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盘点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23175发布日期:2018-08-07 23:24阅读:62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图书馆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RFID盘点机器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开始追求安全便捷的工作生活环境,智能设备随之迅猛发展,智能机器人作为一种智能设备已经慢慢地走进了人们的工作于生活中,智能机器人具有感应机构与执行机构,可以进行传感信息处理、实现控制与操作的能力,其内部设置有智能处理单元,可以采集的各种信息以及机器人本身的各种姿态和轨迹等信息,进而发出控制指令指挥机器人的动作,其智能化的工作模式给人们的工作与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有效地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减轻了人们的工作负担。

RFID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通信技术,俗称电子标签,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射频一般是微波,1-100GHz,适用于短距离识别通信。

近年来RFID技术也被应用到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取代了使用条形码的管理方式,提高馆员的工作效率,加强图书藏、借、阅一体化的功能,增加图书馆的安全性、准确性、可靠性和扩展性。但是读者在借还书过程会导致图书在书架的位置变化,使得管理系统的数据库里所标识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符,读者使用查询系统定位书本的位置往往是不对的,那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图书管理员就需要经常的对馆里的书本进行盘点。

现有的图书馆大都是通过人工进行盘点,由于白天馆内阅读者众多,图书盘点需要在晚上进行,图书馆人员在晚上进行图书盘点时往往需要逐本统计,即使是采用电子标签技术,也需要工作人员逐本扫描电子标签录入文件信息当遇到文件仓库内储物架非常高难以扫描电子标签的情况下,工作人员还需要搬扶梯等辅助设备爬高来对文件的电子标签进行扫描,操作非常麻烦,且盘点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RFID盘点机器人,结合RFID技术、激光导航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云计算与大数据计算,能够实现图书档案无人值守的全自动顺架、扫描与盘点工作,设计新颖,运行稳定,安全可靠,提高了盘点效率,节约了人力。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RFID盘点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所述机器人主体设置有:

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支架、连接件和升降轨道,所述升降轨道设置于所述机器人主体的一侧,所述升降支架通过所述连接件沿所述升降轨道上下移动;

RFID识别系统:包括RFID天线,所述RFID天线设置于所述升降支架外侧,图书上设置有可被所述RFID识别系统读取的RFID标签;

显示屏:设置于所述机器人主体上方,用于显示盘点信息;

底盘:设置于所述机器人主体下方,其包括设置于底盘下方的静音轮和用于导航的激光导航传感器,所述激光导航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底盘的前方。

为了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措施还包括:

进一步地,所述静音轮可相对于所述底盘360度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静音轮包括2个2寸静音轮和2个5寸静音轮,所述2寸静音轮位于底盘底部的外侧,所述5寸静音轮位于底盘底部的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静音轮上设置有减震器。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器倾斜地固定于所述机器人主体上方,便于使用者查看与操作。

进一步地,还包括多个环形指示灯,设置于所述机器人主体前方,用于指示RFID盘点机器人的运行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底盘可相对于所述机器人主体转动,用于RFID盘点机器人的全方位扫描。

进一步地,所述机器人主体整体呈上窄下宽的弧线形,所述底盘面积大于所述机器人主体底部面积,以提高RFID盘点机器人的移动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RFID盘点机器人结合RFID技术、激光导航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云计算与大数据计算,能够实现图书档案无人值守的全自动顺架、扫描与盘点工作,设计新颖,运行稳定,安全可靠,提高了盘点效率,节约了人力。

2)本实用新型的RFID盘点机器人通过设置于机器人主体一侧的升降机构,实现升降式扫描,最高可扫描2.4米高度的书架,实现了扫描的全面性。

3)本实用新型的RFID盘点机器人借用扫地机器人的激光导航技术,在底盘中设置激光导航传感器,实现RFID盘点机器人的自动行走,无需外部灯光辅助,安全方便。

4)本实用新型的RFID盘点机器人的底盘下方设置有静音轮,静音轮上设置有减震器,以及机器人主体上窄下宽的弧线形设计,协同作用,提高了机器人的行走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1的右视图;

