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类零部件装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20945发布日期:2018-09-01 02:59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卸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轴类零部件装卸装置。



背景技术:

工程胎成型机在安装调试、日常维护及生产不同规格轮胎时,需要更换成型鼓乃至主轴。工程胎鼓轴类零部件重量达几百千克至数吨不等,一般通过车间行车、吊车或叉车等大型起重设备进行装配和拆卸,该类起重设备较为笨重,难以满足鼓轴类零部件精密装配的需求,起吊的高度、平行度调整不便,装卸效率低,沿着主轴方向平行移动时的拖拽易偏心,从而蹭刮零部件的表面,操作动作过大时还可能导致鼓轴类零部件变形损坏。

专利号为CN 201669662 U公开了一种工程胎成型鼓的装卸装置,该装置为移动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小车上设置有液压千斤顶,该液压千斤顶上安装有装卸平台,该装卸平台的上表面为凹形圆弧。该装置结构较为简单,只能实现上下高度方向调整,其他方向只能采用手推的方式找正,无法实现精细调节;其上表面的装卸平台为固定直径的凹形圆,无法调节,适用范围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节范围广、不易于损伤轴零部件的轴类零部件装卸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轴类零部件装卸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底部安装有移动部;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安装在底座上;水平调节台,水平调节台安装在升降机构的顶端,水平调节台上设置有可调支架,可调支架包括至少两个沿水平调节台的长度方向布置的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可相对移动的两个支撑结构,两个支撑结构共同围设成承载轴类零部件的定位空间。

进一步地,移动部包括多个移动轮和多个固定座,固定座的高度可调。

进一步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铰接形成剪叉结构,第一连杆的第一端铰接在底座上,第一连杆的第二端可滑动地安装在水平调节台的底部,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可滑动地安装在底座上,第二连杆的第二端铰接在水平调节台的底部;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剪叉结构升降。

进一步地,水平调节台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滑槽,第一连杆的第二端设置有与第一滑槽配合连接的第一滚轮或第一滑块;底座上设置有第二滑槽,第二连杆的第一端设置有与第二滑槽配合连接的第二滚轮或第二滑块。

进一步地,底座和\或水平调节台上设置有用于对剪叉结构进行微调和定位的微调限位机构。

进一步地,微调限位机构包括第一丝杆和与第一丝杆驱动连接的第一手轮。

进一步地,底座上设置有铰接座驱动装置为安装在铰接座上的千斤顶或油缸。

进一步地,水平调节台包括:底板;轴向连接板,轴向连接板沿底板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安装在底板上,支撑机构沿底板的宽度方向可移动地安装在轴向连接板上。

进一步地,底板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导向柱,轴向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槽,导向柱位于第一导向槽内。

进一步地,水平调节台上设置有第一调节组件,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二丝杆和与第二丝杆驱动连接的第二手轮,轴向连接板在第一调节组件的驱动下沿底板的长度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轴向连接板上设置有沿底板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条形导轨,支撑机构包括:定位板,定位板滑动设置在条形导轨上;两个可相对移动的支撑结构对称安装在定位板上,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板和耐磨垫,支撑板可移动地安装在定位板上,耐磨垫倾斜设置在支撑板上。

进一步地,轴向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二调节组件,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三丝杆和与第三丝杆驱动连接的第三手轮,定位板在第二调节组件的驱动下沿底板的宽度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轴类零部件装卸装置还包括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至少一根支撑柱,支撑柱固定安装在底座上并位于水平调节台的底部,支撑柱的顶端设置有缓冲垫。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使用本实用新型中的轴类零部件装卸装置的时候,可以将轴类零部件放置在水平调节台上的支撑机构上的定位空间内,安装好之后,轴类零部件的轴向与水平调节台的长度方向一致。装卸零部件的过程中,通过调节两个支撑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对零部件的摆放位置进行调节,并能够适应多种规格的轴类零部件。通过升降机构的作用,便于对水平调节台的高度进行调节,进而对轴类零部件的装卸高度进行调节。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底座的底部设置有移动部,通过移动部的作用,便于对轴类零部件进行移动。

