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5268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取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取出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从外壳的向上的开口处将嵌合在外壳内的具有向上突起的被取出物从该外壳内取出的取出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很难用手工做到把嵌合在外壳内的物体从外壳内完好的的取出,例如,在检查车载防风雨继电器时,如果需要把继电器从外壳中取出做检测时,因为继电器底上具有与外壳内部的凸起嵌合凹槽,无法直接取出。一般情况下只有将继电器外壳四周剪破才能将继电器取出,但这种做法很有可能会伤及继电器,影响对继电器的检测。而且当继电器被取出后,也无法确定外壳内的碎屑或继电器上的破损是继电器本身的缺陷造成的还是在取出继电器时造成的,对继电器的检测造成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完好的将嵌合在外壳内的且具有向上突起的被取出物从该外壳内取出的取出装置,该取出过程可以通过手工不费力地完成。根据本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取出装置包括;底座;音叉式杠杆部,包括两个叉臂和手柄,手柄的一端与两个叉臂相连接;支架,支架位于叉臂之间并被固定在底座上,音叉式杠杆部可转动地安装到支架上;导轨,导轨被安装在支架上;其中,当底座被安放在水平面上时,支架竖直向上,导轨竖直向上地延伸,并且音叉式杠杆部能够相对于支架在与竖直面内转动;取出头,被安装在两个叉臂之间,取出头包括引导件,当音叉式杠杆部转动时,弓丨导件引导取出头在导轨上下滑动但不会脱离导轨;固定部,固定部被设置在底座上,用于将外壳开口向上地固定在底座上;当手柄被向上抬起时,取出头向下运动并逐渐进入外壳并能够撑开外壳与被取出物相嵌合的表面,之后取出头能够将突起夹紧,在将突起夹紧的状态下,当手柄被向下按压时,取出头向上运动,将被取出物从外壳的开口取出。具有这样结构的取出装置,在杠杆的一头,取出头将外壳上与被取出物嵌合的壳壁撑开后,再加紧被取出物上表面的突起,在杠杆的另一头,人手动地对该手柄施加按压力,利用杠杆作用,取出头上升,将在杠杆的一头的被夹取物从外壳里取出。整个过程可以通过人手完成,简便而且省力。进一步,该取出头还包括组装板,引导件固定安装在组装板的面对导轨的侧面上,组装板具有贯穿组装板的通孔;彼此相对的两个扩张块,两个扩张块相对于组装板固定安装,并从组装板的下表面向下延伸,在取出头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在两个扩张块逐步从开口进入外壳中并撑开外壳中与被取出物相嵌合的侧壁;两个夹持块,其中,第一夹持块从通孔中穿过,第二夹持块相对于组装板固定安装并且从组装板的下表面向下延伸,第一夹持块位于组装板以下的部分与第二夹持块相对;调节件,调节件与第一夹持块的位于组装板的上表面以上的部分相关联地设置在组装板的上方,通过调节调节件能够调节第一夹持块相对于第二夹持块的距离。[0007]具有这样结构的取出装置,通过调节调节件能够控制夹持块对被取出物上的突起的夹紧力,确保可以通过夹住突起而将被取出物从外壳中取出但又不会过紧而损伤被取出物,而撑开块能够对外壳的内表面施力以撑开与被取出物嵌合的壳壁,在夹持块和撑开块的共同作用下能方便但有不造成损伤的将被取出物地取出。进一步,该调节件包括,螺杆,螺杆的一端具有螺帽;第一螺杆孔,第一螺杆孔设置在第一夹持块的位于组装板的上表面以上的部分上;连接臂,固定在组装板并从组装板向上延伸;第二螺杆孔,第二螺杆孔设置在连接臂上;螺杆安装在第一螺杆孔和第二螺杆孔中,第一螺杆孔和第二螺杆孔两者中的一个螺杆孔具有与螺杆配合的螺纹,另一个螺杆孔不与螺杆螺纹接合,以使通过旋转螺杆能够调节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的距离。进一步,连接臂和第二夹持块一体形成。通过拧动螺帽来调节夹持块之间的距离,十分适合于手动操作本取出装置。而且 夹持块的一部分地与调节件的一部分形成为一体,减少了零件数和节省了空间。进一步,两个扩张块的下端的端头上与外壳的内表面接触的侧面具有向外突出的弧形。弧形的端头有利于在取出头下降的过程中撑开块;一部分进入外壳中能够逐步地撑开外壳壁,而不至于破坏外壳。进一步,取出头通过第一支撑轴安装到两个叉臂的两个前端部之间,在两个前端部上分别形成有长孔,长孔分别用于容纳第一支撑轴的一端,长孔的长度大于安装在其中的第一支撑轴的一端的直径。具有这样结构的取出装置,由于长孔具有一定的长度,而不是圆形,可以使得取出头在导轨上滑动的距离较大,有利于更顺畅地将被取出物取出。进一步,音叉式支撑部通过第二支撑轴被安装到支架上,两个叉臂分别被安装在第二支撑轴的两端,两个叉臂上将两个叉臂安装到第二支撑轴的安装位置比两个叉臂的前端部更靠近手柄的最远端的距离。具有这样结构的取出装置,由于手柄被人手按压的位置到第二支撑轴的距离大于取出头到第二支撑轴的距离,因此,可以只需施加较小的力,就能产生较大的力以抬起取出头,有利于将被取出物取出。