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多功能门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98862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隐形多功能门吸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门吸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隐形多功能门吸。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由于某种需要,要求门一直处于打开的状态,门吸作为一种固定门板的用具广泛地用于家庭、办公、生产等各个领域中,现有技术中,截止到目前,我国市场上正在出售的门吸产品有以下4种类。1.立柱式;2.吸片式;3.立卧式;4.电磁及电动门吸等。以上1-3类门吸产品的缺点是:1.影响室内美观:尤其是立柱式门吸,一部分装在门上,一部分装在墙上或地上,通过磁力的作用将门固定住。2.极易绊倒使用者;由于这门吸安装时突出于墙体、地面或门板,当行人走过时,会导致意外绊倒现象,尤其是婴幼儿在室内爬行或玩耍时,突起物容易对婴幼儿造成磕碰和伤害,因此,现有的门吸存在极大的危险隐患;3.使用极易移位而损坏木质地板和装饰地面;4.门吸使用寿命较短:门吸大部分安装在门板的下方,在门通过门吸吸合的过程中,往往产生极大的冲击力,而在拉开门的过程中会产生极大的拉力,受力不均匀,对冲击力和拉力的承受力比较小,而且经常如此也容易损坏门及门框;5.使用角度狭窄,只能安装在门后和墙之间不超过门吸的长度。当需要清理室内卫生时,还会妨碍清理工作。

另外特别还需要指出:吸片式门吸,由于吸力方向和方式与门的运动方向不一致,导致吸力效能低下,门吸作用不大;同时还存在门底与地面的距离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的安装使用缺陷。电磁及电动式门吸,使用中当需要发挥门吸功能时需要通电而浪费电力致使使用费用大,因而只能在特殊地方使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门吸在人们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市面上门吸种类有限,结构具有局限性,除了在外观上不断进行修饰外,并没有针对内部构造进行具有突破性的创新,且安装普遍突出于墙体、地面或门板。因此,如何实用新型隐形多功能门吸,将门吸全部隐藏在地面以下位置,既能克服现有门吸中存在的上述种种缺陷,同时又能保障使用安全性,是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门吸设置在地面以上导致安全性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隐形多功能门吸。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隐形多功能门吸,包括顶帽、弹性装置、底缸和制动卡齿,所述顶帽和底缸均设置为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中空圆柱形套筒,底缸的内侧壁外扩设置有限位腔,顶帽的开口端外边缘设置有帽沿,顶帽的帽沿活动嵌设在底缸的限位腔内,弹性装置嵌设在顶帽和底缸形成的空腔中;所述制动卡齿包括至少一对相互咬合的卡齿a和卡齿b,卡齿a和卡齿b分别设置在顶帽或底缸上卡齿a和卡齿b相互咬合限制顶帽和底缸的上下移动。

顶帽沿着底缸的限位腔的上端面以上部分和顶帽沿着底缸的限位腔的上端面以下部分可设置为形状相同的柱体结构,也可设置为形状不同的柱体结构。

顶帽沿着底缸的限位腔的上端面以下部分的截面设置为圆形结构,顶帽沿着底缸的限位腔的上端面以上部分的截面可设置为圆形(半圆、三分之一圆、四分之一圆……任意弧度的圆形)、扇形、横截面为多角形(三角形、方形、五角形等)柱体结构或异形体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制动卡齿的卡齿a和卡齿b均设置为呈一定角度鼓起的片状结构,卡齿a和卡齿b的倾斜方向相对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腔设置为中空腔体,限位腔的横截面设置为≤360°的圆形或扇形,顶帽的帽沿外径大于底缸的内径,顶帽的帽沿外径小于底缸的限位腔直径;帽沿沿着限位腔上下移动,控制顶帽沿着底缸上下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制动卡齿的卡齿a设置在顶帽的帽沿下表面或通过限位杆安装在顶帽的封闭端内底面,卡齿b设置在与卡齿a正对的底缸的内底面,卡齿a与卡齿b通过旋转相互咬合。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装置设置为压簧,弹性装置可替换为气压装置、液压装置或弹力机械混合装置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还设置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螺丝和底座,底座通过膨胀螺丝固定在地面以下,底缸的侧壁上开设有≥2个螺纹孔,固定螺丝通过螺纹孔将底缸和底座固定连接。

