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跳纤穿管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2703阅读:624来源:国知局
一种跳纤穿管工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电力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现跳纤穿管操作的穿管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光路传输作为信息通信传输的主要传输通道,连接到终端一般通过法兰盘和设备通过跳纤进行相连。由于跳纤细小且容易损坏,跳纤头容易进灰尘且影响光路传输。在施工过程中及跨机柜进行安装固定时需要穿波纹管进行保护,穿跳纤过程较为复杂,且耗时较长;如实施过程不正确,将造成跳纤损坏。因此,需要设计一种专用工具,提高跳纤施工过程安装的效率,降低跳纤施工过程的损坏。技术实现要素: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主要考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高效、便于安装的穿跳纤专用工具。本发明提供一种跳纤穿管工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跳纤穿管工具,包括穿跳纤壳体和拉线;穿跳纤壳体包括用于卡跳纤头部的头部部分、用于放置跳纤的尾部部分;拉线穿过放置跳纤的尾部部分并与其相连;头部部分和尾部部分为可拆卸连接;穿跳纤壳体的两端均为流线型设计结构,为从尾部部分向头部部分逐渐缩小的结构。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采用本发明所述的跳纤穿管工具,穿跳纤时间较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手动穿纤的所用的时间缩短了10倍,进而工作效率提升了10倍,且对跳纤没有损害,跳纤过程中无灰尘、无变形,减少了对跳纤的伤害。大幅度地提升了通信的安装效率和通信安全。2、本发明所述的跳纤穿管工具在穿跳纤过程中利用壳体保护跳纤头部,保证穿跳纤过程中,跳纤不受损坏。3、在穿跳纤过程中,接跳纤和拆跳纤操作简单快捷,穿线过程非常简单便利,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减少了物料的损失。具有大规模工业生产以及运用的潜能。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发明的立体机构示意图。图3本发明使用过程示意图。图4本发明使用过程另一示意图。图5本发明与波纹管连接的示意图。图6本发明使用过程另一个示意图。其中:1-头部部分,2-尾部部分,3-卡口,4-中间空心部分,5-拉线,6-波纹管,7-跳纤,10-穿跳纤壳体。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跳纤穿管工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如图1~图6所示,一种跳纤穿管工具,包括穿跳纤壳体10和用于拉跳纤7的拉线5,穿跳纤壳体10包括头部部分1和尾部部分2,头部部分1用于卡跳纤7的头部,尾部部分2用于放置跳纤7;拉线5穿过放置跳纤7的尾部部分2并与其相连;。头部部分1和尾部部分2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头部部分1的顶端设置有用于固定跳纤7的卡口3,中间空心部分4用于放置跳纤头。该跳纤穿管工具的直径小于用于穿过的波纹管6的直径。该跳纤穿管工具的直径为1~2cm,波纹管6的直径为2~3cm,在本实施例中,跳纤穿管工具的直径为1.5cm。本发明所述的跳纤穿管工具主要考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方便的问题,穿跳纤壳体10采用金属材料制备而成,穿跳纤壳体10的两端均为流线型设计结构,为从尾部部分2向头部部分1逐渐缩小的结构。因此在穿管过程中受到的阻力较小,可以顺利地实现穿管。如图3~图6所示,该跳纤穿管工具的使用方法如下:在穿管时,通过人为使其受到重力作用,完成穿管工作。当跳纤穿管工具完成穿管过程后,解开穿跳纤壳体,将跳纤头放置在壳体内,安装好壳体,用拉线将壳体和跳纤一同拉至尾部部分,将壳体和跳纤头部分开,完成穿纤过程。所述穿跳纤壳体的表面从里到外依次涂布有抗菌防滑薄膜,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穿跳纤壳体表面预处理:将所述壳体表面先用自来水清洗去除表面附着的灰尘;然后采用超纯水超声清洗30~35min,清洗温度为30~35℃,去除表面的粘附颗粒物;然后采用无水乙醇和丙酮混合溶液超声清洗60min,无水乙醇和丙酮的体积比为3:2,以除去表面油污等有机物杂质;然后放入硝酸和盐酸混合溶液中浸泡10min,最后使用去离子水彻底冲洗20min,放入烘箱中70~75℃烘干,表面依次采用500、1200、1800目砂纸打磨处理至表面光亮备用;步骤二、二氧化硅/硝酸银/碳纳米管溶胶的配制:100ml无水乙醇中加入10ml质量浓度为0.8~1.0mg/ml的聚乙烯吡咯烷酮和二氧化硅,置于磁力搅拌器上50℃条件下搅拌混合5h,制得第一混合溶液;滴加0.2ml浓硝酸继续搅拌30min,将摩尔浓度为0.50m的硝酸银加入第一混合溶液中继续搅拌10~40min,边搅拌边滴加0.8ml质量浓度为1.2wt%的稀盐酸,继续搅拌30min,制得第二混合溶液,其中聚乙烯吡咯烷酮与硝酸银的体积比为6:1.2;称取0.5g碳纳米管加入第二混合溶液中,使用硝酸调节ph值至5~7,然后加入1.0wt%的分散剂,置于通风橱中继续反应12~15h,充分搅拌,陈化24h即得;步骤三