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双操作模式的折叠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1972589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具有双操作模式的折叠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刀,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始终能够以双操作模式操作的折叠刀,一种模式为手动模式,其中刀片可通过手动操纵从收起或闭合位置移动至开启位置,以及从开启位置移动至收起或闭合位置,并且二种模式为自动模式,其中在弹簧力作用下将刀片自动地从闭合位置驱动至开启位置。

背景技术:
折叠刀是在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使用的非常宝贵的工具,并且存在许多许多类型和样式的折叠刀。“手动”折叠刀是一种非常传统的工具,其中刀片可由用户手动地在闭合或收起位置以及开启位置之间移动,在闭合或收起位置中,刀片的锋利刀刃被安全地保持在刀柄内,在开启位置中,刀片在可操作位置中延伸。大多数现代版本的手动操作折叠刀都包括将刀片锁定在开启位置中的锁定机构,这种锁的安全益处显而易见。在这些基本主题上存在无数变体。自动折叠刀基本与手动折叠器一样普遍存在。这些刀包括一些类型的机构(几乎都是弹簧驱动机构),在用户通常通过按下按钮或类似的激活机构而激活自动触发机构时,所述弹簧驱动机构将刀片从闭合位置朝着开启位置驱动。一般而言,在具有自动开启机构的刀中,刀片被闭锁触发机构保持在闭合位置中。当刀片处于闭合位置中时,刀片处于来自弹簧机构的恒定“预负荷”压力下。当释放触发时,刀片被弹簧机构自动驱动到开启位置。与大多数现代版本的手动刀一样,大多数自动折叠刀都包括将刀片锁定在开启位置的锁。当用户对刀片“解锁”,从而将其从开启位置移动至闭合位置时,刀片随着其移动的旋转再次加载弹簧机构,使得刀片做好在需要时再次弹出的准备。大多数折叠刀,无论是手动或自动的,都包括一些类型的机构,所述机构将刀片或工作器具保持在闭合位置中,其中刀片的锋利刀刃被安全地保持在刀柄内。存在用于将刀片固位在闭合位置中的许多已知机构,并且存在为何使用这些机构的明显理由。在其它原因中,刀片固位机构防止刀无意开启,并且因而提高安全性。如上所述,大多数折叠刀也包括将刀片锁定在开启位置的锁定机构,同样其主要作为安全措施。存在许多不同类型的这些锁。手动和自动刀具有许多用途,并且能够在许多不同背景下使用,并且已经带来了由许多刀的使用者表达的需求,即对于能够以双模式,即自动模式和手动两者操作的刀的需求。具有双操作模式的刀具有益处,并且存在许多已知的双模式刀。例如,在美国专利No.7,603,778和8,046,923中描述了双模式刀。然而,存在一种对改进机构的持续需求,所述改进机构使折叠刀能够具有手动和自动双操作模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包括一种折叠刀,该折叠刀具有便于在双操作模式下使用的机构。在第一模态中,手动开启和闭合刀。在第二模态中,刀完全自动。用户能够以任一模式,即手动或自动地使用刀。在自动模式中,刀柄可操作以使杆件在刀的内部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刀柄限定使刀片自动地从闭合移动至开启位置的触发器。在刀内部中的杆件的一端可枢转地附接至一个刀柄,并且杆件的第二端位于刀柄中的腔体中,该第二端能够滑动移动以移动杆件,以在自动模式中弹出刀。该刀采用两个扭力弹簧,以将刀片自动地从闭合驱动为开启,刀片的每一侧上各一个弹簧,并且每个弹簧都围绕将刀片连接至刀柄的枢转轴。弹簧被固位在带狭槽的套管内,并且当操作自动开启致动器时驱动刀片开启。每个弹簧的一端都固定至刀柄。弹簧的相反端与刀片相互作用—当处于自动模式时弹簧对刀片操作,但是当处于手动模式时弹簧不对刀片操作。