螺纹孔的数目开设为2个,或螺纹孔的数目开设为3个,或螺纹孔的数目开设为4个、5个、6个、8个或10个,多个螺纹孔的固定稳定性强。

更进一步的,还包括底层垫片,底层垫片设置在底缸的底部,固定螺丝通过螺纹孔将含底层垫片的底缸和底座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膨胀螺丝可替换为发泡材料或化学粘接剂。

进一步的,还设置有吸合装置,吸合装置包括一对相互吸附的磁铁材质制备的门吸头和门吸座,成对的门吸头和门吸座分别对应设置在顶帽上端或门体上,所述门吸头或门吸座均设置为与顶帽相互配合的横截面呈半圆弧形的瓦片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吸合装置可替换为弹簧卡,弹簧卡的开口端部相对缩聚形成卡合部,沿着卡合部向内呈曲线弧形扩展形成侧凹部,卡合部和侧凹部连接为横截面呈葡萄状的一体式通孔结构;卡合柱设置为纵向圆柱体a或横截面呈葡萄状的柱体b,纵向圆柱体a的直径大于卡合部的宽度且小于侧凹部的宽度;柱体b的加厚端部以形状相互配合连接的方式啮合在弹簧卡的侧凹部。

进一步的,顶帽上设置有限位开关和至少一个指示灯,指示灯通过限位开关和电源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制动卡齿设置为螺纹结构,螺纹结构包括一对相互锁紧的内螺纹和外螺纹,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相互啮合限制顶帽和底缸的上下移动。

所述门吸设置在门体活动面积范围内的地面上任意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一、本实用新型中的隐形多功能门吸是一种全新的创新性设计,突破了当今市场上正在出售的和用户正在使用的全部式样的门吸。该门吸能完全隐藏在地面或地板面或装饰地面以下的位置,易于工业化生产,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二、本品较好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门吸的相关缺点,具体突出的优点和特点如下:

1.隐藏,美观:隐藏式门吸理论上几乎可以使门与地面之间的间隙几乎为零,保证了室内布局的美观,装饰效果,结构简单新颖,大大降低了门吸的制作成本,组装便捷,易于工业化生产。

2.使用安全:由于门吸整体安装在地面以下位置,具有不可视性,抗干扰能力强,保证了门吸使用过程的安全性,门吸在开启状态,起到固定门的作用,在闭合状态,完全隐藏在地面以下的位置,避免了意外绊倒现象,保证了人身安全,不占用空间,具有安全可靠、方便实用,老少皆宜,适用性广阔。

3.使用不移位不会破坏木质地板和装饰地面:门吸安装快速便捷,起主要作用的门吸头沿着竖直方向开启和闭合,在开启和闭合的状态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避免对地板、瓷砖等装饰材料产生破坏。

4.使用寿命长:保持隐藏式状态,不会受到外力的破坏,通过拉力以及抗冲击力的实验测试,本实用新型中的门吸可承受的普通门体最大抗冲击力次数超过现有市面上出售的门吸抗冲击次数,门吸没有发生任何形变或折损,使用寿命远远超越现有市面上出售的门吸寿命。

5.可安装在门后任意处:隐藏式结构使门吸在不使用的状态下,隐蔽在地面以下位置,因此可旋转门后任意位置进行安装,不仅提高了安装位置的灵活性,且可实现门体在任意角度进行开启限位。

6.操作简便:制动卡齿结构新颖,其与顶帽和底缸的配合实现了门吸的启闭,仅通过按压和旋转两个动作,可实现门吸的快速启闭,既可通过手动方式操控,也可同脚动方式操控。

7.保持吸力大:门吸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门吸头和门吸座设置为相互对应的曲面弧形结构,因此在门通过门吸吸合的过程中,可承受的冲击力和拉力非常大,稳定性强,且不容易损坏门及门框,同时也延长了门吸的使用寿命。

