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缸套取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12353阅读:593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缸套取出工具,具体地,涉及一种发动机缸套取出器。



背景技术:

发动机缸套是发动机核心部件,由于防止机油和冷却水渗漏,缸套上部设置有水封和垫圈,缸套下部设置有二道水封和一道油封,与缸体配合较为紧密。在维修过程中,如需要对缸套进行维修,由于缸套本体没有明确的拆装受力点,缸套难以与缸体分离,如果分离方法不当,容易造成发动机缸套损坏,引起机损事故。目前,当对发动机缸套进行拆检或更换时,在以往维修作业中,使用一些如撬杠、木棒、锤子等工具,缸套在受到敲击容易发生破裂,后来,人们在维修活动中逐渐开发了简易工具,利用三角拉马原理,用三只拉爪卡住缸套下缘,利用外力将缸套拉出,但由于三只拉爪没有干衡装置,在缸套上的受力不均匀,易使缸套单边受力发生倾斜受阻,甚至拉坏缸套,装配容易引起发动机渗水,同时,由于三只拉爪放入缸套时呈自由下垂状态,无法自动张开卡住缸套,需要有人辅助张开拉爪,并固定在缸套下缘,因此需要两个人配合,并且需要拆除缸套周边影响缸套分离的部件,如油底壳、机油泵等,拆卸缸套需要30分钟左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快速、方便、轻巧、安全地将缸套从发动机缸体中分离出来的发动机缸套取出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缸套取出器,包括:导向支撑套;双头螺杆,所述双头螺杆的一端穿设于所述导向支撑套,所述双头螺杆沿着缸套的轴向设置;支撑锲块,所述支撑锲块通过螺纹套设在所述双头螺杆的一端;底座,所述底座套设在所述双头螺杆的一端的外侧,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支撑锲快上方,在所述底座上设有连接孔;拉爪,所述拉爪的一端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双头螺杆的一端的外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双头螺杆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收缩器,所述收缩器的一端穿设于所述导向支撑套,所述收缩器的一端通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底座连接。

所述支撑锲块为圆台形,所述支撑锲块靠近所述底座一侧的底面的直径小于所述支撑锲块远离所述底座一侧的底面的直径。

所述拉爪的非连接端为弧型结构;所述拉爪的非连接端与所述支撑锲块的接触面呈凸弧形结构,所述拉爪的非连接端与缸套下缘的接触面呈凹弧形结构。

所述拉爪的数量至少为三个,三个所述拉爪均布在底座上。

在所述双头螺杆的两端设有锁紧螺母。

在所述导向支撑套上设有观察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发动机缸套取出器具有如下优势:

1)设计安装有拉抓收缩器,在拉爪放入缸套时呈收缩状态,以免碰伤缸套内侧。

2)三只爪可以自动张开,与缸套自动进行锲合。

3)三只爪保持平衡受力,使缸套在移动过程中保持均衡,避免缸套倾斜损坏。

4)上部设置有导向支撑套,防止缸套拉出过程中发生倾斜。

5)无需拆卸周边辅助设备,为现场更换缸套提供了可能。

6)减少人工并提高维修效率,原工具需要二个人协同作业,需要30分钟,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所示工具,可以单人作业,时间缩短为6分钟,如现场维修,拆卸单个缸套,只需要1分钟时间。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动机缸套取出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发动机缸套取出器由双头螺杆2、导向支撑套1、拉爪收缩器8、拉爪5及底座4、底部支撑锲块3及锁紧螺母7等部分组成。其中

在拉爪5支座上设置收缩器8(钢丝)连接孔,钢丝穿过导向支撑套1上部的提升支座上孔,在拉爪5放入缸套10时,钢丝呈松弛状态,拉爪5呈自由下垂的收缩状态,以免碰伤缸套10内侧。在提升过程中,在底部支撑锲块3提升过程中,当支撑锲块3与拉爪5接触后,拉爪5会不断张开,通过收放钢丝可以调整拉爪5张开角度,以防止拉爪5夹在支撑锲块3和缸套10下部内缘之间无法滑动,保证拉爪5底部凹口与缸套10锲合。

支撑锲块3呈圆台形结构,当旋转双头螺杆2上的螺母7时,双头螺杆2随之提升,底部支撑锲块3同步上升,而由于拉爪底座4与螺杆间没有螺纹,拉爪5支座呈自由状态,拉爪5的高低位置由钢丝来的拉放来控制,随着支撑锲块3的上升,由于支撑锲块3设计为圆台形结构,会逐步将三只拉爪5撑开,直到碰到缸套10下缘。当三只拉爪5碰到缸套10下缘后,随着底部支撑锲块3的进一步提升,三只拉爪5逐步收缩,直至滑移至拉爪5底部凹口与缸套10下缘锲合。同时,底部支撑锲块3为圆形,可以保证三个拉爪5张开收缩一致,保持同步,即使稍有偏斜,当与缸套10下缘接触后,由于受力不均而会自动进行调节,直到三个拉爪5凹口均与缸套10下缘锲合为止。

导向支撑套1内径与缸套10外径尺寸配合,在提升过程可以容纳缸套10突出部分,同时,由相互配合结构,在提升过程中,约束了缸套10外缘活动范围,保证缸套10提升过程中保持平衡,保持拉爪5平衡受力,避免缸套10倾斜损坏。

拉爪5设计为弧型结构,与底部支撑锲块3接触面呈凸弧形结构,与缸套10下缘接触面呈凹弧形结构,在底部支撑锲块3提升时,可以有效撑开拉爪5,同时,在与缸套10下缘接触时,降低发生卡阻现象的可能性。由于外弧和内弧弧度不同,可以增加拉爪5截面积,提高拉爪5受力强度。

在确定缸套10尺寸的情况下,如果先调整好支撑锲块3的位置,在收缩钢丝时,拉爪底座4上升,弹簧6压缩;释放钢丝时,弹簧6张力释放,将拉爪5压放在支撑锲块3上,由于拉爪5的弧型结构和支撑锲块3的圆台形结构,拉爪自然张开。

维修作业时,在双头螺杆2一端套上拉爪5及底座4,旋入底部支撑锲块3,并用锁紧螺母7固定定位,放松拉爪收缩器8钢丝,使拉爪5呈自由下垂状态,放入待拆卸缸套10内,使拉爪5及底座4低于缸套10下缘,提升双头螺杆2,使拉爪5下部凹口与缸套10下缘锲合。在双头螺杆2上部套上导向支撑套1,检查导向支撑套1与缸套10外缘配合情况,在双头螺杆2上旋入收紧螺母7,通过观察孔9检查并确认拉爪5与缸套10下缘锲合状态,确认配合完好,拧动收紧螺母7,即可慢速将缸套10拉出。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