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片状材料的转移部件及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47210发布日期:2018-09-04 22:54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次性卫生用品生产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片状材料的转移部件及工艺。



背景技术:

专利号为201310385867.9的一次性卫生用品生产线上的后耳成型工艺装置公开了一种片状材料的在线间隔旋转叠合解决方案,通过对带状材料连续切断、拉开、转移、旋转、复合等,一系列的异型片状材料叠合到生产线的多层复合材料上的固定位置。在现有条件下,内外侧异型片状材料叠合到生产线上一般都是分开叠合,先叠合内侧再叠合外侧,或反之,在生产线达到一定的速度时,很细微的误差就会导致内外侧的片状材料叠合后在线速度方向出现偏移,超出误差范围,导致废品产生。在这种叠合机构中,切刀总成、拉开转移轮、旋转换向总成、叠合轮都需要内外两组,综上所述,现有叠合机构占用空间大,调整工位多,超出一定运行速度会产生较大偏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内外侧片状材料单独叠合过程中产生的前后位置误差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片状材料的转移部件及工艺,可实现内外侧片状材料同时叠合到生产线的多层复合材料上。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片状材料的转移部件,包括用于输入片状材料的带状基材输送装置,用于将片状材料切断成基材的切断转移轮,用于拉开基材间距的间距拉开轮,用于转移基材的旋转总成和将旋转总成转移过来的基材叠合到多层复合材料上的叠合轮,

所述的旋转总成包括同步转动的内侧旋转吸附盘和外侧旋转吸附盘,内侧旋转吸附盘和外侧旋转吸附盘中间设有中间旋转盘,所述的内侧旋转吸附盘上设有不可转内侧吸附盘和可转动的内侧吸附盘,不可转内侧吸附盘和内侧吸附盘总数量为2n个,n≥1,不可转内侧吸附盘和内侧吸附盘间隔设置,所述的外侧旋转吸附盘上设有与不可转内侧吸附盘位置一一对应的不可转外侧吸附盘和与内侧吸附盘位置一一对应的外侧吸附盘,所述的内侧吸附盘和外侧吸附盘上设有驱动两者自转的驱动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旋转总成中心设有固定轴,固定轴上固定有固定凸轮,所述的固定凸轮上设有曲线滑槽,所述的中间旋转盘上转动连接有自转主动轮心轴,所述的自转主动轮心轴一端铰接有自转凸轮臂,所述的自转凸轮臂上的滑动滚子在固定凸轮的曲线槽内滑动,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的自转主动轮心轴与内侧吸附盘之间及自转主动轮心轴与外侧吸附盘之间的齿轮机构或者同步带传动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齿轮机构包括所述的自转主动轮心轴在远离滑动自转凸轮臂的一端固定的第一齿轮机构,所述的内侧吸附盘上与第一齿轮机构啮合的第二齿轮机构及所述外侧吸附盘上与第一齿轮机构啮合的第三齿轮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旋转总成包括用于调整内侧旋转吸附盘和外侧旋转吸附盘之间距离的调整装置,所述的调整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的中间旋转盘的定位导向轴,所述的内侧旋转吸附盘和外侧旋转吸附盘在定位导向轴两端滑动,所述的中间旋转盘转动连接有导向丝杆,所述的内侧旋转吸附盘和外侧旋转吸附盘均与导向丝杆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齿轮机构为固定在自转主动轮心轴上的自转主动轮,所述的第二齿轮机构包括与内侧吸附盘固定连接的内侧自转从动轮,所述的第三齿轮机构包括与外侧吸附盘固定连接的外侧自转从动轮,所述的自转主动轮和内侧自转从动轮之间啮合有内侧行星轮,所述的自转主动轮和外侧自转从动轮之间啮合有外侧行星轮,所述的内侧行星轮、自转主动轮和外侧行星轮三者的中心位置共同铰接有主动轮连接轴承座,所述的内侧行星轮和内侧自转从动轮两者的中心位置共同铰接有从动轮连接轴承座,所述的外侧行星轮和外侧自转从动轮两者的中心位置共同铰接有从动轮连接轴承座。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内侧旋转吸附盘、外侧旋转吸附盘固定旋转盘一体化设置为固定间距旋转盘。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齿轮机构为固定在自转主动轮心轴上的固定间距自转主动轮,所述的第二齿轮机构包括与内侧吸附盘固定连接的固定间距内侧自转从动轮,所述的第三齿轮机构包括与外侧吸附盘固定连接的固定间距外侧自转从动轮。

