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旋扭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78530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旋扭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手动五金工具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多功能旋扭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普通管钳将螺母置于管钳头部,通过旋扭螺母移动活动钳口来调节开口量的大小,由于位置关系,使用时需要一手握手柄,一手调螺母,非常不方便,费时费力,在狭窄空间使用时,双手操作尤其不方便。后来出现了活动钳口旋转式管钳,虽然省去了旋扭螺母的麻烦,节省了时间,但是夹持的管径尺寸受到了限制,而且这种结构夹持工件时理论上存在不能自夹紧缺陷,容易出现打滑现象,尤其旋扭光滑表面管径时,打滑现象更明显;另外,在实际生产环境中,通常也需要旋扭各种非圆形状的螺母或异型件,普通管钳钳口设有齿,用来拧螺母或异型件会破坏螺母表面,操作者需要更换扳手类工具才能完成任务。因此,实际生产生活中需要一种既可以夹持不同管径,同时又能旋扭任意形状的螺母或异型件这样的一种多功能旋扭工具,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实际生产工作环境。

经过检索专利文献,没有发现类似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旋扭工具,既可以夹持圆形工件,同时又能旋扭任意非圆形工件或异型件。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旋扭工具,包括固定手柄、支撑板、驱动机构,所述固定手柄的两端分别为圆形旋扭端和非圆形旋扭端,所述圆形旋扭端包括互相配合的固定钳口、伸缩移动钳口,所述非圆形旋扭端包括互相配合的扳口、夹紧件,所述支撑板、驱动机构均安装在固定手柄的柄身上,其中支撑板包括钳口支撑板、夹紧块支撑板,所述钳口支撑板一端连接伸缩移动钳口,另一端连接驱动机构,所述夹紧块支撑板一端连接夹紧块,另一端连接驱动机构。

所述固定钳口为微调旋转固定钳口,所述固定手柄的圆形旋扭端设有固定钳口槽,微调旋转固定钳口的下端通过销轴铰接在固定手柄上的固定钳口槽中,固定手柄上还设有一弹簧孔,弹簧孔内安装压簧,压簧对微调旋转固定钳口下端施加压力,阻止常态下微调旋转固定钳口的顺时针旋转。

所述固定钳口槽的内壁设置可阻止微调旋转固定钳口大幅度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旋转的限位台,通过压簧使微调旋转固定钳口能有正负10度的旋转范围。

所述扳口内侧至少设置三个面,三个面中两两之间的夹角均为120度。

所述钳口支撑板通过铆钉连接伸缩移动钳口,伸缩移动钳口对应微调旋转固定钳口,所述夹紧块支撑板也通过铆钉连接夹紧块,夹紧块外端面对应扳口。

所述微调旋转固定钳口与伸缩移动钳口的齿形面设计为5-15度的夹角。

所述夹紧块外端面为斜面,且夹紧块外端面上开设圆弧槽。

所述固定手柄中间设有贯穿固定手柄的长槽,长槽中间设有矩形齿槽,矩形齿槽内安装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一端通过安装在长槽中的钳口支撑板连接伸缩移动钳口,驱动机构另一端通过安装在长槽内的夹紧块支撑板连接夹紧块,驱动机构包括蜗杆,蜗杆外部与矩形齿槽相啮合,蜗杆两端设有阶梯孔,两端的阶梯孔中均安装防脱开装置,即蜗杆两端分别通过防脱开装置连接钳口支撑板、夹紧块支撑板。

所述防脱开装置包括按帽、固定套、压缩弹簧,钳口支撑板内端开设径向通孔,所述固定套也设有径向通孔,将固定套轴向中心腔套在支撑板的内端,所述固定套上的径向通孔对准支撑板内端的径向通孔,在对齐后的径向通孔内设有压缩弹簧和两个按帽,所述压缩弹簧两端顶着两个按帽进入蜗杆的阶梯孔中,把支撑板固定在蜗杆上,此时固定套、压缩弹簧和按帽构成了一套防脱开装置,防止钳口支撑板和蜗杆脱开,同理,夹紧块支撑板内端设有径向通孔,通过另一套防脱开装置把夹紧块支撑板固定在蜗杆上。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微调旋转固定钳口与伸缩移动钳口的齿形面设计为5-15度的夹角,优选的微调旋转固定钳口与伸缩移动钳口齿形面夹角γ为8度,这样的角度在夹持工件时可实现自动锁紧工件,尤其是表面光滑的圆形工件,不会出现打滑现象,在微调旋转固定钳口尾部设有的压簧在旋扭工件时可微调开口以方便夹持圆形工件,在打开旋扭时微调旋转固定钳口受力压缩压簧旋转可自动脱开工件,从而实现连续往复旋扭的动作。

当旋扭非圆形工件时,可单手旋扭蜗杆通过支撑杆带动夹紧块在矩形槽内左右水平移动,在夹紧块与弯钩的共同作用下,实现对任意非圆形状的螺母或异型件的旋扭。

当旋扭规则形状的螺母例如四角螺母、六角螺母、八角螺母时,既可以通过固定手柄右端弯钩120度的两个面a和b和夹紧块的斜面c施力,也可以通过固定手柄的β角和夹紧块的圆弧槽施力,当旋扭非规则形状螺母或者异型件时,只能过固定手柄的β角和夹紧块的圆弧槽施力。因此,夹紧块设有圆弧槽可以实现对任意非圆形状螺母或异型件旋扭的功能。

