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对需要进行测量的组件进行定位的测量夹具。
背景技术:
在航空发动机零部件的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对装配后的环形组件进行部位公差测量。例如,航空发动机的转静子组件组合后,静子组件需要测量组合后的部位公差,但这些组件通常零件精度高(例如所测量部位的公差会要求跳动要小于0.05)且比较大而且重(组件尺寸可达Φ293X491)。如采用传统的夹具进行定位夹紧,则夹具的制造精度要求很高且不一定能满足测量要求,如果采用三坐标测量仪器进行测量,又存在检测周期长且检测费用高的问题,不能满足零件的制造周期及批量生产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测量夹具,以减少或避免前面所提到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测量夹具,其包括底板,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的支承环,所述支承环内侧设置有与所述底板可转动连接的定位盘,所述支承环外侧的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至少三个微调结构,所述微调结构包括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的调整垫片以及调整螺栓,所述调整垫片设置在所述底板底部的凹槽内,所述调整螺栓设置在所述底板上部并与所述调整垫片可接触连接。
优选地,所述定位盘的圆周与所述支承环之间设置有1mm的间隙。
优选地,所述底板设置有钢珠滚轮。
优选地,所述调整螺栓上进一步设置有一个调整螺母。
优选地,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六个所述微调结构。
优选地,所述定位盘顶部设置有安装座。
优选地,所述支承环顶部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支座。
优选地,所述支承环顶部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定位销。
优选地,所述支承环侧壁进一步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止动螺栓。
优选地,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吊环。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测量夹具,可实现组件的快速准确检测定位,从而有效提高了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一种测量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测量夹具在使用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微调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标号。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一种测量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测量夹具在使用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微调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中用虚线表示了装夹在所述测量夹具上的环形组件。参见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测量夹具,其可用于对背景技术中所述的精度要求高(例如所测量部位的公差会要求跳动要小于0.05)且比较大、重的环形组件(例如航空发动机的转静子组件)定位夹紧,以便对组件的部位公差进行测量,其包括底板1,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的支承环2,所述支承环2内侧设置有与所述底板1可转动连接的定位盘3,所述支承环2外侧的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至少三个微调结构4,所述微调结构4包括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的调整垫片41以及调整螺栓42,所述调整垫片41设置在所述底板1底部的凹槽11内,所述调整螺栓42设置在所述底板1上部并与所述调整垫片41可接触连接。
所述定位盘3的圆周与所述支承环2之间可设置为保证1mm的间隙配合,所述底板1设置有钢珠滚轮12,这样可使得所述定位盘3的底部通过所述钢珠滚轮12支承,从而大大减少了摩擦系数,使所述定位盘3能够灵活转动,在所述定位盘3将待测的环形组件定位支承并固定后,可通过所述微调结构4来微调所述测量夹具的支承面的平面误差,也即是可通过拧紧及松开所述调整螺栓42来调节所述调整垫片41的位置,从而实现对所述测量夹具的微调,也就能够将组件定位面的定位误差控制在0.01mm以内,从而消除了定位误差。
为了便于对所述调整垫片41进行调节,所述调整螺栓42上还可进一步设置一个调整螺母43,这样可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操作。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六个微调结构3。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盘3顶部设置有安装座31,这样便于对待测环形组件的固定。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支承环2顶部可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支座21,这样可协助对待测环形组件的固定定位。
在一个优选实施中,所述支承环2顶部可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定位销22,这样可便于控制对所述定位盘3的固定。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支承环2侧壁可进一步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止动螺栓23,这样可进一步便于对所述定位盘3的位置进行控制。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对所述测量夹具进行位置移动,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吊环12。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测量夹具,可实现组件的快速准确检测定位,从而有效提高了检测效率。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虽然本实用新型是按照多个实施例的方式进行描述的,但是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中如此叙述仅仅是为了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理解,并将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方案看作是可以相互组合成不同实施例的方式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修改与结合,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