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冲击手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85367发布日期:2018-12-07 23:22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分体式冲击手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工具,具体地说是一种分体式冲击手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冲砸的手工具主要为钎子,由钎头、钎杆和钎尾三部分构成,常用圆钢的或六角的中空炭素钢制作。钎头具有一定硬度和刃角(一字形、十字形),并配以锤头等打砸工具使用,以之捶打钎尾部位,以提高打凿效果。常见的用于冲击的钎子结构比较简单,在长期使用时,其尾部的被砸部位不仅容易发生变形,影响打砸效果和效率,而且尾部变形容易发生滑锤,导致锤头等工具发生侧滑而砸手或砸坏被冲物体,精准度低,危险性大。

另外,现有的冲击钎的工作头与冲击杆之间为一体结构,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中作业时,需要用到各种结构或形状的冲击工具,需要携带的工具种类较多,不易于搬运和储藏。

电动冲击钎或气动冲击钎的冲击头和动力体虽然是分体可换装的,但也是卡式结构,其稀松的连接也不适合用于手动冲击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及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将多种冲击用工作头轮替使用的组合型冲击工具。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体式冲击手工具,包括外套筒、冲击杆和工具头部,所述冲击杆由所述外套筒一端的中央通孔插入其内部,外套筒内垂直中心轴线设置的缓冲垫,所述冲击杆的自由端安装有握手,所述外套筒的另一端设置有中空的内孔槽,槽壁上设置内螺纹;所述工具头部与所述外套筒的另一端组合安装在一起;

所述工具头部包括一体结构的连接杆、工作头部、工作杆部和连接套,所述连接杆与连接套为阶梯状的中空一体结构,连接杆外壁上设置与所述内孔槽相匹配的外螺纹,连接套外表面设置防滑纹;所述工作头部和工作杆部为一体结构,工作杆部插装于所述连接杆和连接套的内部,间隙处设置有橡胶填充物;

所述冲击杆置于外套筒内的一端为锥形结构的冲击头,冲击头与冲击杆为一体成型结构,且冲击头的大径端的外径大于外套筒活动端的中心通孔的内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缓冲垫为橡胶垫,其外形为圆形、方形或梅花形状中的一种,整体厚度为3-10㎜,其外围胶粘于所述外套筒的内壁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工作头为扁片状的梯形结构的铲体,其前端为刃口,工作头与连接杆结合处设置有工艺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工作头为扁片状的多边形结构的铲体,其前端为内凹的刃口,弧度为150-170°,工作头与连接杆结合处设置有工艺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工作头为截面是多边形的棱状结构,工作头与连接杆结合处设置有工艺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工作头为三棱锥或四棱锥中的一种。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内孔槽的槽底设置有用于缓冲的填充层,层厚为1-3mm。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杆的自由端设置有一端板,该端板的中央部位为向外的圆形凸起;所述工作杆部的长度大于连接杆的长度0.5-1mm,伸出部位置于所述圆形凸起内;所述圆形凸起部位与缓冲垫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这种冲击手工具是在现有冲击钎的基础上做出创造性的改进,将冲击杆和工作头部制作成便于拆卸和组装的可更换的分体式结构,钎体和钎头采用螺旋方式连接,连接材料为塑料,冲击杆与冲击头的作用面设缓冲垫,由于螺纹部分只承受来自外套筒很小的惯性作用力,螺纹又是塑料结构,一旦手动璇紧就不会在作业的震动中发生松动。另外缓冲垫的弹性能大大减小钎头对冲击杆的反作用力,使冲击力更有厚重感,冲击效果好,尤其是用在劈木柴和打冰洞时效果会更好,可根据不同工作环境随时更换不同力度和形状的工具头部,简单快捷,便于储运,适用面广,形成系列性的成套工具,成本低,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握手1、冲击杆2、外套筒3、冲击头4、缓冲垫5、工具头部6、内孔槽7;连接杆6-1、工作头部6-2、连接套6-3、工作杆部6-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参见附图1,这种分体式冲击手工具,包括握手1、冲击杆2、外套筒3、冲击头4、缓冲垫5、工具头部6、内孔槽7。

冲击杆2由所述外套筒3一端的中央通孔插入其内部,外套筒3内有垂直中心轴线设置的缓冲垫5,缓冲垫5为橡胶垫,其外形为圆形、方形或梅花形状中的一种,整体厚度为3-10㎜,其外围胶粘于所述外套筒的内壁上。缓冲垫的厚度根据实际冲击杆的长度进行设计,其外围胶粘于所述外套筒3的内壁上,二者粘接固定为一体。工具头部6与所述外套筒的另一端组合安装在一起,外套筒的另一端设置有中空的内孔,7,槽壁上设置内螺纹。

工具头部包括一体结构的连接杆6-1、工作头部6-2、工作杆部6-4和连接套6-3。连接杆与连接套为阶梯状的中空一体结构,连接杆外壁上设置与内孔槽相匹配的外螺纹,连接套外表面设置防滑纹。工作头部和工作杆部为一体结构,工作杆部插装于所述连接杆和连接套的内部,工作杆部外壁与连接杆内壁之间的孔隙处设置有橡胶填充物。

作为优选方案,冲击杆置于外套筒内的一端为锥形结构的冲击头4,冲击头4与冲击杆2为一体成型结构,冲击杆的自由端套装有握手1,一般握手1采用橡胶材质制作而成,与冲击杆粘接固定为一体。

连接杆的自由端设置有一端板,该端板的中央部位为向外的圆形凸起;所述工作杆部的长度大于连接杆的长度0.5-1mm,伸出部位置于所述圆形凸起内;所述圆形凸起部位与缓冲垫接触。当冲击钎冲击缓冲垫的时候,缓冲垫的另一面直接作用于圆形凸起及工作杆部的自由端。

工具头部与外套筒之间为组合式的可拆卸结构,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型号的工具头部进行安装。

实施例一

参见附图2,工作头6-2为扁片状的梯形结构的铲体,其前端为刃口,工作头与连接杆6-1结合处设置有工艺孔。

实施例二

参见附图3,工作头6-2为扁片状的多边形结构的铲体,其前端为内凹的刃口,弧度为150-170°,工作头与连接杆6-1结合处设置有工艺孔。

实施例三

参见附图4,工作头6-2为截面是多边形的棱状结构,工作头6-2与连接杆6-1结合处设置有工艺孔。作为优选,工作头为三棱锥或四棱锥中的一种。

内孔槽的槽底设置有用于缓冲的填充层,层厚为1-3mm,在工具头部通过螺纹旋进内孔槽之后,连接杆的自由端直接挤压填充层,当冲击头冲击缓冲垫时,整个外套筒会带着工具头部进行对工作部位的冲击,与此同时,填充层能够对连接杆起到进一步的缓冲和共振的作用,增大冲击力度,减小连接杆与内孔槽壁之间的硬摩擦,延长使用寿命。

该冲击钎使用简单、高效,使用中不会有伤手和落点不准的情况发生,而且用途广泛,可用于建筑清理、浇筑后修型、墙面开线槽、起瓷砖、清焊渣、冬钓打冰洞、劈木柴、采牡蛎、海洋设施表面清理等多种用途。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