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智能化固定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21742发布日期:2018-06-30 06:58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智能化固定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力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力智能化固定机器人。



背景技术:

接地棒,又名接地极,接地网,接地棒是以提高接地导体内部导电性能,降低接地导体外部土壤电阻率为理论依据所设计生产的,产品具有施工简便、占地面积小、无环境污染、使用寿命长、经济、导电性能优良等特点,普遍适用于通信、电力、交通、金融、石化、建筑系统等诸多领域,如通信局站、移动基站、调度机房、变电站、高速公路设施、计算机房、智能化小区等对接地要求严格的单位和部门,采用该系统均可以构成性能优良的接地系统,因此,深受人们喜爱,但是,由于埋入土壤内,接地棒需要良好的耐腐型,如何在接地棒外表面喷漆以及安装成为难题,如今人们都是对接地棒进行人工固定,过程繁琐复杂,固定时,人员需要拿住接地棒两端对其进行操作,人工固定不稳,操作时可能因手滑不能及时固定住接地棒,过程所耗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与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力智能化固定机器人,可以解决对现有固定接地棒过程中需要人员对接地棒进行人工固定,过程繁琐复杂,固定时,人员需要拿住接地棒两端对其进行操作,人工固定不稳,操作时可能因手滑不能及时固定住接地棒,过程所耗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和效率低等难题,可以实现对接地棒进行智能化多次固定与位置调节的功能,自动化固定,稳定夹稳,无需人工操作,耗费时间短,且具有操作简单、劳动强度小与工作效率高等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力智能化固定机器人,包括副板、辅助装置和两个夹持装置,辅助装置辅助接地棒位置调节,两个夹持装置相配合对接地棒进行夹持,所述的副板的上端安装有辅助装置,两个夹持装置安装在辅助装置的前后两端,辅助装置和夹持装置相配合使用完成接地棒智能化多次固定与位置调节的工艺。

所述的辅助装置包括方位调节机构和移动机构,方位调节机构安装在副板的上端,方位调节机构的上端安装有移动机构,方位调节机构带动移动机构进行位置调节,移动机构进行位置调节,辅助装置辅助接地棒锤进土壤,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的夹持装置包括底板、固定机构、六个压稳机构、微转机构和二次夹稳机构,底板安装在辅助装置的上端,底板的上端内侧安装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上均匀安装有六个压稳机构,底板的上端外侧安装有微转机构,固定机构与微转机构之间通过二次夹稳机构相连,固定机构起到支撑作用,六个压稳机构同时调节对接地棒一端进行限位,微转机构进行转动带动二次夹稳机构进行调节,二次夹稳机构对接地棒一端进行二次限位,两个夹持装置相配合对接地棒进行自动化固定,稳定夹稳,无需人工操作,喷漆时手部不会粘到漆料,操作简单,耗费短,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方位调节机构包括固滑槽、固滑杆、固气缸和移板,固气缸的底端安装在副板的上端,固气缸的顶端通过法兰安装在移板的下端,移板上对称安装有固滑杆,固滑杆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固滑槽相连,固滑槽对称安装在副板上,方位调节机构带动移板进行位置调节,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移动机构包括稳滑槽、稳滑杆、两个竖板、两个竖齿条、两个配合齿轮、两个固电机和两个称板,稳滑槽对称安装在移板上,稳滑槽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