进一步,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的中间部分接触,当俯视取出装置时,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组合成T形,导轨位于第一支撑板上,导轨所在的第一支撑板的侧面与第一支撑板的与第二支撑板接触的侧面相对。在具有T型的支架中,第一支撑板的中间部分被第二支撑板支撑,当取出头在导轨上滑动时,第一支撑板可以被更稳固地支撑,也进而使整个装置更稳固。进一步,手柄被形成为Z形,用于当取出头达到导轨的最上端时,避免手柄敲击底座。柄被形成为Z形,即手柄的最远端距离向上翘起,这样当取出头达到导轨的最上端时,手柄位于最低的位置,避免此时手柄敲击底座,这样,该取出装置的可工作性更强。进一步,固定部具有多个保持块,多个保持块中的一部分保持块的顶部具有卡合部,卡合部能够与外壳上的一部分卡合。多个保持块可以从外壳的多个侧面对外壳施力,并且当保持块的卡合部与外壳的一部分卡合后,能将外壳更牢固地保持在固定部中,而不会随着被取出物一起运动,有利于被取出物与外壳分离,进而被取出物能从外壳中取出。

图I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取出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将图I所示的取出装置省去部分零件后的立体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取出头的俯视立体图;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取出头的仰视立体图;图5是示意性地显示将外壳固定在图2所示的取出装置中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考附图1-5说明本实用新型。图I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取出装置I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省略了取出头中处引导件外的其他部件的取出装置I的整体立体图。在本实施例中,取出装置I是为用于将继电器从其外壳24中取出。在取出装置I中,音叉式杠杆部10包括两个叉臂2和手柄3,手柄3的一端与两个叉臂2相连接;支架6位于叉臂2之间并被固定在底座25上,音叉式杠杆部10可转动地安装到支架6上;支架6上还安装有导轨7。当底座25被安放在水平面上时,支架6竖直向上,导轨7竖直向上地延伸,并且音叉式杠杆部10能够相对于支架6在与竖直面内转动;两个叉臂2之间安装有取出头11。取出头11包括引导件20,当音叉式杠杆部10转动时,引导件20引导取出头11在导轨7上下滑动,同时使取出头11不会脱离导轨7,引导件20相对于导轨7的位置如图2所示。在底座25上设置有固定部9,用于将外壳24开口向上地固定在底座25上。该取出装置I的工作方式为当手柄3被向上抬起时,取出头11向下运动并逐渐进入外壳24并撑开外壳24与继电器相嵌合的表面,之后取出头11将继电器上表面向外突出的引脚夹紧,在将引脚夹紧的状态下,当手柄3被向下按压时,取出头11向上运动,将继电器从外壳24的开口取出。但若使用其他需要用手直接将外壳拔出的工具,使用者就需要对继电器施加向上提升力,而且由于嵌合部分的阻碍,很难在不破坏外壳24的情况下将继电器取。而在本实施例中,因为当取出头11逐步进入外壳24并将与继电器嵌合的外壳24撑开后,继电器和外壳24脱离嵌合,继电器就能够被容易地从外壳24中夹取出。另外,由于在此运用了杠杆原理,当使用者对手柄3施加了向下的按压力后,音叉式杠杆部10具有取出头11的一端立即会翘起并将继电器取出,其操作难度较小,单靠使用者的双手就能完成,且不破坏外壳24的完整,所以,整个取出过程简便而且省力。如图3和图4所示,取出头还包括有组装板20,引导件20固定安装在组装板20的面对导轨7的侧面上,组装板20的中央具有贯穿组装板20的通孔21 ;两个扩张块15和16彼此相对,相对于组装板20固定安装,并从组装板20的下表面向下延伸,两个扩张块15和16用于撑开外壳24中与继电器相嵌合的侧壁;第一夹持块17从通孔21中穿过,第二夹持块18相对于组装板20固定安装并且从组装板20的下表面向下延伸,第一夹持块17位于组装板20以下的部分17b与第二夹持块18相对;调节件12与第一夹持块17的位于组装板20的以上的部分17a相关联地设置在组装板20的上方,通过调节调节件12能够调节第一夹持块17相对于第二夹持块18的距离。两个扩张块15和16的最大外尺寸应该要大于要被撑开的外壳24的宽度,这样当扩张快随着取出头11下降到外壳24内部后,对外壳24的内表面施加向外的压力,使外壳24发生弹性形变,继电器和外壳24脱离嵌合,则继电器就能够被夹取出外壳24。在本实施例中的扩张块15和16之间的距离为不可调节,但该扩张块15和16为可拆卸的零件,并还另外具有多个不同间距的扩张块对,根据外壳24的尺寸,可以用合适的扩张块替换现有的扩张块15和16。