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的内拉手组件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3341阅读:740来源:国知局
车门的内拉手组件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门的内拉手组件以及具有该内拉手组件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已经普及,车辆的造型变化多样,但是目前普遍使用的车门内开启扣手结构单一,均采用旋转开启结构,这样导致车门内开启扣手对车辆内饰造型造成一定的限制,同时内旋式扣手所需的操作空间较大,需要占用车内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门的内拉手组件,该内拉手组件结构简单且操纵简单,而且可以降低对车门内饰的干涉,可以有利于车门内饰的改变,另外,内拉手组件对车内空间侵占较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门内拉手组件,包括:座体,所述座体上设置有拉线固定件;解锁拉线,所述解锁拉线包括:线体和套体,所述套体固定在所述拉线固定件上;拉手,所述拉手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座体上且与所述线体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门的内拉手组件,拉手的拉动方式区别于传统的旋转式车门内把手,拉手可以使得车门开启简单且方便,而且拉手可以使得内拉手组件降低对车门内饰的影响和干涉,可以有利于车门内饰的改变。另外,拉手所需操作空间较小,可以降低内拉手组件在工作时对车内空间的侵占,从而可以提高乘客操纵拉手的舒适性。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门的内拉手组件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座体上设置有滑轨,所述拉手可滑动地配合在所述滑轨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拉手内形成有滑槽,所述滑轨的至少一部分伸入所述滑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滑轨的截面呈C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内拉手组件还包括:回位弹性件,所述回位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座体和所述拉手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线体适于绕过所述拉线固定件与所述拉手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拉线的与所述拉手相连的一端设置有球头,所述拉手上设置有球头容纳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座体上形成有线体容纳槽,伸出所述套体的所述线体至少一部分容纳在所述线体容纳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拉手上形成有手握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车门的内拉手组件。

所述车辆与上述的内拉手组件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门的内拉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门的内拉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拉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是拉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是座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解锁拉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内拉手组件100;

座体1;拉线固定件11;滑轨12;线体容纳槽13;

解锁拉线2;线体21;套体22;球头23;

拉手3;滑槽31;球头容纳槽32;手握部33;

回位弹性件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门的内拉手组件100,乘客可以通过操纵内拉手组件100来从驾驶舱内打开车门。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拉手组件100可以包括:座体1、解锁拉线2和拉手3,其中,座体1可以固定在车门的车门内板上,例如,座体1可以通过紧固件固定在车门内板上。解锁拉线2可以与门锁的锁止件相连,解锁拉线2可以通过拉动锁止件运动来实现车门的开闭。如图6所示,解锁拉线2可以包括:线体21和套体22,线体21可以相对套体22活动,套体22固定在拉线固定件11上,拉手3可以移动地设置在座体1上,而且拉手3与线体21相连。可以理解的是,线体2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锁止件和拉手3上,而且套体22被固定在拉线固定件11上,这样当乘客操纵拉手3相对座体1移动时,线体21相对套体22移动,而且线体21可以带动锁止件移动,从而可以实现车门的开启。拉手3的拉动方式区别于传统的旋转式车门内把手,拉手3可以使得车门开启简单且方便,而且拉手3可以使得内拉手组件100降低对车门内饰的影响和干涉,可以有利于车门内饰的改变。另外,拉手3所需操作空间较小,可以降低内拉手组件100在工作时对车内空间的侵占,从而可以提高乘客操纵拉手3的舒适性。

可选地,如图3所示,拉手3上可以形成有手握部33。手握部33可以便于乘客的手部握取,从而可以提高拉手3的操纵便利性。

下面详细描述一种可选的拉手3相对座体1移动的方式,如图5所示,座体1上可以设置有滑轨12,拉手3可以滑动地配合在滑轨12上。通过设置滑轨12,可以提高拉手3相对座体1滑动的顺畅性,从而可以使得拉手3拉动简单且方便。具体地,如图4所示,拉手3内可以形成有滑槽31,滑轨12的至少一部分伸入滑槽31内。换言之,滑轨12的至少一部分配合在滑槽31内,这样通过滑轨12和滑槽31的配合,可以使得拉手3相对座体1滑动简单且方便,从而可以提高拉手3的操纵便利性。优选地,滑轨12的截面可以呈C形。呈C形的滑轨12可以更好地提高滑轨12和滑槽31之间的配合可靠性,从而可以提高内拉手组件100的结构可靠性和工作可靠性。其中,滑轨12和滑槽3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而且多个滑轨12和多个滑槽31一一对应,例如,如图4和图5所示,滑槽31可以为两个,滑轨12可以为两个,两个滑轨12可以分别配合在两个滑槽31内。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内拉手组件100的结构可靠性,以及可以使得拉手3复位,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内拉手组件100还可以包括:回位弹性件4,回位弹性件4设置在座体1和拉手3之间。回位弹性件4可以为弹簧,弹簧的两端可以分别连接在座体1和拉手3之间,其中,弹簧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拉力情况设定,例如,如图2所示,弹簧可以为两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2所示,线体21适于绕过拉线固定件11与拉手3相连。由于拉动线体21方向的问题,线体21需要绕过拉线固定件11之后再与拉手3相连,从而可以使得拉手3在相对座体1移动时能够通过线体21拉动锁止件的方式打开车门。

结合图3和图6所示,拉线的与拉手3相连的一端可以设置有球头23,拉手3上可以设置有球头容纳槽32。球头23可以容纳在球头容纳槽32内,通过球头23和球头容纳槽32的设置,可以便于拉手3拉动线体21的变向,从而可以使得内拉手组件100工作可靠。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座体1上可以形成有线体容纳槽13,伸出套体22的线体21至少一部分容纳在线体容纳槽13内。线体容纳槽13至少一定程度上可以引导线体21的拉动方向,从而可以防止拉手3在拉动线体21的过程中出现线体21错乱的问题,进而可以提高内拉手组件100的结构可靠性和工作可靠性。当然,线体容纳槽13还可以至少一定程度上提高线体21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门的内拉手组件100,拉手3的拉动方式区别于传统的旋转式车门内把手,拉手3可以使得车门开启简单且方便,而且拉手3可以使得内拉手组件100降低对车门内饰的影响和干涉,可以有利于车门内饰的改变。另外,拉手3所需操作空间较小,可以降低内拉手组件100在工作时对车内空间的侵占,从而可以提高乘客操纵拉手3的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车门的内拉手组件100,由于具有上述实施例的内拉手组件100,乘客在车内打开车门时简单且方便,而且内拉手组件100可以有利于车门内饰的改变。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