闩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97166发布日期:2020-04-21 22:29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闩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主题涉及一种闩锁装置,通常并且特别是一种用于将一门或一窗的一板体紧固到一框架元件的闩锁装置,其中安装在所述板体上的一致动机构在所述框架中操作一锁定机构。



背景技术:

一种用于将一门或一窗的一板体紧固到一框架元件的闩锁装置是一种装置,其包含一锁定元件,可在相对于所述板体的一锁定位置及一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锁定元件与所述框架元件及所述板体接合,从而预防所述板体移离所述框架元件。所述锁定元件可以安装在所述框架元件上,并且可以朝向及远离所述板体移动,以便将所述板体锁定到所述框架元件。或者,所述锁定元件可以安装在所述板体上,并且可以朝向和远离所述框架元件移动,以便将所述板体锁定到所述框架元件。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将一门或一窗的一板体锁定到一框架元件的闩锁装置,从而在一闭合平面中延伸穿过所述框架中的一开口的至少一部分,所述闩锁装置包括:一锁定元件,安装在所述框架元件上,并且通过一解锁运动可在一锁定位置与一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锁定元件与所述板体接合,从而将所述板体锁定到所述框架元件;在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锁定元件从所述板体脱离,从而使所述板体从所述框架元件解锁,所述解锁运动包括旋转运动的一分量及/或不平行于所述闭合平面的位移的一分量;以及一致动机构,安装在所述板体上,并配置成选择性地接合所述锁定元件,并使所述锁定元件脱离与所述板体的接合到达所述解锁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又一特征,所述致动机构包括一手柄,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板体上,从而在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致动机构促使所述锁定元件脱离与所述板体的接合;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致动机构允许所述锁定元件接合所述板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又一特征,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手柄朝向所述板体的一打开方向枢转。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又一特征,所述致动机构包含一致动构件,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板体上,并且配置成选择性地朝向所述锁定元件移动,从而所述锁定元件移动至所述解锁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又一特征,所述手柄包括与所述致动构件接合的一部分,并且其中所述手柄配置成当所述手柄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使得所述致动构件朝向所述锁定元件移动,从而所述锁定元件移动到所述解锁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又一特征,所述手柄包括朝向所述板体移动的一应急杆;以及通过所述应急杆的移动而致动的一连杆,所述连杆配置成接合所述致动构件,并且促使所述致动构件朝向所述锁定元件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又一特征,所述致动构件包括一辊元件,部署成支撑在所述锁定元件上。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教示,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将一门或一窗的一板体锁定到一框架元件的闩锁装置,所述闩锁装置包含:一锁定元件,安装在所述框架元件上,并且可在一锁定位置与一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锁定元件与所述板体接合,从而将所述板体锁定至所述框架元件,在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锁定元件从所述板体脱离,从而使所述板体从所述框架元件解锁;一止动闩锁,部署成采取一固定位置,在所述固定位置时,所述止动闩锁机械地阻止所述锁定元件的运动,以防止所述锁定元件移动到所述解锁位置,所述止动闩锁可移动到一释放位置,在所述释放位置时,所述锁定元件可自由移动至所述解锁位置;以及一致动机构,配置成选择性地将所述止动闩锁移动至所述释放位置,并将所述锁定元件移动至所述解锁位置,其中所述致动机构安装在所述板体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又一特征,所述致动机构包括一可手动地移动的手柄,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板体上,并且其中所述致动机构配置成使得所述手柄的运动顺序地使所述止动闩锁移动至所述释放位置,随后使所述锁定元件位移,以与所述板体脱离接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又一特征,所述止动闩锁安装在所述锁定元件上,并且配置成选择性地接合一邻接特征,从而阻止所述锁定元件位移到所述解锁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又一特征,所述止动闩锁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锁定元件上,并且配置成在所述固定位置与所述释放位置之间滑动;在所述释放位置时,至少一部分的所述止动闩锁缩回离开所述邻接特征,使得所述锁定元件可自由移动到所述解锁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又一特征,所述邻接特征是位在所述板体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又一特征,所述邻接特征是位在所述框架元件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又一特征,所述止动闩锁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锁定元件上,并且配置成在所述固定位置与所述释放位置之间枢转。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又一特征,所述致动机构包含一抓挡件,并且其中在所述固定位置时,所述止动闩锁与所述抓挡件接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又一特征,在所述锁定位置中的所述锁定元件与所述板体的一压力表面接合,所述压力表面相对于抵接所述框架的所述板体的一闭合平面倾斜,使得使所述板体朝着所述板体的一打开方向移动所施加的力被所述压力表面施加到所述锁定元件的多个压缩力抵抗。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教示,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将一门或一窗的一板体锁定到一框架元件的闩锁装置,从而在一闭合平面中延伸穿过所述框架中的一开口的至少一部分,所述闩锁装置包含:通过在一锁定位置与一解锁位置之间的一解锁运动;在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锁定元件与所述板体接合,从而将所述板体锁定到所述框架元件;在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锁定元件从所述板体脱离,从而使所述板体从所述框架元件解锁;以及一致动机构,安装在所述板体上,并配置成选择性地接合所述锁定元件,并移动所述锁定元件以脱离与所述板体的接合到达所述解锁位置,其中,在所述锁定位置中的所述锁定元件与所述板体的一压力表面接合,所述压力表面相对于所述闭合平面倾斜,使得使所述板体朝着所述板体的一打开方向移动所施加的力被所述压力表面施加到所述锁定元件的多个压缩力抵抗。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教示,还提供了一种门或窗,所述门或窗包含:一框架元件;一板体,配置成邻接抵靠所述框架元件的一部分;以及上述的闩锁装置,部署为选择性地将所述板体紧固到所述框架元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又一特征,所述板体是一滑动板体,配置成在一闭合状态与一打开状态之间朝向及远离所述框架元件滑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又一特征,所述板体是一铰接板体,配置成在一闭合状态与一打开状态之间朝向及远离所述框架元件旋转。

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术语“转移”及“移位”一般指各种元件的任何机械位移,包括但不限于线性位移、枢转运动、旋转运动及其组合。术语“板体”用于指在闭合状态下横跨至少部分开口部署的元件。板体和相应的封闭件可以是门,窗或任何其他类型的开口,其通过铰接或滑动板体选择性地闭合(或部分闭合)。

这里使用的短语“安装在”是指在两个元件之间的任意配置中附加到第二元件的第一元件,包含设置在第二元件上的第一元件、在第二元件内、附加到所述第二元件的任何外或内表面上等。

这里使用的短语“定义形成在”是指以任何方式提供在构件上的特征或元件,包含与构件整体形成,附接到构件等。

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术语“门”一般指任何移动板体,配置成选择性地阻挡并允许通过一开口进入一结构,例如一建筑物或一车辆,进入一受限区域的一入口,或在两个受限区域之间的入口,包含铰链门、滑动门、任何类型的窗户,以及用于覆盖车辆或其部分的罩子和行李箱等。

附图说明

为了理解本公开并且看看它在实施方式中如何实施,现在将参考附图仅通过非限制性示例描述实施例,其中:

图1a是根据本公开主题的一个示例具有闩锁装置的一板体的顶部剖视图;

图1b是图1a的板体在闩锁装置的一解锁位置的俯视剖视图;

图1c是图1a的板体在一打开状态的顶视剖视图,并且其中闩锁装置在一解锁位置;

图1d是图1a的所述板体在一打开状态的顶视剖视图,其中闩锁装置在一锁定位置;

图2a是根据本公开主题的另一个示例具有闩锁装置的一板体的透视图;

图2b是图2a的板体的顶部剖视图;

图2c是图2a的板体在闩锁装置的一锁定位置的俯视剖视图;

图2d是图2a的板体在闩锁装置的一解锁位置的俯视剖视图;

图2e是图2a的板体在一打开状态的顶视剖视图,并且其中闩锁装置在一解锁位置;

图3a是根据本公开主题的另一个示例具有闩锁装置的一板体的透视图;

图3b是图3a的板体的俯视剖视图;

图3c是图3a的板体在闩锁装置的一锁定位置的顶部剖视图;

图3d是图3a的板体在闩锁装置的一解锁位置的俯视剖视图;

图3e是图3a的板体在一打开状态的顶视剖视图,并且其中闩锁装置在一解锁位置;

图4a是图3a的板体在闩锁装置的另一个锁定位置的顶部剖视图;

图4b是图3a的板体在闩锁装置的另一个解锁位置的顶部剖视图;

图5a是根据本公开主题的另一个示例具有闩锁装置的一板体的透视图;

图5b是图5a的板体的顶部剖视图;

图5c是图5a的板体在闩锁装置的一锁定位置的俯视剖视图;