进一步的,所述的在线间隔旋转叠合机构还包括用于固定旋转总成的固定座,所述的固定轴固定在固定座上,所述的固定轴上转动连接有旋转传动轴,旋转传动轴的一端连接中间旋转盘,旋转传动轴的另一端安装有传递扭距地传动啮合轮,传动啮合轮上连接有驱动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的在线间隔旋转叠合机构还包括内侧吸附负压仓和外侧吸附负压仓,所述的内侧吸附负压仓固定在旋转传动轴上,在一定角度内设有不同区间的负压仓,为内侧吸附盘吸附片状材料提供稳定负压;所述的外侧吸附负压仓固定在固定轴上,在一定角度内设有不同区间的负压仓,为外侧吸附盘吸附片状材料提供稳定负压。

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装置为驱动内侧吸附盘和外侧吸附盘自转的电机或旋转气缸。

一种如上所述的片状材料转移部件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所述的片状材料包括内侧带状基材和外侧带状基材(54),所述内侧带状基材和外侧带状基材通过带状基材输送装置(6)同时进入切断转移轮的切断刀辊上;

s2:所述的切断刀辊上具有异型刃,所述异型刃将内侧带状基材裁剪成外形不规则的内侧片状单元,所述异型刃将外侧带状基材裁剪成外形不规则的外侧片状单元,所述的间距拉开轮将内侧片状单元和外侧片状单元在周向方向的间距拉开;

s3:所述旋转总成将间距拉开的内侧片状单元和外侧片状单元转移到叠合轮,其中在旋转总成转移过程中,有一半的内侧片状单元位置与需求位置相同的片状材料不进行自转,另一半的内侧片状单元位置与需求位置相反的片状材料在转移过程中还进行着180°的自转,自转和不自转这两种运行状态在旋转总成上间隔交替进行,外侧片状单元自转和不自转的位置与内侧片状单元一一对应,且外侧片状单元的自转与内侧片状单元的自转同步进行;

s4:最后叠合轮将内侧片状单元和外侧片状单元同时转移并叠合到多层复合材料上。

有益效果:

(1)采用内外侧片状材料同时叠合到生产线上多层复合材料的机构,节约了机器上的安装空间,减少了零部件使用数量,降低了机器的单位能耗,方便了转产时的操作工序;

(2)本发明在原有基础上,将内外侧吸附转移组件集成在同一组部件中,解决了内外侧片状材料在前后两个工位叠合时,超过一定转速时因内外侧叠合的时间不同而造成位置的偏移;安装在同一部件上的内外吸附盘,在转移片状材料过程中,与基材运行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片状材料位置偏移的误差可以是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

(3)通过使用同一组主动轮来带动内外侧吸附盘上的从动轮,或旋转吸附盘使用独立的可控动力源,有效的解决了内外侧片状材料在自转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片状材料的转移部件的三维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片状材料的转移部件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旋转总成实施例1的结构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旋转总成实施例1的结构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旋转总成实施例1的结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内外侧吸附盘可调间距自转传动调整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内外侧吸附盘最大间距自转传动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旋转总成实施例2的结构主视图;

图9为本发明旋转总成实施例2的结构侧视图;

图10为本发明旋转总成实施例2的结构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内外侧吸附盘固定间距自转传动调整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内外侧带状基材带到片状单元转化示意图。

其中,1、旋转总成,11、中间旋转盘,112、定位导向轴,113、导向丝杆,114、自转主动轮心轴,115、自转凸轮臂,116、内外间距调整主动轮,117、间距调整从动轮,12、内侧旋转吸附盘,122、内侧固定吸附盘轴,123、内侧自转吸附盘轴,124、内侧吸附盘,124’、不可转内侧吸附盘,13、外侧旋转吸附盘,132、外侧固定吸附盘轴,133、外侧自转吸附盘轴,134、外侧吸附盘,134’、不可转外侧吸附盘,14、内侧吸附负压仓,15、外侧吸附负压仓,161、自转主动轮,162、内侧行星轮,163、内侧自转从动轮,164、外侧行星轮,165、外侧自转从动轮,166、主动轮连接轴承座,167、从动轮连接轴承座,17、固定座,171、固定轴,172、驱动组件,173、传动啮合轮,174、固定凸轮,175、旋转传动轴,18、固定间距旋转盘,191、固定间距自转主动轮,192、固定间距内侧自转从动轮,193、固定间距外侧自转从动轮,2、叠合轮,3、间距拉开轮,4、切断转移轮,42、切断刀辊,5、多层复合材料,51、外侧片状材料,52、内侧片状材料,53、外侧带状基材,54、内侧带状基材,6、带状基材输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一种片状材料的转移部件,包括用于输入片状材料的带状基材输送装置6,用于将片状材料切断成基材的切断转移轮4,用于拉开基材间距的间距拉开轮3,用于转移基材的旋转总成1和将旋转总成1转移过来的基材叠合到多层复合材料5上的叠合轮2,