该刀还包括空弹出安全机构,当刀片已被手动地开启时,该安全机构防止自动开启机构的弹出,且由此防止损伤自动开启机构。附图说明通过结合附图参考下文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且将明白其各种目的和优点。图1至4A示出装配好的并且在各种视角下的根据本发明的折叠刀。具体地,图1是刀片处于收起或闭合位置的本发明的折叠刀的透视图。图2是类似于图1的透视图,但是刀片处于延伸或开启位置。图3是图2中所示的刀的底部平面图。图4是图2中所示的刀的侧立面图。图4A是图1中所示的刀的侧立面图,但是例示了与图1的视图相反的刀的一侧,并且刀相对于图1中的刀的操作方向逆转。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图1中所示的刀的分解透视图。图6是沿图4的线6-6截取的横截面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刀的侧视图和局部视图,其中已经移除部分近侧刀柄,以示出内部结构,并且示出处于闭合位置的刀片;在图7中,刀片闭合并且准备手动或自动地开启。图8是图7中所示的刀的侧立面图和局部视图,刀片处于开启位置,并且其中已经自动地将刀片驱动为开启位置。图9是图7的刀的侧立面图和局部视图,刀片处于开启位置,并且其中刀片已经手动开启。图10是本发明中使用的安全联锁销的局部截面图和近视图;在图10中,刀片已经被手动开启处于开启位置。图11是类似于图10的安全联锁销的局部截面图,但是在图11中,刀片处于闭合位置,并且准备自动或手动地开启。图12是安全联锁销的透视图,单独示出,无其它结构。图13是图12的安全联锁销的端视图。图14是图12的安全联锁销的侧立面图。图15是与根据本发明的刀一起使用的枢转轴套管的透视图,单独例示了套管,无其它结构。图16是图15的套管的端视图。图17A是本发明的刀的透视图和局部视图,移除了一些结构使得暴露刀的组件;在图17A中,刀片闭合并且准备自动或手动地开启。图17B是类似于图17A的透视图,但是示出刀片已经手动开启处于开启位置。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至17中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折叠刀10的第一例示实施例,其包括允许刀选择性地以手动或自动模式操作的机构。如本文详述的,当刀片处于闭合位置时,刀10始终都能够自动地或手动地开启。换句话说,当刀片处于收起或闭合位置时,用户可手动地或自动地(在弹簧驱动力下)将刀片移动至开启位置。用户不需要激活任何转换机构以将刀从一种操作模式转换为另一种操作模式。当刀片已经手动开启并且处于开启位置时,锁住自动弹出机构。这防止了自动开启机构的“空弹出(dryfiring)”,从而防止其损伤。当刀片已经自动开启并且处于开启位置时,刀片从开启位置至闭合位置的旋转使弹簧再卷起,弹簧驱动刀片开启,从而重置弹出机构。当刀片已经手动开启并且刀片从开启移动至闭合位置时,不发生弹簧的再卷起。在本文中详述促使实现这些功能的结构。但是在详细描述转换机构之前,将描述图1至17的刀10的基本结构特征。贯穿本说明,都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不同实施例中存在的相同结构。图1中所示的折叠刀10具有由分开的刀柄半部14和16限定的细长刀柄12,以及可枢转地在刀柄的一端(这里称为刀柄12的“向前”端20)处附接在刀柄半部之间的刀片18。其它相关方向性术语对应于这种惯例:刀柄12的“后”或柄端22与向前端20相反;刀片18的“上”刀刃24是钝的、非工作部,并且刀片18的“下”刀刃26是锋利的、工作部;“内”或“向内”指刀的结构中心等等。图5示出具有处于开启位置的刀片18的刀10及其组件的分解图。应明白,当将组件组装成图1至4A中例示的完整的刀10时,刀柄半部14和16以常规方式(诸如借助多个螺钉28)彼此附接,刀片通过刀片枢轴销30可枢转地附接至刀柄半部14和16,刀片枢轴销30由圆柱形、内部带螺纹的套管32限定,套管32延伸穿过刀柄半部16中的孔34、在刀片18的柄根中的枢轴孔36以及在刀柄半部14中的孔38。