8.节约电力:本实用新型的门吸手动或脚动控制即可,通过弹性装置的弹性压缩性能实现门吸的启闭,不需要电力,不产生耗电量,具有极大的节电效果,保证了门吸的长期使用寿命。

9、本实用新型中的吸合装置结构新颖,卡合柱以形状相互配合连接和传力连接的方式夹持在弹簧卡的侧凹部内,利用弹簧卡自身在变形后的回复力作为卡合柱的夹持力,提高门体与门吸卡合接触的便利性,在保证了牢固夹持的同时,结构简单且易于制造,弹簧卡头重量轻、使用寿命长,降低了成本,利于工业化生产。

10、本实用新型中的指示灯在限位器的控制下,当处于弹出地面且没有门体与其相互卡合时,指示灯处于常亮状态,起到指示的作用;当门体与顶帽卡合及顶帽卡合在底缸内不使用时,指示灯处于常灭状态,起到节电的作用。起到安全提示的作用,提高了使用安全性,同时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底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顶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门吸不使用状态下顶帽完全套设在底缸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门吸使用状态下顶帽部分套设在底缸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门吸使用状态下带弹簧卡的顶帽部分套设在底缸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制动卡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门吸使用状态下顶帽部分套设在底缸内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门吸不使用状态下顶帽完全套设在底缸内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门吸不使用状态下,通过限位杆连接制动卡齿的顶帽完全套设在底缸内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带底层垫片和底座的底缸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卡合柱和弹簧卡相互配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带卡合柱的吸合装置与门体相互配合的俯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吸合装置与门体相互配合的侧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指示灯的控制电路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中带指示灯和限位器的门吸在使用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缸;2、限位腔;3、顶帽;4、帽沿;5、弹性装置;6、弹簧卡;7、卡齿a;8、卡齿b;9、限位杆;10、底座;11、底层垫片;12、膨胀螺丝;13、弹簧卡;14、卡合柱;15、门体;16、吸合装置;17、指示灯;18、电池;19、限位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8任一图所示,隐形多功能门吸,包括顶帽、弹性装置、底缸和制动卡齿,所述顶帽和底缸均设置为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中空圆柱形套筒,顶帽沿着底缸的限位腔的上端面以上部分和顶帽沿着底缸的限位腔的上端面以下部分设置为形状相同的圆柱体结构,帽沿上端的顶帽整体设置为中空圆柱形套筒,其横截面设置为圆形结构,底缸相对应的横截面也设置为圆形。

底缸的内侧壁外扩设置有限位腔,限位腔设置为中空圆柱形腔体,限位腔的高度小于底缸的高度,限位腔的横截面设置为≤360°的圆形或扇形,优先为:限位腔设置为中空圆柱形腔体,顶帽的帽沿外径大于底缸的内径,顶帽的帽沿外径大于底缸的内径,顶帽的帽沿外径小于底缸的限位腔直径;限位腔的高度与门吸的离地高度一致,帽沿沿着限位腔上下移动,控制顶帽沿着底缸上下移动。

所述弹性装置设置为压簧,顶帽的开口端外边缘设置有帽沿,具体配合时,放置有压簧的顶帽的开口端部正对底缸的开口端部套设在底缸内部组成的“套缸式”结构,顶帽的帽沿活动嵌设在底缸的限位腔内,压簧嵌设在顶帽和底缸形成的空腔中,并且处于压缩状态;

制动卡齿包括至少一对相互咬合的卡齿a和卡齿b,制动卡齿的卡齿a和卡齿b均设置为呈一定角度鼓起的片状结构,卡齿a和卡齿b均设置为长方条形片状结构,卡齿a和卡齿b的倾斜方向相对设置,卡齿a设置有两个,对称固定设置在顶帽的帽沿下底面,卡齿b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在与卡齿a相对应的底缸内底面,当卡齿a与卡齿b相互靠近时,通过旋转相互咬合,卡齿a和卡齿b相互咬合限制顶帽和底缸的上下移动。

