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紧装置及其移动电源充电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65512发布日期:2019-03-22 19:00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夹紧装置及其移动电源充电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电源充电设备,尤其是指一种夹紧装置及其移动电源充电模组。



背景技术:

现有移动电源租赁设备或移动电源充电模组,移动电源依靠若干对上下安装的包扎轴形成对移动电源的过盈夹紧,并以包扎轴表面对移动电源表面的产生摩擦力来克服模组充电座的弹簧反力,从而锁定移动电源保持在充电位置。

这种表面夹紧摩擦力上下包扎轴之间的圆心距、包扎轴的外径、移动电源的厚度尺寸、电机驱动力矩都相关,对生产工艺和零件加工精度要求较高,生产成本相对较高。

当包扎轴之间的上下间距变大,或包扎轴的外径变小,移动电源的厚度变小,则包扎轴与移动电源之间的配合过盈量减少,所产生的摩擦力减少,致使包扎轴对移动电源的摩擦保持力变小或难以锁定充电宝,若此时的摩擦力小于模组充电座反向弹力,则移动电源会被充电座反向弹力推出,导致移动电源接触模组充电座充电不良而报故障。

反之,当包扎轴之间的上下间距变小,或包扎轴的外径变大,移动电源的厚度变大,则包扎轴与移动电源之间的配合过盈量加大,所产生的摩擦力倍增,致使包扎轴对移动电源的摩擦夹紧力过大,电机的驱动力矩不足克服,移动电源无法被吸纳进入仓道而报故障。

另外移动电源被夹紧力过大时,用户需用较大的力才能把移动电源取出,且若取出力过大还会影响用电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夹紧装置,解决现有夹紧装置性能不可靠、易造成故障、使用不便,且对生产工艺和零件加工精度要求较高,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移动电源充电模组,解决现有充电模组结构结构复杂、成本高,且移动电源的夹紧使用不便、故障率高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夹紧装置,包括运载体,所述夹紧装置进一步包括夹块,夹块弹性地安装于运载体的侧壁形成弹性夹持物件的结构。

夹块套设于运载体侧壁,夹套与运载体侧壁之间安装弹性件;夹套与运载体侧壁之间借助弹性件的伸缩可改变相对位移地配合;夹紧装置借助弹性件的伸缩夹紧和/或拖行被夹持物;所述夹紧装置底部设置有轮子。

所述运载体侧壁与夹套之间形成凹槽与凸轨之间的滑动配合;运载体呈拱形,运载体左右两侧壁分别向下延伸并分别套装左右夹块形成弹性夹持结构;物件夹持于运载体左右两侧壁之间,物件两侧与左右夹块弹性抵紧。

夹块包括左右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二侧壁与运载体侧壁之间设置所述弹性件;借助弹性件的伸缩,夹块第二侧壁与运载体侧壁之间可贴近或远离地活动配合;被夹持物件与夹块第二侧壁相抵接;所述弹性件为弹簧、弹片、拉簧、片簧或弹性体。

所述第二侧壁的相互背对的外壁面和内壁面,其中内壁面与运载体侧壁的内壁面相对间隔且二者之间设置所述弹性件;夹块第二侧壁内壁面和/或运载体侧壁的内壁面设置用于安装和容纳弹性件的导向斜坡;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导向斜坡两侧的台阶;导向斜坡中间向下延伸地限定一容纳滑槽;所述弹性件为弹簧,套设于一柱体上;柱体一端设置于运载体侧壁的内壁面或夹块第二侧壁内壁面,另一端指向或容纳于夹块第二侧壁内壁面或运载体侧壁的内壁面上设置的容纳滑槽;第二侧壁向下延伸,其外壁面上形成伸出部;被夹持物件抵紧于夹块第二侧壁的外壁面;夹块的伸出部位于物件下表面。

所述柱体表面设置有凸筋,弹簧由凸筋定位;运载体左右侧壁分别套设一夹块,左右侧壁上的夹块的伸出部形成左右相对地延伸;被夹持物件两侧抵紧于左右侧壁夹块的第二侧壁之间。

夹块内部形成内腔,运载体侧壁嵌套于夹块内腔,其底端穿过内腔;所述夹块包围运载体侧壁地设置;夹块的第一侧壁位于运载体侧壁外壁面的外侧,与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位于运载体侧壁内壁面的内侧;夹块进一步包括前后相对的前后侧壁;左右相对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与前后侧壁一起围成整体结构,内部限定所述内腔,且包围运载体侧壁;夹块进一步包括位于内腔底部的底壁;底壁下表面设置转轴,转轴上套设轮子。