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想到,两个扩张块15和16之间的距离可以设置为可调节,这样也能够撑开不同尺寸的外壳24。通过调节件12的调节,可以控制夹紧力的大小。若夹紧力太大,则可能会破坏继电器上的引脚,若夹紧力太小,则不能夹起继电器。而且,即使被夹紧的不是引脚,而是具有不同与引脚尺寸的其它突起,也可以通过调节调节件12来夹紧该突起,使得该装置使用范·围更广。如图4所示,第一夹持块17和第二夹持块18上还设置有凸棱,用于增大夹持块17和18与被夹持的引脚之间的摩擦力,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夹紧引脚。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容易想到其他能够增大摩擦力的结构而不需要设置凸棱。调节件12的具体构造如图3所示,其包括螺杆14,螺杆14的一端具有螺帽13 ;在第一夹持块17的位于组装板20的上表面以上的部分17a上设置有第一螺杆孔21a ;连接臂19固定在组装板20并从组装板20向上延伸;在连接臂19上设置有第二螺杆孔21b ;螺杆14安装在第一螺杆孔21a和第二螺杆孔21b中,第二螺杆孔21b具有与螺杆14配合的螺纹,第一螺杆孔21a不与螺杆14螺纹接合而是螺杆14可以在第一螺杆孔21a中滑动。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与连接臂19 一体形成的安装块19a和19b固定到组装板20的上表面,连接臂19被固定在组装板20的上表面。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容易想到,安装块19a和19b可以被固定到组装板20的下表面而不是上表面,或者连接臂19可以直接被固定到组装板20而不用安装块19a、19b,当然连接臂19也可以和组装板20直接一体形成。只要确保连接臂19有一部分位于组装板20的上方即可。当要缩小第一夹持块17和第二夹持块18之间的距离时,旋转螺帽13,螺杆14转动前进,由于安装块19a、19b和第二夹持块18都被固定在组装板20上,螺帽13逐渐靠近连接臂19,并同时带动第一夹持块17靠近第二夹持块18,于是完成了对第一夹持块17和第二夹持块18之间的距离调节。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螺杆孔21b被设置为与螺杆14螺纹接合的孔,而第一螺杆14孔只是个常规的圆孔。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容易想到,若将组装板20中央的通孔21的宽度设置成能够限制第一夹持块17在螺杆14的径向上转动的宽度,则可以将第一螺杆孔21a设置为与螺杆14螺纹接合的孔,及将第二螺杆孔21b设置为台阶孔。由于螺杆14的另一端顶在被设置成台阶孔的第二螺杆孔21b中并且第一夹持块17也无法相对于螺杆14在螺杆14的径向上转动,所以当旋转螺帽13时,依靠第一螺纹孔21a和螺杆14的螺纹接合,第一夹持块17会向第二夹持块18移动,同样完成了第一夹持块17和向第二夹持块18之间间距的调节。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臂19和第二夹持块18形成为一个整体,这样减少了零件数和节省了空间。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容易想到,连接臂19和第二夹持块18不一定要形成为一个整体,也可以分别地固定到组装板20上。优选地,如图4所示,两个扩张块15和16的下端的端头上与外壳24的内表面接触的侧面具有向外突出的弧形。端头的最下端的外尺寸小于外壳24的相对内的表面24a与24c之间的宽度。弧形的端头有利于在取出头11下降的过程中能够顺利地进入外壳24中能够逐步地撑开外壳壁,而不至于破坏外壳。优选地,如图1,取出头11通过第一支撑轴26安装到两个叉臂2的两个前端部之间,在两个前端部上分别形成有长孔2a和2b (长孔2b未在图上显示),长孔分别用于容纳第一支撑轴26的一端,长孔的长度大于安装在其中的第一支撑轴26的一端的直径。因为音叉式杠杆部10在旋转时,音叉式杠杆部10的叉臂2的端部带动取出头11 上下运动,但其运动轨迹为弧形而非直线,且端部到转动中心的距离恒定,即转动半径恒定。若安装第一支撑轴26的孔是直径与第一支撑轴26的直径相等的圆形孔,则取出头11的转动半径也是恒定。若取出头11与导轨面接触的位置到转动中心距离大于取出头11的转动半径,特别是在取出头11运动到较高点或较低点时,导轨7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取出头11继续作弧线运动。若安装第一支撑轴26的孔是长度大于第一支撑轴26的直径的长孔,当取出头11运动到较高点或较低点时,在导轨7的作用力下,第一支撑轴26可以在长孔的长度方向上移动,使取出头11与导轨7面接触的位置到转动中心距离变大,取出头11就可以继续运动。因此,叉臂2的端部上安装第一支撑轴26的孔应具有一定的长度,而不是圆形。长孔2a和2b的长度取决于取出头11需要在导轨7上滑行的距离,若需要较长的滑行距离,则长孔2a和2b的长度应该被设置地较长。这样有利于更顺畅地将被继电器取出。