图5d是图5a的板体在闩锁装置的一解锁位置的俯视剖视图;

图5e是图5a的板体在一打开状态的顶视剖视图,并且其中闩锁装置在一解锁位置;

图6a是根据本公开主题的又一个示例具有闩锁装置的一板体的透视图;

图6b是图6a的板体的顶部剖视图;

图6c是图6a的板体在闩锁装置的一锁定位置的俯视剖视图;

图6c是图6a的板体在闩锁装置的一解锁位置的俯视剖视图;

图6e是图6a的板体在打开状态的顶部剖视图,并且其中闩锁装置在解锁位置;

图7a是通过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闩锁装置所截取的示意性局部水平剖视图,所述闩锁装置采用具有一死锁配置的一可线性地伸缩的锁定元件;

图7b至图7e是类似于图7a的一系列视图,示出了一板体安装的致动机构的操作以释放所述死锁配置并缩回锁定元件的阶段;

图8a是通过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闩锁装置所截取的示意性局部水平剖视图,所述闩锁装置采用一可线性地移位的板体安装的手柄来释放一枢轴框架安装的锁定元件;

图8b是通过类似于图8a的闩锁装置所截取的示意性局部水平剖视图,然而采用了一枢转的板体安装的手柄;

图9是通过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闩锁装置所截取的示意性局部水平剖视图,示出了一另一板体安装的致动机构,用于释放一框架安装的锁定元件;

图10是类似于图9的视图,示出了在所述手柄与所述锁定元件之间的一致动连杆的一另一实施方式;

图11a是通过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闩锁装置所截取的示意性局部水平剖视图,所述闩锁装置适于实现一推杆式释放机构;

图11b是图11a的闩锁装置的示意性局部剖切的等角视图;

图12a是沿着用于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中的一枢转的锁定元件的一中心平面所截取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示出了所述锁定元件附接到一框架元件的一形式;

图12b是采用图12a的锁定元件的结构的闩锁装置的示意性局部等角视图;

图12c是通过采用图12a的锁定元件的结构的闩锁装置所截取的示意性局部水平剖视图;

图13a是通过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闩锁装置所截取的示意性局部水平剖视图,所述闩锁装置提供了一板体安装的手柄以及一板体安装的动力致动器,以释放一框架安装的锁定元件;

图13b是类似于图13a的视图,示出了所述闩锁装置的一变型实施方式,所述闩锁装置增加多个减小摩擦的辊元件;

图14是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闩锁装置所截取的示意性局部水平剖视图,所述闩锁装置提供了一板体安装的手柄以及一板体安装的动力致动器,以释放一框架安装的锁定元件;

图15是通过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闩锁装置所截取的示意性局部水平剖视图,所述闩锁装置提供了一板体安装的动力致动器,以释放一框架安装的锁定元件;

图16是类似于图15的视图,示出了所述动力致动器的一替代配置;

图17a及图17b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闩锁装置的示意性剖切的等角视图,所述闩锁装置提供了一板体安装的圆柱锁,以释放一框架安装的锁定元件,所述多个视图是从一锁定的板体的第一侧及第二侧分别截取;

图17c是通过图17a的闩锁装置所截取的示意性局部水平剖视图;

图17d是通过图17a的闩锁装置所截取的示意性局部垂直剖视图;

图18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闩锁装置的示意性局部立体图,所述闩锁装置通过一手动地操作的手柄、一动力致动器以及一圆柱锁而提供操作;

图18b是类似于图18a的视图,其中所述手柄被移除以露出所述闩锁装置的多个部件;

图18c是图18a的闩锁装置的局部等角视图;

图18d及图18e是分别通过图18a的一圆柱锁驱动的致动器以及一动力致动器所截取的局部水平剖视图;

图19是通过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闩锁装置所截取的示意性局部水平剖视图,所述闩锁装置采用一可伸缩的锁定元件,所述可伸缩的锁定元件可沿倾斜于所述板体的闭合平面的一方向移动;

图20a至图20c是类似于图19的一系列视图,示出了用于动力致动所述闩锁装置的一系列操作;

图21a至图21d是类似于图19的一系列视图,示出了用于手动致动所述闩锁装置的一系列操作;

图22是类似于图19的视图,示出了所述闩锁装置的一变型实施方式,所述闩锁装置增加了一减小摩擦的辊元件;

图23是类似于图19的视图,示出了所述闩锁装置的一简化实施方式;以及

图24是通过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一另一闩锁装置所截取的示意性局部水平剖视图,所述闩锁装置采用具有一死锁配置的一可线性伸缩的锁定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一种闩锁装置,用于将诸如门或窗户之类的板体固定到围绕一开口的一框架元件上。所述闩锁装置包括一锁定元件,例如一螺栓或一闩锁,相对于所述框架元件可移位地安装,用于选择性地接合所述门或所述窗的板体。本发明提供一种安装在所述门或所述窗的板体上的致动机构,与所述框架元件上的所述锁定元件相互作用。所述致动机构配置成选择性地使所述锁定元件移动而不与所述门或所述窗的板体接合。

因此,可以通过操作所述门上的所述致动机构来执行所述门或所述窗的所述板体的打开,而不必与所述框架上的一机构相互作用。如参考附图详细解释的,所述致动机构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一机械操作的手柄、一钥匙操作的锁芯、一电动的、液压的或气动的致动器,或者上述的任意组合。上面的每个选项可以具有各种形状,并且可以以不同的方式配置,例如具有各种操作方向,以及与所述致动机构相互作用的方法,这将在下面参考各种非限制性示例进行举例说明。

本发明可以在多种不同类型的锁定元件的背景下实施。在附图中示出的多种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所采用的锁定配置,其中所述锁定元件相对于所述框架元件枢转地安装。已经发现这种类型的多种锁定结构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机械性能,特别是在试图强行打开所述板体的任何施加载荷沿着一锁定元件分布的情况下,所述锁定元件通常沿着所述框架元件的一显着长度延伸(通常超过所述框架元件长度的10%,并且在一些情况下沿着过半的所述框架元件的长度)。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用于通过一致动装置,例如安装在所述板体上的一手动地操作的手柄打开这种安装在框架上的锁定机构,从而将安装在框架上的锁定结构的所述多种机械优势与一安装在板体上的手柄的直观操作相结合。然而,本发明不限于应用于枢转的锁定元件,而是可以等同地应用于多种其他类型的锁定元件,所述锁定元件在其锁定位置与其解锁位置之间进行线性或更复杂的运动。

此外,根据一示例,如果所述锁定元件具有一“止动闩锁”,所述止动闩锁具有一死锁特征,则所述致动机构优选地配置成使得手柄的运动顺序地执行所述死锁的释放,然后所述锁定元件的位移脱离接合。下面将通过示例的方式呈现适合于各种不同类型的锁定元件的止动闩锁的机构的各种非限制性示例。

在此,将参照图1a至图1d给出在一滑动螺栓的背景下的本发明的一第一实施方式,并且示出了本发明的一方面的某些基本原理。图1a至图1d示出了一种铰链门,包含一门板体10、一框架元件12以及用于将所述板体10紧固到所述框架元件12的一闩锁装置20。尽管这里的描述是通过一种门的非限制性示例来描述的,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闩锁装置可以同样地在一种窗或任何其他情况下实施,其中一可移位的板体选择性地锁定就位横跨在一开口上。在本文所示的一组示例中,所述闩锁装置是在一铰接的板体的背景下示出的。在那种情况下,默认的部署通常是在碰撞的门框上,即在与铰链相对的一侧。然而,应注意的是,所描述的各种机构可以同样地部署在与铰链侧相邻的一框架的边缘上,或者在具有两种打开模式的一板体的情况下,其中有效的铰链可以沿着所述板体的两侧中的任一侧。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一铰链轴位于一板体的中间或一板体上任何其他位置的情况,或者更复杂的铰链装置在所述板体的区域之外定义一虚拟铰链的情况,或者其他更复杂的情况。

如图1a至1d所示,所述门板体10配置成在所述闭合状态中抵靠定义形成在所述框架元件12的一邻接部分13上的一肩部14。所述邻接部分13相对于所述门板体10设置,使得当所述门板体10在所述闭合状态时,它面向门板体10的框架面对部分15。

所述闩锁装置20包含一锁定元件,这里示出为一可伸缩销22,可滑动地安装在一框架凹槽24内的,所述框架凹槽24定义形成在所述框架元件12的所述邻接部分13上。所述可伸缩销22配置成使得其一部分在一锁定位置(如图1a所示)及一解锁位置(如图1b所示)之间滑入和滑出所述框架凹槽24,并且如下所述。根据一个示例,所述可伸缩销22可包含一倾斜尖端23,所述倾斜尖端23配置成在用以在所述锁定位置中从所述框架凹槽24伸出。所述可伸缩销22可以通过安装在所述框架凹槽24内部的一弹簧25偏置,使得所述可伸缩销22通常被推向所述锁定位置,例如所述可伸缩销22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框架凹槽24向外突出。