可见,本实用新型中的轴类零部件装卸装置能适用多种规格的轴类零部件的装卸,可以在多个方向方便灵活地进行调节,降低装卸难度,减少对轴类零部件的损伤。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轴类零部件装卸装置的侧视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轴类零部件装卸装置的立体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轴类零部件装卸装置的水平调节台的局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4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轴类零部件装卸装置的支撑机构的立体图;以及

图5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轴类零部件装卸装置的主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底座;11、第二滑槽;12、铰接座;20、升降机构;21、第一连杆;22、第二连杆; 23、第一滚轮;24、第二滚轮;25、驱动装置;30、水平调节台;31、底板;311、导向柱; 32、轴向连接板;321、第一导向槽;322、条形导轨;33、支撑机构;331、定位板;332、支撑板;333、耐磨垫;34、第一滑槽;35、第一调节组件;351、第二丝杆;352、第二手轮;36、第二调节组件;361、第三丝杆;362、第三手轮;50、移动部;51、移动轮;52、固定座;60、微调限位机构;61、第一丝杆;62、第一手轮;70、限位机构;71、支撑柱;72、缓冲垫。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参见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轴类零部件装卸装置,该轴类零部件装卸装置包括底座10、升降机构20以及水平调节台30。

其中,底座10的底部安装有移动部50;升降机构20安装在底座10上;水平调节台30 安装在升降机构20的顶端,水平调节台30上设置有可调支架,可调支架包括至少两个沿水平调节台30的长度方向布置的支撑机构33,支撑机构33包括可相对移动的两个支撑结构,两个支撑结构共同围设成承载轴类零部件的定位空间。

使用本实施例中的轴类零部件装卸装置的时候,可以将轴类零部件放置在水平调节台30 上的支撑机构33上的定位空间内,安装好之后,轴类零部件的轴向与水平调节台30的长度方向一致。装卸零部件的过程中,通过调节两个支撑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对零部件的摆放位置进行调节,并能够适应多种规格的轴类零部件。通过升降机构20的作用,便于对水平调节台30的高度进行调节,进而对轴类零部件的高度进行调节。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底座10的底部设置有移动部50,通过移动部50的作用,便于对轴类零部件进行移动。

可见,本实用新型中的轴类零部件装卸装置能适用多种规格的轴类零部件的装卸,可以在多个方向方便灵活地进行调节,降低装卸难度,减少对轴类零部件的损伤。

本实施例中的移动部50包括多个移动轮51和多个固定座52,固定座52的高度可调。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的底座10为长方形底架,移动轮51和固定座52均为4个,4个移动轮 51和固定座52分别安装在长方形底架的四个角上,固定座52高度可调节,当固定座52离开地面,整个轴类零部件装卸装置可在水平方向任意移动,到达指定位置时,落下固定座52,可使轴类零部件装卸装置稳固定位。

本实施例中的升降机构20包括第一连杆21、第二连杆22以及驱动装置25。其中,第一连杆21和第二连杆22铰接形成剪叉结构,第一连杆21的第一端铰接在底座10上,第一连杆21的第二端可滑动地安装在水平调节台30的底部,第二连杆22的第一端可滑动地安装在底座10上,第二连杆22的第二端铰接在水平调节台30的底部;驱动装置25用于驱动剪叉结构升降。当驱动装置25驱动剪叉结构升降时,第一连杆21的第二端在水平调节台30的底部滑动,第二连杆22的第一端在底座10上的滑动,使得剪叉结构实现升降,进而对水平调节台30的高度进行调节。

具体来说,水平调节台30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滑槽34,第一连杆21的第二端设置有与第一滑槽34配合连接的第一滚轮23或第一滑块;底座10上设置有第二滑槽11,第二连杆22 的第一端设置有与第二滑槽11配合连接的第二滚轮24或第二滑块。当驱动装置25驱动剪叉结构升降时,第一连杆21上的第一滚轮23或第一滑块在第一滑槽34内移动;第二连杆22 上的第二滚轮24或第二滑块在第二滑槽11内滑动。