优选地,音叉式杠杆部7通过第二支撑轴8被安装到支架6上,两个叉臂2分别被安装在第二支撑轴8的两端,两个叉臂2上将两个叉臂2安装到第二支撑轴8的安装位置比两个叉臂2的前端部更靠近手柄3的最远端的距离。如图I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轴8为音叉式杠杆部7的旋转轴,音叉式杠杆部7能够在与第二支撑轴8垂直的竖直面内转动。安装位置为第二支撑轴8的轴端8a和8b贯穿音叉式杠杆部10的叉臂2的位置,该位置距离取出头11的距离可以近似地视为轴端8a距离长孔2a的距离,该距离小于8a距离手柄3最远端的距离。因此,可以只需施加较小的力,就能产生较大的力以抬起取出头11,有利于将继电器取出。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支架6包括第一支撑板4和第二支撑板5,第二支撑板5与第一支撑板4的中间部分接触,第一支撑板4和第二支撑板5组合成T形,导轨7位于第一支撑板4上,第二支撑轴8位于第二支撑板5上。第一支撑板4的中间部分被第二支撑板5支撑,因此当取出头11在导轨7上滑动时,第一支撑板4可以被更稳固地被支撑,进而使整个取出装置I更稳固。当然,支架6的形式并不限于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形式的支架,只要能够在其上安装可供取出头11移动的导轨7和音叉式叉臂2即可。优选地,手柄3被形成为Z形,即手柄3的最远端距离向上翘起,用于当取出头11到达导轨7的较高位置时,避免手柄3敲击底座25。这样,该取出装置I的可工作性更强。[0051]如图2所示,固定部9具有多个保持块9a、9b和9c,多个保持块中的一部分保持块的顶部具有卡合部,卡合部能够与外壳24上的一部分卡合。在本实施例中,保持块9a、9b和9c为长方体,卡合部具体为从保持块顶部向外延伸的凸沿23a和23b,凸沿23a和23b相互面对地延伸。图5显示的是将外壳24固定在固定部9中的状态,其中外壳24中的继电器被省去。凸沿23a压住外壳24的上边沿24a,凸沿23b压住外壳24的一个侧面上的突出部分24b。保持块9c顶住外壳24面对导轨7的侧面24c。具有这样结构的固定部9,多个保持块9a、9b和9c从外壳24的多个侧面和多个方向上对外壳24施力,当继电器的引脚被取出头夹紧并被带动而向上运动时,能将外壳24更牢固地保持在固定部9中,不会随着继电器一起向上运动,有利于继电器与外壳24分离。当然,保持块9a、9b和9c及卡盒部形式不仅限于此,保持块的数量不限于3个,其外形可以具有凸出部分也可以具有凹入部分,只须要配合外壳24的轮廓,使得外壳24在多个方向上和多个侧面上被施加保持力,就可以实现卡合部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的取出装置I是应用在将继电器从其外壳24中取出的情形,但本实用新型也适用于其他通过嵌合方式被安装在具有开口的弹性外壳中的被取出物。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以及附图,只有较佳实施例以及附图被举例说明,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技术的权利范围,凡以相同的技术手段、或为下述权利要求内容所涵盖的权利范围而实施的,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畴而是申请人的权利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取出装置,用于从外壳的向上的开口处将嵌合在所述外壳内的具有向上突起的被取出物从所述外壳内取出,所述取出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音叉式杠杆部,包括相互平行的两个叉臂和手柄,所述手柄的一端与所述两个叉臂相连接; 支架,所述支架位于所述叉臂之间并被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音叉式杠杆部可转动地安装到所述支架上; 导轨,所述导轨被安装在所述支架上; 其中,当所述底座被安放在水平面上时,所述支架竖直向上,所述导轨竖直向上地延伸,并且所述音叉式杠杆部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架在与竖直面内转动; 取出头,被安装在所述两个叉臂之间,所述取出头包括 引导件,当所述音叉式杠杆部转动时,所述引导件引导所述取出头在所述导轨上下滑动但不会脱离所述导轨; 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被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用于将所述外壳开口向上地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当所述手柄被向上抬起时,所述取出头向下运动并逐渐进入所述外壳并能够撑开所述外壳与所述被取出物相嵌合的表面,之后所述取出头能够将所述突起夹紧,在将所述突起夹紧的状态下,当所述手柄被向下按压时,所述取出头向上运动,将所述被取出物从所述外壳的所述开口取出。