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梁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17338发布日期:2019-06-26 00:53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主梁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支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主梁支撑架。



背景技术:

随着机器人性能不断完善,移动机器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不仅在工业、农业、医疗、服务等行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在城市安全、国防和空间探测领域等场合得到很好的应用。

其中,移动机器人底盘是承载机器人主体的重要部件;移动机器人上的各种功能组件都通过支撑件、第一固定件等固定在底盘上,如连接移动机器人的上部结构的主梁,目前,在移动机器人上,用于固定主梁的支撑架一般结构较为复杂,不仅导致移动机器人的底盘尺寸过大,而且增加了移动机器人的整体重量,不利于移动机器人的小型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式主梁支撑架,不仅可充分固定主梁,而且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主梁支撑架,包括主梁、主梁底座、固定机构和多个紧固件;

所述主梁底座上设有容纳槽,所述主梁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

所述主梁相对设置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固定机构;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支撑座和第一固定件,所述支撑座的一端设置在所述主梁底座上,所述支撑座的另一端支撑所述第一固定件;

所述紧固件依次穿过并固定连接所述主梁一侧的第一固定件、所述主梁和所述主梁另一侧的第一固定件。

本技术方案中,主梁的一端设置在主梁底座上的容纳槽内,可将主梁的底部进行固定,然后通过固定机构固定主梁的中部,即可实现主梁的充分固定,提高主梁的稳固性;主梁支撑架主要由主梁底座、固定机构和紧固件组成,不仅组成部件少,结构简单,而且可减小底盘的体积,有利于机器人的小型化,同时各个组成部件可单独进行加工,简化了加工工艺,提高了加工的便捷性。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主梁包括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所述第一主梁与所述第二主梁沿一所述固定机构至另一所述固定机构的方向设置,所述容纳槽包括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主梁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所述第二主梁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内。

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第三固定件,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主梁与所述第二主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三固定件设置在所述第一主梁与所述第二主梁之间;所述第二固定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下方,一所述第二固定件设置在所述第一主梁远离所述第二主梁的一侧,另一所述第二固定件设置在所述第二主梁远离所述第一主梁的一侧;所述紧固件依次穿过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主梁一侧的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主梁、所述第三固定件、所述第二主梁和所述第二主梁一侧的第二固定件。

本技术方案中,设置第二固定件和第三固定件,可增加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的连接稳定性,同时,将第三固定件设置在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之间,可用于支撑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防止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晃动。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垂直设置的纵向固定件和横向固定件,所述横向固定件设置在所述支撑座的另一端上,所述纵向固定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件上方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抵接。

本技术方案中,将纵向固定件抵接在第二固定件的上方,可通过第二固定件支撑第一固定件的一端,通过支撑座支撑第一固定件的另一端,增加第一固定件的稳定性。纵向固定件和横向固定件可为一体式,也可为分体式,为了降低第一固定件的加工难度,可将纵向固定件和横向固定件分别进行加工,然后通过螺栓或螺丝等进行连接固定。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主梁和所述第二主梁的横截面为U型;一所述第二固定件设置于所述第一主梁的U型槽内;另一所述第二固定件设置于所述第二主梁的U型槽内。

本技术方案中,将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的横截面设置为U型,在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具有一定承载力的情况下,可减少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的重量。同时将第二固定件分别设置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在U型槽内,可减小第二固定件占用的体积,使得主梁支撑件的结构更紧凑,体积更小。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所述第二容纳槽内分别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U型槽内。

本技术方案中,在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内设置限位件,可防止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在容纳槽内滑动,增强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的稳固性;并且,将限位件设置在容纳槽内,不会增加主梁支撑架的整体体积。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三固定件的两侧分别突出所述第一主梁和所述第二主梁设置,所述第三固定件的两侧突出所述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的边缘设有多个过线孔。

本技术方案中,在第三固定件的两侧设置多个过线孔,可根据线缆的类别走不同的过线孔,实现线缆的合理布置,方便后期对线缆的检修等。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支撑座包括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和所述第二支撑座分别位于所述主梁另一相对设置的两侧,所述第一支撑座与所述第二支撑座之间具有距离;所述第一固定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座和所述第二支撑座上。

本技术方案中,支撑座设为分离的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不仅可为第一固定件提供足够的支撑力,而且相比整块支撑座,可减小支撑座的整体重量。

