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销钉对应配合机械自动化装置,尤其涉及的一种销钉对应配合机械自动化装置。
背景技术:
现阶段在生产的过程中都会用机器来进行生产,机械化生产代替原来的人工生产无疑为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发展。现在我国很多机械板材孔位加工,都是通过人手加工,及浪费人工,也很容易使其对位出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销钉对应配合机械自动化装置,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了一种销销钉对应配合机械自动化装置,该装置设计简单、操作易用、提高生产效率和提高经济效益的自动生产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销钉对应配合机械自动化装置 ,包括物料框、物料输送带、感应器、销钉嵌入机械手、物料供应装置、控制装置、输送架、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下端设有固定底板、上端左侧设有固定箱;所述输送架设于装置本体下端固定底板上侧;所述物料框设于固定底板右侧下端,并且通过螺杆紧固;所述物料输送带设于输送架上端;所述物料输送带上端中间设有开槽,并且开槽上端设有环形排列凹圆;所述销钉嵌入机械手设于装置本体左侧固定箱右边侧;所述销钉嵌入机械手包括滑杆、电机、电机控制装置、机械手本体、横向移动装置、固定框、纵向移动装置、联轴器、转轴、销钉固定套;所述机械手本体包括臂框一、臂框二;所述臂框一右侧前端设有开槽,并且开槽两边侧设有圆形凹孔;所述臂框二前端设有凸起,并且凸起为半圆形状;所述臂框二前端凸起前后两侧设有螺纹圆形穿孔;所述电机控制装置设于臂框一与臂框二配合处;所述电机控制装置包括电机二、联轴器二、轴齿套、轴齿杆;所述联轴器二与电机二相连接,并且轴齿杆与联轴器相连接;所述轴齿套设于臂框二上端半圆中间螺纹圆孔内,并且与轴齿杆相配合;所述电机、联轴器分别设有两套,并且分别设于臂框二左右两侧;所述电机设于臂框二前端,并且通过螺杆紧固;所述联轴器设于电机前端,并且转轴设于联轴器上端;所述臂框二下端左右两侧设有螺纹孔;所述转轴设于臂框二左右螺纹孔内;所述销钉固定套为长方形状,并且左右两侧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转轴相配合;所述销钉固定套中间为圆形穿孔,并且相对应臂框二下端中间设有螺纹孔;所述滑杆上端设有外螺纹,并且滑杆上端与臂框二下端中间螺纹孔相配合,下端设于销钉固定套中间圆形穿孔内;所述纵向移动装置与横向移动装置设于固定框内侧,并且横向移动装置与臂框一相连接;所述纵向移动装置包括电机三、滑轨三、滑块三、轴杆三;所述滑轨三设于固定框内边侧,并且纵向排列于左右两边侧;所述滑块三下平面左右两边侧设有滑槽,并且滑槽与滑轨三相配合;所述电机三设于滑轨三下端,并且轴杆三与电机三相连接;所述轴杆三一端与滑块三相连接;所述横向移动装置设于纵向移动装置上端;所述横向移动装置包括滑轨四、滑块四、电机四、轴杆四;所述滑轨四设于滑块三上端,并且将电机四设于滑轨四一端;所述轴杆四与电机四相连接,并且将滑杆四一端与滑块四相连接;所述臂框一与滑块四相连接,并且通过螺杆紧固;所述物料供应装置设于装置本体左侧固定箱内侧,并且下端与物料输送带中间开槽相对应;所述物料供应装置包括物料框支撑架、物料框、振动电机、过料管;所述物料框设于物料框支撑架上端,并且将振动电机设于物料支撑架下端;所述过料管设于物料框下端并且与输送带中间开槽相对应;所述感应器设于销钉嵌入机械手边侧,用于感应物料输送带中间凹槽内侧销钉;所述控制装置设于装置本体左侧固定箱内侧;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显示屏、控制按钮、单片机、继电器;所述显示屏与控制按钮设于固定箱前平面,并且将单片机、继电器设于内侧;所述单片机与显示屏、控制按钮相连接,并且单片机与继电器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输送架左右两边侧设有挡板。
优选的,所述臂框一为长方形状,并且臂框一为多节式伸缩状。
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销钉对应配合机械自动化装置,该装置通过多方位移动,自动化取料、定位,能有效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出错效,提高效率和经济效益,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销钉嵌入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销钉对应配合机械自动化装置 ,包括物料框5221、物料输送带5222、感应器5223、销钉嵌入机械手5224、物料供应装置5225、控制装置5226、输送架5227、装置本体5220;
