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捷式摩擦板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51040发布日期:2019-02-22 22:00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捷式摩擦板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夹具,特别涉及一种便捷式摩擦板夹具。



背景技术:

目前,摩擦板加工过程中,通常为人手拿取,由于高温,容易烫伤,操作慢,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捷式摩擦板夹具,解决了人手拿取,防止人员烫伤,操作快、效率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捷式摩擦板夹具,包括左夹臂、提轴、垫圈、螺母、轴销、右夹臂、固定套、固定板、轴套;所述固定套设于固定板下平面前后两端,并且通过焊接紧固;所述右夹臂设于固定套右侧前后两端,并且通过焊接紧固;所述轴套设于左夹臂右侧,并且轴套设于左固定套与右固定套中间;所述轴销与固定套、轴套中间圆孔相配合;所述固定板上端中间设有圆孔;所述提轴前端设有螺纹,并且穿过固定板上端中间圆孔;所述垫圈设于提轴前端,并且通过螺母紧固。

优选的,所述提轴一侧设有卡位圆环。

优选的,所述左夹臂与右夹臂为圆形钢材。

优选的,所述左夹臂、右夹臂为L斜平面向下,并且分别向内设有九十度折弯棒。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一种便捷式摩擦板夹具,固定套设于固定板下平面前后两端;右夹臂设于固定套右侧前后两端;轴套设于左夹臂右侧,并且轴套设于左固定套与右固定套中间;轴销与固定套、轴套中间圆孔相配合;固定板上端中间设有圆孔;提轴前端设有螺纹,穿过固定板上端中间圆孔;垫圈设于提轴前端,通过螺母紧固的技术特征。使得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不需要像传统便捷式摩擦板夹具一样;通过固定右夹臂,通过轴销与固定套、轴套,实现左夹臂自由张合,便于夹取摩擦板;通过提轴提取移动;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便捷式摩擦板夹具,包括左夹臂101、提轴102、垫圈103、螺母104、轴销105、右夹臂106、固定套107、固定板108、轴套109;

固定套107设于固定板108下平面前后两端,并且通过焊接紧固;

右夹臂106设于固定套107右侧前后两端,并且通过焊接紧固;

轴套109设于左夹臂101右侧,并且轴套109设于左固定套107与右固定套107中间;

轴销105与固定套107、轴套109中间圆孔相配合;

便于左夹臂自由张合夹取摩擦板;

固定板108上端中间设有圆孔;

提轴102前端设有螺纹,并且穿过固定板108上端中间圆孔;

垫圈103设于提轴102前端,并且通过螺母紧固。

优选的,提轴102一侧设有卡位圆环,便于限位。

优选的,左夹臂101与右夹臂106为圆形钢材。

优选的,左夹臂101、右夹臂106为L斜平面向下,并且分别向内设有九十度折弯棒;便于左右对称,提取摩擦板时起到紧固作用。

使用时:固定右夹臂,通过轴销与固定套、轴套,实现左夹臂自由张合,便于夹取摩擦板;通过提轴提取移动;固定套设于固定板下平面前后两端,并且通过焊接紧固;右夹臂设于固定套右侧前后两端,并且通过焊接紧固;轴套设于左夹臂右侧,并且轴套设于左固定套与右固定套中间;轴销与固定套、轴套中间圆孔相配合;便于左夹臂自由张合夹取摩擦板;固定板上端中间设有圆孔;提轴前端设有螺纹,并且穿过固定板上端中间圆孔;垫圈设于提轴前端,并且通过螺母紧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捷式摩擦板夹具,通过手提提轴,便于左夹臂张合,通过提起摩擦板,向下拉力,起到紧固作用;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