠后方位置的上下水平部46B、46C形成有将上述按压构件43支撑得摆动自如的轴承部48。上述安装部47,包括与保持面部46的后部相连的上表面部49以及下表面部50 ;和这些上表面部49以及下表面部50之间的正面部51。在上表面部49,在其中央部的前后方向上向上突出设置有弹簧安装部52同时在后端部设置有竖起部53。另一方面,在正面部51的面内,在前后方向两个部位设有朝向前后方向的槽孔55。弹簧安装部52,在图7 (A)中成为近前侧的内侧的面内中央部形成有凹陷部56,同时在该凹陷部56内形成有突起58,另夕卜,在比凹陷部56靠右侧(后方)的位置,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爪片状的凸部59。在正面部51的图7(A)中的近前侧面的下部形成有将板厚局部减薄的弯曲凹部51A。上述按压构件43如图2以及图9所示,包括位置横跨上述保持面部46以及安装部47的主体面63 ;和细长地与该主体面63的图9(A)中的右侧相连的按压操作面64。主 体面63的图9(A)中的左端侧,成为形成有缺口部63B的按压面63A,该缺口部63B接受滑动体主体42的突部41的大致一半,在主体面63的中央部,如图9(D)所示,设有与设置于滑动体主体42的轴承部48嵌合的上下一对突轴65,同时在其右侧形成有与切割刀片14的后端倾斜边缘相对应的隆起倾斜部66。另外,上述按压操作面64设为在相对于主体面63的面倾斜的方向上延伸、同时在顶端(后端)具备弯曲端部64A的形状。弯曲端部64A与滑动体主体42的安装部47顶接,按压操作面64在与设置在安装部47的弯曲凹部51A相对的位置在与该弯曲凹部51A之间形成有作为按压量的间隙。上述按压构件43,通过用指尖按压按压操作面64的外侧,由此主体面63能够以突轴65的轴线为旋转中心而摆动。因此,主体面63的前端侧即形成有缺口部63A的按压面63A—侧,在相对于滑动体主体42的保持面部46离开接近的方向上移位,由此切割刀片14能够装卸。上述操作构件44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包括沿着上述壳体12的顶壁22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操作用平面72 ;与该操作用平面72的短尺寸宽度方向一端侧的上表面相连设置、同时位于贯通壳体12的槽27的状态的连接片73 ;通过该连接片73以大致悬臂姿势相连设置的指触部74 ;作为与上述操作用平面72的短尺寸宽度方向另一端侧相连设置而与上述的滑动体主体42的安装部47相对的相对面的垂下面76 ;和设置于该垂下面76的面内的前后二个部位、同时不能脱落地插入到上述滑动体主体42的槽孔55内的插入片部77。上述下垂面76的后端如图10(C)所示,具有位于比操作用平面72的后端更靠后方的位置的长度,在其后端设有后端壁部78。另外,插入片部77的前后方向长度设为比槽孔55的长度小的长度,由此,操作构件44能够组合成能够相对于滑动体主体42沿着前后方向相对移动。在这里,插入片部77的长度与槽孔55的长度的差,与将操作构件44组合于滑动体主体42而将操作构件44保持于初始位置时的、该操作构件44的前端与连接于滑动体主体42的上部水平部46B的后端46D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在垂下面部76,在上述插入片部77之间的上方位置,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槽部80,滑动体主体42的突部59能够以能够在前后方向上滑动的方式嵌合于该槽部80。另外,在比该槽部80靠后方位置形成有作为容纳部的孔81,在该孔81中能够容纳板簧17的后述的弯曲部。该孔81如图11⑶所示,设有以内面侧(该图中为上面侧)的开口宽度大、外面侧(该图中为下面侧)的开口宽度窄的状态相对的一对倾斜面81A、81B。另外,在下垂面76的前端部内面侧,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设置于两个部位的前部突起82A以及后部突起82B。上述板簧17如图2以及图12所示,包括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板簧主体83 ;设置于该板簧主体83的前端侧(图12(A)中为左端侧)的前部弯曲部85 ;设置于后端侧的作为位置限制部的弯曲部86 ;和设置于板簧主体83的中央部的弯折片部87。板簧主体83在安装于滑动体主体42时,位于大致铅垂面内。该板簧主体83,比设置有弯折片部87的位置更靠后方,在组装好滑动体15时成为向朝向操作构件44的下垂面76侧的方向弯曲的偏移区域79。前部弯曲部85包括弯折长度较长的中央弯曲部85A和位于其前后两侧的一对加强弯曲部85B。另外,作为位置限制部而起作用的弯曲部86,弯折形成为俯视呈大致L状,形成为作为弯曲部86的中央部的弯曲缘86A位于形成于上述下垂面76的孔81 —侧。在这里,由弯曲部86与上述孔81,构成操作构件44的初始位置保持机构。另外,上述弯折片部87如图12(C)所示,包括平面部87A和从该平面部87A的前端朝向下方的侧面部87B,在侧面部87B的面内,形成有方孔87C。该弯折片部87被配置成包围滑动体主体42中的弹簧安装部52的上面侧,滑动体主体42的突起58能够嵌合于上述方孔87C内。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切割刀具10,除了保持切割刀片14的部位或者区域外其他结构部件,形成为与已经提出的特愿2010-215357号实质同样的结构。