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出头还包括 组装板,所述引导件固定安装在组装板的面对所述导轨的侧面上,所述组装板具有贯穿所述组装板的通孔; 彼此相对的两个扩张块,所述两个扩张块相对于所述组装板固定安装,并从所述组装板的下表面向下延伸,所述两个扩张块用于撑开所述外壳中与所述被取出物相嵌合的侧壁; 两个夹持块,其中,第一夹持块从所述通孔中穿过,第二夹持块相对于所述组装板固定安装并且从所述组装板的所述下表面向下延伸,所述第一夹持块位于所述组装板以下的部分与第二夹持块相对; 调节件,所述调节件与所述第一夹持块的位于所述组装板的上表面以上的部分相关联地设置在所述组装板的上方,通过调节所述调节件能够调节所述第一夹持块相对于所述第二夹持块的距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包括 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具有螺帽; 第一螺杆孔,所述第一螺杆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块的位于所述组装板的所述上表面以上的部分上; 连接臂,固定在所述组装板并从所述组装板向上延伸; 第二螺杆孔,所述第二螺杆孔设置在所述连接臂上; 所述螺杆安装在所述第一螺杆孔和所述第二螺杆孔中,所述第一螺杆孔和所述第二螺杆孔两者中的一个螺杆孔具有与所述螺杆配合的螺纹,另一个螺杆孔不与所述螺杆螺纹接合,以使通过旋转螺杆能够调节所述第一夹持块和所述第二夹持块的距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臂和所述第二夹持块一体形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扩张块的下端的端头上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接触的侧面具有向外突出的弧形。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取出头通过所述第一支撑轴安装到所述两个叉臂的两个前端部之间,在所述两个前端部上分别形成有长孔,所述长孔分别用于容纳所述第一支撑轴的一端,所述长孔的长度大于安装在其中的所述第一支撑轴的所述一端的直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音叉式支撑部通过所述第二支撑轴被安装到所述支架上,所述两个叉臂分别被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轴的两端,所述两个叉臂上将所述两个叉臂安装到所述第二支撑轴的安装位置比所述两个叉臂的所述前端部更靠近所述手柄的最远端的距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当俯视所述取出装置时,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组合成T形,在所述T形中,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中间部分接触,所述导轨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所述导轨所在的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侧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与第二支撑板接触的侧面相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被形成为Z形,用于当所述取出头达到所述导轨的最上端时,避免所述手柄敲击所述底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具有多个保持块,所述多个保持块中的一部分保持块的顶部具有卡合部,所述卡合部能够与所述外壳上的一部分卡合。
专利摘要一种取出装置包括底座;包括两个叉臂和手柄的音叉式杠杆部,手柄的一端与叉臂相连接;位于叉臂之间并被固定在底座上的支架,音叉式杠杆部可转动地安装到支架上;导轨被安装在支架上;当底座被安放在水平面上时,支架竖直向上,导轨竖直向上地延伸,音叉式杠杆部能够相对于支架在与竖直面内转动;安装在两个叉臂之间的取出头包括引导件,当音叉式杠杆部转动时,引导件引导取出头在导轨上下滑动但不会脱离导轨;设置在底座上的固定部用于将外壳开口向上地固定在底座上。手柄向上运动时,取出头向下运动并逐渐进入外壳并撑开外壳与被取出物相嵌合的表面,之后取出头将突起夹紧,在将突起夹紧的状态下,手柄被向下按压,取出头向上运动,将被取出物从外壳的开口取出。
文档编号B25B27/14GK202607597SQ201220116239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3日
发明者江志宏 申请人:上海欧姆龙控制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