、二氧化钛/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复合涂料的配制:称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20g,加入等质量超纯水进行稀释,得到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乳液,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乳液倒入球磨罐中,加入0.2g石墨烯粉末、0.2g碳酸钙和0.2g麦饭石纳米粉,0.25g分散剂和消泡剂,球磨时间为150min,加入固化剂4.0g,磁力35℃条件下搅拌2h即得;步骤四、将经步骤一处理好的壳体采用溶胶-凝胶浸渍提拉法镀膜,按照0.5cm/s的速率浸入步骤二配制好的溶胶中,静置10min,然后以2cm/min的速率提拉壳体,重复上述操作3~5次;然后置于烘箱中干燥烘干,干燥温度为30℃条件10min,45℃条件5min,60℃条件1min的程序干燥得到二氧化硅/硝酸银/碳纳米管膜层;步骤五、在经过步骤四处理好的壳体上采用喷涂法将步骤三配制好的涂料均匀喷涂在步骤四处理好的壳体表面,室温下干燥后即可得到二氧化硅/硝酸银/碳纳米管膜层/二氧化钛/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膜层,即抗菌防滑薄膜。作为进一步地,所述的抗菌防滑薄膜的厚度为10~100nm,其中二氧化硅/硝酸银/碳纳米管膜层的厚度为5~60nm,二氧化钛/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膜层的厚度为5~50nm。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抗菌防滑薄膜的厚度为85nm,其中二氧化硅/硝酸银/碳纳米管膜层的厚度为50nm,二氧化钛/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膜层的厚度为35nm。本发明所述的跳纤穿管工具在改进前后,将本发明采用的跳纤穿管工具和原有手动穿纤进行对比,性能对比如下表1所示:表1改进前和改进后性能对比项目穿跳纤时间(min)跳纤损害程度跳纤有无灰尘跳纤有无变形本发明3无无无手动穿纤30有损坏有脏污有折损、变形在信息通信工作中,跳纤施工安装过程中,需要对跳纤进行穿管保护。然而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手动穿纤工具的效率十分低,且容易对跳纤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通过上表的实际应用数据显示,采用本发明所述的跳纤穿管工具,穿跳纤时间较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手动穿纤的所用的时间缩短了10倍,进而工作效率提升了10倍,且对跳纤没有损害,跳纤过程中无灰尘、无变形,减少了对跳纤的伤害。大幅度地提升了通信的安装效率和通信安全。此外,本发明所述的跳纤穿管工具在穿跳纤过程中利用壳体保护跳纤头部,保证穿跳纤过程中,跳纤不受损坏。在穿跳纤过程中,接跳纤和拆跳纤操作简单快捷,穿线过程非常简单便利,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减少了物料的损失。具有大规模工业生产以及运用的潜能。本发明在改进前后,针对其抗菌性能做了实验测试,测试结果如下表2所示。本实验以未添加碳纳米管的溶胶制成的仅涂覆有二氧化硅/硝酸银膜层的壳体作为对照1,以仅涂覆二氧化钛/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涂料的壳体作为对照2,以未添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涂料制成的壳体作为对照3,将上述样品薄膜分别置于接种有1×104个/l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霉菌溶液中培养72时后,溶液的od600值。表2本发明所述的跳纤穿管工具抗菌性能测试项目大肠杆菌(od600)金黄色葡萄球菌(od600)霉菌(od600)本发明0.0060.0030.007对照10.1520.2100.301对照20.1620.1910.201对照30.1450.3200.269蒸馏水空白0.0050.0020.006从上述的实验结果表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在改进前后,通过在壳体的表面分别涂覆二氧化硅/硝酸银/碳纳米管膜层和二氧化钛/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膜层,本发明所述的跳纤穿管工具的抗菌性能优于作为对照使用的3个样品。在相关技术中,一般通过添加硝酸银或者单独添加金属铜等物质进行抗菌,然而相关技术中采用的制备方法步骤操作繁琐,不利于企业的生产成本的节省,因而一般都不进行抗菌涂布,生锈或者遭受腐蚀后直接丢弃,反而增加了企业的成本的同时,不利于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本发明所述的跳纤穿管工具的抗菌性能非常优异,将碳纳米管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同时作为抗菌物质使用,二者协作配合使得本发明所述的条纤穿管工具表现出优异的抗菌效果,此外,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发现,本发明所述的穿跳纤穿管工具的防滑性能非常优异,解决了在穿管过程中由于操作者手滑而造成跳纤损坏的情况。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