所述门板体10包含一板体凹槽18,定义形成在所述门板体10的所述框架面对部分15上。所述板体10配置成使得当所述板体10在所述闭合状态时,所述板体凹槽18相对于所述框架凹槽24同轴地设置。这样,在所述门板体10的所述闭合状态下,所述可伸缩销22从所述框架凹槽24向外延伸并进入所述板体凹槽18,从而将所述板体10锁定到所述框架元件12,如图1a所示。

因此,所述可伸缩销22可在所述锁定位置和所述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可伸缩销22延伸出所述框架凹槽24,使得当所述板体10在所述其闭合状态时,所述可伸缩销22的至少一部分,例如所述倾斜尖端23,与所述板体10上的所述板体凹槽18接合,从而将所述板体锁定到所述框架元件12上。另一方面,在所述解锁位置中,所述可伸缩销22从所述板体凹槽18脱离,从而将所述板体10从所述框架元件12解锁,如图1b所示。在所述解锁位置中,所述可伸缩销22可以完全或部分地设置在所述框架凹槽24内,使得所述板体10可以枢转到所述门或所述窗的所述打开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尽管在本示例中所述可伸缩销22配置成接合于所述板体凹槽18中的所述锁定位置,根据其他多个示例,所述板体凹槽18可以用一凹陷置换,所述凹陷配置成允许与所述可伸缩销22牢固接合。

所述闩锁装置20更包括一致动机构,具有一致动构件,在此示出为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板体凹槽18内的一致动销30。根据一个示例,所述致动销30的一长度略小于所述板体凹槽18的所述长度,使得所述致动销30可在所述板体凹槽18内滑动,当所述板体凹槽18的端靠近所述门板体10的所述框架面对部分15时是未被占用的。这样,所述致动销30可以在一缩回位置及一前向位置之间滑动,如图1a和1d所示,在所述缩回位置时,所述致动销30设置在所述板体凹槽18的所述内端;如图1b和1c所示,在所述前向位置时,所述致动销30设置在所述板体凹槽18的所述外端,使得所述致动销30的所述端部基本上与所述门板体10的所述框架面对部分15齐平。

因此,当所述门板体10在其闭合状态时,如图1a所示,所述致动销30可以滑动到所述缩回位置,允许可伸缩销22接合所述板体凹槽18,并且所述倾斜尖端23插入所述板体凹槽18的所述未占用端部内,从而将所述门板体10紧固到所述框架元件12上。然而,所述致动销30可以滑动到所述前向位置,从而将可伸缩销22从所述板体凹槽18推出到所述解锁位置,使得所述倾斜尖端23从所述板体凹槽18脱离,并且使所述门板体10可自由地从所述框架元件12移离到所述门板体10的所述打开状态,如图1b所示。

根据本示例,所述可手动操作的手柄35连接到所述致动销30,并且从所述板体10的所述表面突出,从而允许一用户与其相互作用。所述手柄35可以延伸穿过一开口37,定义形成在所述板体凹槽18及所述板体10的一外表面之间。所述开口37可以配置成允许所述手柄35侧向位移。例如,所述开口37可以宽于所述手柄35的所述宽度,使得后者可以在平行于所述板体凹槽18的轴线的一轴线上自由移动。

因此,当所述门板体10在其所述闭合状态时,所述手柄35可朝向所述框架元件12移动,从而将所述板体凹槽18内的所述致动销30移动到其前向位置。结果,所述可伸缩销22被推出所述板体凹槽18到其所述解锁位置,从而推动所述可伸缩销22的所述倾斜尖端23从所述板体凹槽18脱离,使得所述门板体10自由地从所述框架元件12移离到所述门板体10的所述打开状态,如图1b所示。

所述板体10的所述框架面对部分15可包含一倾斜部分19,配置成与所述可伸缩销22的所述倾斜尖端23相互作用。也就是说,所述倾斜部分19的所述倾斜方向对应于所述倾斜尖端23的所述倾斜方向,使得当所述板体从其所述打开状态枢转到其所述闭合状态时,所述框架面对部分15的所述倾斜部分19接合所述倾斜尖端23。这样,当所述板体朝向所述肩部14枢转时,即使后者在其所述锁定位置,所述板体的位移也不会被所述可伸缩销22阻挡,例如所述倾斜尖端23从所述框架凹槽24突出。而是,所述倾斜部分19接合所述可伸缩销22的所述倾斜尖端23,并且使所述可伸缩销22逐渐移动到其所述缩回位置,使得所述框架面对部分15可以抵靠所述肩部14。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其他多个示例的所述可伸缩销22可以由球轴承代替,所述球轴承配置成选择性地接合所述板体凹槽18。所述球轴承可以配置成当其被所述面向框架的部分15接合时缩回。例如,当所述板体10移动到其所述闭合状态时。这样,所述框架面对部分15可以形成为没有所述倾斜部分19。

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尽管本示例是一铰接门板体,但是一类似的闩锁装置可以用于一滑动门。

现在转到图7a至图7e,示出了总体上标记为600的一闩锁装置的一另一非限制性示例,所述闩锁装置用于将一门或一窗的板体602锁定至一框架元件604。在此,所述闩锁装置也包括安装在框架元件604上的一锁定元件606,所述锁定元件606在一锁定位置(图7a至图7c)与一解锁位置(图7e)之间移动,在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锁定元件606与所述板体602接合,从而将所述板体锁定至所述框架元件604,在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锁定元件606从所述板体602脱离,从而使所述板体从所述框架元件解锁。如图1a至图1d所示,锁定元件606的运动在此也是一滑动螺栓运动,其中锁定元件606在形成于(或安装至)框架元件604的一螺栓轨道608内线性滑动。

在此处所示的优选但非限制性示例中,闩锁装置600包括一止动闩锁610,部属成采取一固定位置(图7a及图7b),在所述固定位置时,止动闩锁610机械地阻止锁定元件的运动,以防止所述锁定元件移动到所述解锁位置,从而在某种意义上起到一“死锁”的作用,因为它可以防止试图将所述锁定元件推出其锁定位置的一未授权人员直接进行手动干预。止动闩锁610可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一枢转运动而移动到一释放位置(图7c),在所述释放位置中锁定元件606可自由移动到其解锁位置。

安装在板体602上的一致动机构配置成选择性地将止动闩锁610移动到所述释放位置,并且将锁定元件606移动到所述解锁位置。

在此处示出的非限制性但优选的示例中,止动闩锁610经由一枢转销612可枢转地安装在锁定元件606上。在其固定位置,止动闩锁610的一接合部614接合一相应的凸缘616,所述凸缘616提供了在框架元件604上的一邻接特征。

在此的板体602的所述致动机构被实现为一滑动致动器618,所述滑动致动器618在此被示出为由一手动地操作的手柄620移动,然而可选地,可以由各种其他手动或动力机构致动。在此的滑动致动器618设置有一前缘622,所述前缘622的成形且部署为以接合止动闩锁610的一前部,并将其枢转到其释放位置(图7c)。然后,滑动致动器618的进一步运动直接或间接地支撑在锁定元件606上,使滑动致动器618抵靠弹簧元件624缩回,直到其离开用于打开板体602的路径(图7e),从而允许打开门或或窗。

尽管示出了具有安装在锁定元件606上的一止动闩锁610的闩锁装置600,然而应当注意的是,本发明的各种止动闩锁的实施方式可以使用以其他方式部署的止动闩锁装置来实现,包括部署为框架元件的一部分的止动闩锁,以及部署在所述板体内的止动闩锁。此外,止动闩锁自身的运动可以是任何运动,包括一线性运动、一旋转运动以及任何组合或复合运动。作为另一示例,图24示出了一闩锁装置,其中一止动闩锁被实现为板体602的一部分。

具体地,在这种情况下,锁定元件606形成有一凹槽607,所述凹槽607被安装在板体602的一内部空间内的一板弹簧611上的一带倒钩的突出609接合。当所述板体抵靠着所述框架闭合并且锁定元件606接合所述板体中的一互补通道时,板弹簧611允许带倒钩的突出609越过锁定元件606的前缘,并与凹槽607咬合,从而保持锁定元件606提供死锁功能。如图所示,当手柄620向右移动时,滑动致动器618的一部分接合附接至板弹簧611或与板弹簧611成整体的一抵接块619,从而提起所述板弹簧,并使带倒钩的突出609与凹槽607脱离。这释放了锁定元件606以通过滑动致动器618的进一步运动而被推回。