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中的切割刀片的保持要领进行说明。在这里,切割刀具10的组装方法与使用方法和所述特愿2010-215357号(在先申请)相同,所以将说明省略。在保持切割刀片14的情况下,如从图13 图15也能够理解的那样,将按压构件43、板簧17以及操作构件44组合于滑动体主体42而预先完成滑动体15,在该状态下,对按压构件43的按压操作面64进行按压而将切割刀片14夹入保持于该按压构件43与滑动体主体42之间。即,通过对按压操作面64进行按压,使按压面63A相对于保持面部46离开而形成间隙,将切割刀片14的后部区域插入于该间隙之间。而且,使突部41位于切割刀片14的孔14A内。此时,切割刀片14的后端边缘14B抵接于顶接部45,使该顶接部45向后方弹性移位,由此,切割刀片14在从后端边缘14B付与向前的弹性力的状态下被夹持于滑动体主体42与按压构件43之间。将切割刀片14已保持于滑动体15的状态的单元,将切割刀片14的尖端侧设为插入方向前端侧,插入于所述壳体12内。此时,以悬臂姿势支撑操作构件44的连接片73位于上下贯通壳体主体12的槽27的位置,指触部74位于顶壁22上。而且,将尾栓25插入并嵌合于壳体12的后端部,由此,能够完成切割刀具10的组装。使切割刀片14从壳体12的前端突出的动作以及收纳于壳体内的动作与在先申请相同,所以将说明省略。因此,根据这样的实施方式,即使在切割刀片14的后部侧具有尺寸制造误差,顶接部45也一直抵接于切割刀片14的后端边缘14B,结果是限制了切割刀片14的以突部41为中心的旋转移动,所以在为了使切割刀片14从壳体12前端突出而使滑动体15向前方移动时,不会产生切割刀片14碰到壳体前方的台阶部分K的不良情况。因此,即使在例如进、行使壳体12的上下翻转而使切割刀片14从前端突出的作业时,也能够顺畅地使切割刀片14突出。用来实施本发明的最佳的构成、方法等在以上的记载中公开了出来,但是,本发明却并不限定于此。S卩,本发明主要对特定的实施方式特别地进行了图示和说明,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和目的的范围的情况下,对于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在形状、材料、数量以及其它的详细的构成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加以各种各样的变形。因此,限定上述所公开的形状、材质等的记述都是用于使本发明的理解变得容易 的例示性的记述,并不对本发明进行限定,所以用脱离这些形状、材料等限定的一部分或全部的限定后的构件名称进行的记述,也包含在本发明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切割刀具,具备具备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内侧空间的壳体;收纳在该壳体内并且设置为能够在该壳体的前端伸出退入的切割刀片;和保持该切割刀片并设置为能够在壳体内在如后方向上移动的滑动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体构成为具备保持所述切割刀片的后部侧的保持面部;容纳在形成于切割刀片的后部面内的孔内的突部;和与切割刀片的后端边缘相对的顶接部; 所述顶接部设置为,在使所述突部位于孔内而将切割刀片的后部侧保持于保持面部时,借助于切割刀片的后端边缘向后方移位。
2.权利要求I所述的切割刀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接部通过在所述保持面部的一部分形成缺口部而设置为大致板簧状。
3.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切割刀具,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突部的中心的假想铅垂线与顶接部的距离被设定得比通过所述孔的中心的假想铅垂线与所述切割刀片的后端边缘的距离短。
4.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切割刀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切割刀片保持于滑动体时,所述顶接部向后方弹性移位。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切割刀具,其有效避免由切割刀片的后部尺寸误差等引起的不稳定保持,并且稳定于静止位置并保持该状态,能顺畅地进行使切割刀片向壳体外突出时的移动。切割刀具(10),其具备收纳于壳体(12)内并设置为能够在前端伸出退入的切割刀片(14)和使该切割刀片(14)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滑动体(15),其中,滑动体(15)具备保持切割刀片(14)的后部侧的保持面部(46);容纳于在切割刀片(14)的后部面内形成的孔(14A)内的突部(41);和与切割刀片(14)的后端边缘(14B)相对的顶接部(45),顶接部被设置成,在切割刀片的后部侧保持于保持面部时,借助于切割刀片的后端边缘向后方移位。
文档编号B26B1/08GK102756381SQ201110337730
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6日
发明者本田太一 申请人:国誉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