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门压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31825发布日期:2019-01-16 06:38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门压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清扫车车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门压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清扫车车门一般为左右双开式或向上单开式,此类车门的密封性不高,在车厢内有液体时,时常会出现液体滴漏的情况,影响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密封性高的一种车门压紧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门压紧装置,包括车厢体,还包括设置在车厢体后的上车门、下车门;

所述上车门上端通过弯曲部与绞座相铰接;所述下车门下端通过弯曲部与绞座相铰接;所述车厢体设置有对称倾斜油缸,所述油缸分别与上车门、下车门铰接;所述上车门、下车门交合处分别设置有左阶梯、右阶梯,所述左阶梯、右阶梯能相互配合;所述右阶梯中心设置有通孔,所述左阶梯中心设置有盲孔,上车门、下车门通过手栓穿过通孔及盲孔二次紧固,所述手栓包括手柄、紧固件,所述紧固件设置在手柄中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由于将车门分成上下两个车门,使得下车门与车厢体的缝隙更加小,里面如有液体不易从两者的缝隙之间流出;由于上下车门的交合处设置了阶梯形式,使得其能通过手栓进行二次压紧。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车厢体与车门之间,左阶梯与右阶梯配合处设置有密封垫。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通孔、盲孔内部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紧固件外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紧固件与通孔、盲孔可以通过螺纹配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a处放大结构图。

其中,1车厢体,2上车门,21左阶梯,22盲孔,3下车门,31右阶梯,32通孔,4弯曲部,5绞座,6油缸,7手栓,71手柄,72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车门压紧装置,包括车厢体,还包括设置在车厢体1后的上车门2、下车门3;

上车门2上端通过弯曲部4与绞座5相铰接;所述下车门3下端通过弯曲部4与绞座5相铰接;车厢体1设置有对称倾斜油缸6,油缸6分别与上车门2、下车门3铰接;上车门2、下车门3交合处分别设置有左阶梯21、右阶梯31,左阶梯21、右阶梯31能相互配合;右阶梯31中心设置有通孔32,左阶梯21中心设置有盲孔22,上车门2、下车门3通过手栓7穿过通孔32及盲孔22二次紧固,所述手栓7包括手柄71、紧固件72,紧固件72设置在手柄71中心。

上述车厢体1与上车门2、下车门3之间,左阶梯21与右阶梯31配合处设置有密封垫8。

上述通孔32、盲孔22内部设置有内螺纹,紧固件72外部设置有外螺纹,紧固件72与通孔32、盲孔22可以通过螺纹配合。

本发明新型的工作原理阐述如下:打开时,先旋转手栓7,后启动油缸6依次打开下车门3及上车门2;关闭时,依次关闭上车门2、下车门3,后用手栓7固定,由于阶梯的设置,压紧更加紧密。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清扫车车门领域的一种车门压紧装置,包括车厢体,还包括设置在车厢体后的上车门、下车门;所述上车门上端通过弯曲部与绞座相铰接;所述下车门下端通过弯曲部与绞座相铰接;所述车厢体设置有对称倾斜油缸,所述油缸分别与上车门、下车门铰接;所述上车门、下车门交合处分别设置有左阶梯、右阶梯,所述左阶梯、右阶梯能相互配合;所述右阶梯中心设置有通孔,所述左阶梯中心设置有盲孔,上车门、下车门通过手栓穿过通孔及盲孔二次紧固,所述手栓包括手柄、紧固件,所述紧固件设置在手柄中心。本发明结构简单,密封性高。

技术研发人员:时玉岗;刘军;常君行;马洪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扬州三源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0.20
技术公布日:2019.0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