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弯角冲击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6993发布日期:2018-12-05 20:34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动弯角冲击扳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动扳手,特别涉及一种气动弯角冲击扳手。



背景技术:

气动扳手由于其消耗小,输出扭矩大而广泛应用于诸多机械领域。目前的气动扳手输出轴与机体方向一致,工作时在握把的反作用下,气动扳手容易晃动,尤其是在拆卸、安装一些大型机械螺帽时,不能提供足够的动力。

基于上述问题,公告号为CN20190060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气动扳手,该气动扳手包括一个长柱状的机体,机体的后方设有输气管接头,机体外表面设有开关,机体内的传动轴顶端设有一个主动锥形齿轮,主动锥形齿轮与一个被动锥形齿轮啮合,被动锥形齿轮啮合上固定有输出轴,输出轴可通过螺帽套管来拧动螺帽,主动锥形齿轮、被动锥形齿轮、传动轴位于壳体内。这种气动扳手输出轴与机体呈直角,使用时容易握持,适合应用于较为大型部件的螺丝固定、拆卸。

但是,这种气动扳手的主动锥形齿轮在与被动锥形齿轮配合传动时,若在传动过程中产生抖动现象,易导致与被动锥形齿轮固定连接的螺帽套管对螺帽不能有效的拧动,降低工作效率。同时,上述过程会加剧对锥形齿轮的磨损,以降低锥形齿轮的工作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动弯角冲击扳手,这种气动扳手可提高主动锥形齿轮与被动锥形齿轮配合传动时的稳定性,同时可提高锥形齿轮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气动弯角冲击扳手,包括机体以及位于机体内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一端设置有主动锥形齿轮,所述主动锥形齿轮的一侧设置有可与主动锥形齿轮相配合的被动锥形齿轮,所述被动锥形齿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输出轴,所述传动轴的一侧沿其轴向设置有若干相套接的第一轴承,其中远离所述主动锥形齿轮的第一轴承一侧设置有第一定位螺母,所述被动锥形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与机体之间设置有第二滚针轴承,所述输出轴的一侧沿其轴向设置有相套接的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定位螺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轴承的个数优选为两个且两个第一轴承相互抵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定位螺母与传动轴之间套设有第一滚针轴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轴承位于第二定位螺母以及被动锥形齿轮之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轴承的位置受到限制并且位于第一定位螺母以及主动锥形齿轮之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将第一轴承位于第一定位螺母以及主动锥形齿轮之间,使得第一轴承的位置受到限制,保证传动轴工作的稳定性,避免主动锥形齿轮在工作状态下产生抖动;

2、通过在被动锥形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与机体之间设置有第二滚针轴承。通过固定杆的设置,可使得被动锥形齿轮不会因为抖动而偏移转动位置,以提高被动锥形齿轮的工作稳定性。同时,第二滚针轴承可使得固定杆跟随被动锥形齿轮转动的过程中具有较好的转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结构剖视图。

附图标记:1、机体;2、进气接头;3、开关;4、传动轴;5、主动锥形齿轮;6、被动锥形齿轮;7、输出轴;8、第一轴承;9、第一定位螺母;10、第一滚针轴承;11、固定杆;12、第二滚针轴承;13、第二轴承;14、第二定位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气动弯角冲击扳手,包括机体1、位于机体1后端的进气接头2以及位于机体1外表面的开关3。机体1内设置有传动轴4,传动轴4的一端设置有主动锥形齿轮5,主动锥形齿轮5的一侧设置有可与主动锥形齿轮5相配合的被动锥形齿轮6。被动锥形齿轮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输出轴7,输出轴7一端可通过套管来拧动螺帽或螺丝等紧固件。

特别的,传动轴4的一侧沿其轴向设置有两个相互抵接的第一轴承8,其每个第一轴承8均与传动轴4相套接。其中一个远离主动锥形齿轮5一侧的第一轴承8抵接设置有第一定位螺母9,使得两个第一轴承8的位置受到限制并且位于第一定位螺母9以及主动锥形齿轮5之间,以保证传动轴4工作的稳定性,避免主动锥形齿轮5在工作状态下产生抖动。

进一步的,第一定位螺母9与传动轴4之间套设有第一滚针轴承10,由于滚针轴承具有传动效率高、发热量少的特性,因此可使得维护较为省事,在保证传动轴4工作的稳定性的同时,可提高扳手的使用寿命。

如图2所示,被动锥形齿轮6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1,固定杆11与机体1之间设置有第二滚针轴承12。通过固定杆11的设置,可使得被动锥形齿轮6不会因为抖动而偏移转动位置,以提高被动锥形齿轮6的工作稳定性。同时,第二滚针轴承12可使得固定杆11跟随被动锥形齿轮6转动的过程中具有较好的转动效率。

进一步的,输出轴7的一侧沿其轴向设置有第二轴承13,第二轴承13与输出轴7相套接。第二轴承1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定位螺母14。特别的,第二轴承13位于第二定位螺母14以及被动锥形齿轮6之间,使得第二轴承13的位置受到限制,以保证输出轴7工作的稳定性,避免位于输出轴7一端的套管发生抖动。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轴承8、第二轴承13、第一定位螺母9、第二定位螺母14、第一滚针轴承10、第二滚针轴承12以及固定杆11均位于机体1内部。

通过上述结构限制了传动轴4、主动锥形齿轮5、被动锥形齿轮6以及输出轴7的位移,进而加强了传动稳定性,避免了传动时抖动现象的发生。同时,可提高主动锥形齿轮5以及被动锥形齿轮6的使用寿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