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的三维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11337发布日期:2019-02-19 18:39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BIM的三维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撑架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BIM的三维支撑架。



背景技术:

BIM又名建筑信息模型或者建筑信息化管理或者建筑信息制造,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基础,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通过三维建筑模型,实现工程监理、物业管理、设备管理、数字化加工、工程化管理等功能。它具有信息完备性、信息关联性、信息一致性、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八大特点。将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项目参与方在同一平台上,共享同一建筑信息模型。利于项目可视化、精细化建造,是实现建筑业精细化,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工具。

在施工建筑过程中,少不了水泥预制板,有部分水泥预制板在加工场预先加工好再运输到建筑工地,为了节省场地,通常需要将加工好的水泥预制板临时叠放在一起,多的达十来层,层与层之间留有缝隙,一方面需要为部分衔接钢筋流出空间,防止压扁,另一方面方便铲车运输,现有技术中,两层水泥预制板之间用至少四块砖头支撑,其存在的问题是,要搬运砖头且要四次才能完成,砖头的位置间距不容易控制,用手扔时砖头较重还容易断。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号为CN201720312746.5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三维可调水泥预制板支撑架,包括:主杆;左副杆,其与主杆的左端固定;右副杆,其与主杆的右端固定;支撑块,四只,为长方块形状,四只支撑块中心分别与左副杆和右副杆的端头可转动地联接,当四只支撑块放置在两层水泥预制板之间时,能用支撑块宽或长的方向支撑。所述左副杆包括:第一左副套外杆,两根,相邻设置;第一左副套内杆,两根,分别相反方向插入两根第一左副套外杆内,第一左副套内杆能在第一左副套外杆内伸展或收缩,第一左副套内杆与所述的支撑块联接;所述右副杆与左副杆对称设置。

上述支撑架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1、在对左副杆与右副杆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的时候,需要手动拉长或收缩主杆的长度,调节不方便;

2、此支撑架在不使用的时候空间占有率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BIM的三维支撑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支撑架调节不方便以及存放空间占有率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BIM的三维支撑架,包括通过伸缩连接副相连的两个结构对称设置的伸缩支撑副,伸缩连接副通过两个结构对称的伸缩连接半副旋转连接,每个伸缩连接半副包括与另外一个伸缩连接半副相连的连接筒和螺纹连接在连接筒内的调节杆,两调节杆之间可拆卸连接有用于驱动两调节杆进行相向或相离运动的第一调节机构;

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每个调节杆均可拆卸连接的传动组件和可拆卸连接在两个传动组件之间的驱动组件,传动组件包括与调节杆可拆卸连接的螺母和与螺母螺纹连接的丝杆,两个丝杆相互相向设置的端部均开有花键槽;驱动组件包括安装座和设置在安装座上的蜗轮蜗杆配合件,蜗轮蜗杆配合件中的蜗杆两端均连接有弹性伸缩花键轴,弹性伸缩花键轴与丝杆的花键槽进行花键连接。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转动第一调节机构中的蜗轮,通过蜗杆、丝杆和螺母进行动力传递,即可快速的对两个伸缩支撑副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此调节过程方便、快捷且省力;

2、本支撑架中各个部件之间采用了可拆卸连接、旋转连接以及花键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便于快速的对本支撑架进行拆分或安装,大大减少了本支撑架的空间占有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BIM的三维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沿A-A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伸缩支撑副1、伸缩调节杆11、固定筒111、螺纹杆112、活动筒113、驱动轮114、支撑组件12、上支撑板121、下支撑板122、单向自锁调节器123、伸缩杆124、安装壳1231、“┐”形板1232、调节罩1233、棘轮1234、棘爪1235、伸缩连接副2、连接筒21、调节杆22、第一调节机构23、螺母231、丝杆232、蜗轮233、蜗杆234。

实施例

参考图1~图3所示:一种基于BIM的三维支撑架,包括结构对称设置的两个伸缩支撑副1,两个伸缩支撑副1通过伸缩连接副2相连,伸缩连接副2通过两个结构对称的伸缩连接半副旋转连接,每个伸缩连接半副包括与另外一个伸缩连接半副相连的连接筒21和螺纹连接在连接筒21内的调节杆22,两调节杆22之间可拆卸连接有用于驱动两调节杆22进行相向或相离运动的第一调节机构23,第一调节机构23包括每个调节杆22均可拆卸连接的传动组件和可拆卸连接在两个传动组件之间的驱动组件,传动组件包括与调节杆22可拆卸连接的螺母231和与螺母231螺纹连接的丝杆232,两个丝杆232相互相向设置的端部均开有花键槽;驱动组件包括安装座和设置在安装座上的蜗轮蜗杆配合件,蜗轮蜗杆配合件包括由啮合设置的蜗轮233和蜗杆234构成,蜗轮233转动安装在安装座上,蜗杆234通过多个套设蜗杆234上的套环连接到安装座上,且套环均与蜗杆234转动相连,蜗轮蜗杆配合件中的蜗杆234两端均连接有弹性伸缩花键轴,弹性伸缩花键轴与丝杆232的花键槽进行花键连接,为了便于调节弹性伸缩花键轴,使蜗杆234与丝杆232进行安装或拆分,在弹性伸缩花键轴上均设置有拨块;通过两伸缩连接半副采用的连接方式以及其他结构之间采用的可拆卸连接方式有利于对此三维支撑架进行快速的安装或拆卸,方便搬运且能够减少对此三维支撑架的收纳空间;转动蜗轮233通过蜗杆234和丝杆232进行动力传递,通过螺母231在丝杆232上的移动驱动调节杆22发生移动,两丝杆232上的螺纹旋向相反,使两调节杆22进行相向或相离运动,便于快速调节两个伸缩支撑副1之间的距离,对水泥预制板的支撑使用更佳的着力点。