螺钉40拧入套管32的内部螺纹中以固定刀片18,使其可枢转地附接至刀柄12。在装配后的刀10中,刀柄半部14和16通过间隔器,诸如间隔器52保持间隔开关系,以限定刀柄半部之间的刀片接收凹槽44。刀片18被可枢转地安装,以便刀片可像常规的刀那样绕刀片枢轴销30在开启和闭合位置之间枢转。如图5中最佳示出的,环状架150形成为部分绕刀片18的枢转轴孔36的圆周延伸。每个环状架150(在刀片18的每一侧上存在一个,但是在图5的透视图中仅可见环状架150)都仅部分地绕枢转轴孔36的圆周延伸,并且因而每个环状架都限定闭合第一端160和闭合第二端162。环状架150绕枢转轴孔的圆周延伸约150至200度,并且如图5中所示,在顺时针方向上从约7:00钟位置延伸至约2:00钟位置(假设枢转轴孔36为钟面)。下面详述环状架150的功能。在图5中示出X-Y-Z轴坐标。X-Y平面被定义为与刀柄102和刀片104限定的平面平行的一个平面,当刀片在闭合和开启位置之间旋转时,该刀片在X-Y平面中延伸。Z平面是垂直于X-Y的平面,刀片枢轴销30在Z平面中纵向延伸。在图1的实施例中,在图1中的近侧中示出的刀柄半部14由外侧壁46,以及紧邻并且在侧壁46内定位的内衬48限定。可选板50粘附至图1中的刀柄半部16的外表面。刀柄半部14的外侧壁46包括三个单独的结构:前侧壁段15、后侧壁段17以及可滑动地固位在前和后侧壁段之间的刀柄102。如上所述,通过刀片枢转销的组合并且通过多个螺钉28,将刀10的组件保持在一起作为装配好的刀,如图5的分解图最佳示出的,多个螺钉28拧入具有带内螺纹孔的间隔器52中。间隔器介于刀柄半部14和16之间,并且保持刀柄半部14和16之间的间距。刀柄半部16包括锁54,其由切入刀柄半部并且通常被向内朝着刀片接收凹槽44偏压的锁定臂56限定。锁54是常规的锁,并且在大多数方面都与美国专利No.7,305,768中公开的锁定机构类似,其由本发明的受让人所有,并且其全部内容在此通过引用并入。简而言之,当刀片处于锁定位置时,锁定臂56的向前端58与刀片18的面向后一端上的锁定表面60相互作用并且与其接合,以便将刀片锁定在开启位置中。当刀片处于开启位置时,在刀柄半部14和16之间延伸的刀片开启止挡销62抵靠刀片上的肩台64,以使处于完全开启位置的刀片的旋转行进停止。通过向外推动锁定臂56从而使向前端58与锁定表面60脱离,并且绕枢转销30将刀片从开启旋转为闭合,来松开锁定。刀柄半部14和16可由任何适当的材料,诸如金属、加固合成塑料,或者其它适当的材料,诸如碳纤维、木头等,以及这些材料的组合制成。刀片18附接至刀柄12,使得当刀片处于其开启位置(图2)时,刀片的工作部66背离刀柄12延伸,并且当刀片处于开启或闭合位置时,柄根部68位于刀柄半部14和16之间的刀片接收凹槽44内。也就是说,柄根部68始终位于刀柄12的刀柄半部14和16之间。可在刀片18上设置扁凸耳70,以帮助开启和闭合刀片,特别是如下文详述的,在刀10正在手动开启时帮助开启刀片。刀片开启止挡销62具有相反端,所述相反端锚固在刀柄半部14和16中形成的埋头孔72(在图5中仅示出其中之一)中,并且通过螺钉74保持到位。如上所述,刀片开启止挡销62的作用是当刀片处于图2中所示的完全开启位置时,使刀片8停止旋转。在该位置中,刀片18上的肩台64接触刀片止挡销62,以使刀片停止旋转。同时,当刀片到达该旋转位置时,锁定臂56的向前端卡在刀片18的锁定表面60后方,以将刀片锁定为开启。已经大体描述了刀10及其结构性特征,现在将描述提供手动和自动开启的双模态的结构。当刀10的刀片18处于闭合位置时,刀片可始终手动或自动地开启。“手动”开启指用户操纵刀片,以将其从闭合旋转至开启位置。另一方面,“自动”开启指用户使触发器触发,使得在弹簧压力作用下将刀片从闭合位置驱动至开启位置。提供自动开启功能和模态的组件整体上标识为转换机构100。转换机构100包括多个组件,下面描述其结构和操作。参考图5,转换机构100采用刀柄102,刀柄102被可往复滑动地固位在刀柄半部14中的前侧壁段15和后侧壁段17之间,使得刀柄可相对于刀柄半部14以向上和向下运动(大致沿X轴,并且垂直于刀柄12限定的纵轴(Y))移动。