图4为图1的俯视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1-机器人主体;2-升降支架;3-连接件;4-升降轨道;5-RFID天线;6-显示屏;7-底盘;8-2寸静音轮;9-5寸静音轮;10-激光导航传感器;11--环形指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RFID盘点机器人,该RFID盘点机器人包括如图1-4中的机器人主体1,机器人主体1设置有:

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支架2、连接件3和升降轨道4,升降轨道4设置于机器人主体1的一侧,升降支架2通过连接件3沿升降轨道4上下移动;

RFID识别系统:包括RFID天线5,RFID天线5与设置于机器人主体内的RFID阅读器连接,RFID天线5设置于升降支架2外侧,图书上设置有可被RFID识别系统读取的RFID标签;

显示屏6:具体为11寸触摸显示屏,设置于机器人主体1上方,用于显示盘点信息,可实现人机交互;同时,通过4G或WIFI网络将盘点信息上传至云平台,通过大数据运算,实现错架、未在架、在架等数据报表;

底盘7:设置于机器人主体1下方,其包括设置于底盘7下方的静音轮和用于导航的激光导航传感器10,激光导航传感器10设置于底盘7的前方;其借用扫地机器人的激光导航技术,设置于本实用新型的底盘前方可实现自行扫描地形并记录地图信息,自动规避障碍物行走的功能;底盘7与机器人主体1连接,从而实现RFID盘点机器人的自动行走;

还包括用于驱动升降机构升降的驱动机构和用于控制驱动机构的控制机构,驱动机构可以是电机。其中,关于控制机构的控制程序和驱动机构的驱动方式是公知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中不做详述。

本实用新型的RFID盘点机器人内置电源,并可在电量少或工作完成后自行到指定位置充电。

进一步地,静音轮可相对于底盘7进行360度旋转。

进一步地,静音轮包括2个2寸静音轮8和2个5寸静音轮9,2寸静音轮8位于底盘7底部的外侧,5寸静音轮9位于底盘7底部的内侧,上述配合有助于提高RFID盘点机器人行走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进一步地,静音轮上设置有减震器(图中未示出);静音轮与减震器的配合,可缓解地面不平整造成机器人行走震动的情况,进一步提高机器人行走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显示器倾斜地固定于机器人主体1上方,便于使用者查看与操作。

进一步地,还包括多个环形指示灯11,设置于机器人主体1前方,用于指示RFID盘点机器人的运行状态。

进一步地,底盘7可相对于机器人主体1转动,用于RFID盘点机器人的全方位扫描。

进一步地,机器人主体1整体呈上窄下宽的弧线形,同时底盘7面积大于机器人主体1底部面积,可进一步提高机器人行走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RFID盘点机器人总高1.447米,其中,机器人主体1高1.175米,底盘7高0.14米,升降轨道4高0.919米,升降轨道4宽0.095米;其工作频率为920~925MHz或902~928MHz等多频段可选。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RFID盘点机器人借助设置于底盘7的激光导航传感器10,能够自动规划路线,并实现自动行走,不需要外部灯光辅助;通过设置于升降支架2上的RFID天线5实现在行走过程中的图书盘点工作;当RFID盘点机器人遇到较高的书架时,升降机构将自动上升一定高度,以完成图书盘点动作;通过设置于底盘7下方的静音轮及静音轮上的减震器,实现安静稳定的行走,通过上窄下宽的整体结构设置,进一步提高机器人的行走稳定性。当电量少或工作完成后,通过预先设定的程序,机器人可自行到指定位置充电。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实用新型的RFID盘点机器人能够实现图书档案无人值守的全自动顺架、扫描与盘点工作,设计新颖,运行稳定,安全可靠,提高了盘点效率,节约了人力;还能够实现升降式扫描,高效快捷;通过激光制导实现自动行走,无需外部灯光辅助,安全方便。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实用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