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群组组装治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21060发布日期:2018-10-09 22:07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光学镜头生产治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后群组组装治具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后群组是两头组装,需要分别设计两种组织治具来实现后群组组装目的,小头组装时,后镜框底部有三个固定柱,治具需要有三个卡槽来固定才可组装,组装另一头时,将小头放置在治具孔内,不可触碰到镜片表面造成伤痕、脏污现象,同时还增加治具使用和工位摆放的密集度。

为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后群组组装治具结构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后群组组装治具结构,具有能两面使用、节约占地空间及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后群组组装治具结构,包括:模座主体,所述模座主体上间隔均匀地设置有盘孔,所述模座主体的一面上、且在每一所述盘孔的周侧上均间隔均匀地设置有:第一卡合槽、第二卡合槽和第三卡合槽,所述模座主体的另一面上、每一所述盘孔的打孔高度均高于后群框的小头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合槽、所述第二卡合槽和所述第三卡合槽的深度均小于所述盘孔的深度。

优选地,所述模座主体的四个端角均为倒角。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合槽、所述第二卡合槽和所述第三卡合槽的宽度均为2.2±0.05mm。

优选地,每一所述盘孔的直径均为11.3±0.05mm。

优选地,所述模座主体的长度和宽度均为108±0.02mm。

优选地,所述模座主体的高度为18mm±0.05mm。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合槽、所述第二卡合槽和所述第三卡合槽的深度为4.4mm±0.0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群组组装治具结构,通过在所述模座本体上设置所述盘孔,在所述模座主体的一面上、且在每一所述盘孔的周侧上均间隔均匀地设置有:第一卡合槽、第二卡合槽和第三卡合槽,并在所述模座主体的另一面上、每一所述盘孔的打孔高度均高于后群框的小头面,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双面使用、集双模具功能于一体,且有效节省了占地空间和降低了生产成本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群组组装治具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群组组装治具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群组组装治具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阐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附图仅供参考和说明使用,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

请参考图1及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群组组装治具结构,包括:模座主体1、盘孔2、第一卡合槽3、第二卡合槽4及第三卡合槽5,所述盘孔2间隔均匀地开设在所述模座主体1上,所述第一卡合槽3、所述第二卡合槽4及所述第三卡合槽5间设均匀地开设在每一所述盘孔2的周侧、且开设在所述模座主体1的一面上,所述模座主体1的另一面上、每一所述盘孔2的打孔高度均高于后群框的小头面。

具体地,所述模座主体1的四个端角均为倒角,所述模座主体1的长度和宽度均为108±0.02mm,所述模座主体1的高度为18mm±0.05mm,每一所述孔盘2规则地设置在所述模座主体1上。

每一所述盘孔2均为圆柱体型,每一所述盘孔2的直径均为11.3±0.05mm。

所述第一卡合槽3、所述第二卡合槽4和所述第三卡合槽5的深度均为4.4mm±0.05mm。所述第一卡合槽3、所述第二卡合槽4和所述第三卡合槽5的深度均小于所述盘孔2的深度,设置所述第一卡槽3、所述第二卡合槽4和所述第三卡合槽5,便于本实用新型在生产过程中,对待加工产品的卡合安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模座本体1的一面上、且在每一所述盘孔2的周侧间隔均匀地设置所述第一卡合槽3、所述第二卡合槽4和所述第三卡合槽5,使得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卡合方便的特点,再在所述模座本体1的另一面上将每一所述盘孔2的高度均设置为高于后群框的小头面的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两种组装治具的功能,两面使用的方式降低了占用空间、同时还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置还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