旋转总成1包括同步转动的内侧旋转吸附盘12和外侧旋转吸附盘13,内侧旋转吸附盘12和外侧旋转吸附盘13中间设有中间旋转盘11,内侧旋转吸附盘12上设有不可转内侧吸附盘124’和可转动的内侧吸附盘124,不可转内侧吸附盘124’和内侧吸附盘124总数量为2n个,n≥1,不可转内侧吸附盘124’和内侧吸附盘124间隔设置,外侧旋转吸附盘13上设有与不可转内侧吸附盘124’位置一一对应的不可转外侧吸附盘134’和与内侧吸附盘124位置一一对应的外侧吸附盘134,内侧吸附盘124和外侧吸附盘134上设有驱动两者自转的驱动装置。

旋转总成1中心设有固定轴171,固定轴171上固定有固定凸轮174,固定凸轮174上设有曲线滑槽,中间旋转盘11上转动连接有自转主动轮心轴114,自转主动轮心轴114一端铰接有自转凸轮臂115,自转凸轮臂115上的滑动滚子在固定凸轮174的曲线槽内滑动,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自转主动轮心轴114与内侧吸附盘124之间及自转主动轮心轴114与外侧吸附盘134之间的齿轮机构或者同步带传动机构。

具体的,齿轮机构包括自转主动轮心轴114在远离滑动自转凸轮臂115的一端固定的第一齿轮机构,内侧吸附盘124上与第一齿轮机构啮合的第二齿轮机构及所述外侧吸附盘134上与第一齿轮机构啮合的第三齿轮机构。

其中在旋转总成1转移内侧片状单元51和外侧片状单元52过程中,均有一半数量的内侧片状单元51和外侧片状单元52的位置与需在多层复合材料5上叠合的位置相同时,它们只进行绕旋转总成1的中心转动,另一半数量的内侧片状单元51和外侧片状单元52的位置与需在多层复合材料5上叠合的位置相反时,它们在绕旋转总成1的中心在转动过程中,还绕各自的中心轴自转180°后,以达到与在多层复合材料5上叠合的位置相同,这两种运行状态是间隔交替进行,基于此工作原理,具体结构如下:

如图8,内侧吸附盘124和外侧吸附盘134所在位置命名为r1、r3、r5....,不可转内侧吸附盘124’和不可转外侧吸附盘134’所在位置命名为r2、r4、r6....,不可转内侧吸附盘124和内侧吸附盘124数量相同,不可转外侧吸附盘134’和外侧吸附盘134数量相同,不可转内侧吸附盘124’通过内侧固定吸附盘轴122安装在内侧旋转吸附盘12上,内侧吸附盘124通过内侧自转吸附盘轴123安装在内侧旋转吸附盘12上,不可转外侧吸附盘134’通过外侧固定吸附盘轴132安装在外侧旋转吸附盘13上,外侧吸附盘134通过外侧自转吸附盘轴133安装在外侧旋转吸附盘13上。

在工作过程中,内侧旋转吸附盘12,外侧旋转吸附盘13和中心旋转盘11以相同的角速度ω绕固定轴171做圆周运动,其中在内侧吸附盘124、外侧吸附盘134(在r1、r3、r5....等固定位置)在进行圆周运行过程中,还通过和固定凸轮174上的轨迹槽一起做复合运转,以内侧自传吸附盘轴123、外侧自传吸附盘轴133为中心轴,各自进行着180°的自转模式;其中内侧吸附盘124、外侧吸附盘134(在r2、r4、r6....等固定位置)分别跟随内侧旋转盘121、外侧旋转盘131一起绕固定轴171做圆周运动。

如图4和图9,在线间隔旋转叠合机构还包括用于固定旋转总成1的固定座17,固定轴171固定在固定座17上,固定轴171上转动连接有旋转传动轴175,旋转传动轴175的一端连接中间旋转盘11,旋转传动轴175的另一端安装有传递扭距地传动啮合轮173,传动啮合轮173上连接有驱动组件172,驱动组件172可以为电机。在线间隔旋转叠合机构还包括内侧吸附负压仓14和外侧吸附负压仓15,内侧吸附负压仓14固定在旋转传动轴175上,在一定角度内设有不同区间的负压仓,为内侧吸附盘124吸附片状材料提供稳定负压;外侧吸附负压仓15固定在固定轴171上,在一定角度内设有不同区间的负压仓,为外侧吸附盘134吸附片状材料提供稳定负压。

