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锁止回机构及具有它的车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3907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车锁止回机构及具有它的车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锁,尤其涉及一种车锁止回机构及具有它的车锁。



背景技术:

自行车用于人们的日常代步、出行,是一种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然而,用户利用自行车出行时,不得不面临自行车被盗的问题,由此,利用锁具(例如机械锁、电子锁等)对车辆进行上锁,成为车辆防盗的主要技术手段。

相关技术中,一种用于自行车上的锁具,包括锁壳(具有锁口)、锁舌、驱动锁舌关闭锁口的拨动把手以及驱动所述锁舌打开锁口的拉簧,然而,在车辆正常骑行时,尤其时在车辆出现颠簸时,锁舌由于重力及惯性可能向锁口滑动,进而导致车辆被意外锁止而发生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锁止回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锁止机构的车锁。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锁止回机构,包括:

锁壳,所述锁壳具有一锁腔,所述锁腔形成一用以套入被锁对象的锁口;

锁舌,所述锁舌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锁壳内,当所述锁舌位于所述伸出位置时,所述锁舌关闭所述锁口,当所述锁舌位于缩回位置时,所述锁舌打开所述锁口;

拨动把手,所述拨动把手位于所述锁壳的外部并与所述锁舌相连,以供使用者操作而驱动锁舌自所述缩回位置滑动至所述伸出位置;

弹性止回件,所述弹性止回件设置于所述锁壳上且临近所述缩回位置,当所述锁舌位于所述缩回位置,所述弹性止回件限制所述拨动把手向所述伸出位置方向滑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锁止回机构,当锁舌位于缩回位置时,弹性止回件可以限制拨动把手箱伸出位置滑动,如此,即便是出现车辆出现颠簸时,锁舌在弹性止回件的限制下也不会滑入锁口,进而确保在锁口保持打开状态,也就是说,该车锁止回机构可以提高车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使用该车锁的车辆能够安全可靠地行驶。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车锁止回机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弹性止回件具有一受压部,当所述拨动把手随所述锁舌运动而经过所述受压部时,所述受压部被所述拨动把手压迫以使所述弹性止回件缩回,当所述锁舌位于所述缩回位置时,所述弹性止回件伸出,所述受压部止挡所述拨动把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受压部具有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锁壳且用以承受所述拨动把手压迫的受压面,所述受压面为弧形面或球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拨动把手被构造成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枢转,当所述拨动把手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受压部止挡所述拨动把手,当所述拨动把手自所述第一位置转动向所述第二位置转动时,所述拨动把手压迫所述受压部以使所述弹性止回件缩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拨动把手位于所述锁壳的下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当所述拨动把手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拨动把手隐藏于所述锁壳的侧面,当所述拨动把手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拨动把手至少部分露出于所述锁壳的侧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弹性止回件包括:

止动销,所述止动销可伸缩地设置于所述锁壳上,所述受压部形成于所述止动销的一端;

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锁壳与所述止动销之间,以提供弹力迫使所述止动销伸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锁壳上设有销孔,所述销孔具有一内顶壁,所述内顶壁具有一通孔;

所述止动销穿设于所述销孔内,且所述止动销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连接一挡止帽,所述挡止帽止挡于所述内壁顶上方;

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于所述止动销外,且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内顶壁相抵,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受压部相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锁壳的下表面设置滑槽,所述滑槽沿所述锁舌的伸缩方向延伸,所述拨动把手上通过穿过所述滑槽的联动件与所述锁舌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联动件包括:

铰支座,所述铰支座位于所述锁壳的下表面下方,所述拨动把手在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铰支座;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铰支座相连,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滑槽与所述锁舌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联动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所述铰支座与所述拨动把手之间,以驱动所述拨动把手从所述第二位置复位至所述第一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件包括螺柱及螺钉,所述螺柱形成于所述锁舌上并向下延伸,所述螺柱具有螺纹孔,所述铰支座具有自下向上贯穿的通孔,所述螺钉穿过所述通孔后与所述螺纹孔螺纹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锁壳的下表面设有一凹陷槽,所述凹陷槽的外侧敞开,所述滑槽形成于所述凹陷槽的内顶面,所述拨动把手位于所述凹陷槽中。

另一方面,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锁,具有如上所述的车锁止回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车锁止回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车锁止回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车锁止回机构的分解图。

附图标记:

锁壳10;

底壳101;

销孔1011;

面盖102;