所述装置本体5220下端设有固定底板、上端左侧设有固定箱;
所述输送架5227设于装置本体5220下端固定底板上侧;
所述物料框5221设于固定底板右侧下端,并且通过螺杆紧固;
所述物料框用于装物料带上端未被销钉嵌入机械手配合吸取的;
所述物料输送带5222设于输送架5227上端;
所述物料输送带5222上端中间设有开槽,并且开槽上端设有环形排列凹圆;
所述销钉嵌入机械手5224设于装置本体5220左侧固定箱右边侧;
所述销钉嵌入机械手5224包括包括滑杆5211、电机5212、电机控制装置5213、机械手本体5214、横向移动装置5215、固定框5216、纵向移动装置5217、联轴器5218、转轴5219、销钉固定套5220;
所述机械手本体5214包括臂框一、臂框二;
所述机械手本体可以多角度转动,用于销钉配合;
所述销钉固定套中间设有圆形穿孔,所述圆形穿孔上端设有滑轨;
所述销钉固定套中间圆形穿孔用于放置多根销钉,可以同时进行机械零件组装;
所述臂框一右侧前端设有开槽,并且开槽两边侧设有圆形凹孔;
所述臂框二前端设有凸起,并且凸起为半圆形状;
所述臂框二前端凸起前后两侧设有螺纹圆形穿孔;
所述电机控制装置5213设于臂框一与臂框二配合处;
所述电机控制装置5213包括电机二、联轴器二、轴齿套、轴齿杆;
所述联轴器二与电机二相连接,并且轴齿杆与联轴器相连接;
所述轴齿套设于臂框二上端半圆中间螺纹圆孔内,并且与轴齿杆相配合;
所述电机5212、联轴器5218分别设有两套,并且分别设于臂框二左右两侧;
用于控制其销钉固定套取钉时能一次性多取,并且通过电机单个向外装置输送;
所述电机5212设于臂框二前端,并且通过螺杆紧固;
所述联轴器5218设于电机前端,并且转轴5219设于联轴器上端;
所述臂框二下端左右两侧设有螺纹孔;
所述转轴5219设于臂框二左右螺纹孔内;
所述销钉固定套5220为长方形状,并且左右两侧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转轴5219相配合;
所述销钉固定套5220中间为圆形穿孔,并且相对应臂框二下端中间设有螺纹孔;
所述滑杆5211上端设有外螺纹,并且滑杆5211上端与臂框二下端中间螺纹孔相配合,下端设于销钉固定套5220中间圆形穿孔内;
所述纵向移动装置5217与横向移动装置5215设于固定框5216内侧,并且横向移动装置5215与臂框一相连接;
所述纵向移动装置5217包括电机三、滑轨三、滑块三、轴杆三;
所述滑轨三设于固定框内边侧,并且纵向排列于左右两边侧;
所述滑块三下平面左右两边侧设有滑槽,并且滑槽与滑轨三相配合;
所述电机三设于滑轨三下端,并且轴杆三与电机三相连接;
所述轴杆三一端与滑块三相连接;
所述横向移动装置5215设于纵向移动装置5217上端;
所述横向移动装置5215包括滑轨四、滑块四、电机四、轴杆四;
所述滑轨四设于滑块三上端,并且将电机四设于滑轨四一端;
所述轴杆四与电机四相连接,并且将滑杆四一端与滑块四相连接;
所述臂框一与滑块四相连接,并且通过螺杆紧固;
所述物料供应装置5225设于装置本体5220左侧固定箱内侧,并且下端与物料输送带5222中间开槽相对应;
所述物料供应装置5225包括物料框支撑架、物料框、振动电机、过料管;
所述物料框设于物料框支撑架上端,并且将振动电机设于物料支撑架下端;
所述过料管设于物料框下端并且与输送带中间开槽相对应;
所述感应器5223设于销钉嵌入机械手5224边侧,用于感应物料输送带中间凹槽内侧销钉;
所述控制装置5226设于装置本体5220左侧固定箱内侧;
所述控制装置5226包括显示屏、控制按钮、单片机、继电器;
所述显示屏与控制按钮设于固定箱前平面,并且将单片机、继电器设于内侧;
所述单片机与显示屏、控制按钮相连接,并且单片机与继电器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输送架左右两边侧设有挡板,用于安全保护。
优选的,所述臂框一为长方形状,并且臂框一为多节式伸缩状,用于臂框一前后伸缩。
使用时:销钉固定套中间可同时存放多根销钉,方便机械组装;所述机械手前端通过电机控制装置可多角度旋转,并且机械手后侧可多方位移动,确保了该装置对其机械部件组装起到了配合作用;而且通过机械组装,可以快速检测出制作产品配件是否存在错误等情况。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销钉对应配合机械自动化装置,该装置通过多方位移动,自动化取料、定位,能有效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出错效,提高效率和经济效益,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记载的范围;并且,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