运载体左右侧壁套设的左右夹块结构对称地设置;运载体侧壁底部向下形成突出的爪部,爪部向下伸出夹块内腔的底壁,与前侧壁和/或后侧壁之间形成凸轨与凹槽的相对左右滑动配合。

运载体侧壁向下延伸形成一对所述爪部,一对爪部之间的间隔形成缺口;夹套的底壁向外延伸形成承托面,承托面支撑于爪部之间的缺口端面;夹套前后侧壁的内壁上形成左右延伸的凸轨,运载体侧壁底端的爪部上形成左右贯通的凹槽,凸轨嵌套于凹槽内左右滑动配合。

为解决本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移动电源充电模组,包括容置移动电源的仓体,仓体内设置仓道;所述移动电源充电模组进一步包括所述的夹紧装置;夹紧装置弹性地夹持并运载移动电源进出仓道或充电。

仓体包括位于仓道底部的下板,仓道前端为仓道口;下板上设置轨道,所述夹紧装置可沿所述轨道前后往复运动地安装于下板上;所述轨道沿前后方向延伸;下板上进一步设置有支撑移动电源重量的支撑筋;移动电源弹性地夹持于运载体左右两侧壁之间,移动电源两源左右侧面抵接于夹块第二侧壁外。

所述轨道自前向后沿斜线设置;越靠近仓道口的轨道朝仓道的左侧或右侧偏移,轨道向后延伸越向中间靠拢;所述轨道为两条,两条轨道靠近仓道口间距越大,向后间距越小;夹紧装置底部的轮子与轨道侧壁之间滚动配合或离开轨道侧壁;所述支撑筋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仓道的后壁上设置充电针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夹紧装置,该夹紧装置左右的两个夹块各装上弹性件,以弹力推动两个夹块来夹紧物件如移动电源,依靠夹紧力可拖运移动电源进行移动。这种弹性夹紧移动电源的方式,可适应移动电源尺寸波动,对移动电源的夹紧兼容性较高,结构简单可靠。

该夹紧装置对移动电源的夹紧力,又可在Y型轨道上所处行程位置不同而弹力发生变化。发挥不同用途:比如在用户需归还和放入移动电源进仓道时,其夹紧装置的弹力就变小,用户只需较小的力就能把移动电源归还入仓道内。比如在用户需租借和拿走移动电源时,夹紧装置的弹力变小,用户只需较小的力就能把移动电源从仓道内取走。比如夹紧装置拖运移动电源过程或移动电源在仓道中归位需充电时,其弹力变大,可克服充电针座上的小弹簧反力,可给移动电源提供较大的夹紧力让移动电源位于充电位置不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电源充电模组一种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移动电源充电模组的对应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电源充电模组中无移动电源状态下截去部分长度后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电源充电模组中有移动电源状态下截去部分长度后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电源充电模组充电状态下截去部分长度后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电源充电模组的夹紧装置位于仓道口位置的截去部分长度后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夹紧装置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锁紧装置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锁紧装置的夹块与运载体之间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锁紧装置的弹簧释放状态下夹块与运载体之间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锁紧装置的弹簧挤压状态下夹块与运载体之间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运载体的立体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夹块的立体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夹块的另一视角立体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板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6以及图15,一种移动电源充电模组100,包括用于吸纳移动电源9并给移动电源充电的仓体6,仓体6内部形成仓道63。仓道63用于收容移动电源9并供移动电源9出入和充电。仓体6前端设置有仓门5,仓门5处设置为仓道口,仓道口作为移动电源入口和/或出口用于放入和/或取出移动电源9,仓道口与仓道63贯通。仓道63的内侧壁设置供移动电源9充电的充电座7,可以理解,充电座7根据移动电源的充电端子的位置而设置于仓体内对应位置。仓道63中设置有移动电源的夹紧装置30,夹紧装置30将移动电源9运载进出仓道63,可以实现移动电源9的吸入充电或送出供使用。夹紧装置30位于仓体6的下板60上方且可往复运动。下板60位于仓体6的底部,下板60的顶面设有两条(但不限于两条)支撑筋62,用于支撑住移动电源9并对移动电源9起到承重作用。下板60的顶面还设有两条(但不限于两条)轨道64,夹紧装置30通过其底部安装的轮子34沿轨道64往复运动。