旋转总成1的结构具有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5,旋转总成1包括用于调整内侧旋转吸附盘12和外侧旋转吸附盘13之间距离的调整装置,调整装置包括固定在中间旋转盘11上的定位导向轴112,内侧旋转吸附盘12和外侧旋转吸附盘13在定位导向轴112两端滑动,中间旋转盘11上转动连接有导向丝杆113,内侧旋转吸附盘12和外侧旋转吸附盘13均与导向丝杆113螺纹连接。内侧旋转吸附盘12和外侧旋转吸附盘13之间通过导向丝杆113两端的螺纹来调整相对间距,导向丝杆113通过轴承设置在中间旋转盘11上,导向丝杆113与定位导向轴112平行,定位导向轴112和导向丝杆113分布在中心旋转盘11、内侧旋转吸附盘12和外侧旋转吸附盘13上,可以为周向均匀分布和不规则分布,在每一根导向丝杆113上都安装有间距调整从动轮117,每一个间距调整从动轮117都啮合有内外间距调整主动轮116,当旋转内外间距调整主动轮116时,所有的间距调整从动轮117都会带动相应的导向丝杆113旋转,从而实现内侧旋转吸附盘12和外侧旋转吸附盘13之间的间距调整。

如图6和图7,第一齿轮机构为固定在自转主动轮心轴114上的自转主动轮161,第二齿轮机构包括与内侧吸附盘124固定连接的内侧自转从动轮163,第三齿轮机构包括与外侧吸附盘134固定连接的外侧自转从动轮165,自转主动轮161和内侧自转从动轮163之间啮合有内侧行星轮162,自转主动轮161和外侧自转从动轮165之间啮合有外侧行星轮164,内侧行星轮162、自转主动轮161和外侧行星轮164三者的中心位置共同铰接有主动轮连接轴承座166,内侧行星轮162和内侧自转从动轮163两者的中心位置共同铰接有从动轮连接轴承座167,外侧行星轮164和外侧自转从动轮165两者的中心位置共同铰接有从动轮连接轴承座167。

自转主动轮161固定在自转主动轮心轴114的一端,自转主动轮心轴114通过滚动轴承配合在中间旋转盘111的定位孔内,自转主动轮心轴114的另一端连接有自转凸轮臂115,自转凸轮臂115中的滑动滚子在固定凸轮174的曲线槽内滑动,通过曲线槽来改变凸轮臂115相对基准面的角度,带动自转主动轮心轴114转动,从而实现自转主动轮161在做圆周运行的过程中还进行自转运行,自转主动轮161通过内侧行星轮162和外侧行星轮164分别带动内侧自转从动轮163和外侧自转从动轮165做相同角度的转动,内侧自转从动轮163和外侧自转从动轮165具有相同的齿数,当自转主动轮161每次转动的角度内的齿数刚好为内侧自转从动轮163齿数的一半时,可以使内侧自转从动轮163和外侧自转从动轮165自转180°,从而带动内侧吸附盘124、外侧吸附盘134(在r1、r3、r5....等固定位置)做180°的自转。

如图6和图7所示,为可调整间距的行星啮合齿轮传动示意图,内侧行星轮162和外侧行星轮164通过主动轮连接轴承座166和自转主动轮161连接并跟随转动,内侧自转从动轮163通过从动轮连接轴承座167和内侧行星轮162连接并跟随转动,外侧自转从动轮165通过从动轮连接轴承座167和外侧行星轮164连接并跟随转动,当通过调整内侧旋转吸附盘12和外侧旋转吸附盘13的间距时,主动轮连接轴承座166和从动轮连接轴承座167之间夹角发生改变,他们之间还保持啮合运行,当主动轮连接轴承座166和从动轮连接轴承座167调整到同一条直线上时,为调整到最大间距l2。同上所述,当内侧自转从动轮163和外侧自转从动轮165与自转主动轮161、内侧行星轮162和外侧行星轮164之间为齿形带传动时,当自转主动轮161在自转角度内的齿数,刚好为内侧自转从动轮163上齿数的一半时,内侧自转从动轮163和外侧自转从动轮165都同时完成180°的自转运行。

实施例2:

如图9和图10,内侧旋转吸附盘12、外侧旋转吸附盘13固定旋转盘11一体化设置为固定间距旋转盘18。

如图11,第一齿轮机构为固定在自转主动轮心轴114上的固定间距自转主动轮191,第二齿轮机构包括与内侧吸附盘124固定连接的固定间距内侧自转从动轮192,第三齿轮机构包括与外侧吸附盘134固定连接的固定间距外侧自转从动轮193。