现在转到图8a及图8b,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个子集涉及这样的装置,在这样的装置中,所述锁定元件执行一解锁运动,所述解锁运动与所述板体的闭合平面中的常规滑动螺栓运动不同。在图8a的闩锁装置630的示例中,所述锁定元件632配置为沿着一解锁运动移动,所述解锁运动包括旋转运动的一分量,并且在此示出的特别优选的示例中,是围绕一轴634的枢转运动。在此所示的锁定位置,锁定元件632接合板体602的一部分,以防止所述板体打开远离所述框架元件604。锁定元件632可通过绕轴634的一枢转运动而从其锁定位置移开,从而打开所述板体。类似于图7a所示,通过使用手柄620滑动一致动器螺栓618来致动锁定元件632的位移。

图8b示出了一闩锁装置640,所述闩锁装置640基本上与图8a的闩锁装置相似,并且相同的部件被类似地标记。在这种情况下,板体安装的致动器是一枢转地安装的手柄642,所述手柄安装成绕一轴644枢转至一致动器尖端646选择性地支撑在锁定元件632的一表面上,以将所述锁定元件从如图所示的其锁定位置移动到一解锁位置。应当注意的是,附带说明地,仅示意性地示出了闩锁装置640以及本文所示的各种其他示例,以示出操作原理,同时省略了通常将包括在一被部署的装置中的各种复位弹簧等等。所有这些细节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不言自明的。

图8a及图8b的示例均采用了一致动元件,所述致动元件被集成为作为一手柄的一部分运动。然而,应注意的是,所述致动元件以及一手动的手柄不必刚性地互连,并且不需要进行相同的运动。举例而言,图9示出了具有一拉动打开的手柄652的一闩锁装置650的一替代实施方式,所述闩锁装置650操作一滑动致动器654以将锁定元件632从其锁定位置选择性地移动至一解锁位置。在此示出的示例中,沿基本上垂直于所述板体的平面的一方向拉动手柄652导致一倾斜的致动器表面656支撑在滑动致动器654的一互补支撑表面658上,从而使所述滑动致动器移位。多个弹簧660、662使多个相应的致动器装置部件返回到其静止位置。

应当注意的是,使用手动地操作的手柄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通过期望的手柄运动的任何方向及类型来操作。选项包括手柄从所述板体上拉开,推向所述板体,在所述板体的平面内水平地或垂直地滑动,绕平行于或垂直于所述板体的平面的一轴旋转,或任何其他类型的运动,或所需运动类型的组合。

图10示出了一另一个变型的闩锁装置670,其在结构及功能上与闩锁装置650基本上相似,相似的部件被相似地标记。闩锁装置670与闩锁装置650的不同之处在于,手柄652的线性运动在此被转换为安装在一枢轴674上的一枢转的致动元件672的一旋转摇摆运动。手柄652的拉动拉动了一手柄轴的一脊676,以支撑在枢转的致动元件672的一个末端上,因此将所述元件套住以摇动,使得相反的末端支撑在锁定元件632的一侧面上,从而将其移动到一解锁位置。一复位弹簧678将所述枢转的致动元件偏压回到其静止位置。

图11a及图11b示出了类似于图9的原理的应用,用于使用在一推杆紧急逃生装置或“逃生门”的一闩锁装置880的实施方式中,其中朝着所述板体施加到一推杆882的力有效地释放了所述板体的锁定,以允许所述板体向外打开。在此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推杆882安装在多个致动器杆884上,所述致动器杆884终止于多个侧向地倾斜的致动器表面886,所述多个致动器表面886与一侧向滑动的内部致动器杆888的互补的多个倾斜支承表面接合,被部署以移动锁定元件632。下面将参照图5a至图5e描述一逃生门的实施方式的非限制性示例。

在图12a至图12c中示出了与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一锁定元件的配置的各种另外的选择。当在锁定状态时,相对于所述板体成一倾斜角度设置的一锁定元件的选择具有显着的优点,即,作用在所述板体上以试图打开所述板体远离所述框架元件的力,若非专有地,则主要被转换为作用在所述锁定元件上的压缩力。与暴露于弯曲力或剪切力(通常在常规螺栓中占主导)的一类似的锁定元件相比,这为一给定的锁定元件提供了增强的锁定安全性。当结合使用沿着所述板体的一尺寸的显着比例(通常至少为10%,并且在一些情况下为过半)拉长的一锁定元件时,即使使用相对较软的材料,此配置也可以实现高度安全的锁定。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某些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锁定元件实际上可以由相对柔软的材料形成,例如各种聚合物材料,并且可以采用材料的各种组合作为层、涂层或复合材料。

为了分散施加到所述锁定元件上的压缩力,板体602可以有利地形成一压力表面690,所述压力表面690相对于所述板体的闭合平面倾斜,使得用于使所述板体朝所述板体的一打开方向移动的所施加的力施加通过所述锁定元件632起作用的压缩力。所述压力表面几何形状在本文所示的本发明的许多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可见,包括图9至图23。

有许多选项可抵抗施加在框架元件604的侧部上的锁定元件632上的压缩力。对于在一铰链轴634上移动的枢转地安装的锁定元件,通常不依赖所述铰链轴承受主要负载。因此,在8a至11b的实施方式中,围绕铰链634的锁定元件632的一区域形成一曲率半径,与形成为框架元件604的一部分的一部分圆柱形支撑壁692相匹配。在这些情况下,每当在锁定时将相当大的力施加到板体602上时,铰链634的轻微的弯曲允许闭合锁定元件632与支撑壁692之间的小间隙,使得大部分负载通过压缩力直接传递至支撑壁692。

作为一替代,图12a至图12c示出了一实施方式,其中铰链634被实现为一承载铰链,可选地是通常被称为一“钢琴铰链”的类型(从其用途中借来支撑三角钢琴的沉重的盖),其沿着锁定元件632的一长度连续地延伸。所述铰链的第二翼牢固地固定到框架元件604。通过适当地选择铰链的材料、设计及尺寸,可以为每种给定的应用提供足够的承载能力,以承受广泛的预期负载。

现在转向图13a至图14,应当注意,本发明的板体安装的致动机构可以包括手动地操作的手柄、钥匙操作的机构以及动力致动器的机构(例如,电动、液压或气动)的任何组合。图13a至图14示出了一手动地操作的手柄与一动力致动器结合的示例。

具体地参照图13a,其示出了一闩锁装置700,包括一枢转地安装的手柄642,所述手柄安装在枢转轴644上,从而当从板体602拉开时,一致动区域702支撑在一可移动的致动器元件704上,以支撑在锁定元件632上,并且将所述锁定元件632从其如图所示的锁定位置移动到一解锁位置。在这种情况下,致动器元件704的运动发生在基本上垂直于所述框架内的板体602的闭合平面的方向上。除了所述手动地操作的手柄之外,闩锁装置700还包括一动力致动器706,例如一电动致动器,其被部署以提供可独立控制以将锁定元件632移动到一解锁位置的一释放机构。可以使用多种类型的电动致动器,包括但不限于螺线管以及各种电动机构。为了简化结构并减少部件总数,致动器706在此配置成当由手柄642移位时,使相同的致动器元件704移位。因此,此处示出的致动器706具有一杆708,所述杆708终止在一倾斜的致动器表面710上,所述倾斜的致动器表面710支撑在致动器元件704的一突出712上,使得杆708平行于闭合平面的位移导致致动器表面710横向推动致动器元件704,大致垂直于所述闭合平面,以压紧锁定元件632,并将所述锁定元件移向所述解锁位置。显然地,若出于任何原因是优选的,则可以在所述电动致动器与锁定元件632之间设置一单独的致动连杆。

在需要本地或远程电子控制或其他远程控制的一系列情况下,提供一电动执行器来释放板体的锁定可能是有用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按钮释放系统、对讲系统、键盘代码操作系统、智能卡及无线访问控制系统,以及各种紧急访问及紧急建筑物疏散装至。支持所有此类应用所需的附加系统组件(例如电源、逻辑控制器及通信接口)在本领域中是众所周知的,在此将不详细讨论。

图13b示出了类似于图13a的闩锁装置的一闩锁装置714,然而示出了在致动器元件704的末端处增加多个辊716,以减小倾斜的致动器表面710与突出712之间以及致动器元件704与锁定元件632之间的摩擦。所述多个辊可以使用任何有效减少摩擦的滚动元件来实现。最优选地,一滚珠轴承组件或一圆柱形滚子轴承用于高度有效地减少摩擦。这种轴承本身是众所周知的,并且在此将不进行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本文所述的本发明的任何实施方式可以包括这种类型的辊元件或轴承,这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

现在转向图14,其示出了一闩锁装置720,其基本上类似于闩锁装置700,然而示出了电动致动器706的一替代性部署,其中所述致动器的作用的方向垂直于闭合平面,并且平行于致动器元件704的运动的方向。

