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孔刀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4587阅读:80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包装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打孔刀具。



背景技术:

塑料薄膜用于某些领域,比如用于包装时,往往需要进行打孔,否则会出现包装让体积大,挤压容易破损等问题。现有的塑料薄膜打孔,一般是使用人工打孔,但是人工打孔速度慢,不均匀,而且打的孔大小不一,容易打偏,打孔的大小也不容易控制,打孔效率也低。

水果包装、储运、保鲜要求不断提高,采用手工包装水果这种传统反射已经无法满足水果市场需求。在现有的水果塑膜包装机械存在生产效率低、包装后的塑膜与果身之间成松弛状态、不美观,包装与果身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即:对于任何水果来讲如果将水果完全与外界空气隔绝,水果会很快腐烂,另外透气性没有进行设计另外运输的减震效果不好。现有薄膜打孔设备对打孔对切除后薄膜碎片的清理不够彻底,导致切除的薄膜碎片贴附在设备或包装上,造成设备损坏,或者包装不美观。

现有薄膜打孔刀具,用于薄膜的柔性,通常效率低,不能快速完成打孔,并且打孔不平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薄膜包装打孔机上的打孔刀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打孔刀具,它包括机架、刀辊、刀座套筒、环形刀、气缸、控制装置和电磁阀,所述机架两端开设有槽体,所述槽体内安装有滑块,所述刀辊两端转动安装在槽体的滑块,所述滑块底部设置有复位装置,所述刀座套筒套装在刀辊上,所述环形刀纵向固装在刀座套筒上,气缸安装在机架顶部,通过顶杆与滑块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安装在机架侧面,通过导线与电磁阀连接,所述电磁阀与气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装置为PLC控制器。

进一步的,所述复位装置为弹簧,其两端分别固定在滑块和槽体底边上。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合理,工作效率高,打孔平整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刀辊;3、刀座套筒;4、环形刀;5、气缸;6、控制装置;7、电磁阀;8、槽体;9、滑块;10、复位装置;11、顶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一种打孔刀具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打孔刀具,它包括机架1、刀辊2、刀座套筒3、环形刀4、气缸5、控制装置6和电磁阀7。机架1为龙门架结构,两侧架上开设有槽体8,槽体8内安装有滑块9,刀辊2两端转动安装在槽体8的滑块内,滑块9可沿槽体8上下移动,并可带动刀辊2上下移动,滑块9底部设置有复位装置10;刀座套筒3套装在刀辊2上,刀座套筒3的外径大于刀辊2的外径,环形刀4纵向固装在刀座套筒3上,气缸5安装在机架1顶部,通过顶杆11与滑块9连接,推动滑块9移动,进而带动刀辊2及固装在刀辊2上的刀座套筒3沿槽体8上下平移,利用气缸5的直线往复运动实现在薄膜上有规律的打孔。气缸5可选用单作用气缸,其一端由活塞杆,活塞杆一侧供气聚能产生气压,气压推动活塞产生推力伸出,靠弹簧或自重返回。在本实用新型中,气缸5的活塞杆与顶杆11固定,顶杆11起加长活塞杆的作用,滑块9底部的复位装置起到助推活塞杆返回的作用。

控制装置6安装在机架1侧面,通过导线与电磁阀7连接,控制装置6传递信号给电磁阀7,电磁阀7打开气路经过一段气管传递给气缸5,然后气缸5带动刀辊1向下快速运动,完成一次打孔任务。然后,安装在滑块9底部的复位装置10推动刀辊2复位。复位装置10为弹簧,两端分别固定在滑块9和槽体8底边。在薄膜传送过程中,继续下一次打孔动作。控制装置6为PLC控制器,可根据实际加工要求调整刀辊2转速,使其在薄膜不断运动中完成打孔工序。

本实用新型的打孔刀具结构合理,通过简单的机械连接关系,实现打孔工作效率高,具有打孔平整的优点。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