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指一种车门限位器。
背景技术:
车门限位器是汽车上的常用零部件,用于连接汽车车门与车体,可限制车门的开启角度,使用频率非常高。车门限位器中的限位臂通常为包塑金属件,在车门限位器整体重量中占比较大。
如图1所示,现有的车门限位器主要包括限位臂a、限位盒b及限位器支架c。限位盒b固定于车门上,内部设有弹性卡件d,限位臂a一端穿过限位盒b,并与限位器支架c相配合铰接于车身上,限位臂a另一端设有防止限位臂a完全抽出限位盒b的挡块e。限位臂a按厚度不同分为表面平整且相对较薄的限位臂前段及表面不平且相对较厚的限位臂后段。车门开启过程中限位盒b依次经过限位臂前段和后段,弹性卡件d可平顺地滑行通过限位臂前段,且几乎不与其作用,但会作用于限位臂后段控制车门的开启角度,实现车门限位器的基本功能。
为满足车辆轻量化需求,响应“节能减排”号召,有必要对车门限位器进行减重化设计,在保证其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减轻车门限位器的整体重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对车门限位器中的限位臂进行减重化设计,以便得到一种重量较轻,同时生产成本较低的车门限位器。
本实用新型所述车门限位器包括限位臂,所述限位臂由平钣金属拉杆和包裹于平钣金属拉杆外部的包塑体组成,所述包塑体包括厚度不均的功能段及厚度均匀且表面平整的滑行段,所述功能段最薄处不薄于滑行段,并在与滑行段交界处平滑过渡。其特殊之处在于,功能段上下表面的两侧对称设有4条直角边槽。
直角边槽底面平整且宽度不超过功能段总宽度的1/4。
车门开启过程中车门限位器中的限位盒依次经过限位臂包塑体的滑行段和功能段,限位盒中的弹性卡件可平顺地滑行通过滑行段,且几乎不与其作用,但会作用于功能段控制车门的开启角度,实现车门限位器的基本功能。
设置直角边槽可对限位臂的塑料部分起到较好的减重效果,且不影响实际发挥限位作用的功能段中间部分的正常功能。采用直角槽型还能对功能段处的限位臂整体结构起到一定的强化作用,提高限位臂的局部抗弯折性能。
所述平钣金属拉杆中间部分沿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若干个减重孔,能够对限位臂中的金属部分起到一定的减重效果,进一步降低限位臂的整体重量,同时增强平钣金属拉杆与包塑体结合的牢固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车门限位器中限位臂的结构简单且局部结构强度较高,有助于限位器的整体减重及生产成本的降低,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现有车门限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中限位臂的主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中限位臂的侧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中限位臂的平钣金属拉杆结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中限位臂在功能段处的剖视图。
其中:1-限位臂、2-平钣金属拉杆、3-包塑体、4-功能段、5-滑行段、6-直角边槽、7-减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车门限位器。
如图2~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车门限位器包括限位臂1,限位臂1由平钣金属拉杆2和包裹于平钣金属拉杆2外部的包塑体3组成,包塑体3包括厚度不均的功能段4及厚度均匀且表面平整的滑行段5,功能段4最薄处不薄于滑行段5,并在与滑行段5交界处平滑过渡。其特殊之处在于,功能段4上下表面的两侧对称设有4条直角边槽6。
直角边槽6底面平整且宽度不超过功能段4总宽度的1/4。
设置直角边槽5可对限位臂1中的塑料部分起到较好的减重效果,且不影响实际发挥限位作用的功能段4中间部分的正常功能。采用直角槽型还能对功能段4处的限位臂整体结构起到一定的强化作用,提高限位臂1的局部抗弯折性能。
平钣金属拉杆2中间部分沿长度方向间隔设有3个减重孔7,能够对限位臂1中的金属部分起到一定的减重效果,进一步降低限位臂1的整体重量,同时增强平钣金属拉杆2与包塑体3结合的牢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