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总线式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8232阅读:125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机器人配件技术领域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总线式舵机。



背景技术:

机器人及其采用的舵机的接线方式一直是行业内部需要待解决的技术问题。良好的接线方式或走线方式能够提高机器人的使用寿命。

专利号为ZL201020545509.1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无人机舵机,包括电机、齿轮组、舵机输出轴和电位器,所述电机为微型直流伺服电机,齿轮组为四级减速齿轮组,该舵机的线路虽然置于舵机的壳体内,但是其线路没有经过固定,使用寿命较短。此外,现有技术中传统机器人的接线方式和走线方式较为复杂,使得相当一部分接线裸露在外,影响机器人的美观性和使用寿命。此外,采用传统的接线方式容易造成装配工人审视疲劳,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与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总线式舵机,该舵机可应用于民用机器人或工业机器人领域。该总线式舵机的走线方式克服了传统舵机的走线方式容易造成机器人使用寿命降低的技术缺陷,提高了线材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提高了应用该总线式舵机的机器人使用寿命。结构简单,装配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总线式舵机,包括置于壳体内的齿轮组、电机、电位器、控制板,在所述壳体上固定连接有上盖,在上盖上开设有与壳体的出线槽贯通连接的上盖轴出线槽;所述上盖轴出线槽内具有输出轴,在所述输出轴上套接有舵盘,在所述舵盘上扣接有端盖,在所述端盖上设置有与所述输出轴上设置的轴向开口相互配合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可活动地插入在所述轴向开口内;在所述端盖上开设有走线槽,壳体内的引出线依次穿过出线槽、上盖轴出线槽、输出轴的中心孔、舵盘的中心孔及所述走线槽引出。

优选的是,所述限位部可活动地穿过所述舵盘的中心孔置于所述轴向开口内。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端盖上设置有与所述输出轴上的固定连接孔贯通连接的连接孔。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连接孔的数量与所述固定连接孔的数量相同。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连接孔的数量与所述固定连接孔的数量均为两个。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固定连接孔处于所述输出轴的中心孔内。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端盖可活动的置于所述舵盘的中心孔内。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走线槽为U形开口槽。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在所述舵盘上开设有四个限位孔。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上盖通过其四个顶角上的螺纹连接孔内的螺钉或螺栓相对应的壳体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总线式舵机的走线方式设计巧妙,能够提高舵机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线材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提高了应用该总线式舵机的机器人使用寿命。结构简单,装配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总线式舵机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1:壳体、2:出线槽、3:上盖轴出线槽、4:轴向开口、5:限位部、6:限位孔、7:舵盘、8:端盖、9:连接孔、10:引出线、11:上盖、12:固定连接孔、13:走线槽、14:输出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总线式舵机,该舵机包括设置在壳体1内的齿轮组、电机、电位器、控制板。在所述壳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盖11。在上盖11的四个顶角设置有螺纹连接孔,在壳体1上同样设置有与所述螺纹连接孔相互对应的通孔。上盖11通过所述螺纹连接孔内的螺钉或螺栓与壳体1固定连接。在上盖11的表面开设有出线槽2和上盖轴出线槽3。出线槽2与上盖轴出线槽3相互连通或贯通。所述上盖轴出线槽3内为输出轴14。在输出轴14上套接有舵盘7。在所述舵盘7上扣接有端盖8,端盖8上开设有可容纳引出线10的走线槽13。壳体1内的引出线10依次穿过出线槽2、上盖轴出线槽3、输出轴14的中心孔、舵盘7的中心孔及所述走线槽13引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走线槽13为矩形开口槽。

所述引出线10首先通壳体1内引出穿过上盖11上设置的出线槽2,然后进入上盖轴出线槽3再进入输出轴的中心孔,进入舵盘7的中心孔后最终穿过端盖8的走线槽9后引出。采用上述走线方式的舵机,其引出线10分别输出轴14、舵盘7、端盖8进行密封。一方面,避免了引出线10裸露在外,安装和更换线材方便,可以做到将线材完全隐藏于外形中,另一方面,可以大大的降低线疲劳,提升线材的使用寿命,提高了舵机的性能和稳定性的同时提高了舵机的美观性。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 一种总线式舵机,该舵机包括设置在壳体1内的齿轮组、电机、电位器、控制板。在所述壳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盖11。在上盖11的四个顶角设置有螺纹连接孔,在壳体1上同样设置有与所述螺纹连接孔相互对应的通孔。上盖11通过所述螺纹连接孔内的螺钉或螺栓与壳体1固定连接。上盖11上开设有与壳体1的出线槽2贯通连接的上盖轴出线槽3;在所述上盖轴出线槽3内设置有输出轴14,在所述输出轴14上套接有舵盘7,在所述舵盘7上扣接有端盖8,在所述端盖8上设置有与所述输出轴14上设置的轴向开口4相互配合的限位部5,所述限位部5可活动地插入在所述轴向开口4内;在所述端盖8上开设有走线槽13,壳体1内的引出线10依次穿过出线槽2、上盖轴出线槽3、输出轴14的中心孔、舵盘7的中心孔及所述走线槽13引出。此种结构的设置,提高了舵机的装配精度和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走线槽13为U形开口槽。限位部5可活动地穿过所述舵盘7的中心孔置于所述轴向开口4内。在所述端盖8上设置有与所述输出轴14上的固定连接孔12贯通连接的连接孔9。所述连接孔9的数量与所述固定连接孔12的数量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孔9的数量与所述固定连接孔12的数量均为两个。在本实施例中,固定连接孔12处于所述输出轴14的中心孔内,两个固定连接孔12相对于输出轴14的中心孔的轴线对称。端盖8可活动的置于舵盘7的中心孔内。端盖8通过其上连接孔9内的螺栓或螺钉与输出轴14可拆卸的连接,使得端盖8置于舵盘7的中心孔内,限位部5处于轴向开口4,轴向开口4与舵盘7的中心孔共同限制限位部的移动或位移。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减轻舵机的重量,在舵盘上还开设有四个限位孔6,减轻了机体的重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阅读了本说明书后,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难看出,本实用新型由现有技术的结合构成,这些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各部分的现有技术有些在此给予了详细描述,有些则出于说明书简明考虑并未事无巨细地赘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说明书后便知所云。而且本领域技术人员也不难看出,为构成本实用新型而对这些现有技术的结合是饱含大量创造性劳动,是发明人多年理论分析和大量实验的结晶。本领域技术人员同样可以从说明书中看出,这里所披露的每个技术方案以及各个特征的任意组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