请同时参照图7~14,本实用新型的夹紧装置30包括运载体3和夹块36,夹块36夹持于运载体的侧壁上从而形成移动电源的夹持结构。两夹块36分别活动地夹持于运载体3两侧壁32,活动地与运载体的侧壁配合,且活动地与移动电源9配合。本实用新型附图所揭示的实施例中,夹块36、运载体侧壁32、移动电源9三者之间弹性地相互配合,具体地,夹块36与运载体的侧壁32之间设置弹性件如弹簧37,且可变化夹紧力地将移动电源夹紧于运载体两侧壁之间。所述弹性件一般为弹簧,如弹片、拉簧、片簧或弹性体或其它弹性部件也适用。弹性体可以是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

运载体3形如拱门,两侧壁32分别向下延伸,两侧壁32的底部各套设一夹块36,移动电源9夹持在运载体两侧壁32底端之间,并由夹块36进一步弹性地夹紧。侧壁32上设置有凹槽320,凹槽320横向(或左右方向)地即向运载体两侧的方向开设。具体实施时,凹槽320可设置于拱门侧壁的前后端部表面(此处前后端面与运载体前后往复移动的方向一致),用于容纳夹块36的凸轨,当把夹块36套装在运载体的侧壁上后,夹块36的凸轨就嵌入侧壁端面的凹槽320内:一方面对夹块36起到限定作用,防止夹块脱出,另一方面限制夹块的凸轨只能在此凹槽中来回滑动。

再次参照图12,运载体两侧壁32向下延伸,其底端形成爪部321,所述凹槽320形成于爪部321侧面。凹槽320的长度左右贯通。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每一侧壁32底端形成一对爪部321,一对爪部321中间沿侧壁形成一段缺口324。侧壁32的内壁面设有凸起的柱体33,如圆柱。柱体33侧表面上设有细凸筋362,柱体33用于串入弹性件如弹簧37,细凸筋330用于装弹簧37时的初限位。

运载体3上设置螺纹孔(未图标),一螺杆87穿过运载体3的螺纹孔二者之间螺纹配合从而通过螺杆转动而驱动运载体3沿螺杆87长度方向作前后往复运动。运载体的两侧壁32的外壁面上设置凸起的导柱,用于运载体3的滑动支撑。

夹块36套设在运载体3的侧壁32上,作为一种实施例,夹块36套设在运载体3拱门两侧壁32上并将侧壁底端包围起来,以利于夹块36整体就不易变形和松脱。套设在运载体左侧壁上的夹块36与套设在运载体右侧壁上的夹块36结构对称设置。

再次参照图7-11以及图13~14,夹块36内部形成内腔360,内腔360顶部可敞开,底部对应开设供运载体爪部321向下穿出的开孔(未图示)。运载体侧壁32底端穿过内腔360,内腔360周围环绕的侧壁包围运载体侧壁32的下段,为便于描述,将内腔360周围环绕的侧壁分为左右相对方向的第一侧壁3601和第二侧壁3602以及前后相对方向的前后侧壁3603、3604,各侧壁为一体结构,也可以是各侧壁组状成整体结构。其中第一侧壁3601位于运载体侧壁32外壁面的外侧且与运载体侧壁32外壁面可贴近或远离活动配合,与其相对的第二侧壁3602则位于运载体侧壁32内壁面的内侧且与运载体侧壁32内壁面之间间隔一定距离以容纳侧壁32上的柱体33及其套设的弹簧37。较佳地,所述间隔大于侧壁上的柱体33长度。相应地,第二侧壁3602一起可远离或靠近运载体侧壁32内壁面地活动配合。前后侧壁3603、3604分别位于运载体侧壁32前后端面外部。从而形成夹块36包围运载体侧壁32的套装结构。

运载体侧壁32的内壁面上的柱体33收容于内腔360内并朝向夹块内腔360的第二侧壁3602。第二侧壁3602的内壁面(位于内腔360内的壁面)上对应柱体33的位置设置有导向斜坡362以及容纳滑槽363。导向斜坡362自第二侧壁3602顶端向下设置一定深度,容纳滑槽363设置于导向斜坡362中间向内腔360底部延伸,导向斜坡362以及容纳滑槽363的设置便于安装和限位弹簧37。夹块内腔360的第二侧壁3602向下延伸,其外壁面(位于腔体360外部与其内壁面相背)上设有一伸出部365,图中所示的例子中,该伸出部365是延伸的平板,当然也不限于平板结构。运载体两侧壁32上套设的两夹块36的伸出部365相对地延伸,且位于移动电源的下方,借助移动电源的下表面而平衡夹紧装置。内腔360底壁3605一侧抵接于第二侧壁3602的内壁面上,另一侧朝向运载体侧壁32的方向延伸形成一承托面364。承托面364向运载体侧壁32延伸而支撑于运载体侧壁底部的缺口324的端面下方。夹块内腔360底壁的下表面设置有转轴361,转轴上套设有轮子34,以利于夹紧装置30在下板轨道上滚动配合。夹块内腔360的前后侧壁3603、3604向下延伸,可以与第二侧壁3062一体延伸,向下延伸的前后侧面的内壁面(位于腔体360一侧的壁面)上形成凸轨366。凸轨366呈左右方向延伸(即沿前后侧面的宽度方向设置),可嵌入运载体侧壁32上设置的凹槽320内且二者形成左右方向的移动配合。

