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用锁具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1791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用锁具模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箱柜的锁定结构,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实现推入锁定以及弹出过程可控的结构模块。



背景技术:

银行的日常业务办理中需要使用到各种纸质表单以及印鉴卡等纸质资料,这些纸质资料均需要保存在专用的箱柜中,一般的业务表单在业务办理完成之后存档,不需要经常取出,使用一般的箱柜进行保存即可。但是,有些重要而又需要经常取用的资料则不同,例如印鉴卡,既需要可靠保管的同时也需要经常取用,因此,保管印鉴卡一类资料的箱柜对于弹出助力结构以及锁定结构的要求比较高,目前常见的是将弹出助力结构和锁定结构都是独立安装的分散结构,根据不同的需要临时组合安装,很容易因为安装不到位造成锁定及解锁动作不到位,弹出过程不顺畅等故障,严重影响银行客户的使用体验,甚至影响银行业务的正常开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集弹出模块和锁定结构于一体结构的,且动作可靠、开合顺利的通用锁具模块。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通用锁具模块,包括安装模板以及设于该安装模板上的锁定模块以及弹出模块;所述安装模板设有用于安装锁定模块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模板的至少一个端部设有所述弹出模块;所述锁定模块包括锁钩、用于扣住所述锁钩实现推入锁定的锁扣以及用于控制所述锁扣的动作的控制杠杆;所述控制杠杆通过第一转动轴可旋转地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锁扣通过第二转动轴可旋转地设于所述控制杠杆的侧边,通过所述控制杠杆与锁扣的相对运动实现锁扣与锁钩之间的锁定及解锁。

在本发明中,所述锁扣设有锁紧位与解锁位,所述锁扣的锁紧位与解锁位之间设有弧形过渡边,所述控制杠杆从所述锁紧位通过所述弧形过渡边移动至所述解锁位实现解锁,所述控制杠杆从所述解锁位通过所述弧形过渡边移动至所述锁紧位实现锁定。

在本发明中,所述控制杠杆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控制杠杆绕所述第一转动轴旋转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控制杠杆上;所述锁扣设有用于驱动所述锁扣绕所述第二转动轴旋转的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锁扣上。

在本发明中,所述控制杠杆的前端处设有第一限位柱,所述控制杠杆的后端处设有第二限位柱;所述锁扣的上端处设有第三限位柱,所述锁扣的下端处设有第四限位柱。

在本发明中,所述控制杠杆的后端设有用于感知所述锁定模块状态的感应装置。

在本发明中,所述弹出模块包括可轴向伸缩动作的顶杠和套设在所述顶杆上的弹簧。

在本发明中,所述锁定模块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控制杠杆绕所述第一转动轴旋转的电磁铁。

在本发明中,所述锁钩设有锁钩轴承,所述锁扣设有与所述锁钩轴承匹配的锁定槽。

本发明通过将弹出模块和锁定结构集成为一个整体模块,方便拆装以及后期维护,同时通过在设置弹出导向机构保证弹出过程可控性,可以极大地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通用锁具模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通用锁具模块的锁定状态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通用锁具模块的解锁状态的平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通用锁具模块的锁定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通用锁具模块的解锁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锁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实施例获得其他的实施例。