现在转向图15及图16,应当注意,本发明还适用于动力致动器是板体602中的唯一致动机构的情况。在图15的情况下,动力致动器的作用方向706平行于闭合平面,而在图16中,作用方向垂直于闭合平面。可以以有效地允许一适当成形的致动器杆708将锁定元件632从其锁定位置朝着其解锁位置直接或间接移位的方式来实现任何一种方向以及范围广泛的其他方向。

现在转向图17a至图17d,用于实现板体安装的致动机构的另一组选择是通过使用一锁芯。这些附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一闩锁装置730的一实现,其中一锁芯732被部署在板体602内。所述锁芯可以是双头锁芯,提供从门的每一侧可进入的一钥匙通道,如图所示,或者门的一侧可以设置有一手动旋钮,用于在没有钥匙的情况下从一受保护的空间内转动所述锁芯。另一种选择是采用一半长锁芯,所述锁芯只能从所述板体的一侧进入。在此示出的锁芯732的输出齿轮734与一齿状致动器元件736啮合,而通过转动锁芯线性地前进,以支撑在锁定元件632上,以将所述锁定元件632从其锁定位置移动到解锁位置。显然地,其他具有弧形或更复杂运动的机械连杆机构可以等同地用于将锁芯的旋转传递给锁定元件的位移。

锁芯732可以有利地实现为一圆柱体,所述圆柱体在运动中受限于旋转的一部分,并且可选地具有一弹簧,被部署成偏压所述圆柱体以返回其初始非解锁状态,从而无论何时关闭板体,默认情况下,闩锁装置都会自行锁定。可选地,对于某些应用,可以提供允许移除一钥匙的一第二稳定状态,其中致动器元件736保持在一解锁状态,而形成门或窗的一非锁定状态。

现在转向图18a至图18e,示出了一闩锁装置740的一示例,所述闩锁装置740实质上结合了闩锁装置700及730的特征,以通过从一侧的一手动的手柄,从另一侧的一钥匙操作的圆柱锁,以及用于电子或其他远程操作的一电动致动器提供解锁的能力。对于已经在图13a及图17a至图17d中描述的部件使用类似的附图标记。如在本发明的所有实施方式中一样,当被描述为“安装在板体上时”,各种部件可以安装在板体的一外表面上及/或板体的一内部空间内。在此所示的示例中,大多数的部件安装在板体的一内表面上,隐藏在手柄642的后面(为清晰起见,在图18b中已将其省略)。锁芯732穿过板体并在与钥匙槽相反的表面上提供其输出齿轮734。在这种情况下,致动器杆708与齿状致动器元件736形成有多个倾斜的致动器表面710,被部署为独立地作用在致动器元件704上。

尽管图8a至图18e已示意性地示出没有一止动闩锁(“死锁”)机构的细节的实施方式,然而应当注意,这些实施方式中的每一个最优选地结合一死锁装置来实现,例如以下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那些。

图2a至2e示出了具有闩锁装置51的一门或一窗的另一示例,所述闩锁装置51配置成将一板体50紧固到一框架元件52。根据本示例,所述板体50是一铰接门的一板体,并且配置成在其所述闭合状态下抵靠定义形成在所述框架元件52上的一肩部54。所述框架元件52还定义形成了用于将所述闩锁装置51保持在其中的一壳体55,使得当所述门在其闭合状态时,所述门板体50的所述框架面对部分57可以通过所述闩锁装置51接合。

根据本示例,所述闩锁装置51包含一锁定元件58,所述锁定元件58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框架元件52上并且可在一锁定位置(如图2b及2c所示)及一解锁位置(如图2a,2d及2e所示)之间移动。

所述锁定元件58可包含一第一端64和第二端66,所述第一端64配置成接合定义形成在所述门板体50的所述框架面对部分57上的一凹陷60,并且所述第二端66附加到所述框架构件52。为了允许所述锁定元件58绕所述第二端66枢转,所述第二端66具有一圆形形状,并且安装在定义形成在所述框架元件52上的一相应座上。

根据如图2b所示的一个示例,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锁定元件58朝向所述板体50枢转离开所述壳体55并且以相对于所述板体50的一斜角设置。根据这个示例,所述框架面对部分57上的所述凹陷60被定义形成一倾斜切口,呈现出相对于所述框架面对部分57的一角度表面。当所述锁定元件58在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倾斜切口凹陷60的角度相应于所述锁定元件58相对于所述板体50的角度。这样,当所述门板体50在其所述闭合状态,并且所述锁定元件枢转到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锁定元件58的所述第一端64与所述切口凹陷60接合,从而将所述板体50锁定到所述框架元件52。应当注意的是,术语“切口”在本文中用作描述凹陷60的最终形式,而不以任何方式限制用于产生配置的制造技术,其不一定包含“切割”。

当所述锁定元件58枢转远离所述切口凹陷60时,所述锁定元件58的所述第一端64从所述板体50上的所述切口凹陷60脱离,使得所述锁定元件58解锁并可自由旋转至所述打开状态,如图2d和图2e所示。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锁定元件58可以沿着所述框架元件的整个长度或大部分长度延伸,使得在所述锁定位置中,所述锁定元件58与所述切口凹陷60接合,其也可以沿着所述框架面对部分57的整个长度或大部分长度来定义形成。

根据本示例的所述闩锁装置51更包含一死锁元件,这里示出为一止动闩锁70,可选择性地布署用以将所述锁定元件58固定在所述锁定位置中。

止动闩锁70可枢转地安装在锁定元件58上,并配置成将所述锁定元件58固定在所述锁定位置。例如,所述止动闩锁70可包含一尾部72,所述尾部72延伸到所述壳体55中并且配置成选择性地接合定义形成在所述框架架元件52上的一邻接特征74。所述止动闩锁70还包含一头端78,所述头端78定义形成在所述止动闩锁70的一端,与所述尾部72相对并且朝向所述框架面对部分57延伸。

所述止动闩锁70配置成在一固定位置和一释放位置之间枢转,在所述固定位置时,所述锁定元件58固定在其所述锁定位置,在所述释放位置,所述锁定元件58自由地朝向所述壳体55枢转,从而脱离所述板体50的所述切口凹陷60。

在所述固定位置中,如图2b所示,所述尾部72与所述邻接特征74接合,从而预防了所述锁定元件58朝向所述壳体的枢转,并且使后者保持在其所述锁定位置。另一方面,在所述释放位置,所述止动闩锁70略微枢转,使得所述尾部72从所述邻接特征74脱离,使得不再预防所述锁定元件58移离所述凹陷60到所述解锁位置。

根据一个示例,所述止动闩锁70安装在沿着所述锁定元件58的宽度定义形成的一通道76中,使得所述止动闩锁可以在所述壳体55内的所述邻接特征74和所述框架面对部分57之间延伸。所述通道76的宽度略大于所述止动闩锁70的宽度,使得后者可以在所述通道76内枢转。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止动闩锁70的最大枢转角度因此可以由所述通道76的宽度确定。

这样,所述止动闩锁70枢转到其所述释放位置可以通过侧向推动所述头端78,从而使所述尾部72从所述壳体55内的所述邻接特征74脱离。

所述闩锁装置51更包含一致动机构80,配置成将所述锁定元件58移动到所述解锁位置。根据所示的示例,所述致动机构80还配置成枢转所述止动闩锁70到其所述释放位置,使得所述锁定元件58不固定并且可以枢转到所述解锁位置。

所述致动机构80包含一致动构件82,所述致动构件82可滑动地安装在板体上,例如在一凹槽85内,所述凹槽85定义形成在紧靠所述框架面对部分57并且相对于所述板体50横向延伸。所述致动构件82包括面向所述板体50的一外表面的一第一端84a及面向所述头端78的一第二端84b。

所述致动机构80更包含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板体50上的一可手动操作的手柄88,使得当其一第一端枢转枢转远离所述板体50时,其一第二端90被推向所述板体,如图2d所示。所述手柄88的所述第二端90配置成接合所述致动构件82的所述第一端84a。

这样,当所述把手88枢转离开所述板体50时,所述致动构件82被所述把手88的所述第二端90推动,并且被促使滑动,由此推动所述止动闩锁的所述头端78。结果,所述止动闩锁70枢转到其所述释放位置,使得所述尾部72脱离所述壳体55内的所述邻接特征74,并且所述锁定元件58自由地枢转远离所述凹陷60。

如上所述,安装有所述止动闩锁70的所述通道76配置成允许一预定的枢转角度,使得当所述止动闩锁70枢转到最大枢转角度时,所述止动闩锁70的所述尾部72抵靠所述通道76的所述内壁。因此,所述致动构件82的进一步位移导致其所述第二端84b进一步推动所述止动闩锁70的所述头端78,所述头端78不再能够枢转,从而引起所述锁定元件58的位移,其中所述止动闩锁70安装在远离凹陷60的位置。