稳滑杆相连,稳滑杆对称安装在位于辅助装置前端的夹持装置上,位于辅助装置前端的夹持装置上通过电机座安装有两个固电机,且两个固电机对称布置,固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配合齿轮,配合齿轮上啮合有竖齿条,竖齿条安装在竖板上,竖板安装在移板上,两个称板下端安装在移板的后端,两个称板安装在位于辅助装置后端的夹持装置上,根据接地棒的长度,移动机构带动位于辅助装置前端的夹持装置进行位置调节,自动化调节,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固定机构包括两个撑杆和圆环板,两个撑杆的下端安装在底板的上端,两个撑杆的上端安装在圆环板上,圆环板上沿其周向均匀安装有六个通槽,两个撑杆对圆环板起到支撑的作用,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压稳机构包括L型固架、挤气缸和橡胶板,L型固架安装在圆环板的外壁,L型固架上安装有挤气缸,且挤气缸位于通槽内,挤气缸的顶端通过法兰安装在橡胶板上,且橡胶板为碗装结构,挤气缸带动橡胶板进行调节使得橡胶板对接地棒的外表面进行限位,自动化夹稳,操作简单,耗费短,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微转机构包括方形板、转滑槽、转滑块、旋板、转齿条、转齿轮和转电机,方形板安装在底板上,且方形板上设置有圆槽,圆槽内安装有转滑槽,转滑槽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转滑块相连,转滑块安装在旋板上,且旋板上设置有进出槽,旋板的右侧外壁上安装有转齿条,转齿条上啮合有转齿轮,转齿轮安装在转电机的输出轴上,转电机通过底座安装在方形板上,转电机带动转齿轮进行正转,转齿轮带动转齿条进行反转,转齿条在转滑槽与转滑块的辅助下带动旋板进行转动,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二次夹稳机构包括弧一杆和弧二杆,弧一杆的外端通过销轴安装在旋板上,弧一杆的内端通过销轴安装在弧二杆的外端,弧二杆的中部通过销轴安装在圆环板上,微转机构带动旋板进行反转,旋板带动弧一杆进行角度调节,弧一杆带动弧二杆进行角度调节,弧二杆的顶端同时工作对接地棒的外壁进行限位,自动化夹稳,操作简单,耗费短,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工作时,首先,工作人员将本发明放置到现有的调节设备上,之后,工作人员将未上漆的接地棒放置到本发明上,未上漆的接地棒依次穿过位于辅助装置后端的夹持装置与位于辅助装置前端的夹持装置,第二步,后端夹持装置上的压稳机构开始工作,挤气缸带动橡胶板进行调节使得橡胶板对接地棒的外表面进行限位,之后,微转机构开始工作,转电机带动转齿轮进行正转,转齿轮带动转齿条进行反转,转齿条在转滑槽与转滑块的辅助下带动旋板进行转动,之后,二次夹稳机构开始工作,微转机构带动旋板进行反转,旋板带动弧一杆进行角度调节,弧一杆带动弧二杆进行角度调节,弧二杆的顶端同时工作对接地棒的外壁进行限位,第三步,辅助装置上的移动机构开始工作,根据接地棒的长度,移动机构带动位于辅助装置前端的夹持装置进行位置调节,第四步,前端夹持装置上的压稳机构开始工作,挤气缸带动橡胶板进行调节使得橡胶板对接地棒的外表面进行限位,之后,微转机构开始工作,转电机带动转齿轮进行正转,转齿轮带动转齿条进行反转,转齿条在转滑槽与转滑块的辅助下带动旋板进行转动,之后,二次夹稳机构开始工作,微转机构带动旋板进行反转,旋板带动弧一杆进行角度调节,弧一杆带动弧二杆进行角度调节,弧二杆的顶端同时工作对接地棒的外壁进行限位,第五步,辅助装置上的方位调节机构开始工作,方位调节机构带动移板进行位置调节,可以实现对接地棒进行智能化多次固定与位置调节的功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可以解决对现有固定接地棒过程中需要人员对接地棒进行人工固定,过程繁琐复杂,固定时,人员需要拿住接地棒两端对其进行操作,人工固定不稳,操作时可能因手滑不能及时固定住接地棒,过程所耗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和效率低等难题,可以实现对接地棒进行智能化多次固定与位置调节的功能,自动化固定,稳定夹稳,无需人工操作,耗费时间短,且具有操作简单、劳动强度小与工作效率高等优点;

