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门装配辅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0859发布日期:2018-07-10 23:22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门安装辅具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车门装配辅具。



背景技术:

车身的焊接制造流程中,车门装配是保证车身DTS(间隙面差)的关键。带中滑门的商务车的中滑门是在总装进行装调,焊装只对前门进行装调。装调流程为,先把中滑门装配在车身上,然后将前门的铰链装配到车门上,工作人员将前门扛着来,并根据中滑门进行前门的调装并装配至车身。这样效率较低,而且装配出来的车门与侧围之间的间隙、面差难以达到生产质量工艺的要求,而且为了能够达到规定的各项要求尺寸,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人力、物力来进行调整,装配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门装配辅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它能够辅助实现车门的快速安装,节省人力物力,提高装配质量和装配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车门装配辅具,其中:所述车门装配辅具包括竖直放置的方形框架,所述方形框架的顶部两端对称固定有Y向定位型面块,所述方形框架的底部两端对称固定有Z向定位型面块;

两所述Y向定位型面块的一侧侧面用于在车门顶部两侧与车门接触限位;两所述Y向定位型面块的另一侧侧面用于贴靠在车门侧围上;

两所述Z向定位型面块的一侧侧面用于在车门底部与车门接触限位,两所述Z向定位型面块的另一侧侧面用于抵靠在车门底板料边上;

两所述Y向定位型面块与车门边缘接触的一侧侧面设有与车门边缘形状配合的定位面;

两所述Z向定位型面块与车门边缘接触的一侧侧面设有与车门边缘形状配合的定位面;

两所述Y向定位型面块与车门侧围料边接触的一侧侧面设有与车门侧围料边形状配合的定位面;

两所述Z向定位型面块与车门底板料边接触的一侧侧面设有与车门底板料边形状配合的定位面;

如上所述的车门装配辅具,其中,优选的是,所述Y向定位型面块与所述方形框架上活动连接,且两者的相对位置可调。

如上所述的车门装配辅具,其中,优选的是,所述Y向定位型面块和所述方形框架之间设有固定块;

所述固定块固定在所述方形框架上,且所述固定块上设有安装孔,各所述安装孔分别用于所述Y向定位型面块在不同位置的固定。

如上所述的车门装配辅具,其中,优选的是,两所述Z向定位型面块之间的所述方形框架上固定有两Z向定位块,两所述Z向定位块对称设置;两所述Z向定位块用于将车门装配辅具的底部卡装在车门底板料边上;

两所述Z向定位块与车门底板料边接触的一侧侧面设有与车门底板料边形状配合的定位面。

如上所述的车门装配辅具,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方形框架的顶部两端还对称设置有压紧机构,两所述压紧机构与两所述Y向定位型面块一一对应;

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方形框架顶部的夹具,所述夹具的夹紧臂上固定有压紧压头,所述压紧压头与对应的所述Y向定位型面块朝向车门侧围的定位面共同挤压车门侧围。

如上所述的车门装配辅具,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方形框架的两侧还均固定有X向定位销。

如上所述的车门装配辅具,其中,优选的是,所述X向定位销包括第一L型固定块、第二L型固定块以及销轴;

所述第一L型固定块的第一直角边固定在所述方形框架上,所述第一L型固定块的第二直角边与所述第二L型固定块的第一直角边十字交叉设置,并固定连接;

所述销轴固定在所述第二L型固定块的第二直角边上。

如上所述的车门装配辅具,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L型固定块的第一直角边与所述第一L型固定块的第二直角边上活动连接,且两者的相对位置可调。

如上所述的车门装配辅具,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L型固定块的第一直角边与所述方形框架活动连接,且两者的相对位置可调。