如图7、8和9中所示,刀柄102可在刀柄半部14内成角度地滑动,虽然刀柄仍大致在X方向上往复运动。通过从刀柄的后侧向边缘106延伸的突出体104以及从刀柄的前侧向边缘110延伸的突出体108,将刀柄102固位在刀柄半部14内。突出体104被接收在狭槽内,该狭槽在刀柄半部14的后侧壁段17的匹配部分(在图5中不可见)中协同成型。突出体108被接收在腔体112中,腔体112在刀柄半部14的前侧壁段15中协同成型。上述狭槽和腔体两者都比相应的突出体大,以允许刀柄102在有限行进距离上往复运动。如图7、8和9中所示,刀柄102还包括下、向前延伸的臂部109,下面描述其功能。刀柄102的原位置是在图1中示出的位置—也就是说,其中刀柄正常位于刀柄半部14中。通过被接收在位于突出体108的上表面与腔体的上表面之间的腔体112中的弹簧114将刀柄保持在该位置中,使得弹簧向下推动突出体108(箭头B,图7)。图5中未示出的第二弹簧114位于刀柄14的后侧壁段17中的狭槽内,并且该第二弹簧与第一弹簧114协作起作用,并且在刀柄102移动时有助于防止对刀柄102的旋转约束。如图7中的箭头A所示,通过用户抵抗弹簧114向刀柄施加的弹簧压力而使刀柄向上滑动,可使刀柄102向上移动。如下文详述的,使刀柄从其原位置向上移动是导致刀片自动开启的致动或触发机制。除了刀柄之外,开关机构100还包括杆件116,其第一端118通过销120可枢转地连接在刀柄半部14的前侧壁段15的相应面对表面以及内衬48之间。杆件116的相反、第二端122是自由端,其大致可在X轴方向上移动—随着杆件116绕销120枢转,杆件的第二、自由端122可移动。弹簧124被固位在刀柄半部14中的刀柄和内衬48之间,并且在箭头B的向下方向上连续地向杆件116施加压力。如图15和16中最佳示出的,轴环或套管126延伸穿过刀片18的柄根中的枢转轴孔36,并且可在该孔内轴向旋转。刀片枢转销30的套管32延伸穿过套管126的中心开口128(图16)。套管126中的环状唇缘130减小了套管126的中心开口128的直径。开口128的直径与套管32的直径相同或稍微更大,使得刀片18易于枢转;如上所述,轴环126也可相对于刀柄12轴向旋转。在套管126中形成槽口,从而扭力弹簧相互作用,扭力弹簧驱动刀片18的自动开启。特别地,一对第一槽口132在套管126的环状边缘134向彼此相对地成型。第二槽口136在环状边缘134中成型,与在同一环状边缘中成型的槽口132相对。两个扭力弹簧140在环状唇缘130的相对侧上被接收在套管126的内部中,其中刀片枢转销30延伸穿过弹簧的中心开口。每个弹簧140都具有第一腿部144和第二腿部146—第一腿部是最外部的腿部,并且这些腿部固定在刀柄半部中的槽口148中(图5—在图5中仅可见刀柄半部16中的槽口148)。每个弹簧140的第二腿部146都延伸穿过套管126中的相应槽口132,并且在装配好的刀10中,支承在环状架150中并且与其相互作用,环状架150绕枢转轴孔36在刀片18的柄根68中形成。在套管126的外环状边缘134和138以及相应的刀柄半部之间采用垫圈152。刀柄102的内表面中形成有腔体154,杆件116支承在腔体154内。如图,如图7中所示,随着刀柄102在箭头A和B的方向上往复运动,腔体154的下边缘156接触杆件116的第二端122(即,自由端),从而导致杆件绕销120枢转。钩或趾状体158形成在杆件116上的沿杆件长度的约中间位置;趾状体158从杆件向下延伸。如下文详述的,趾状体158被设置成接合套管126内的槽口136(以及与其脱离),并且当接合至套管126时,起防止套管旋转的止挡的作用。继续描述刀10的组件,该刀包括安全机构,该安全机构在已经手动开启刀片时防止自动开启机构的空弹出。整体以200标识的空弹出安全机构由这样的机构限定,该机构延伸穿过刀的部分本体并且由刀片从闭合至开启位置的运动来激活—当刀片移动至闭合位置时,刀片将安全机构移动至“关”位置。当刀片移动到开启位置时,刀片的柄根能够使安全机构通过(clear),安全机构由此处于“开”位置。应注意,空弹出安全机构200可操作,以当刀片已经手动开启时,防止自动开启机构100的弹出,并且这用以防止了如果在刀片已经开启时弹出机构100能够发生的损伤。