如图13所示,吸合装置包括一对相互吸附的磁铁材质制备的门吸头和门吸座,门吸头设置为圆柱体结构,门吸座均设置为与顶帽相互配合的横截面呈半圆弧形的瓦片状结构,门吸头设置在门体上,门吸座对应设置在顶帽上端。将门吸设置在门体活动面积范围内的地面上任意一个位置,门体上的门吸头与吸合装置的门吸座接触时,吸合装置的门吸座通过磁铁的吸附力和门体上的门吸头相互吸合;当门体与吸合装置分离时,同时利用拉力将门吸头和门吸座之间的磁性吸附力分开,使门体上的门吸头从顶帽上的门吸座脱离出来。

具体运行过程为:

初始状态下,顶帽完全隐藏在底缸内部。

当使用时:

首先用脚(或者手)将顶帽沿着顺时针(或逆时针)旋拧,使顶帽的帽沿底部的卡齿a与底缸上的卡齿b从咬合状态转变为相互脱离状态,此时松开脚(或者手),在压簧的弹力作用下,压簧伸张,使顶帽的帽沿沿着底缸的限位腔自下向上滑动,直至顶帽的帽沿与底缸的限位腔上端面相互卡合限位,顶帽在压簧的作用下自动弹出地面(或地板面或装饰地面),即顶帽和底缸之间形成最大的高度差,此时可将门上的门吸头与顶帽上的门吸座通过磁力吸合在一起。

当不使用时:

将门上的门吸头与顶帽上的门吸座通过外力进行分离,即将门体离开门吸座不使用门吸功能时,用脚(或手)从顶帽顶端垂直向下压,顶帽内部的压簧在外力的压力作用下进行压缩,使顶帽的帽沿沿着底缸的限位腔自上向下滑动,直至顶帽的帽沿与底缸的限位腔下端面相互接触靠近,此时顶帽的上端面一直下滑到与底缸的上端面(地面位置或地板面或装饰地面)持平,此时继续使用脚(或手)将顶帽沿着逆时针(顺时针)反向旋拧,使顶帽的帽沿底部的卡齿a与底缸上的卡齿b从分离状态转变为相互咬合状态,使门吸恢复到使用前的原始位置处,使顶帽隐藏在底缸内,即使门吸整体隐藏在地面(或地板面或装饰地面)相持平或以下位置。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不同于实施例1,如图1-6任一图及图9所示,隐形多功能门吸,包括顶帽、弹性装置、底缸和制动卡齿,所述顶帽沿着底缸的限位腔的上端面以上部分和顶帽沿着底缸的限位腔的上端面以下部分设置为形状不相同的圆柱体结构,顶帽沿着底缸的限位腔的上端面以上部分设置为半圆柱形套筒,其横截面设置为半圆形结构,顶帽沿着底缸的限位腔的上端面以下部分设置为圆柱形套筒,其横截面设置为圆形结构,底缸与顶帽相对应设置为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中空圆柱形套筒,其横截面设置为比顶帽外径较大的圆形。

底缸的内侧壁外扩设置有限位腔,限位腔的高度小于底缸的高度,限位腔的横截面设置为≤360°的圆形或扇形,优先为:限位腔设置为中空圆柱形腔体,顶帽的帽沿外径大于底缸的内径,顶帽的帽沿外径小于底缸的限位腔直径;限位腔的高度与门吸的离地高度一致,帽沿沿着限位腔上下移动,控制顶帽沿着底缸上下移动。

所述弹性装置设置为气压装置,顶帽的开口端外边缘设置有帽沿,具体配合时,放置有压簧的顶帽的开口端部正对底缸的开口端部套设在底缸内部组成的“套缸式”结构;顶帽的帽沿活动嵌设在底缸的限位腔内,气压装置嵌设在顶帽和底缸形成的空腔中,并且处于压缩状态;