如上所述的车门装配辅具,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方形框架的四个拐角上还均固定有基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借助两所述Y向定位型面块与车门边缘接触的一侧侧面设有与车门边缘形状配合的定位面、以及两所述Z向定位型面块与车门边缘接触的一侧侧面设有与车门边缘形状配合的定位面可以实现车门在该车门装配辅具上的安装定位,借助两所述Y向定位型面块与车门侧围料边接触的一侧侧面设有与车门侧围料边形状配合的定位面、以及两所述Z向定位型面块与车门底板料边接触的一侧侧面设有与车门底板料边形状配合的定位面可以实现该车门装配辅具在车身的安装定位,因而可以辅助实现车门的快速准确安装,降低了装配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装配质量和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门装配辅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Z向定位型面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Y向定位型面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Z向定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压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X向定位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Z向定位型面块和Z向定位块在车门底板料边的配合状态示意图;

图8是压紧机构和Y向定位型面块挤压车门侧围的状态示意图;

图9是车门安装到的车门装配辅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车门装配辅具安装到车门侧围上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压紧机构,11-夹具,12-压紧压头,2-Y向定位型面块,3-X向定位销,31-第一L型固定块,32-第二L型固定块,33-销轴,4-基块,5-方形框架,6-Z向定位型面块,7-Z向定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门装配辅具,请参考图1所示,车门装配辅具包括竖直放置的方形框架5,方形框架5的顶部两端对称设置有Y向定位型面块2,方形框架5的底部两端对称设置有Z向定位型面块6。

两Y向定位型面块2用于对车门的顶部两侧进行固定,两Z向定位型面块6用于在车门的底部托起支撑车门,所以,在设置的时候,两Y向定位型面块2与车门边缘接触的一侧侧面设有与车门边缘形状配合的定位面;两Z向定位型面块6与车门边缘接触的一侧侧面设有与车门边缘形状配合的定位面,请参考图2和图3所示。

同时,该车门装配辅具整体顶部也可以贴合在车门侧围上,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减小车门装配的间隙面差,所以,在设置的时候,在两Y向定位型面块2与车门侧围料边接触的一侧侧面设有与车门侧围料边形状配合的定位面,请参考图3所示。而两Z向定位型面块6需要配合车门侧围料边,实现该车门装配辅具整体的底部在车门侧围上的安装,所以,在设置的时候,两Z向定位型面块6与车门底板料边接触的一侧侧面设有与车门底板料边形状配合的定位面,请参考图2所示。

以上结构中,仅通过方形框架5、以及设置在方形框架5上的两Y向定位型面块2和两Z向定位型面块6,便可实现车门在车门装配辅具的初步安装,以及车门装配辅具整体在车门侧围上的初步安装,简单方便,但是克服了人工顶起车门进行安装调试的不足,可以降低装配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装配质量和装配效率;另外,在使用的时候,把车门装配辅具整体固定在车身上,当前门调装过程中,直接将前门放置在两Z向定位型面块6上,并借助两Y向定位型面块2固定,然后稍微借助人力即可保证前门的稳定性,然后进行前门的调装即可,简单、方便。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Y向定位型面块2与方形框架5活动连接,且两者的相对位置可调。Y向定位型面块2的安装位置可调,可以满足不同宽度的车门的固定需求,增加该车门装配辅具的普适性。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请参考图3所示,Y向定位型面块2和方形框架5之间设有固定块;固定块固定在方形框架5上,且固定块上设有多个安装孔,各安装孔分别用于Y向定位型面块2在不同位置的固定。固定块的设置,一方面可以保证Y向定位型面块2在方形框架5的安装强度,固定块是焊接在方形框架5上,另一方面,通过固定块上的安装孔,可以实现Y向定位型面块2的安装位置的调整,以满足不同宽度的车门的固定需求,增加该车门装配辅具的普适性。通过固定块设置的多个安装孔,实现Y向定位型面块2的安装位置可调,简单、牢靠,当然,为了进一步保证Y向定位型面块2在固定块上的安装稳定性,可以在Y向定位型面块2和固定块之间可增设垫片,垫片可以为高耐磨性的复合塑性材质。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请继续参考图1所示,两Z向定位型面块6之间的方形框架5上设置有两Z向定位块7,两Z向定位块7对称设置;两Z向定位块7用于将车门装配辅具的底部卡装在车门底板料边上;两Z向定位块7与车门底板料边接触的一侧侧面设有与车门底板料边形状配合的定位面。通过Z向定位块7的设置,可以实现车门装配辅具整体在车门底板上的安装,保证了车门装配辅具整体在车身上安装的牢靠性。