侧面S10;

锁腔P10;

锁口P101;

滑槽G10;

凹陷槽G20;

锁舌20;

拨动把手30;

联动件31;

铰支座311;

螺钉312;

螺柱313;

螺纹孔3131;

第二弹性件314;

销轴315;

弹性止回件40;

止动销401;

受压部4011;

受压面S20;

第一弹性件402;

挡止帽403;

弹性复位件50。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周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锁止回机构。

参照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锁止回机构,包括锁壳10、锁舌20、拨动把手30及弹性止回件40。

具体的,锁壳10具有一锁腔P10,所述锁腔P10形成一用以套入被锁对象的锁口P101。该被锁对象可以是车辆的车轮等部件,也即是,车辆的车轮等部件能够从该锁口P101套入至锁腔P10内。较佳的,该锁腔P10的形状可以根据被锁对象的结构及形状而构造成不同形状,例如可以为圆形(如图1所示)、方形、多边形等任意一种。

锁舌20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锁壳10内,当所述锁舌20位于所述伸出位置时,所述锁舌20关闭所述锁口P101,当所述锁舌20位于缩回位置时,所述锁舌20打开所述锁口P101。也就是说,该锁舌20设置在锁壳10内且可以相对于锁壳10滑动,通过锁舌20来回滑动而实现将锁口P101打开或者关闭。

在图1示例中,锁腔P10大体为圆形,对应的,锁舌20被构造成弧形,且该锁舌20可以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滑动,当锁舌20逆时针滑动时即可将锁口P101关闭,此时,被锁对象不能相对于锁具运动或者无法通过锁口P101取出,进而达到将被锁对象锁住的目的,即“上锁”,例如被锁对象为车轮,则车轮被上锁后无法转动。而当锁舌20沿顺时针滑动时即可将锁口P101打开,此时,被锁对象能够相对于锁具运动或者通过该锁口P101取出,进而达到将被锁对象解锁的目的,即“解锁”,例如车轮被解锁后可以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锁舌20构造成弧形,能够与圆形的锁腔P10适配,沿着圆形的锁腔P10的周向滑动,如此,可以使得结构更加简单紧凑,体积更小。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锁舌20也可以构造成其他形状,例如直线状等。

拨动把手30位于所述锁壳10的外部并与所述锁舌20相连,以供使用者操作而驱动锁舌20自所述缩回位置滑动至所述伸出位置。当用户需要将锁口P101关闭时,可以通过该拨动把手30施加拉力,进而利用该拉力将锁舌20从缩回位置拉至伸出位置。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具体应用中,车锁包括弹性复位件50及解锁机构(未示出)等,其中,弹性复位件50设置于所述锁壳10内,用以驱动所述锁舌20自所述伸出位置复位至所述缩回位置,在图4示例,弹性复位件50为拉簧。也就是说,该弹性复位件50能够提供弹性作用力,该弹性作用力迫使在没有其他外力介入时,该锁舌20在该弹性作用力的作用下能够返回至缩回位置,进而使得锁口P101保持打开的状态。

解锁机构设置于所述锁壳10内,用以锁止所述锁舌20并使其保持在所述伸出位置,或者释放所述锁舌20并使其在所述弹性复位件50的作用下复位至所述缩回位置。也就是说,当需要将被锁对象长时间被上锁时,通过拨动把手30将锁舌20滑动至伸出位置之后,可以通过解锁机构将该锁舌20锁住,使得该锁舌20保持在的伸出位置,进而保持锁口P101处于关闭状态。而当需要将被解锁时,则通过解锁机构释放该锁舌20,在释放该锁舌20后,锁舌20即可在弹性复位件50的作用下返回至缩回位置,进而使得锁口P101被打开。

需要说明的是,解锁机构一般包括电机、锁栓及传动机构,利用电机带动传动机构,再通过传动机构驱动锁栓运动而锁止或释放锁舌20,其具体结构及工作远离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弹性止回件40设置于所述锁壳10上且临近所述缩回位置,当所述锁舌20位于所述缩回位置,所述弹性止回件40限制所述拨动把手30向所述伸出位置方向滑动。也就是说,弹性止回件40临近缩回位置设置,在没有其他外力介入时,拨动把手30被该弹性止回件40限制,使得拨动把手30不能朝向伸出位置滑动,由于锁舌20和拨动把手30是相对固定的,所以,在拨动把手30被弹性止回件40限制时,锁舌20不能向伸出位置滑动,进而保持锁口P101处于打开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锁止回机构,当锁舌20位于缩回位置时,弹性止回件40可以限制拨动把手30箱伸出位置滑动,如此,即便是出现车辆出现颠簸时,锁舌20在弹性止回件40的限制下也不会滑入锁口P101,进而确保在锁口P101保持打开状态,也就是说,该车锁止回机构可以提高车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使用该车锁的车辆能够安全可靠地行驶。