制动卡齿包括至少一对相互咬合的卡齿a和卡齿b,制动卡齿的卡齿a和卡齿b均设置为呈一定角度鼓起的片状结构,卡齿a和卡齿b均设置为圆盘形片状结构,卡齿a和卡齿b的倾斜方向相对设置,卡齿a设置有1个,通过限位杆安装在顶帽的封闭端内底面,限位杆的顶端固定在顶帽的内底面中心位置,卡齿a延伸至顶帽的帽沿下端面,卡齿b设置有两个,设置在与卡齿a相对应的底缸内底面,当卡齿a与卡齿b相互靠近时,通过旋转相互咬合,卡齿a和卡齿b相互咬合限制顶帽和底缸的上下移动。

如图11、12所示,将门吸设置在门体活动面积范围内的地面上任意一个位置,吸合装置的弹簧卡的开口端部相对缩聚形成卡合部,沿着卡合部向内呈曲线弧形扩展形成侧凹部,卡合部和侧凹部连接为横截面呈葡萄状的一体式通孔结构;卡合柱设置为横截面呈葡萄状的柱体b,吸合装置的弹簧卡设置在门吸的顶帽端部,吸合装置的卡合柱通过底座设置在门体上,卡合柱的柱体b的加厚端部以形状相互配合连接的方式啮合在弹簧卡的侧凹部。门体与门吸接触时,卡合柱的加厚部卡合在弹簧卡的侧凹部,同时利用弹簧卡自身在变形后的回复力作为卡合柱的夹持力,通过卡合部将卡合柱夹合;门体与门吸分离时,卡合柱的加厚部在外力的作用下冲破弹簧卡的卡合部自身的弹力,从卡合部脱离出来。

具体运行过程为:

初始状态下,顶帽完全隐藏在底缸内部。

当使用时:

首先用脚(或者手)将横截面为半圆形的顶帽沿着顺时针(或逆时针)旋拧,使顶帽内底面上与限位杆相连的卡齿a与底缸上的卡齿b从咬合状态转变为相互脱离状态,此时松开脚(或者手),在压簧的弹力作用下,压簧伸张,使顶帽的帽沿沿着底缸的限位腔自下向上滑动,直至顶帽的帽沿与底缸的限位腔上端面相互卡合限位,顶帽在压簧的作用下自动弹出地面(或地板面或装饰地面),即顶帽和底缸之间形成最大的高度差,此时可将门上的门吸头与顶帽上的门吸座通过磁力吸合在一起。

当不使用时:

将门上的门吸头与顶帽上的门吸座通过外力进行分离,即将门体离开门吸座不使用门吸功能时,用脚(或手)从横截面为半圆形的顶帽顶端垂直向下压,顶帽内部的压簧在外力的压力作用下进行压缩,使顶帽的帽沿沿着底缸的限位腔自上向下滑动,同时带动带限位杆的卡齿a向下滑动,直至顶帽的帽沿与底缸的限位腔下端面相互接触靠近,此时顶帽的上端面一直下滑到与底缸的上端面(地面位置或地板面或装饰地面)持平,此时继续使用脚(或手)将横截面为半圆形的顶帽沿着逆时针(顺时针)反向旋拧,使顶帽底面上与限位杆相连的卡齿a与底缸上的卡齿b从分离状态转变为相互咬合状态,使门吸恢复到使用前的原始位置处,使顶帽隐藏在底缸内,即使门吸整体隐藏在地面(或地板面或装饰地面)相持平或以下位置。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不同于实施例1,如图10所示,隐形多功能门吸,还设置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螺丝和底座,底缸的侧壁上开设有3个螺纹孔(可开设4个、5个、6个、8个或10个),放置有压簧的顶帽的开口端部正对底缸的开口端部套设在底缸内部组成的“套缸式”结构;顶帽上的帽沿卡合在底缸的限位腔内部;底座的直径大于等于底缸的外径,底座通过膨胀螺丝固定在地面以下,固定螺丝通过螺纹孔将底缸和底座固定连接。