所述伸缩支撑副1均包括伸缩调节杆11和伸缩调节杆11两端部均连接有支撑组件12,伸缩调节杆11均配合设置有驱动其伸缩调节的第二调节机构;伸缩调节杆11包括与调节杆22相连的固定筒111,固定筒111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12,螺纹杆112的两端均穿出固定筒111,且螺纹杆112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活动筒113,螺纹杆112两侧的螺纹旋向相反,支撑组件12与活动筒113相连,固定筒111外壁中部开有安装孔,固定筒111外壁上连接有位于安装孔一侧的齿轮壳,齿轮壳内转动连接有驱动轮114,驱动轮114穿过安装孔与螺纹杆112啮合;通过驱动轮114、齿轮壳和螺纹杆112构成第二调节机构,转动驱动轮114,使螺纹杆112发生转动,螺纹杆112进而驱动两个支撑组件12相互靠近或远离,便于快速的调节两支撑组件12之间的距离,对水泥预制板的支撑使用更佳的着力点;支撑组件12包括通过多个弹性支撑件相连的上支撑板121和下支撑板122,弹性支撑件可以为支撑弹簧,上支撑板121与下支撑板122之间还连接有驱动上支撑板121与下支撑板122相互靠近或远离的单向自锁调节器123,单向自锁调节器123包括连接在上支撑板121与下支撑板122之间的伸缩杆124,伸缩杆124包括与下支撑板122相连的固定段和与上支撑板121相连的活动段,伸缩杆124的活动段上设置有单向自锁调节件;单向自锁调节件包括套设在伸缩杆124的活动段上的安装壳1231,安装壳1231的外壁上转动连接有“┐”形板1232,“┐”形板1232包括与安装壳1231的外壁转动相连的竖板段和与竖板段垂直相连的横版段,“┐”形板1232的横板段外侧转动连接有调节罩1233,安装壳1231与“┐”形板1232的横板段上均开有活动孔,两活动孔中心在同一轴线上,安装壳1231内转动设置有套设在伸缩杆124的活动段上棘轮1234,棘轮1234配合设置有棘爪1235,棘爪1235包括与棘轮1234配合连接的棘爪1235的作用端和与棘爪1235的作用端相连的棘爪1235的棘爪连杆段,棘爪1235的棘爪连杆段依次穿过两活动孔后弹性连接在调节罩1233的内壁上;棘爪1235的作用端与棘轮1234配合连接,棘爪1235的作用端的作用面包括与棘轮1234的相邻两个轮齿中的一个轮齿进行卡死的直角面和与另一个轮齿进行相抵的斜面;通过棘爪1235的作用端与棘轮1234的结构设置实现了棘轮1234进行单向转动,反向转动的时候棘轮1234与棘爪1235之间形成了自锁功能,同时转动调节罩1233180度,使棘爪1235转动180度,棘爪1235与棘轮1234之间的连接位置发生改变,进而使棘轮1234进行单向转动的方向发生了改变;通过来回转动“┐”形板1232,使棘爪1235沿棘轮1234转动的转动的方向发生摆动,进而驱动棘轮1234发生转动,从而带动伸缩杆124的活动段远离或靠近伸缩杆124的固定段,实现上支撑板121与下支撑板122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对堆放的两块水泥预制板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便于实现对水泥预制板堆积过程中的空间占有率以及移动水泥预制板的时候有足够的空间来移动水泥预制板;活动孔的孔径大小的设置能够使棘爪1235在安装壳1231内沿活动孔的轴向方向移动且随“┐”形板1232发生转动,棘爪1235的作用端不会从安装壳1231内脱离。

使用时,将本支撑架安装好之后放置在水泥预制板上,通过第一调节机构23、第二调节机构和单向自锁调节器123调节好本支撑架的三维距离,然后将另外的水泥预制板放置在本支撑架上进行堆放。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