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扣合式电机固定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7698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层扣合式电机固定板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固定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双层扣合式电机固定板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空调设备或者空气处理机组,均将电机内置在机体中,这样就需要通过在机体内的某个位置安装一个电机固定板,然后再将电机装载电机固定板上,这种电机固定板的连接方式通常是焊接或者螺栓装配,但是由于固定区域的框架位置是固定的,那么电机的装配位置就是固定的,安装后就无法调整,这样就需要在电机装配位置预留一个较大的预留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双层扣合式电机固定板结构。

为达到以上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双层扣合式电机固定板结构,包括:固定顶板和固定底板;

固定顶板为矩形板,且其中一对相对的侧边设置有垂直向下延伸的顶板侧翼板;

固定底板设置于固定顶板正下方,且与固定顶板的顶板侧翼板对应位置设置两个相互平行且垂直于固定底板上端面的底板侧翼板;

固定顶板扣合置固定底板之上,即固定顶板的两个顶板侧翼板嵌入到固定底板的两个底板侧翼板之间间隙内或者固定底板的两个顶板侧翼板嵌入到固定顶板的两个顶板侧翼板之间的间隙内;

其中,位于外侧的翼板上装配有垂直于翼板的侧顶紧螺栓,单侧翼板上设置偶数个顶紧螺栓,且侧顶紧螺栓的装配位置均匀分布于此翼板的表面;

固定顶板上与固定底板纵向重叠区域设置有偶数个条孔,且每个条孔中心线均与顶板侧翼板平行;

固定底板对应固定顶板的条孔位置设置有螺栓柱,且每一个螺栓柱上装配有一个锁紧螺母。

进一步的,其中,位于内侧的翼板与所在的固定顶板或者固定底板之间设置有斜拉加强筋,此结构是位于内侧的翼板的加强结构,防止顶紧螺栓预紧力过大导致翼板形变,破坏预紧状态。

进一步的,顶板侧翼板的宽度与底板侧翼板的宽度相等,这样保证一个更为稳定的扣合关系,力学性能更好。

进一步的,固定顶板在顶板侧翼板的延伸方向上设置有伸出于固定底板的延展部,且延展部上设置有中心线延伸方向与固定顶板的条孔中心线垂直的装配条孔,此结构目的在于实现固定顶板装配位置的调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固定顶板与电机固定位置的框架顶端装配,固定底板与位于此框架下方的其他框架或者板材装配固定,且保证固定底板位于固定顶板的正下方,通常选择固定顶板的顶板侧翼板为外侧翼板,进而固定底板的底板侧翼板嵌入到两顶板侧翼板之间间隙内,然后通过顶紧螺栓的旋紧实现顶紧预紧,然后电机选择对应电机座预留的装配孔位置的螺栓柱,此处的螺栓柱伸出于固定顶板的条孔再穿过电机座预留的装配孔最终通过锁紧螺母锁紧固定,其他非电机装配位置的螺栓柱均单独装配锁紧螺母锁紧固定。

本实用新型优势在于:

1、扣合结构稳定性更好;

2、电机的震动缓震效果更好;

3、提供多方向的微调能力;

4、可有效降低电机固定的预留空间大小。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共2幅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扣合后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扣合后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顶板,1.1、顶板侧翼板,1.2、条孔,1.3、装配条孔,2、固定底板,2.1、底板侧翼板,2.2、螺栓柱,3、顶紧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双层扣合式电机固定板结构,包括:固定顶板1和固定底板2;

固定顶板1为矩形板,且其中一对相对的侧边设置有垂直向下延伸的顶板侧翼板1.1;

固定底板2设置于固定顶板1正下方,且与固定顶板1的顶板侧翼板1.1对应位置设置两个相互平行且垂直于固定底板2上端面的底板侧翼板2.1;

固定顶板1扣合置固定底板2之上,即固定顶板1的两个顶板侧翼板1.1嵌入到固定底板2的两个底板侧翼板2.1之间间隙内或者固定底板2的两个顶板侧翼板1.1嵌入到固定顶板1的两个顶板侧翼板1.1之间的间隙内;

其中,位于外侧的翼板上装配有垂直于翼板的侧顶紧螺栓3,单侧翼板上设置偶数个顶紧螺栓3,且侧顶紧螺栓3的装配位置均匀分布于此翼板的表面;

固定顶板1上与固定底板2纵向重叠区域设置有偶数个条孔1.2,且每个条孔1.2中心线均与顶板侧翼板1.1平行;

固定底板2对应固定顶板1的条孔1.2位置设置有螺栓柱2.2,且每一个螺栓柱上装配有一个锁紧螺母。

进一步的,其中,位于内侧的翼板与所在的固定顶板1或者固定底板2之间设置有斜拉加强筋,此结构是位于内侧的翼板的加强结构,防止顶紧螺栓3预紧力过大导致翼板形变,破坏预紧状态。

进一步的,顶板侧翼板1.1的宽度与底板侧翼板2.1的宽度相等,这样保证一个更为稳定的扣合关系,力学性能更好。

进一步的,固定顶板1在顶板侧翼板1.1的延伸方向上设置有伸出于固定底板2的延展部,且延展部上设置有中心线延伸方向与固定顶板1的条孔1.2中心线垂直的装配条孔1.3,此结构目的在于实现固定顶板1装配位置的调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固定顶板1与电机固定位置的框架顶端装配,固定底板2与位于此框架下方的其他框架或者板材装配固定,且保证固定底板2位于固定顶板1的正下方,通常选择固定顶板1的顶板侧翼板1.1为外侧翼板,进而固定底板2的底板侧翼板2.1嵌入到两顶板侧翼板1.1之间间隙内,然后通过顶紧螺栓3的旋紧实现顶紧预紧,然后电机选择对应电机座预留的装配孔位置的螺栓柱2.2,此处的螺栓柱2.2伸出于固定顶板1的条孔1.2再穿过电机座预留的装配孔最终通过锁紧螺母锁紧固定,其他非电机装配位置的螺栓柱2.2均单独装配锁紧螺母锁紧固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