空弹出安全机构200采用按钮202,其由盘状底座204限定,臂部206从盘的一侧延伸,并且相对较小的臂部208从盘的相反侧延伸。臂部206的外端成圆形。在图12、13和14中单独示出了按钮202,并且如图5的分解图以及图10和11的局部截面图图中所示,空弹出安全机构200被装配到刀柄12中。参考图10和11,按钮202被固位在刀柄半部14的前侧壁段15的腔体112中,螺旋弹簧210的一端围绕较小臂部208,以及相反端被支承在腔体112的面向内壁体上。相对较长的臂部206延伸到在内衬148中形成的孔212中并且穿过孔212延伸,并且因而弹簧210在图10中的箭头A的方向上推动按钮202。在图10中所示的静止或原位置中,盘204压在内衬148上,并且臂部206的最外部圆形端穿过内衬延伸,并且在适当位置中插入刀片接收凹槽44中,使得在一些情况下,如下文详述地,随着刀片从开启移动至闭合,臂部206的末端与刀片18相互作用。已经描述了刀10的组件结构以及组件的装配方式,现在将详述刀的操作。如上所述,当刀片18处于闭合位置时,根据本发明的刀10始终可以两种不同的模式操作:(a)手动模式,其中可通过用户对刀片的手动操纵,使刀片18从闭合移动至开启位置,并且从开启移动至闭合位置;和(b)自动模式,其中当用户激活触发器(大致由刀柄102和转换机构100限定)时,刀片18被从闭合位置自动驱动。当刀片已经自动开启时,通过用户将刀片手动收起刀柄,使刀片从开启位置移动至闭合位置;但是在该情况下,当用户将刀片从开启旋转为闭合时,刀片的旋转使自动弹出机构中使用的弹簧卷起。与刀片如何移动至开启位置无关地—在手动或自动模式中—锁54都将刀片锁定在开启位置。特别地,如图3中最佳示出的,在刀片处于开启位置时,在锁定臂的正常偏压下,锁定臂56被向内推动,使得锁定臂的向前端58抵靠刀片18的柄根部68上的锁定表面60。应明白,始终必需对锁54解锁,以将刀片从锁定开启位置(图3)移动至闭合位置(图4A)。通过使锁定臂56向外、背离刀片接收凹槽44移动以使向前端58与锁定表面60脱离,来对锁54解锁。一旦向前端58与锁定表面60脱离,刀片18就可朝着闭合位置旋转(手动地)。当装配好刀10时,弹簧140的第一腿部144被接收在相应的刀柄14和16中的槽口148中。弹簧140的主体被接收在套管126中,环状唇缘130的每一侧上以及刀片18的相反侧上都有一个弹簧140(图5),第一腿部144延伸到刀柄中的槽口148中,使得弹簧140的第一腿部144相对于相应的刀柄半部固定。弹簧140的第二腿部146穿过套管126中的槽口132延伸(同样地,在刀片的每一侧上都有一个弹簧),并且第二腿部146延伸到环状架150中,环状架150围绕穿过刀片18的枢轴孔136形成。当装配好刀10时,弹簧140被安装成卷起状态。同样地,例如当刀片18已经自动开启时,每个弹簧140的第二腿部146都支承在环状架150的闭合第二端162上,继续将刀片推动至开启位置(箭头C,图7),并且使得刀片上的肩台64抵靠刀片止挡销62(停止开启位置)。在停止后的开启位置中,如上文所述地,锁54处于锁定位置,并且刀片的开启被锁定。现在参考图7和11,两者都例示了刀片18处于闭合位置,并且刀10准备根据用户的选择而手动或自动地开启。在该位置中,随着刀片18闭合,刀片接触空弹出安全机构200的臂部206的圆形外端。因而,随着刀片从开启旋转为闭合,刀片将按钮202向内推入(箭头B,图11)腔体112内,使得按钮202的盘204与内衬间隔开,从而在盘204和内衬148之间产生间隙214。当刀柄102处于其原位置或静止位置(例如,图1至4A)时,作为刀柄102的一部分的下臂109延伸至就在盘204外围下方的部位。间隙214的宽度稍微大于下臂109的厚度,因而,下臂109能够滑入内衬148和盘204之间的间隙214内。如下文详述的,间隙214的存在允许刀柄102移动(箭头C,图11)。另一方面,如图10中所示,其中例示了刀片18处于开启位置(已经手动开启),按钮202的臂部206不再接触刀片18,因为随着刀片处于开启位置,臂部206处于刀片的后边缘(由肩台64限定)后方。由于在臂部206和刀片之间不存在干扰,所以在来自弹簧210的弹簧压力作用下,将按钮202推动至这样的部位,在该部位中,盘204与内衬148齐平,消除了盘和内衬之间的间隙214。