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容易制造,使用、操作方便,省时省力,既可以旋扭不同圆形工件,自动锁紧工件防止打滑,同时又能旋扭非圆形工件,例如任意形状的螺母或异型件,并且实现了单手操作,从而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能在狭窄空间内使用的多功能旋扭工具,大大提高了操作者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多功能旋扭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微调旋转固定钳口、2.伸缩移动钳口、3.铆钉、4.销轴、5.压簧、6.支撑板、7.支撑板、8.按帽、9.固定套、10.蜗杆、11.压缩弹簧、12.支撑板、13.支撑板、14.铆钉、15.夹紧块、16.固定手柄、17.圆弧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附图仅为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如附图1至图3所示,一种多功能旋扭工具,包括固定手柄16、支撑板、驱动机构,所述固定手柄的两端分别为圆形旋扭端和非圆形旋扭端,所述圆形旋扭端包括互相配合的固定钳口、伸缩移动钳口2,所述非圆形旋扭端包括互相配合的扳口、夹紧件15,所述支撑板、驱动机构均安装在固定手柄的柄身上,其中支撑板包括钳口支撑板、夹紧块支撑板,所述钳口支撑板一端连接伸缩移动钳口,另一端连接驱动机构,所述夹紧块支撑板一端连接夹紧块,另一端连接驱动机构。所述固定钳口为微调旋转固定钳口1。

固定手柄16两端分别为圆形旋扭端和非圆形旋扭端,其中圆形旋扭端设有固定钳口槽,微调旋转固定钳口1的下端通过销轴4铰接在固定手柄16上的固定钳口槽中,固定手柄16上还设有一弹簧孔,压簧5置于弹簧孔内,压簧5对微调旋转固定钳口1下端施加压力,阻止常态下微调旋转固定钳口1的顺时针旋转。固定钳口槽的内壁设置可阻止微调旋转固定钳口1大幅度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旋转的限位台,通过5压簧使微调旋转固定钳口1可以有正负10度的旋转范围。

固定手柄16中间设有贯穿固定手柄16的长槽,长槽中间设有矩形齿槽,矩形齿槽内安装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一端通过安装在长槽中的钳口支撑板连接伸缩移动钳口2,驱动机构另一端通过安装在长槽内的夹紧块支撑板连接夹紧块15,驱动机构包括蜗杆10,钳口支撑板包括依次连接的支撑板6、支撑板7,夹紧块支撑板包括依次连接的支撑板12、支撑板13,伸缩移动钳口2通过铆钉3铆接在支撑板6外端,蜗杆10外部与矩形齿槽相啮合,蜗杆10两端设有阶梯孔,两端的阶梯孔中均安装防脱开装置,即蜗杆10两端分别通过防脱开装置连接钳口支撑板、夹紧块支撑板,防脱开装置包括按帽8、固定套9、压缩弹簧11,支撑板7内端开设径向通孔,固定套9也设有径向通孔,将固定套9轴向中心腔套在支撑板7的内端,固定套9上的径向通孔对准支撑板7内端的径向通孔,在对齐后的径向通孔内设有压缩弹簧11和两个按帽8,压缩弹簧11两端顶着两个按帽8进入蜗杆10的阶梯孔中,把支撑板7固定在蜗杆10上,当把固定套9、压缩弹簧11和按帽8压入蜗杆10的阶梯孔中时压缩弹簧11弹开,固定套9、压缩弹簧11和按帽8构成了一套防脱开装置,防止支撑板7和蜗杆10脱开,同理,支撑板12内端设有径向通孔,通过另一套防脱开装置把支撑板12固定在蜗杆10上,支撑板13外端通过铆钉14连接有夹紧块15,所述夹紧块15斜面上设有圆弧槽17。

固定手柄16非圆形旋扭端尾部设有近似正六边形形状的弯钩扳口,其中角α、β均为120度。

当旋扭圆形工件时,可单手旋扭蜗杆10通过支撑板6、支撑板7带动伸缩移动钳口2运动以适配不同工件,微调旋转固定钳口1通过压簧5微调开口大小以方便夹持工件。

经过分析,微调旋转固定钳口1与伸缩移动钳口2的齿形面设计为5-15度的夹角,优选的微调旋转固定钳口1与伸缩移动钳口2齿形面夹角γ为8度,这样的角度在夹持工件时可实现自动锁紧工件,尤其是表面光滑的圆形工件,不会出现打滑现象,在微调旋转固定钳口1尾部设有的压簧5在旋扭工件时可微调开口以方便夹持圆形工件,在打开旋扭时微调旋转固定钳口1受力压缩压簧5旋转自动脱开工件,从而实现连续往复旋扭的动作。

当旋扭非圆形工件时,可单手旋扭蜗杆10通过支撑板12、支撑板13带动夹紧块15在长槽内移动,在夹紧块15与弯钩的共同作用下,实现对任意非圆形状的螺母或异型件的旋扭。

当旋扭规则形状的螺母例如四角螺母、六角螺母、八角螺母时,既可以通过固定手柄16非圆形旋扭端弯钩120度的两个面a和b和夹紧块15的斜面c施力,也可以通过固定手柄16的β角和夹紧块15的圆弧槽17施力,当旋扭非规则形状螺母或者异型件时,只能通过固定手柄16的β角和夹紧块15的圆弧槽17施力。因此,夹紧块15设有圆弧槽17可以实现对任意非圆形状螺母或异型件旋扭的功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容易制造,使用、操作方便,省时省力,既可以旋扭不同圆形工件,自动锁紧工件防止打滑,同时又能旋扭非圆形工件,例如任意形状的螺母或异型件,并且实现了单手操作,从而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能在狭窄空间内使用的多功能旋扭工具,大大提高了操作者的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其他运用本发明专利精神的等效变化,均应俱属本发明的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