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电力配件拾取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07141发布日期:2018-09-21 23:17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电力配件拾取工具。



背景技术:

在配电柜进行操作,装拆螺栓时,电力配件(如:螺帽、垫片、螺杆、工具、器件等)容易掉落在狭小的空间内,人手伸不进去,但电力配件不能遗留在里面。如果电力配件遗留在里面,容易引起短路故事,轻则引起设备无法送电,重则导致变压器短路或烧毁。需一工具将狭小空间内的螺帽、垫片、螺杆、工具、器件等电力配件拾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电力配件拾取工具,该工具容易拾取狭小空间内的电力配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多功能电力配件拾取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杆、连接线、夹子、手柄夹、导向轮;

所述操作杆包括绝缘弹簧软管、上硬绝缘管、下硬绝缘管、手柄,下硬绝缘管的下部套有手柄,绝缘弹簧软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上连接管,绝缘弹簧软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下连接管,上硬绝缘管的下端部与上连接管固定连接,下硬绝缘管的上端部与下连接管固定连接;

下硬绝缘管的下部上固定有铰接板,手柄夹的中部与铰接板铰接;夹子包括左夹片、右夹片、铰接轴,左夹片、右夹片的中部交叉并由铰接轴铰接,夹子的中下部位于上硬绝缘管的管孔的上端部内,夹子的铰接轴与上硬绝缘管固定,左夹片的下端与上硬绝缘管固定,位于左夹片的下端的上硬绝缘管上安装有导向轮,右夹片的下端与连接线的一端固定,连接线的另一端绕过导向轮后穿过上硬绝缘管、上连接管、绝缘弹簧软管、下连接管,再穿入下硬绝缘管中,然后从下硬绝缘管上的线孔中穿出与手柄夹的上端固定连接。

所述的上硬绝缘管的管孔的上端内固定有LED灯,LED灯由电源线与电池相连,电池固定在上硬绝缘管的管孔内,电源线上设有开关,开关位于上硬绝缘管的外侧壁上,所述上硬绝缘管的外侧壁上设有电源线孔。

所述的上硬绝缘管的管孔的上端内固定有强磁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采用了绝缘弹簧软管,绝缘弹簧软管可弯曲,可适用于窄小空间的操作,该工具容易拾取狭小空间内的电力配件。具有适用范围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手柄夹,2-下连接管,3-绝缘弹簧软管,4-连接线,5-上连接管,6-连接孔,7-导向轮,8-强磁柱,9-铰接轴,10-夹子,11-LED灯,12-电池,13-上硬绝缘管,14-下硬绝缘管,15-手柄,16-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如图1所示,多功能电力配件拾取工具,包括操作杆、连接线4、夹子10、手柄夹1、导向轮7;

所述操作杆包括绝缘弹簧软管3、上硬绝缘管13、下硬绝缘管14、手柄15,下硬绝缘管14的下部套有手柄15(手柄15为绝缘套管,下硬绝缘管14的上端部设有连接孔),绝缘弹簧软管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上连接管5,绝缘弹簧软管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下连接管2(上连接管5、下连接管2上均设有用于螺杆连接的连接孔,绝缘弹簧软管可弯曲),上硬绝缘管13的下端部(设有连接孔6)与上连接管5固定连接(本实施例采用螺杆穿过连接孔后旋上螺母,可采用螺纹连接,也可采用其它连接方式),下硬绝缘管14的上端部(设有连接孔)与下连接管2固定连接(本实施例采用螺杆穿过连接孔后旋上螺母,可采用螺纹连接,也可采用其它连接方式);

下硬绝缘管14的下部上固定有铰接板(铰接板靠近手柄15上端),手柄夹1的中部与铰接板铰接(可通过销轴铰接);夹子10包括左夹片、右夹片(以夹子上部为准,分左、右)、铰接轴9,左夹片、右夹片的中部交叉并由铰接轴9铰接,夹子10的中下部位于上硬绝缘管13的管孔的上端部内,夹子10的铰接轴9与上硬绝缘管13固定,左夹片的下端与上硬绝缘管13固定,位于左夹片的下端的上硬绝缘管13上安装有导向轮(或导向环)7,右夹片的下端与连接线(如:金属线)4的一端固定,连接线4的另一端绕过导向轮(或穿过导向环)后穿过上硬绝缘管13、上连接管5、绝缘弹簧软管3、下连接管2,再穿入下硬绝缘管14中,然后从下硬绝缘管14上的线孔中穿出与手柄夹1的上端固定连接。

手握手柄夹1,可操作夹子10将电力配件(如:螺帽、垫片、螺杆、工具、器件等)拾取。绝缘弹簧软管可弯曲,容易拾取狭小空间内的电力配件。

所述的上硬绝缘管13的管孔的上端内固定有LED灯11,LED灯11由电源线与电池12相连,电池12固定在上硬绝缘管13的管孔内,电源线上设有开关16,开关16位于上硬绝缘管13的外侧壁上,所述上硬绝缘管13的外侧壁上设有电源线孔。设LED灯,可光线暗的地方或夜间操作。

所述的上硬绝缘管13的管孔的上端内固定有强磁柱8(磁铁)。设强磁柱8,可将金属的电力配件吸取。

以上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效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