再次参照图7~8,组装时,夹块36套设在运载体3的侧壁32上,具体是将夹块36自运载体侧壁32的底端向上套,运载体侧壁底端的爪部321穿过夹块内腔360的底壁,侧壁32上设置的凹槽320套于夹块36的凸轨366外,即凸轨366插入凹槽320中形成相对滑动或移动配合。本实施例中,运载体侧壁底端的两爪部321分别抵持于夹块的前后侧壁3603、3604的内壁面,前后侧壁内壁面上设置的凸轨366可相对移动地卡入爪部321上设置的凹槽320内。两爪部321之间的缺口324的端面抵接于下方的夹块承托面364。柱体33容置在内腔360内,弹簧37套设在运载体侧壁上设置的柱体33上,且由柱体表面的细凸筋330定位。弹簧37一端抵接于运载体侧壁内壁面,另一端抵紧于夹块第二侧壁3602的内壁面,使得夹块36与运载体侧壁32之间弹性配合,且随着弹簧37的压缩或伸展而改变夹块36与运载体侧壁32之间的相对位移。具体实施例中,夹块36内腔360宽度比拱门侧壁32大,故夹块36可相对侧壁32的内外壁面在左右方向上进行移位,当无移动电源时,如图3所示,夹块36在弹簧37的作用下夹块会往靠近仓道63中间方向移位。当有移动电源时,如图4所示,夹块36在移动电源的挤推下,夹块会往偏离仓道63中间方向移位,这个移位量与移动电源的宽度相适应。夹块36的底部设置的转轴361,装配轮子34后,轮子34可绕着此转轴361旋转,轮子34外径可贴着轨道64侧壁作滚动,从而可减少轮子34与轨道64间在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夹块内腔360中设有导向斜坡362和容纳滑槽363,导向斜坡363提供间隙空间以利于夹块容易把自然状态的弹簧37包围住,随着夹块36不断压入,弹簧37沿着导向斜坡台阶367滑动并逐步处于压缩状态而具有弹力。由于组装无需螺钉或其他紧固件来限位弹簧37,故这种装配方式操作简单。容纳滑槽363与导向斜坡台阶367的配合,容纳滑槽363提供空间给运载体的拱门侧壁上的柱体33可在容纳滑槽363内移位。运载体上的柱体33高度和夹块36的容纳滑槽363的深度之间尺寸相适配:在一种情况下,运载体3处于靠近充电针座7位置,且无移动电源在仓道63中,夹块36在弹力作用下会往内移最大量,夹块的外侧面会贴到运载体的外侧壁面时为最大位移量,此时柱体33的尾端331仍位于容纳滑槽363内,确保串在柱体33上的弹簧37不会从柱体33的尾端331脱出。另一种情况是运载体3处于靠近仓道口位置,且有移动电源9在仓道63中,尤其是移动电源宽度比较大时,夹块36在移动电源的挤推下会往外移最大量,此时柱体33的尾端331不会干涉到容纳滑槽面,并确保夹块36仍有左右移位的余量。

弹簧37通过施加弹力在夹块36的导向斜波台阶367上,为夹紧移动电源提供弹力。夹块中间部位设置的承托面364,相应可顶住运载体拱门侧壁上的缺口324的端面,此承托面364能限制夹块36在水平方向移动而不至于发生晃动或倾斜。夹块36底端设有的伸出部365,伸出部365所处的高度可设置为略低于下板60的支撑筋62,以利于夹块36的伸出部365无需分担移动电源9的承重,在有移动电源放入后,可借用移动电源的下表面来稳住夹块36以防止夹块发生加大较大角度的倾斜。

如图7~8所示组装好的夹紧装置30,其左右的两个夹块36各装上弹簧37,以弹力推动两个夹块36来夹紧移动电源9,依靠夹紧力可拖运移动电源9进行移动。该夹紧装置30对移动电源9的夹紧力,又可在Y型轨道61(图15)上所处行程位置不同而弹力发生变化。作为一种实施例,夹块36上采用弹簧37的规格一致,弹力相当,可对移动电源9进行对中调整,使得移动电源9的充电端对准主控PCB板70的充电针座7,并且在拖运移动电源9出仓道时也能保持对中。这种弹性夹紧移动电源的方式,可适应移动电源尺寸波动,对移动电源9的夹紧兼容性较高。

