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缓冲器,具体是一种速度可调式缓冲器。
背景技术:
常用的弹力活页和自吸入式抽屉道轨,都会在关闭时发出声响并且有夹伤手的危险。为避免声响和夹伤手的危险大都采用阻尼器减小声音,缓冲关闭的冲击力。但市售的阻尼器不能根据使用的关闭力量进行调节,不能可靠的均匀的速度进行关闭动作。本实用新型针对这一情况进行了改进,可以在同规格的阻尼器进行调节,满足功能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生产成本低的一种速度可调式缓冲器。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用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速度可调式缓冲器,其包括液压筒及设于其内的活塞杆,活塞杆上设置有活塞环将液压筒分割呈上缓冲腔及下缓冲腔,活塞环上设置有溢流孔将上下缓冲腔导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杆空心设置形成调节孔,调节孔内设置有调节轴,旋转调节轴控制调节孔的流通面积,调节孔导通上下缓冲腔。
所述的调节孔贯穿活塞杆的两端面,调节孔内设置有贯穿调节轴柱面的轴孔,轴孔与上缓冲腔导通。
所述的调节孔为阶梯孔,调节轴螺接固定在阶梯孔内,且调节轴的顶端设置有锥形面堵塞在阶梯孔上。
所述的调节孔内设置有内螺纹,调节轴上设置有外螺纹,调节轴螺接固定在调节孔内。
所述的调节轴的尾端设置有一字槽或是十字槽,使用螺丝刀驱动调节轴转动,控制调节孔的流通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生产成本低,提高市场竞争力。2、利用调节轴控制调节孔的流通面积,从而起到控制缓冲器的阻尼速度及力度,从而满足不同场合的使用要求。3、通过拆卸调节轴的方式更换液压油及排除液压筒内的空气,使得本缓冲器工作稳定高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总装效果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进一步的说明。一种速度可调式缓冲器,其包括液压筒1及设于其内的活塞杆2,活塞杆上设置有活塞环3将液压筒1分割呈上缓冲腔11及下缓冲腔12,活塞环3上设置有溢流孔31将上下缓冲腔导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杆2空心设置形成调节孔21,调节孔内设置有调节轴4,旋转调节轴4控制调节孔21的流通面积,调节孔21导通上下缓冲腔。
所述的调节孔21贯穿活塞杆2的两端面,调节孔21内设置有贯穿调节轴4柱面的轴孔5,轴孔5与上缓冲腔导通。
所述的调节孔21为阶梯孔,调节轴4螺接固定在阶梯孔内,且调节轴的顶端设置有锥形面41堵塞在阶梯孔上。
所述的调节孔21内设置有内螺纹22,调节轴上设置有外螺纹43,调节轴4螺接固定在调节孔内。
所述的调节轴4的尾端设置有一字槽44或是十字槽,使用螺丝刀驱动调节轴4转动,控制调节孔21的流通面积。
工作原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当本活塞杆在受到压力时,位于缓冲腔内的液压油经过溢流孔进入到相对的另一缓冲腔内,通过活塞对液压油的阻尼作用,实现了本缓冲器对外力的阻尼及缓冲作用。
当本缓冲器运用于不同的场合时,对缓冲器的阻尼速度,阻尼力矩要求均有所不同,因此目前主要的技术都是控制溢流孔的直径来生产多个型号的产品销售。导致型号多,种类繁杂,给生产、销售及后期维护都带来了不便。因此,本案中将活塞杆2空心设置形成调节孔21,调节孔内设置有调节轴4,旋转调节轴4控制调节孔21的流通面积,调节孔21导通上下缓冲腔。当用户需要缓冲力小且缓冲速度快时,逆时针旋转调节轴,使得调节轴的锥形面41远离阶梯孔,增大调节孔的流通面积。因此,当本缓冲器在受力时,液压油除了经过溢流孔进入另一缓冲腔以外,还可通过调节孔及轴孔5进入。而当需要缓冲力大缓冲速度慢的时,则顺时针旋转调节轴,使其缩减调节孔的流通面积,使得液压油流动阻力增加,从而满足使用要求。因此,与传统技术相比,本案中可自由调节缓冲器的性能,从而满足更多场所的使用,故可广泛推广使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如调节轴的结构,调节孔流通面积控制方式等,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