需要说明的是,相关技术中,锁舌20虽然能够在弹性复位件50提供拉力作用下处于缩回位置,使得锁口P101打开,但是,当出现车辆颠簸抖动等情况时,锁舌20由于重力及惯性仍然可能向锁口P101滑动,进而导致车辆被意外锁止而发生安全事故。或者,在长时间使用后,弹性复位件50的弹性系数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其提供的拉力较小,在车辆出现颠簸抖动等情况时,锁舌20很容易滑入锁口P101,导致车辆意外锁止等。而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弹性止回件40限制锁舌20向伸出方向滑动,有效地防止了上述问题的发生,进而提高了车锁使用的安全性,确保具有该车锁的车辆骑行安全可靠。

参照图2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弹性止回件40具有一受压部4011,当所述拨动把手30随所述锁舌20运动而经过所述受压部4011时,所述受压部4011被所述拨动把手30压迫以使所述弹性止回件40缩回,当所述锁舌20位于所述缩回位置时,所述弹性止回件40伸出,所述受压部4011止挡所述拨动把手30。

如图2所示,锁壳10上的锁腔P10的轴线方向沿上下方向延伸,拨动把手30可以随锁舌20绕锁腔P10的轴线方向旋转滑动,且拨动把手30紧邻或者贴合锁舌20锁壳10的下表面,弹性止回件40沿上下方向可伸缩地设置于锁壳10上,当弹性止回件40伸出时,受压部4011露出锁壳10的下表面,当弹性止回件40缩回时,受压部4011缩回至锁壳10内。

并且,当拨动把手30随锁舌20一同向缩回位置运动的过程中,拨动把手30逐渐靠近锁壳10上露出的受压部4011,当拨动把手30与受压部4011接触时,拨动把手30对受压部4011产生压迫,此时,受压部4011由于受到拨动把手30的压迫作用而使得该弹性止回件40向锁壳10内缩回,直至拨动把手30运动至与弹性止回件40上的受压部4011相止抵的位置,此时,锁舌20刚好达到锁止位置,拨动把手30停止运动,并且拨动把手30在受压部4011的限制下无法反向向伸出位置滑动。

简言之,弹性止回件40相对于锁壳10可以伸出和缩回,在没有其他外力介入时,该弹性止回件40处于伸出状态,而当拨动把手30随锁舌20一同向缩回位置滑动的过程中,由于弹性复位件50的拉力使得拨动把手30随锁舌20运动时具有一定的速度,所以,当拨动把手30运动经过该弹性止回件40时,能够压迫弹性止回件40上的受压部4011,进而使得该弹性止回件40向锁壳10内缩回,当拨动把手30运动至与弹性止回件40上的受压部4011相止抵的位置时,锁舌20刚好达到锁止位置,拨动把手30停止运动且在受压部4011的限制下无法反向向伸出位置滑动,如此,利用受压部4011与拨动把手30之间的压迫作用可以实现弹性止回件40先缩回后伸出与拨动把手30止抵,其结构简单,装配方便,止抵可靠。

需要说明的是,弹性止回件40上的受压部4011与拨动把手30相止抵的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例如在图2示例中,弹性止回件40位于拨动把手30的朝向伸出位置的一侧,此时,由于弹性止回件40伸出,拨动把手30的侧面S10与弹性止回件40紧邻或相抵靠,弹性止回件40即可限制拨动把手30向伸出位置滑动。

而在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弹性止回件40也可以与拨动把手30正对,此时,可以在拨动把手30的顶面设置与受压部4011配合的卡槽即可,如此,弹性止回件40伸出且受压部4011抵持在卡槽内,利用受压部4011与卡槽的抵持作用也可以限制拨动把手30向伸出位置滑动。

参照图3所示,有利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受压部4011具有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锁壳10且用以承受所述拨动把手30压迫的受压面S20,所述受压面S20为弧形面或球面。