本实施例中的底座10和\或水平调节台30上设置有用于对剪叉结构进行微调和定位的微调限位机构60。

优选地,微调限位机构60包括第一丝杆61和与第一丝杆61驱动连接的第一手轮62。在本实施例中的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将微调限位机构60设置在水平调节台30的底部,使得第一丝杆61的一端与第一连杆21的第二端抵接,通过第一手轮62的调节作用,可以对剪叉结构的升降高度进行微调,与此同时,通过微调限位机构60的作用,还能够对剪叉结构的升降高度进行限位。

为了对驱动装置25进行安装,本实施例中的底座10上设置有铰接座12,驱动装置25为安装在铰接座12上的千斤顶或油缸。如采用油缸需新增液压站或外接液压管路提供动力,当通过自带液压站提供动力时,移动轮可替换为液压马达并增加相应的控制系统,从而使整套工装具备自行能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升降机构20简化为导柱—套筒式的升降结构,只要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的其他变形方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水平调节台30包括底板31和轴向连接板32,其中,轴向连接板32沿底板31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安装在底板31上,支撑机构33沿底板31的宽度方向可移动地安装在轴向连接板 32上,便于对安装在水平调节台30上的轴类零部件进行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调整。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中的底板31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导向柱311,轴向连接板 32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槽321,导向柱311位于第一导向槽321内,通过导向柱311的作用,便于对轴向连接板32的移动进行导向。

水平调节台30上设置有第一调节组件35,第一调节组件35包括第二丝杆351和与第二丝杆351驱动连接的第二手轮352,工作时,轴向连接板32在第一调节组件35的驱动下沿底板31的长度方向移动。

轴向连接板32上设置有沿底板3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条形导轨322,支撑机构33包括定位板331,定位板331滑动设置在条形导轨322上,可在两条条形导轨322之间滑动;两个可相对移动的支撑结构对称安装在定位板331上,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板332和耐磨垫333,支撑板 332可移动地安装在定位板331上,耐磨垫333倾斜设置在支撑板332上,对称设置的两块耐磨垫333之间形成定位空间,便于对轴类零部件进行支撑。

本实施例中的轴向连接板32上设置有第二调节组件36,第二调节组件36包括第三丝杆 361和与第三丝杆361驱动连接的第三手轮362,定位板331在第二调节组件36的驱动下沿底板31的宽度方向移动。本实施例中可调支架共两套,分别置于水平调节台30的两径向第一导向槽321内,可由水平调节台30调节在轴向和径向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的轴类零部件装卸装置还包括限位机构70,限位机构70包括至少一根支撑柱 71,支撑柱71固定安装在底座10上并位于水平调节台30的底部,支撑柱71的顶端设置有缓冲垫72,当移动平台突然下落时,能起到防护及限位的作用。支撑柱71为刚性支撑柱,结构稳定可靠。

本实施例中的升降机构20的数量可以根据轴类零部件装卸装置的长度布置一台或多台;多个固定手轮改为一个可快速插拔的手轮、手柄、扳手或其他省力工具。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支撑结构间距可调,直径不同的轴类零部件均可固定,适用范围广;

(2)采用带有固定座的移动轮,在地面上移动灵活,停下固定后下部平稳,方便后续装卸工作;

(3)升降机构采用剪刀式结构,升降范围大,占用空间少,液压驱动配合微调限位机构,保证升降过程平稳,升降高度精确;

(4)采用水平调整台,其上的两径向丝杆方便找平行度,配合升降丝杆,解决了轴类零部件中心与成型机中轴线难以找正对齐的问题,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装卸效率;

(5)采用手轮调节的丝杆,方使轴类零部件沿着轴向平稳移动,减少非轴向拖拽引起的偏心,降低刮擦及损坏的风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