当然,在设置的时候,也可以在方形框架5上焊接用于固定Z向定位块7的固定块,请参考图4所示,可以进一步提高Z向定位块7在方形框架5上固定的牢靠性;同时,也可以在Z向定位块7和固定块之间增设高耐磨的垫片,以保证Z向定位块7在固定块上安装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请继续参考图1所示,方形框架5的顶部两端还对称设置有压紧机构1,两压紧机构1与两Y向定位型面块2一一对应;请参考图5所示,压紧机构1包括固定在方形框架5顶部的夹具11,夹具11的夹紧臂上固定有压紧压头12,压紧压头12与对应的Y向定位型面块2朝向车门侧围的定位面共同挤压车门侧围。

压紧机构1的压紧压头12可以配合对应的Y向定位型面块2挤压车门侧围,实现车门装配辅具这一整体的顶部在车身上的安装;同时,保证了车门装配辅具这一整体的顶部是贴合在车门侧围上的,可以有效减小间隙面差,保证了车门安装的准确性。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请继续参考图1所示,方形框架5的两侧还均固定有X向定位销3。X向定位销3用于配合车门的锁洞等开孔,实现车门在车门装配辅具上的进一步定位,以保证车门的空间位置的准确。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请参考图6所示,X向定位销3包括第一L型固定块31、第二L型固定块32以及销轴33;第一L型固定块31的第一直角边固定在方形框架5上,第一L型固定块31的第二直角边与第二L型固定块32的第一直角边十字交叉设置,并固定连接;销轴33设置在第二L型固定块32的第二直角边上。

X向定位销3可以是直接焊接固定在方形框架5的两侧上销轴;也可以是以上描述的特定结构。以上描述的特定结构,采用了第一L型固定块31和第二L型固定块32,通过第一L型固定块31和第二L型固定块32可以增加销轴33的空间位置设置的自由,以适用于不同车型的车门。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第二L型固定块32的第一直角边与第一L型固定块31的第二直角边活动连接,且两者的相对位置可调。该设置为销轴33的空间位置自由设置提供支持。在设置的时候,考虑到可拆卸固定连接结构存在的可能松动问题,可以在第二L型固定块32的第一直角边与第一L型固定块31的第二直角边之间设置垫片。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第一L型固定块31的第一直角边在方形框架5的固定位置可调。该设置为销轴33的空间位置自由设置提供支持。在设置的时候,考虑到可拆卸固定连接结构存在的可能松动问题,可以在第一L型固定块31的第一直角边与方形框架5之间设置垫片。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请继续参考图1所示,方形框架5的四个拐角上还均固定有基块4。基块4、Z向定位型面块6、X向定位销3和Y向定位型面块2位于方形框架5的同一侧,用于车门往车门装配辅具上安装时,分别提供支撑、托起支撑、定位、左右限位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

本实用新型在时候的时候,先把方形框架5放置到车身上,将Z向定位型面块6和Z向定位块7与车门底板料边即车门底板止口配合,如图7所示,实现车门装配辅具整体的底部在车身上的初安装,然后,将Y向定位型面块2贴合在车门侧围料边上,同时,通过压紧机构1的压紧压头12与Y向定位型面块2配合,挤压车门侧围料边,如图8所示,实现车门装配辅具整体的底部在车身上的初安装,然后调整车门装配辅具整体位置,并进行紧固,保证其在车身上牢靠安装;之后,将车门放置到Z向定位型面块6上,并把车门的锁洞等开孔安装到X向定位销3上,然后将车门的顶部嵌到Y向定位型面块2内,然后摁压车门,使之与四个基块4均抵靠接触,实现车门的到位放置和固定,请参考图9和图10所示,然后将铰链打紧,即可实现车门的安装。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