当拨动把手30随锁舌20一同向缩回位置滑动的过程中,拨动把手30运动经过该弹性止回件40时,拨动把手30与受压部4011上受压面S20接触,由于受压面S20为弧形面或球面,所以,在受压部4011受压拨动把手30的侧向撞击时,能够压顺利地缩回至锁壳10内,进而使得拨动把手30顺利运动至与弹性止回件40上的受压部4011相止抵的位置,由此,可以提高该车锁止回机构使用性能的可靠性。

参照图1、图2及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拨动把手30被构造成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枢转,当所述拨动把手3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受压部4011止挡所述拨动把手30,当所述拨动把手30自所述第一位置转动向所述第二位置转动时,所述拨动把手30压迫所述受压部4011以使所述弹性止回件40缩回。

在图2示例中,该拨动把手30可以沿上下方向的轴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枢转,当拨动把手30位于第一位置时,受压部4011位于拨动把手30朝向伸出位置的一侧,利用受压部4011即可限制拨动把手30伸出位置滑动。而当使用者施加作用力将拨动把手30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转动时,拨动把手30与受压部4011接触,迫使受压部4011缩回锁壳10内,当拨动把手30转动至第二位置时,即可继续拉动拨动把手30,即可借助该拨动把手30驱动锁舌20滑动至伸出位置,进而关闭锁口P101。

也就是说,利用拨动把手30在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时对受压部4011的压迫作用,可以使得弹性止回件40缩回锁壳10内,进而解除对拨动把手30的限制,即便使用者利用该拨动把手30驱动锁舌20关闭锁口P101。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借助拨动把手3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时压迫弹性止回件40缩回的方式,其操作非常方便,结构简单。

并且,如果拨动把手30不能枢转,直接施加拉力将拨动把手30向伸出位置拉动,则需要足够大的拉力才能迫使弹性止回件40缩回,而本实施例中,采用拨动把手3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时压迫弹性止回件40缩回的方式,可以更加省力。

参照图1至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拨动把手30位于所述锁壳10的下表面。其中,锁壳10的下表面是指在锁壳10安装至车辆上时,锁壳10上朝向下方(例如朝向地面)的表面,该表面不易被人观察到。

需要说明的是,相关技术中,拨动把手30是位于锁壳10的上表面,也即是容易被人观察到的表面,而在锁壳10的上表面一般需要设置供拨动把手30滑动的滑槽G10,如此,一方面,雨水、灰尘等能够轻易从滑槽G10进入至锁壳10内部,如果该锁具为电子车锁,则容易导致内部电路或其他器件损坏,即便是机械车锁,也容易造成零部件生锈、腐蚀等问题,降低了锁具使用寿命。另一方面,拨动把手30显露在锁壳10的上表面,容易被他人恶意破坏,或者在车辆出现碰撞等情况时,拨动把手30容易被直接撞击而损坏,例如拨动把手30变形而不能滑动,从导致锁具不能正常使用。

而本实施例中,拨动把手30位于锁壳10的下表面,也即是,拨动把手30隐藏在锁壳10的下方,因此,雨水等不易从拨动把手30的位置进入至锁壳10内部,其防水效果更好,提高了车锁的使用寿命。同时,拨动把手30不易被破坏或损坏,例如在车辆摔倒或者受到其他外力冲击时,不易直接碰撞到拨动把手30,进而确保锁具使用性能更可靠、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拨动把手3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拨动把手30隐藏于所述锁壳10的侧面S10,当所述拨动把手3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拨动把手30至少部分露出于所述锁壳10的侧面S10。

也就是说,通过转动拨动把手3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旋转,除了能够顺利驱动弹性止回件40缩回以接触对拨动把手30的限制之外,还可以使得该拨动把手30够方便使用者操作,也方便于在使用后隐藏至锁壳10的侧面S10,如此,在车辆摔倒或者受到其他外力冲击时,进一步降低了拨动把手30被撞击的可能,而提高了车锁使用性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参照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弹性止回件40包括止动销401及第一弹性件402,止动销401可伸缩地设置于所述锁壳10上,所述受压部4011形成于所述止动销401的一端,在图3示例中,受压部4011形成于止动销401的下端;第一弹性件402设置于所述锁壳10与所述止动销401之间,以提供弹力迫使所述止动销401伸出。