参照图1至图6,一种通用锁具模块,包括安装模板1以及设于该安装模板1上的锁定模块2以及弹出模块3;安装模板1设有用于安装锁定模块2的安装槽,安装模板1的至少一个端部设有弹出模块3;锁定模块2包括锁钩4、用于扣住锁钩4实现推入锁定的锁扣5以及用于控制锁扣5的动作的控制杠杆6;控制杠杆6通过第一转动轴7可旋转地设于安装槽内,锁扣5通过第二转动轴8可旋转地设于控制杠杆6的侧边,通过控制杠杆6与锁扣5的相对运动实现锁扣5与锁钩4之间的锁定及解锁。具体的,以抽屉式结构为例,安装模板1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固定安装在柜体的抽屉滑槽的底部,锁钩4固定安装在抽屉的内端部,锁定模块2解锁,弹出模块3将抽屉弹出一段距离,即可拉出抽屉取用资料,然后再将抽屉推入使得锁扣5扣住锁钩4完成锁定。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锁扣5设有锁紧位10与解锁位11,锁扣5的锁紧位10与解锁位11之间设有弧形过渡边9,控制杠杆6从锁紧位10通过弧形过渡边9移动至解锁位11实现解锁,控制杠杆6从解锁位11通过弧形过渡边9移动至锁紧位10实现锁定。具体的,锁紧位10为开设在锁扣5边缘的一个凹槽,该凹槽一般为v型结构,解锁位11为一个虚拟的位置点,锁紧位10与解锁位11分别位于弧形过渡边9的两端;控制杠杆6与锁扣5接触的端部设有与该锁紧位10匹配的v型结构,在锁定过程中,锁扣5在锁钩4的推动下转动,控制杠杆6的端部从锁扣5的解锁位11沿着弧形过渡边9滑向锁紧位10并最终扣入锁紧位10的v型结构凹槽内,同时,锁扣5扣住锁钩4,完成锁定。解锁时,控制杠杆6的后端受力使得控制杠杆6的前端从锁紧位10的v型结构凹槽内脱离,同时,锁扣5转动,控制杠杆6的前端部沿着锁扣5的弧形过渡边9从锁紧位10滑至解锁位11,锁钩4与锁扣5脱离,并在弹出模块3的作用下弹出,完成解锁。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控制杠杆6设有用于驱动控制杠杆6绕第一转动轴7旋转的第一弹性件12,第一弹性件1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安装槽内,第一弹性件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控制杠杆6上;锁扣5设有用于驱动锁扣5绕第二转动轴8旋转的第二弹性件13,第二弹性件1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安装槽内,第二弹性件1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锁扣5上。具体的,第一弹性件12和第二弹性件13均可以采用伸缩弹簧,第一弹性件12连接在控制杠杆6的后端靠近第一转动轴7的位置,并使得控制杠杆6保持锁定趋势;第二弹性件13连接在锁扣5远离锁扣5的一侧,并使得锁扣5保持解锁趋势。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控制杠杆6的前端处设有第一限位柱14,控制杠杆6的后端处设有第二限位柱15;锁扣5的上端处设有第三限位柱16,锁扣5的下端处设有第四限位柱17。控制杠杆6围绕第一转动轴7的转动范围必须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否则有可能导致机构干涉,为此,第一限位柱14限定了控制杠杆6锁定过程中的最大转动范围,第二限位柱15限定了控制杠杆6解锁过程中的最大转动范围。同理,锁扣5围绕第二转动轴8的转动范围必须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否则有可能导致机构干涉,为此,第三限位柱16限定了锁扣5解锁过程中的最大转动范围,第四限位柱17限定了锁扣5锁定过程中的最大转动范围。具体,控制杠杆6和锁扣5碰到相应的限位柱即完成了相应的动作流程。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控制杠杆6的后端设有用于感知锁定模块2状态的感应装置。优选的,感应装置包括设在安装槽上的光电感应开关19以及设在控制杠杆6的后端的感应开关挡片18,锁定状态时,感应开关挡片18离开光电感应开关19,解锁状态时,感应挡片插入光电感应开关19内。通过电路将光电感应开关19与控制电路相连接,将相应的感应信号传回控制电路,为系统的自动控制提供控制信号。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弹出模块3包括可轴向伸缩动作的顶杠20和套设在顶杆上的弹簧21。抽屉推入锁定的过程中压缩弹簧21,顶杠20可以保证弹簧21在被压缩过程中不会偏转,解锁时,通过弹簧21将抽屉弹出,在这过程中通过顶杆保持弹簧弹力的方向一致性,保证弹出过程顺畅。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锁定模块2包括用于驱动控制杠杆6绕第一转动轴7旋转的电磁铁22。电磁铁22设置在控制杠杆6的后端上方,解锁时,电磁铁22动作将控制杠杆6的后端下压,驱动控制杠杆6克服第一弹性件12的弹力作用并以第一转动轴7为中线逆时针旋转,直到控制杠杆6的前端与第二限位柱15接触;锁定时,电磁铁22动作归位,控制杠杆6在第一弹性件12的作用下以第一转动轴7为中线顺时针旋转,直到控制杠杆6的后端与第一限位柱14接触。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锁钩4设有锁钩轴承23,锁扣5设有与锁钩轴承23匹配的锁定槽。通过锁钩轴承23与锁定槽之间的滚动摩擦,降低锁定与解锁过程中的阻力。

本发明通过将弹出模块、锁定结构以及光电感应开关等整合集成为一个整体模块,使之成为一个可以应用于智能快递柜、超市储物柜、保险柜、档案柜以及银行回单柜等产品中的通用功能模块,方便拆装以及后期维护,同时通过在设置弹出导向机构保证弹出过程可控性,可以极大地提高用户体验。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