这样,所述手柄88的单个枢转运动使得其所述第一端被拉离板体50,转移所述止动闩锁70到其所述释放位置,紧接着所述锁定元件58枢转到所述解锁位置。

如图2e所示,根据图示的示例,所述把手88如此安装在所述板体50上,使得其朝向所述板体的一开启方向枢转,导致所述致动构件82移动所述止动闩锁70到其所述释放位置,并且移动所述锁定元件58到其所述解锁位置。这样,当需要解锁和打开所述门板体50时,只需要在一个方向上进行单一运动。

应当理解,所述锁定元件58可包含一返回机构(未示出),所述返回机构配置成将所述锁定元件58从所述壳体55脱离到所述锁定位置。类似地,所述止动闩锁70可以被偏置相对于通常设置的所述固定位置。

图3a至4b示出了根据另一示例的具有闩锁装置101的一门或一窗,所述闩锁装置101配置成将一板体100紧固到所述框架元件102。如在前面的示例,所述板体是一铰链门的衣板体,并且配置成在其闭合状态时抵靠一肩部104,所述肩部104定义形成在所述框架元件102,所述闩锁装置101包含将所述闩锁装置101保持在其中的一壳体105。此外,所述板体包括一手柄132,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板体端部附近,并且配置成允许打开所述板体100,如下文详细说明。

如在前面的示例,所述闩锁装置101包含一锁定元件108,可枢转地安装在框架架元件102上的锁定元件108,并且可在一锁定位置(如图3b所示)及一解锁位置(如图3d及3e所示)之间移动。此外,如在前面的示例中,所述闩锁装置101包含一止动闩锁120,可选择性地布署用以将所述锁定元件108固定在所述锁定位置。

然而,根据本示例,可以通过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门板体100上的一手动致动器137或通过安装在所述壳体105内部的一旋转致动器117来执行致动所述锁定元件108和所述止动闩锁120。此外,应当注意,根据本示例,所述止动闩锁120配置成通过接合安装到所述板体100的所述手动致动器137上的一抓挡件来固定所述锁定元件108。与前一示例相反,其中所述止动闩锁70被配置成通过接合安装在所述框架元件12上的一邻接特征来固定所述锁定元件58。

应当理解的是,所述旋转致动器117可以用一线性致动器代替,所述线性致动器配置成枢转所述止动闩锁120及所述锁定元件108。

参照图3b至3e,本示例的详细说明如下,所述锁定元件108包含一第一端114及一第二端116,所述第一端114配置成接合定义形成在所述门板体100的所述框架面对部分107上的凹陷110,所述第二端116固定到所述框架架元件102。如图3b所示,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锁定元件108朝向所述板体100枢转并且相对于所述板体100设置在一斜角处。这样一来,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锁定元件108的所述第一端114与所述切口凹陷110接合,从而将所述板体100锁定到所述框架元件102,并且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锁定元件108枢转远离所述切口凹陷110,使得所述板体100解锁并可以自由地旋转到其所述打开状态,如图3e所示。

根据本示例的所述止动闩锁120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锁定元件108上,并且包含一尾部122,所述尾部122延伸到所述壳体105中并且配置成接合安装在所述壳体105内的所述旋转致动器117。另外,所述锁定元件108包含一钩128,所述钩128定义形成在所述止动闩锁120与所述尾部122相对并且朝向所述框架面对部分107延伸的一端部上。

所述钩128配置成接合定义形成在所述板体100的所述手动致动器137上的一抓挡件138,使得所述锁定元件108被固定在其所述锁定位置。

因此,所述止动闩锁120配置成在一固定位置和一释放位置之间枢转,在所述固定位置时,所述锁定元件108通过所述钩128与所述抓挡件138的接合而固定,在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锁定元件108可自由地朝向所述壳体105枢转,从而脱离所述板体100的所述切口凹陷110。

如上所述,根据本示例的所述闩锁装置101包括安装在所述壳体105内的一旋转致动器117。所述旋转致动器117配置成在一第一和一第二方向上选择性地旋转,在与所述止动闩锁120的所述枢转运动平行的一运动,同时接合所述止动闩锁120的所述尾部122。

如图3c和3d所示,当所述旋转致动器117沿第一方向旋转时,其所述旋转运动促使所述止动闩锁120的所述尾部122枢转,直到所述止动闩锁120另一端的钩128脱离所述手动致动器137上的所述抓挡件138,并且所述止动闩锁120移动到所述释放位置。

所述止动闩锁120的枢转角度可以通过与所述锁定元件108的接合来限制,使得所述旋转致动器117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进一步旋转促使所述锁定元件108枢转离开从所述凹陷110到所述解锁位置,如图3d所示。

参考图3e,当所述锁定元件108从所述凹陷110枢转离开并完全脱离其时,所述门板体100可被所述手柄132拉动到其所述打开状态。

所述旋转致动器117可沿一第二方向旋转,使得所述止动闩锁120的所述尾部122可枢转回所述固定位置,并且所述锁定元件108枢转回到所述锁定位置。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止动闩锁120及所述锁定元件108的枢转分别回到所述固定和锁定位置,可以通过一返回机构,例如弹簧(未示出)等等来执行。因此,所述旋转致动器117配置成当所述旋转致动器117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旋转时抵抗所述返回机构的力。然而,当所述旋转致动器117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止动闩锁120和所述锁定元件108通过所述返回机构的力分别被促使回到所述固定和锁定位置。

如上所述,根据本示例,致动所述锁定元件108和所述止动闩锁120可以通过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门板体100上的一手动致动器137来执行。所述手动致动器137可与手柄132整体形成,所述手柄132包括一把手135和所述手动致动器137。所述手柄132可以配置成绕一枢转点134在所述板体100上枢转,所述枢转点134定义形成在所述把手135和手动致动器137之间。根据本示例,所述手动致动器137配置成接合一凹座112,定义形成在所述锁定元件108上在所述锁定位置中,如图3b所示。

如上所述,根据本示例,所述致动机构用于在所述锁定和所述解锁位置之间移动,所述锁定元件包括一手动致动器137和一旋转致动器117。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手动致动器137和所述旋转致动器117可以彼此独立地操作。

现在将注意力转向图4a和4b,其中示出了所述手动致动器137的操作。为了手动打开所述门板体100,所述手柄132可朝向所述板体100的一开启方向枢转,从而使所述手动致动器137从所述凹座112滑出,从而使所述抓挡件138从所述钩128脱离,使得所述锁定元件108不再被所述止动闩锁120及所述抓挡件138固定。如图4b所示,所述手柄132朝向所述板体100的一开启方向进一步枢转,使所述手动致动器137将所述锁定元件108从所述凹陷110推离到所述解锁位置。

现在将注意力转向图5a至5e,一种闩锁装置151可实现用于将一应急门的一板体150紧固到一框架元件152。如先前示例所述,所述板体150是一铰接门的一板体,并且配置成在所述闭合状态中抵靠定义形成在所述框架元件152上的一肩部154,所述框架元件152包含用于将所述闩锁装置151保持在其中的一壳体155。此外,所述板体150包含一手柄162,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板体150上,并包含沿所述板体150水平延伸的一应急杆164。所述应急门可以配置成用于一室外开启方向,使得在所述门的一开启方向上推动所述应急杆164会引发所述板体150的打开,如下文所述。

如前述示例中,所述闩锁装置151包含一锁定元件158,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框架元件152上并且可在一锁定位置(如图5b所示)及一解锁位置(如图5d和3e所示)之间移动。另外,如在前述示例中,所述闩锁装置151包含一止动闩锁160,可选择性地布署用以在所述锁定位置中保护所述锁定元件158固定所述锁定元件158。

然而,根据本示例,所述止动闩锁160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锁定元件158内并且配置成在用以在一固定位置及一释放位置之间滑动,在所述固定位置时,所述止动闩锁160中的至少一个与一凹座156形式的一邻接特征接合,在所述释放位置时,至少一部份的所述止动闩锁160从所述凹座156缩回。此外,根据本示例,所述邻接特征,如凹座156,定义形成在所述板体150上,如下文所述,这与图2a至2e的示例相对,其中所述邻接特征74安装在所述框架元件上。