作为优选地,第一弹性件402可以采用弹簧。

也就是说,第一弹性件402提供的弹力可以使得止动销401在没有其他外力作用时,能够保持伸出状态,如此,其结构简单,装配方便,而且伸缩可靠。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锁壳10上设有销孔1011,所述销孔1011具有一内顶壁,所述内顶壁具有一通孔。止动销401穿设于所述销孔1011内,且所述止动销401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连接一挡止帽403,所述挡止帽403止挡于所述内壁顶上方。第一弹性件402套设于所述止动销401外,且所述第一弹性件402的一端与所述内顶壁相抵,所述第一弹性件402的另一端与所述受压部4011相抵。

当受压部4011受到拨动把手30的压迫时,止动销401向上运动,第一弹性件402压缩,而当受压部4011没有受到拨动把手30的压迫以及其他外力作用时,则第一弹性件402伸长迫使弹性止回件40伸出,其结构简单,装配方便。

参照图1至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锁壳10的下表面设置滑槽G10,所述滑槽G10沿所述锁舌20的伸缩方向延伸,所述拨动把手30上通过穿过所述滑槽G10的联动件31与所述锁舌20相连。

当使用者施加拉力作用于拨动把手30上时,拨动把手30带动联动件31在滑槽G10内滑动,联动件31再进一步带动锁舌20滑动至伸出位置,如此,即可实现上锁。本实施例中,通过锁壳10的下表面设置滑槽G10,并利用穿过滑槽G10的联动件31连接拨动把手30和锁舌20,其结构简单,防水效果好,同时,利用滑槽G10的导向作用,可以确保锁舌20滑动更加顺利可靠。

参照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联动件31包括铰支座311及连接件,铰支座311位于所述锁壳10的下表面下方,所述拨动把手30在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铰支座311;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铰支座311相连,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滑槽G10与所述锁舌20相连。

也就是说,拨动把手30是转动连接在铰支座311上可以相对于铰支座31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而铰支座311通过连接件连接至锁舌20,其结构简单紧凑,装配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联动件31还包括第二弹性件314,所述第二弹性件314设置于所述铰支座311与所述拨动把手30之间,以驱动所述拨动把手30从所述第二位置复位至所述第一位置。在图4示例中,第二弹性件314为扭簧,该铰支座311与拨动把手30的一端之间通过销轴315枢转连接,扭簧套设在该销轴315上,当施加拉力拉动拨动把手30时,拨动把手30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转动,如此,扭簧产生扭转形变,而当撤销拉力时,该扭簧复位形变而迫使拨动把手30从第二位置转动至第一位置。

换言之,该第二弹性件314可以提供弹性作用力,使得拨动把手30在没有其他外力介入时,能够从第二位置返回至第一位置,进而确保该拨动把手30在未被操作时,能够保持在第一位置,如此,在利用该拨动把手30关闭锁口P101之后,拨动把手30在第二弹性件314的作用下自动恢复至第一位置,无需手动操作,其使用更加方便,更加人性化。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连接件包括螺柱313及螺钉312,所述螺柱313形成于所述锁舌20上并向下延伸,所述螺柱313具有螺纹孔3131,所述铰支座311具有自下向上贯穿的通孔,所述螺钉312穿过所述通孔后与所述螺纹孔3131螺纹配合。

在装配时,将锁舌20安装于锁壳10内,且使得锁舌20上的螺栓穿过滑槽G10,再将铰支座311置于锁壳10下方,并使得铰支座311上的通孔与螺柱313上的螺纹孔3131对准,最后,将螺钉312穿过螺纹孔3131之后拧入至螺纹孔3131即可,其装配简单方便,结构简单紧凑,同时,也便于加工。

更为有利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锁壳10的下表面设有一凹陷槽G20,所述凹陷槽G20的外侧敞开,所述滑槽G10形成于所述凹陷槽G20的内顶面,所述拨动把手30位于所述凹陷槽G20中。

由此,拨动把手30及联动件31大体上收容于凹陷槽G20中,使得车锁的结构更加简单紧凑,而且,由于拨动把手30收容于凹陷槽G20中,可以利用凹陷槽G20对拨动把手30起到保护作用,即便是在车锁的底部受到撞击时,也不易直接碰撞到拨动把手30,进而,进一步提高车锁使用性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可选地,锁壳10可以包括底壳101及面盖102,面盖102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底壳101上,凹陷操设置于底壳101上。底壳101与面盖102之间限定出收容腔,锁舌20、弹性复位件50、解锁机构位于收容腔内,其结构简单,装配方便。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