具体运行和使用过程与实施例1中的运行过程一。区别在于初始安装方式的不同,实施例1或2中的门吸的底缸直接埋藏在地面以下,而本实施例中在安装前,先通过膨胀螺丝将底座固定在地面以下,再用固定螺丝通过螺纹孔将底缸和底座固定连接。该连接方式提高了门吸的底部固定支撑稳定性,底座与地面之间形成一水平的支撑平台,为门吸和地面之间形成一道保护屏障,避免门吸在长时间使用的过程中发生下滑的现象,保证了门吸长期维持平衡稳定的状态,安装快速均匀,有利于提高门吸的安装效率。

当膨胀螺丝采用发泡材料或化学粘接剂时,底座通过泡材料或化学粘接剂固定安装在地面以下,固定螺丝通过螺纹孔将门吸的底缸和底座固定连接。便于拆卸和安装,易于维护。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不同于实施例4,如图10所示,隐形多功能门吸,还包括底层垫片,放置有压簧的顶帽的开口端部正对底缸的开口端部套设在底缸内部组成的“套缸式”结构;顶帽上的帽沿卡合在底缸的限位腔内部;底层垫片设置有3层(或4层、或5层或6层),底层垫片采用弹性材质制备而成,底层垫片的直径≥底缸外径,底层垫片设置在底缸的底部;底座的直径与底缸的外径设计一致,且相互配合,底座通过膨胀螺丝固定在地面以下,固定螺丝通过螺纹孔将含底层垫片的底缸和底座固定连接。

门吸的底缸和底座之间设置有底层垫片,底层垫片具有一定的弹性作用,在压力作用下同时具有一定的密封性能,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门吸设计为隐藏式,因此,在安装在地面以下位置时,通过增减底层垫片的厚度,控制门吸底缸安装在地面以下的精确位置,既能保证门吸整体隐藏在地面以下,同时又保证门吸的顶帽的良好控制性能,因此,底层垫片的设计主要目的是提高了门吸安装的精确度,保证了安装好的门吸的美观性和使用便捷性。

实施例5

如图14和图15所示,顶帽上设置有限位开关和至少一个指示灯,指示灯设置有两个,其中一个设置在顶帽顶端的侧壁上,另一个设置在顶帽的顶端,电源的电池嵌设在顶帽的内部,限位开关设置在顶帽的侧壁上,指示灯通过限位开关和电池连接。当顶帽从底缸中自动弹出地面(或地板面或装饰地面)时,顶帽的限位开关处于常开状态,如果此时门体没有和顶帽相互卡合,则此时指示灯处于常亮状态,起到安全指示的作用;当门体和顶帽相互卡合,触碰限位开关,使限位开关处于常关状态时,指示灯处于常灭状态,起到节电的作用。当门吸不使用时,将顶帽卡合在底缸内部,限位开关触碰到底缸的内壁,使其处于常关状态时,指示灯处于常灭状态,起到节电的作用。

实施例6

隐形多功能门吸,其特征在于,包括顶帽、弹性装置、底缸和螺纹结构,所述顶帽和底缸均设置为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中空圆柱形套筒,底缸的内侧壁外扩设置有限位腔,顶帽的开口端外边缘设置有帽沿;所述螺纹结构包括一对相互锁紧的内螺纹和外螺纹,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相互啮合限制顶帽和底缸的上下移动。外螺纹设置在顶帽的外侧壁,内螺纹设置在底缸的内侧壁上,顶帽的帽沿活动嵌设在底缸的限位腔内,弹性装置嵌设在顶帽和底缸形成的空腔中。

具体使用过程中,通过旋转顶帽,使顶帽的外螺纹与底缸的内螺纹发生相对位移,从而调整顶帽和底缸的上下相对位移位置关系,从而控制顶帽延伸出底缸端面的高度,进而控制门吸的顶帽的高度;当门吸使用时,通过旋转使顶帽凸出于底缸上端面;当门吸不使用时,通过旋转使顶帽隐藏于底缸内部。

以上所述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质范围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