所述本示例的详细说明如后,请参照图5b至5e。所述锁定元件158包含一第一端166和一第二端168,所述第一端166配置成接合定义形成在所述门板体150的所述框架面对部分157上的一凹陷159,所述第二端168固定到所述框架架元件152。如图5b所示,在所述锁定位置中,所述锁定元件158朝向所述板体150枢转,并且相对于所述板体150设置在一斜角处。这样一来,在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锁定元件158的第一端166与所述切口凹陷159接合,从而将所述板体150锁定到所述框架元件152,从而将所述板体150锁定到所述框架元件152,并且在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锁定元件158从所述切口凹陷159枢转离开,使得所述板体150解锁并且可以自由地旋转到其所述打开状态,如图5e所示。

如上所述,根据本示例的所述止动闩锁160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锁定元件158内,并且配置成选择性地滑动在一固定位置及一释放位置之间,在所述固定位置时,所述止动闩锁160的至少一接合部份165从所述锁定元件158的所述第一端166突出,在所述释放位置时,所述止动闩锁160缩回所述锁定元件158内。

所述止动闩锁160可通过安装在所述锁定元件158内的一弹簧构件175弹簧偏置,并且配置成将所述止动闩锁160推动到所述固定位置,例如接合部分165从所述第一端166突出。

此外,如上所述,根据本示例的所述凹座156,配置成形成在所述切口凹陷159内部的一凹座,并且配置成与所述止动闩锁160的所述接合部分165接合。

因此,当所述门板体150处于所述闭合状态时,所述锁定元件158可枢转到所述锁定位置,其中所述第一端166与所述门板体150上的所述切口凹陷159接合。在这个位置,所述止动闩锁160可以转移到其所述的固定位置,其中所述接合部分165从所述第一端166突出,使得其接合形成在所述切口凹陷159内的所述凹座156,从而预防所述锁定元件158枢转远离从所述凹陷159到所述解锁位置。

所述锁定元件158还包含可枢转地安装在其上的一枢轴臂170,并且所述枢轴臂170连接到所述止动闩锁160,使得当所述枢轴臂170朝向所述锁定元件158枢转时,所述止动闩锁160促使朝述锁定元件158的内部滑动到达所述释放位置,所述枢轴臂170的目的在下文中解释。

所述闩锁装置151还包含一致动机构180,具有一致动构件,这里示出为一致动销172,可滑动地设置在定义形成在所述板体150的一凹槽174内,并且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终止于所述门板体150的所述框架面对部分157,所述第二端终止于定义形成在所述板体150内的一中空部分184。根据示出的示例所述凹槽174被如此定义,使得当所述板体150在其所述闭合状态时,所述凹槽174与所述锁定元件158的所述枢轴臂170同轴地设置。

因此,所述致动销172被配置成在所述凹槽174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在所述凹槽174内滑动,朝向及远离所述框架面对部分157的外表面,使得其第一端173a可以选择性地接所述枢轴臂170。如图5b所示,所述致动销172布置成使得其第二端173b布置在中空部分184的内部,其目的在下文中说明。

这样,如图5c所示,当所述致动销172向前滑动并且与所述枢轴臂170接合时,后者枢转并且导致所述止动闩锁160朝所述锁定元件158内滑动到达所述释放位置,如图5d所示。

所述致动销172可以通过一弹簧175偏置,使得所述致动销172通常被推离所述框架架对部分157的所述外表面。在这个位置,所述枢轴臂170朝向所述凹槽174的所述第一端枢转。

根据一个示例,所述致动机构180可以通过所述手柄162手动操作,如上所述,所述手柄162包含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板体150上的一应急杆164。所述手柄162可以在一第一位置和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锁定元件158被推离所述凹陷159,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锁定元件158自由地接合所述凹陷159。

例如,所述手柄162可包含一枢转安装件176,所述应急杆164安装在所述枢转安装件176上。所述枢转安装件176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门板体150上,并包含一倾斜构件178,配置成枢转进出形成在所述板体150内的一中空部分184。所述中空部分184定义为使得所述凹槽174的所述第二端可以通过所述中空部分184进入,并且所述致动销172的所述第二端173b在所述中空部分184内突出。

所述枢转安装件176的所述倾斜构件178包含被定义成具有不同厚度的一部分,使得当所述倾斜构件178在所述中空部分184内枢转时,所述倾斜部分面向所述凹槽174的所述第二端,并接合所述致动销172的所述第二端173b,以上所述设置在所述中空部分184中。

这样一来,当所述应急杆164被推到所述的第一位置时,所述枢转安装件176枢转并且所述倾斜构件178在所述中空部分184内滑动,使得所述倾斜构件178接合所述致动销172的所述端部。

结果,所述倾斜构件178选择性地推动所述致动销172在所述凹槽174内滑向所述框架面对部分157,从而推动所述枢轴臂170枢转并移动所述止动闩锁160至所述释放位置。进一步推动所述应急杆164使得所述倾斜构件178进一步枢转进入所述中空部分184并使得所述致动销172进一步在所述凹槽174内滑动。在这个位置,所述述枢轴臂170的进一步位移受所述锁定元件158的限制,因此通过所述致动销172的所述枢轴臂170的进一步位移使所述锁定元件158枢转离开所述切口凹陷159。

当所述应急杆164释放到所述手柄的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致动销172的所述弹簧175偏置所述致动销172,使得其朝向所述中空部分184缩回,并且允许所述枢轴臂170向后枢转并将所述止动闩锁160移动到所述固定位置,在所所述固定位置,所述止动闩锁160的所述接合部分165接合形成在所述切口凹陷159内的所述凹座156,从而预防所述锁定元件158枢转远离从所述凹陷159到所述解锁位置。

现在转向图19至图23,示出了本发明在一锁定机构上的一应用,据信其本身具有创造性。具体地,图19至图23示出了总体上用900表示的一闩锁装置,其中一框架安装的可伸缩的锁定元件902通过在与框架内的板体的闭合平面倾斜的一方向上的一运动而插入一板体904与一框架元件906之间。在此处示出的非限制性示例中,锁定元件902被安装成通过一线性滑动运动以相对于闭合平面优选地在30°与60°之间的角度,并且最优选地与闭合平面成约45°(±5°)的角度移动。锁定元件的非线性运动,例如一旋转运动或更复杂的复合运动也可以被使用,只要用于板体与框架之间接合及分离的运动的相关部分是所述的倾斜定向运动即可。以这样的角度倾斜地插入一锁定元件,以及在板体及框架上适当定向的压力表面一起提供了板体的高效锁定,其中,用于打开板体的力被转换成作用在锁定元件上的压缩力。

在此示出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闩锁装置900通过安装在框架元件906上的一旋转致动器908提供动力操作,并通过一板体安装的手柄910提供手动操作,并且包括由这些操作模式中的每一个释放的一死锁机构。具体地,锁定元件902在此包括一枢转地安装的止动闩锁元件912,其具有一接合齿914,所述接合齿914被一弹簧916偏压以接合板体904中的一互补凹槽918。所述接合提供了死锁功能,阻碍锁定元件902从其锁定位置到解锁位置的移位。

旋转致动器908包括一致动器主体(未示出),所述致动器主体使一双凸轮组件旋转,所述双凸轮组件包括刚性地互连的一第一凸轮920及一第二凸轮922。第一凸轮920被部署以作用在止动闩锁元件912的一尾部924上。第二凸轮922被部署以作用在与锁定元件902集成在一起的一框架926上。一弹簧928将框架926偏置,并且因此也将锁定元件902偏置到锁定位置。

在图20a至图20c中示出了用于通过旋转致动器908解锁板体的一系列操作。图20a示出了等同于图19的初始锁定状态。在所述旋转致动器908运转时,双凸轮组件开始旋转,并且第一凸轮920支撑在止动闩锁元件912的尾部924上,使其绕其枢轴摆动,并使齿914从凹槽918脱离(图20b)。双凸轮组件的进一步旋转使第二凸轮922支撑在框架926的内侧上,从而使锁定元件902移位以将锁定元件902缩回至一解锁位置(图20c),在所述位置所述锁定元件不再阻碍所述板体打开。通常,在一预定时间段之后,所述旋转致动器沿相反方向(如图所示逆时针)返回其起始位置,而允许弹簧928将锁定元件902返回至其锁定位置,或者将板体904重新锁定就位,或者等待板体904被推入关闭(使锁定元件的暂时弹性收缩抵靠弹簧),然后重新锁定。

作为动力致动的一替代,板体904也可以通过使用安装在板体上的手动的手柄910被手动打开。手动打开的顺序在图21a至图21d中示出。在通过绕一枢轴930枢转而使手柄910移位时,使一致动突出932抵靠止动闩锁元件912的一倾斜的远端,从而使所述止动闩锁元件枢转,直到接合齿914清除互补的凹槽918为止(图21b)。所述手柄的进一步运动推动锁定元件902抵抗弹簧928的作用而缩回到允许板体904打开的一位置。可选地,止动闩锁元件912的尾部924的一弯曲轮廓形成为使得在锁定元件902的缩回期间,尾部924与第一凸轮920的接触充分地摇动止动闩锁元件912,从而避免接合齿914与安装有锁定元件902的通道的壁的摩擦。随着所述板体开始移动,锁定元件902通过与板体的边缘接触而保持在其缩回状态,直到所述板体通过为止,此时锁定元件返回其默认的锁定位置,以准备在关闭时重新锁定门。