再次参照图15,仓体下板60上设置轨道64,轨道64仓道63前后方向设置,与运载体体运动方向一致,用于导向运载体3的往复运动。本实施例中设置两条轨道64组合形成类似Y型,轨道之间的间距越靠近仓道口越大,而在靠近充电针座7的一侧则变小。当运载体3处于在靠近仓道口位置时,如图6所示,轨道64间距变大,夹块上的轮子34紧贴着轨道64的侧壁相应往外移位,夹块36就挤压弹簧37缩短从而分担部分弹力,此时弹簧37弹力部分作用在轨道64上,部分作用在移动电源9上,使得夹块36对移动电源9的夹紧力变小,这样用户用较小的力就可以取走移动电源或归还放入移动电源,同时保证夹块36仍持续保持对移动电源存在夹紧力,足够能夹紧移动电源进入仓道中。当运载体3处于在靠近充电针座位置时,如图5所示同,轨道间距变小,夹块上的轮子34就会脱离轨道的侧壁,夹块36就释放弹簧长度从而集中弹力作用在移动电源上,使得夹块对移动电源的夹紧力变大,对移动电源夹得更紧,能克服充电针座7的弹簧反力,从而夹紧移动电源9保持处于充电位置。

夹紧装置30的弹簧力根据所属轨道61位置而弹力发生变换,发挥不同用途:比如在用户需归还和放入移动电源进仓道63时,其夹紧装置30的弹力就变小,用户只需较小的力就能把移动电源9归还入仓道63内。比如在用户需租借和拿走移动电源时,夹紧装置30的弹力变小,用户只需较小的力就能把移动电源9从仓道63内取走。夹紧装置30拖运移动电源过程或移动电源在仓道中归位需充电时,其弹力变大,可克服充电针座上的小弹簧反力,可给移动电源提供较大的夹紧力让移动电源位于充电位置不动。

请再次参照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电源充电模组100包括一个电机8,电机8安装于仓体6上,并由电机盖83盖住。电机8的输出轴与螺杆87杻接,驱动螺杆87转动,螺杆87连接并驱动运载体3往复运动。在具体实施例中,运载体3上设置螺纹孔(未图标),螺杆87穿过运载体3的螺纹孔二者之间螺纹配合从而通过螺杆转动而驱动运载体3沿螺杆87长度方向作往复运动。电机8安装于仓体前端,螺杆87前端与电机8的输出轴转动配合,后端转动地插入仓体后壁设置的轴孔(未图标)中,运载体3穿设于螺杆87上由螺杆驱动作往复运动。移动充电模组100进一步设置有主控70,可以是由PCB板或芯片实现。本实施例的主控70采用主控PCB板,充电座7设置于主控PCB板上,主控PCB板安装于对应仓体侧壁(如后壁),充电针座穿过仓体侧壁上设置的充电座开孔朝向移动电源弹性伸出。电机8由主控70控制。充电模组100进一步设置微动开关86,主控70通过微动开关86来控制电机8。

运载体3由螺杆87驱动在仓道63内往返直行,运载体3与仓体侧壁之间通过滑动配合,从而将运载体3滑动地支撑于仓体6上,滑动配合可以是滑块与滑槽之间的配合,本实施例中,滑槽设置于仓体侧壁上,运载体的两侧壁32的外壁面上设置凸起的导柱作为滑块。

作为一种变换的实施例,夹块36与运载体侧壁下端的配合结构可相互换位设置,例如夹块36上设置柱体33,弹簧37套设在柱体33上,运载体侧壁上设置对应的导向斜坡362以及容纳滑槽363与弹簧配合。

凸轨366可以设置于运载体侧壁32上,而凹槽320设置于夹块36上,凸轨366嵌入凹槽320内二者之间相对滑动的配合。

在其它实施例中,弹簧37直接由其它弹性件如弹片、拉簧、片簧或弹性体或其它弹性部件取代,根据弹片、拉簧、片簧或弹性体的强度决定是否需要设置柱体33,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紧于夹块和运载体侧壁32,使二者之间弹性配合,且可相互靠近或远离地压缩或释放弹性件,从而夹紧装置30整体与移动电源两侧之间弹性夹持,可根据移动电源的宽度调节或者根据下板60上轨道之间的间隔宽度调节。

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夹紧装置30也可用于夹紧及拖行其它物件。本实用新型以移动电源作为被夹持物件为例,但其它物件的夹持及拖行也属于本实用新型夹紧装置的保护范围。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范围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