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击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20561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工具,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在石材、混凝土、砖墙等物体上开孔的冲击钻。



背景技术:

冲击钻依靠旋转和冲击来工作。冲击钻依靠旋转和冲击来工作。单一的冲击是非常轻微的,但每分钟40000多次的冲击频率可产生连续的力。可用于天然的石头或混凝土。冲击钻工作时在钻头夹头处有调节旋钮,可调普通手电钻和冲击钻两种方式。但是冲击钻是利用内轴上的齿轮相互跳动来实现冲击效果。

传统的冲击钻存在以下缺陷:一、用于控制调节手电钻和冲击钻两种方式的调节旋钮大多设置在壳体的顶部,在调节过程中需要将手抬离并拨动,如若不关冲击钻容易跳动导致打孔精度不准确,因而往往需要将冲击钻先停下,再调节,然后开启工作,那么也就降低了工作效率;二、冲击钻在冲孔过程中难以对孔内深度做直接的测量,同样容易造成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钻孔精度高、效率高且能直测钻孔深度的冲击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冲击钻,包括由左壳体和右壳体相互扣合的机壳壳体,所述机壳壳体内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上连接有接插头,所述电机上连接有输出轴,所述电机上设置有冲击块,所述输出轴一端套接有冲击头,另一端固定有与冲击块啮合的齿轮,所述左壳体一侧上设置有冲击旋钮,所述冲击旋钮上设置有拨杆,该拨杆贯穿左壳体配合在冲击块上。

作为优选:所述机壳壳体的前端部设置有测量组件,所述测量组件包括有套接在机壳壳体端部的测量架以及固定在测量架上的刻度尺,所述测量架底部螺接有扶手。

作为优选:所述左壳体上设置有供冲击旋钮嵌设的环形槽,该环形槽上设置有定位槽孔。

作为优选:所述冲击头外围设置有若干个排料带,相邻两个排料带之间设置有排料槽。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的有益效果是:

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将用于控制调节手电钻和冲击钻两种方式的调节旋钮设置在左壳体的侧面,在调节过程中将防在扶手上的手抽出1至2个手指即可实现拨动,无需将手脱离即可实现拨动,在有限的保证钻孔精度的同时大大的提升了工作效率;2.在壳体上测量组件的设置使得在钻孔的过程中可直接读出钻孔内深度的,有效的避免了反复测量,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冲击钻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冲击钻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冲击钻,包括由左壳体11和右壳体12相互扣合的机壳壳体1,机壳壳体1内设置有电机2,电机2上连接有接插头3,电机1上连接有输出轴4,电机2上设置有冲击块5,输出轴4一端套接有冲击头6,另一端固定有与冲击块5啮合的齿轮7,左壳体11一侧上设置有冲击旋钮8,冲击旋钮8上设置有拨杆81,该拨杆81贯穿左壳体11配合在冲击块5上。

机壳壳体1的前端部设置有测量组件9,测量组件9包括有套接在机壳壳体1端部的测量架91以及固定在测量架上的刻度尺92,测量架91底部螺接有扶手10,扶手一侧直接和与冲击旋钮8,方便调节避免跳动确保打孔精度。

左壳体11上设置有供冲击旋钮8嵌设的环形槽111,该环形槽111上设置有定位槽孔112,定位槽孔112的设置对冲击旋钮8启定位作用,避免非人为的跳动,导致安全使用隐患。

冲击头6外围设置有若干个排料带61,相邻两个排料带61之间设置有排料槽62,冲击头6在冲击的过程中产生的废料通过排料带61及排料槽62排出,避免废料乱溅导致的人身安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