2、本发明设置有辅助装置,辅助装置自动化调节位置,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3、本发明设置有夹持装置,两个夹持装置相配合对接地棒进行自动化固定,稳定夹稳,无需人工操作,喷漆时手部不会粘到漆料,操作简单,耗费短,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夹持装置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夹持装置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至图3所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力智能化固定机器人,包括副板14、辅助装置4和两个夹持装置5,辅助装置4辅助接地棒位置调节,两个夹持装置5相配合对接地棒进行夹持,所述的副板14的上端安装有辅助装置4,两个夹持装置5安装在辅助装置4的前后两端,辅助装置4和夹持装置5相配合使用完成接地棒智能化多次固定与位置调节的工艺。

所述的辅助装置4包括方位调节机构41和移动机构42,方位调节机构41安装在副板14的上端,方位调节机构41的上端安装有移动机构42,方位调节机构41带动移动机构42进行位置调节,移动机构42进行位置调节,辅助装置4辅助接地棒锤进土壤,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的夹持装置5包括底板51、固定机构52、六个压稳机构53、微转机构54和二次夹稳机构55,底板51安装在辅助装置4的上端,底板51的上端内侧安装有固定机构52,固定机构52上均匀安装有六个压稳机构53,底板51的上端外侧安装有微转机构54,固定机构52与微转机构54之间通过二次夹稳机构55相连,固定机构52起到支撑作用,六个压稳机构53同时调节对接地棒一端进行限位,微转机构54进行转动带动二次夹稳机构55进行调节,二次夹稳机构55对接地棒一端进行二次限位,两个夹持装置5相配合对接地棒进行自动化固定,稳定夹稳,无需人工操作,喷漆时手部不会粘到漆料,操作简单,耗费短,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的方位调节机构41包括固滑槽411、固滑杆412、固气缸413和移板414,固气缸413的底端安装在副板14的上端,固气缸413的顶端通过法兰安装在移板414的下端,移板414上对称安装有固滑杆412,固滑杆412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固滑槽411相连,固滑槽411对称安装在副板14上,方位调节机构41带动移板414进行位置调节,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的移动机构42包括稳滑槽421、稳滑杆422、两个竖板423、两个竖齿条424、两个配合齿轮425、两个固电机426和两个称板427,稳滑槽421对称安装在移板414上,稳滑槽421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稳滑杆422相连,稳滑杆422对称安装在位于辅助装置4前端的夹持装置5上,位于辅助装置4前端的夹持装置5上通过电机座安装有两个固电机426,且两个固电机426对称布置,固电机426的输出轴上安装有配合齿轮425,配合齿轮425上啮合有竖齿条424,竖齿条424安装在竖板423上,竖板423安装在移板414上,两个称板427下端安装在移板414的后端,两个称板427安装在位于辅助装置4后端的夹持装置5上,根据接地棒的长度,移动机构42带动位于辅助装置4前端的夹持装置5进行位置调节,自动化调节,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的固定机构52包括两个撑杆521和圆环板522,两个撑杆521的下端安装在底板51的上端,两个撑杆521的上端安装在圆环板522上,圆环板522上沿其周向均匀安装有六个通槽,两个撑杆521对圆环板522起到支撑的作用,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的压稳机构53包括L型固架531、挤气缸532和橡胶板533,L型固架531安装在圆环板522的外壁,L型固架531上安装有挤气缸532,且挤气缸532位于通槽内,挤气缸532的顶端通过法兰安装在橡胶板533上,且橡胶板533为碗装结构,挤气缸532带动橡胶板533进行调节使得橡胶板533对接地棒的外表面进行限位,自动化夹稳,操作简单,耗费短,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的微转机构54包括方形板541、转滑槽542、转滑块543、旋板544、转齿条545、转齿轮546和转电机547,方形板541安装在底板51上,且方形板541上设置有圆槽,圆槽内安装有转滑槽542,转滑槽542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转滑块543相连,转滑块543安装在旋板544上,且旋板544上设置有进出槽,旋板544的右侧外壁上安装有转齿条545,转齿条545上啮合有转齿轮546,转齿轮546安装在转电机547的输出轴上,转电机547通过底座安装在方形板541上,转电机547带动转齿轮546进行正转,转齿轮546带动转齿条545进行反转,转齿条545在转滑槽542与转滑块543的辅助下带动旋板544进行转动,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的二次夹稳机构55包括弧一杆551和弧二杆552,弧一杆551的外端通过销轴安装在旋板544上,弧一杆551的内端通过销轴安装在弧二杆552的外端,弧二杆552的中部通过销轴安装在圆环板522上,微转机构54带动旋板544进行反转,旋板544带动弧一杆551进行角度调节,弧一杆551带动弧二杆552进行角度调节,弧二杆552的顶端同时工作对接地棒的外壁进行限位,自动化夹稳,操作简单,耗费短,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工作时,首先,工作人员将本发明放置到现有的调节设备上,之后,工作人员将未上漆的接地棒放置到本发明上,未上漆的接地棒依次穿过位于辅助装置4后端的夹持装置5与位于辅助装置4前端的夹持装置5,第二步,后端夹持装置5上的压稳机构53开始工作,挤气缸532带动橡胶板533进行调节使得橡胶板533对接地棒的外表面进行限位,之后,微转机构54开始工作,转电机547带动转齿轮546进行正转,转齿轮546带动转齿条545进行反转,转齿条545在转滑槽542与转滑块543的辅助下带动旋板544进行转动,之后,二次夹稳机构55开始工作,微转机构54带动旋板544进行反转,旋板544带动弧一杆551进行角度调节,弧一杆551带动弧二杆552进行角度调节,弧二杆552的顶端同时工作对接地棒的外壁进行限位,第三步,辅助装置4上的移动机构42开始工作,根据接地棒的长度,移动机构42带动位于辅助装置4前端的夹持装置5进行位置调节,第四步,前端夹持装置5上的压稳机构53开始工作,挤气缸532带动橡胶板533进行调节使得橡胶板533对接地棒的外表面进行限位,之后,微转机构54开始工作,转电机547带动转齿轮546进行正转,转齿轮546带动转齿条545进行反转,转齿条545在转滑槽542与转滑块543的辅助下带动旋板544进行转动,之后,二次夹稳机构55开始工作,微转机构54带动旋板544进行反转,旋板544带动弧一杆551进行角度调节,弧一杆551带动弧二杆552进行角度调节,弧二杆552的顶端同时工作对接地棒的外壁进行限位,第五步,辅助装置4上的方位调节机构41开始工作,方位调节机构41带动移板414进行位置调节,实现了对接地棒进行智能化多次固定与位置调节的功能,解决了对现有固定接地棒过程中需要人员对接地棒进行人工固定,过程繁琐复杂,固定时,人员需要拿住接地棒两端对其进行操作,人工固定不稳,操作时可能因手滑不能及时固定住接地棒,过程所耗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和效率低等难题,达到了目的。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