由于不存在间隙,所以盘204直接阻碍下臂109,并且因而防止刀柄102移动。如下文详述的,这在刀片18处于开启位置并且已经手动开启时,防止自动开启机构“空弹出”。重新参考图7,刀片18处于闭合位置,并且刀10准备被手动或自动开启。通过用户操纵刀片例如扁凸耳70至开启位置而实现手动开启,其中肩台64抵靠止挡销62,并且锁54将刀片锁定为开启。这是图9中所示的位置。在该位置中,刀柄102和杆件116处于它们的原位置中,刀柄在来自弹簧114的弹簧压力作用下被固位在该位置中,并且杆件在来自弹簧124的弹簧压力作用下被固位在该位置中。在该原位置中,杆件116的自由端122压靠在刀柄102中的腔体154的下边缘156,并且杆件116上的趾状体158延伸到套管126上的槽口136中。在该位置中,弹簧140稍微卷起,但是弹簧的第二腿部不在刀片18上施加任何旋转压力,这是因为第二腿部不支承抵靠环状架150的闭合第二端162。相反,由于趾状体158接合在槽口136中,并且起防止套管126和弹簧140的第二腿部146旋转的锁或止挡的作用;随着刀片从闭合旋转至开启,第二腿部在旋转期间仅骑跨在环状架150中。如上所述,空弹出安全机构200防止刀柄102移动,使得自动开启机构不能弹出。现在参考图8,仅当刀片18处于闭合位置时,并且通过用户激活由刀柄102限定的触发器的情况下实现自动开启。回顾如图11中所示,在刀片18处于闭合位置时,空弹出安全机构200处于“关”位置,并且在盘204和内衬148之间存在间隙214。在该安全装置-关位置中,通过使刀柄102在图7中的箭头A方向上向上滑动而激活触发机构。随着刀柄向上滑动,腔体154的下边缘156在杆件116的自由端122上推动,导致杆件绕销120枢转,使得该自由端在箭头A的方向上移动。随着杆件由此移动,趾状体158与套管126中的槽口136脱离。一旦趾状体158与槽口136脱离,则两个弹簧140都自由地松开(箭头C,图7);随着弹簧松开,第二腿部146支承抵靠绕枢轴孔36的环状架150的相应闭合第二端162,因而导致刀片快速移动,并且自动地从闭合移动至开启位置,其中刀片被锁定为开启,如上文所述。套管126也随着弹簧松开而旋转,因为第二腿部146穿过套管内的槽口132延伸。一旦刀片处于开启位置,就可松开刀柄102,并且弹簧114将刀柄推回图8中所示的其原位置。然而,由于在开启运动期间,当刀片18旋转时套管126已经旋转,所以杆件116的趾状体158支承抵靠套管的外表面。当刀柄102恢复至其原位置并且刀片18处于开启位置时,空弹出安全机构200恢复至图10中所示的安全装置-开位置。在已经自动开启后,通过对锁54解锁以及旋转刀片,使刀片18从开启位置移动至闭合位置。随着刀片旋转,弹簧140的第二腿部146重新卷起,这是因为腿部压靠环状架150的闭合第二端162,并且套管126随刀片一起旋转。趾状体158骑跨在套管126的外表面126上,直到刀片和套管的旋转达到其中趾状体158处于槽口136之上的部位。在该部位处,趾状体再次进入槽口,借助于由弹簧124向杆件116施加的弹簧压力,趾状体已经被推入槽口内。在该部位处,并且在该位置中,自动开启机构再次加载,并且刀已经再次为以手动或自动模式开启(图7)做好准备。应明白,不改变本发明的范围,可对上述本发明的结构做出特定变型。作为一个实例,刀10可具体实施为仅一个扭力弹簧140,而非上述实施例的双弹簧。作为本发明变型的另一实例,环状架150的弓形长度可变化,并且环状架在刀片的柄根上的位置可变化。例如,在附图中,特别是在图5中示出的实施例中,环状架150从约7:00延伸至2:00钟位置。通过适当修改受到环状架的位置影响的其它结构,环状架在其它位置形成也可具有相同功能。虽然已经在优选和例示实施例方面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不限于那些实施例,而是延伸至各种变型以及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等效物。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