图22示出了闩锁装置700的一变型,其中致动突出932设置有一辊元件,例如滚子轴承934,以减小致动突起932与止动闩锁元件912之间的摩擦阻力。

图23示出了不具有一死锁机构的闩锁装置700的一简化形式。在这种情况下,锁定元件902的结构被简化为一实心块,并且仅使用单个凸轮机构进行动力致动。锁定元件的运动方向固有地使其相对难以通过从外部围绕板体的边缘插入工具或柔性元件来进行移位,并且优选地通过使用一子/母脊及槽接合936来进一步增强这种保护,使得实际上不需要一死锁机构。在所有其他方面,图23的闩锁装置的结构及功能与上面详述的闩锁装置700的结构及功能相同。

图19至图23的实施方式既可以使用一局部的螺栓状锁定元件实现,也可以使用一细长的锁定舌实现,所述锁定舌沿着板体的相应尺寸的一显着比例延伸,例如至少10%,并且在一些情况下为过半。

图6a至6e示出了一种闩锁装置201,配置成用于将一滑动门的衣板体200紧固到一框架元件202,这与所述前述示例相反,其中所述板体是一铰链门的衣板体。类似于前述示例,所述闩锁装置201包含一锁定元件210及一致动机构,所述锁定元件210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框架元件202上,所述致动机构包含安装在所述板体200上并且配置成与所述锁定元件210相互作用的一可手动操作的手柄212。

所述框架元件202包含一第一侧部204a,连接到一第二侧部204b并且与所述第一侧部204a间隔开,从而在其间定义一壳体206。所述壳体206配置成用于在其中接收所述板体200的一端部区段。

所述框架元件202还包含从所述第一侧部204a在所述壳体206内横向延伸的一邻接部分208,所述第一侧部204a在其边缘和所述第二侧部204b之间定义形成一开口205。所述开口205配置成允许所述板体200的所述端部区段通过其滑动到所述壳体206中。

根据这个示例,所述板体200可包含一凹陷,所述凹陷具有从所述板体200的所述表面朝向所述框架元件202的所述第一侧部204a突出的肩部209。

所述锁定元件210包括一第一端212a和一第二端212b,并且设置在所述壳体206中并且可在一锁定位置(图6a和6b)及一解锁位置(图6d和6e)之间移动。在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锁定元件210的所述第一端212a与所述板体200的肩部209接合,而所述第二端212b与所述框架元件202的所述邻接部分208接合,从而预防所述板体200从所述壳体206滑出。在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锁定元件210枢转,使得所述锁定元件210的所述第一端212a从所述板体200的所述肩部209脱离,这样所述板体200可自由滑动远离所述框架元件202到达所述打开状态。

根据一个示例,所述锁定位置中的所述锁定元件210相对于所述板体200以一斜角延伸,使得所述第一端212a与所述肩部209接合,所述肩部209也可以一相应的角度形成。这样,在所述锁定元件210的所述锁定位置中,所述板体200朝向所述板体的一开启方向的位移是通过施加在所述锁定元件208上及所述框架元件202的所述邻接部份208上的多个压缩力而形成反向。

所述闩锁装置201还可包含一正向锁定构件215,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壳体208内并具有一第一臂216a和一第二臂216b。所述第一臂216a配置成在所述闭合状态下接合所述板体200的一边缘,并且所述第二臂216b配置成接用以接合所述锁定元件210的一表面。所述正向锁定构件215配置成这样,当所述板体200滑入所述壳体208至达所述闭合状态时,所述板体200的所述边缘接合所述第一臂216a,并且推动它在与所述板体200的所述关闭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结果,所述正向锁定构件215枢转,并且所述第二臂216b将所述锁定元件210推动到所述锁定位置,例如所述第一端212a与所述肩部209接合。因此,所述正向锁定构件215允许在关闭所述门板体200时,将所述锁定元件210自动移位到其所述锁定位置。

应当理解的是,所述正向锁定构件215是一可选元件,并且根据其他示例的所述闩锁装置201包含一返回机构,所述返回机构配置成将所述锁定元件210推到其所述锁定位置。

如前述示例中,所述闩锁装置201还包含一止动闩锁218,选择性地布署用以在所述锁定位置中固定所述锁定元件210。所述止动闩锁218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锁定元件210的内部,并包含定义形成在其一端上的一钩部220a及定义形成在其一相对端的一接合部220b。所述止动闩锁218配置成在所述锁定元件210内滑动,而所述钩部220a设置在所述锁定元件210的一侧,而所述接合部220b设置在所述锁定元件210的一第二侧。所述止动闩锁218配置成在一固定位置及一释放位置之间滑动,在所述固定位置时,所述钩部220a与所述框架元件202上以一抓档件224形式的一邻接特征接合,在所述释放位置时,所述钩部220a从所述抓挡件224脱离。

所述止动闩锁218的所述钩部220a及在所述框架元件202上的所述抓挡件224配置成当所述锁定元件210枢转到其所述锁定位置时彼此接合。也就是说,当所述锁定元件210在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框架元件202上的抓挡件224与所述止动闩锁218的所述滑动轴平行设置。这样,在这个位置,如图6b和6c所示,所述止动闩锁218可以选择性地在一固定位置及一解锁位置之间滑动,在所述固定位置时,所述钩部220a与在所述框架元件202上的所述抓挡件224接合,从而预防所述锁定元件210枢转到所述解锁位置,在所述释放位置时,所述钩部220a从所述抓挡件224脱离,并且所述锁定元件210可自由地枢转到所述解锁位置。

由于所述止动闩锁218安装在所述锁定元件210上,当后者枢转到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抓挡件224不再平行于所述止动闩锁218的所述滑动轴,并且所述钩部220a不再能够与所述抓挡件224接合,如图6d所示。在这个位置,所述板体200可以滑出所述壳体206,如图6f所示。

所述止动闩锁218可以通过安装在所述锁定元件210内部的一弹簧构件222偏置,所述弹簧构件222将所述止动闩锁218推到所述固定位置。

所述闩锁装置201还包含一致动机构,所述致动机构包含安装在所述板体200上的一可手动操作的手柄212,并且配置成与所述锁定元件210相互作用,以将所述板体锁定到所述框架元件202。

根据示出的示例,所述手柄212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板体200上,并且包含一把手230及一致动构件232。所述致动构件232设置在所述板体200的所述表面附近,而所述把手230从所述板体200的所述表面突出,使得它可以被抓住。

所述手柄212安装成使得当所述板体200的所述边缘插入所述壳体206内时,所述致动构件232与其一起插入,并且配置成接合所述止动闩锁218的所述接合部220b。

所述手柄212可以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间枢转,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致动构件232朝向所述板体200的所述表面枢转,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致动构件232枢转离开所述板体200的所述表面。如图6c所示,当所述板体在所述闭合状态时,枢转所述手柄212到所述第二位置使得所述致动构件232接合所述止动闩锁218的所述接合部220b,并且促使所述止动闩锁218滑动到所述释放位置。在这个位置,所述钩部220a从所述抓挡件224脱离,并且所述锁定元件210可自由地枢转到其所述解锁位置。

从图6c中可以看出,所述止动闩锁218在所述锁定元件210内的滑动受到所述接合部220b邻接所述锁定元件210的限制。因此,所述手柄212的进一步枢转使所述接合部220b促使所述锁定元件210枢转到其所述解锁位置,如图6d所示。

这样,枢转所述手柄212的单一个运动使得其所述致动构件232拉离所述板体200,转移所述止动闩锁218到其所述释放位置,紧接着通过枢转所述锁定元件210到达所述解锁位置。

如图6e所示,根据示出的示例,所述把手212如此安装在所述板体200上,使得所述把手230朝向所述板体200的一开启方向枢转,使得所述致动构件232将所述止动闩锁218移动到所述述释放位置,并且将所述锁定元件210移动到所述解锁位置。这样,当需要解锁并打开所述门板体200时,只需要在一个方向上拉动所述把手230的一个单一动作。

就所附权利要求书在撰写时没有多项从属而言,这样做仅是为了满足不允许这种多项从属的司法管辖区的格式要求。应当注意的是,通过使权利要求多项从属所隐含的多个特征的所有可能组合被明确设想,并且应被视为本发明的一部分。

应当理解,以上描述仅旨在用作示例,并且在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内,许多其他实施方式也是可能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