固定间距自转主动轮191固定在自转主动轮心轴114的一端,自转主动轮心轴114通过滚动轴承配合在固定间距旋转盘18的定位孔内,自转主动轮心轴114的另一端连接有自转凸轮臂115,自转凸轮臂115中的滑动滚子在固定凸轮174的曲线槽内滑动,通过曲线槽来改变凸轮臂115相对基准面的角度,带动自转主动轮心轴114转动,从而实现固定间距自转主动轮191在做圆周运行的过程中还进行自转运行,固定间距自转主动轮191通过啮合带动固定间距内侧自转从动轮192和固定间距外侧自转从动轮193做相应的转动,固定间距内侧自转从动轮192和固定间距外侧自转从动轮193具有相同的齿数,当固定间距自转主动轮191每次转动的角度内的齿数刚好为固定间距内侧自转从动轮192齿数的一半时,可以使固定间距内侧自转从动轮192和固定间距外侧自转从动轮193自转180°,从而带动内侧吸附盘124、外侧吸附盘134(在r1、r3、r5....等固定位置)做180°的自转。

如图11所示,所述为啮合齿轮传动示意图,固定间距内侧自转从动轮192和固定间距外侧自转从动轮193啮合在固定间距自转主动轮191的两端,并跟随固定间距自转主动轮191一起做相同线速度的转动,当固定间距自转主动轮191通过凸轮臂115摆动做自转角度内的齿数,刚好为固定间距内侧自转从动轮192上齿数的一半时,固定间距内侧自转从动轮192和固定间距外侧自转从动轮193都同时完成180°的自转运行。同上所述,当固定间距内侧自转从动轮192和固定间距外侧自转从动轮193与固定间距自转主动轮191之间为齿形带传动时,当固定间距自转主动轮191在自转角度内的齿数,刚好为固定间距内侧自转从动轮192上齿数的一半时,固定间距内侧自转从动轮192和固定间距外侧自转从动轮193都同时完成180°的自转运行。

一种上述的片状材料转移部件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片状材料包括内侧带状基材53和外侧带状基材54,所述内侧带状基材53和外侧带状基材54通过带状基材输送装置6同时进入切断转移轮4的切断刀辊42上;

s2:切断刀辊42上具有异型刃,所述异型刃将内侧带状基材53裁剪成外形不规则的内侧片状单元51,所述异型刃将外侧带状基材54裁剪成外形不规则的外侧片状单元52,间距拉开轮3将内侧片状单元51和外侧片状单元52在周向方向的间距拉开;

s3:所述旋转总成1将间距拉开的内侧片状单元51和外侧片状单元52转移到叠合轮2,其中在旋转总成1转移过程中,有一半的内侧片状单元51位置与需求位置相同的片状材料不进行自转,另一半的内侧片状单元51位置与需求位置相反的片状材料在转移过程中还进行着180°的自转,自转和不自转这两种运行状态在旋转总成1上间隔交替进行,外侧片状单元52自转和不自转的位置与内侧片状单元51一一对应,且外侧片状单元52的自转与内侧片状单元51的自转同步进行;

s4:最后叠合轮2将内侧片状单元51和外侧片状单元52同时转移并叠合到多层复合材料5上。

具体的,如图12,外侧带状基材53、内侧带状基材54经过内外侧片状材料切断转移轮4后被切成相互交叉的片状材料(51-r1、51-r2、51-r3......,52-r1、52-r2、52-r3......)后,转移到间距拉开轮3上,由于间距拉开轮3和切断刀辊42表面的线速度的不同,相互交叉的片状材料被转移后就拉开一定的间距,当进入到旋转总成1后,有一半位置与需求位置相同的片状材料(51-r2、51-r4、51-r6......,52-r2、52-r4、52-r6......)跟随转移到叠合轮2上,另一半位置与需求位置相反的片状材料(51-r1、51-r3、51-r5......,52-r1、52-r3、52-r5......)在转移过程中,还进行着180°的位置翻转,变换到与需求位置相同后,再转移到叠合轮2上,最后叠合在多层复合材料5上的片状材料的位置都是相同位置。

当驱动装置为其他驱动方式时,驱动内侧吸附盘124和外侧吸附盘134自转可为电机或旋转气缸。可以分别对每一个自转的内侧吸附盘124和外侧吸附盘134分别设置一个电机或旋转气缸,也可以让一一对应的一组内侧吸附盘124和外侧吸附盘134使用一个电机或旋转气缸。

应当理解,以上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由本发明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