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两个横梁,两个所述横梁分别设置在所述主梁另一相对设置的两侧,所述支撑座上设有两个安装孔,所述横梁的一端设置在所述主梁一侧的支撑座的安装孔内,所述横梁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主梁另一侧的支撑座的安装孔内。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紧固件包括螺纹端和T型端,所述紧固件的螺纹端依次穿过所述主梁一侧的第一固定件、所述主梁和所述主梁另一侧的第一固定件后与螺母螺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主梁支撑架,能够带来的有益效果为:主梁的一端设置在主梁底座上的容纳槽内,可将主梁的底部进行固定,然后通过固定机构固定主梁的中部,即可实现主梁的充分固定,提高主梁的稳固性;主梁支撑架主要由主梁底座、固定机构和紧固件组成,不仅组成部件少,结构简单,而且可减小底盘的体积,有利于机器人的小型化,同时各个组成部件可单独进行加工,简化了加工工艺,提高了加工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一种主梁支撑架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主梁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主梁支撑架的主梁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主梁支撑架的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主梁支撑架的第一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主梁支撑架的第二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主梁支撑架的第三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主梁支撑架的走线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主梁;11、第一主梁;12、第二主梁;2、主梁底座;21、容纳槽;211、第一容纳槽;212、第二容纳槽;213、分隔板;214、限位件;3、支撑座;31、第一支撑座;32、第二支撑座;4、第一固定件;41、纵向固定件;42、横向固定件;5、第二固定件;6、第三固定件;7、过线孔;8、走线固定件;9、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在本文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实施例一中,如图所示,一种主梁支撑架,包括主梁1、主梁底座2、固定机构和多个紧固件;主梁底座2上设有容纳槽21,主梁1的一端设置于容纳槽21内;主梁1相对设置的两侧分别设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支撑座3和第一固定件4,支撑座3的一端设置在所述主梁底座2上,支撑座3的另一端支撑所述第一固定件4;所述紧固件依次穿过并固定连接所述主梁1一侧的第一固定件4、所述主梁1和所述主梁1另一侧的第一固定件4。本实用新型的主梁1的一端设置在主梁底座2上的容纳槽21内,可将主梁1的底部进行固定,然后通过固定机构固定主梁1的中部,即可实现主梁1的充分固定,提高主梁1的稳固性;主梁支撑架主要由主梁底座2、固定机构和紧固件组成,不仅组成部件少,结构简单,而且可减小底盘的体积,有利于机器人的小型化,同时各个组成部件可单独进行加工,简化了加工工艺,提高了加工的便捷性。

在实施例二中,如图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在一些应用场景下,会出现主梁1为多根的情况,即主梁1包括第一主梁11和第二主梁12,第一主梁11与第二主梁12沿一固定机构至另一固定机构的方向设置,容纳槽21包括第一容纳槽211和第二容纳槽212,第一主梁11设置于第一容纳槽211内,第二主梁12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槽212内。主梁底座2为工字型,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横杆和设置于两横杆之间的竖杆,容纳槽21内设有分隔板213,将容纳槽21分为第一容纳槽211和第二容纳槽212。支撑座3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横杆上。当主梁1包括第一主梁11和第二主梁12时,优选地,为了充分固定第一主梁11和第二主梁12,主梁支撑架还包括第三固定件6,固定机构还包括第二固定件5,第一主梁11与第二主梁12之间具有间隙,第三固定件6设置在第一主梁11与第二主梁12之间,第三固定件6的底部固定在主梁底座2的分隔板213上;第二固定件5设置于第一固定件4的下方,一第二固定件5设置在第一主梁11远离第二主梁12的一侧,另一第二固定件5设置在第二主梁12远离第一主梁11的一侧;紧固件依次穿过并固定连接第一主梁11一侧的第二固定件5、第一主梁11、第三固定件6、第二主梁12和第二主梁12一侧的第二固定件5,紧固件可为塞打螺丝或螺栓等。设置第二固定件5和第三固定件6,可增加第一主梁11和第二主梁12的连接稳定性,同时,将第三固定件6设置在第一主梁11和第二主梁12之间,可用于支撑第一主梁11和第二主梁12,防止第一主梁11和第二主梁12晃动。

优先地,第一固定件4包括垂直设置的纵向固定件41和横向固定件42,横向固定件42设置在支撑座3的另一端上,纵向固定件41设置在第二固定件5上方并与第二固定件5抵接。将纵向固定件41抵接在第二固定件5的上方,可通过第二固定件5支撑第一固定件4的一端,通过支撑座3支撑第一固定件4的另一端,增加第一固定件4的稳定性。纵向固定件41和横向固定件42可为一体式,也可为分体式,为了降低第一固定件4的加工难度,可将纵向固定件41和横向固定件42分别进行加工,然后通过螺栓或螺丝等进行连接固定。为了增加第一固定件4的稳定性,固定机构还可包括多组支撑座3,然后将多组支撑座3平行设置以支撑第一固定件4。

优选地,第一主梁11和第二主梁12的横截面为U型;第一主梁11的开口朝向远离第二主梁12的一侧设置,第二主梁12的开口朝向远离第一主梁11的一侧设置,一第二固定件5设置于第一主梁11的U型槽内;另一第二固定件5设置于第二主梁12的U型槽内。将第一主梁11和第二主梁12的横截面设置为U型,在第一主梁11和第二主梁12具有一定承载力的情况下,可减少第一主梁11和第二主梁12的重量。同时将第二固定件5分别设置第一主梁11和第二主梁12在U型槽内,可减小第二固定件5占用的体积,使得主梁支撑架的结构更紧凑,体积更小。

优选地,第一容纳槽211和第二容纳槽212内分别设有限位件214,限位件214设置于U型槽内。限位件214的横截面为U型,第一容纳槽211内的限位件214的开口朝向远离第二容纳槽212的一侧设置,第二容纳槽212内的限位件214的开口朝向远离第一容纳槽211的一侧设置。当第一主梁11设置在第一容纳槽211内时,第一容纳槽211内的限位件214位于第一主梁11的U型槽内,当第二主梁12设置在第二容纳槽212内时,第二容纳槽212内的限位件214位于第二主梁12的U型槽内,在第一容纳槽211和第二容纳槽212内设置限位件214,可防止第一主梁11和第二主梁12在容纳槽21内滑动,增强第一主梁11和第二主梁12的稳固性;并且,将限位件214设置在容纳槽21内,不会增加主梁支撑架的整体体积。

优选地,第三固定件6的两侧分别突出所述第一主梁11和所述第二主梁12设置,所述第三固定件6的两侧突出所述第一主梁11和第二主梁12的边缘设有多个过线孔7。在第三固定件6的两侧设置多个过线孔7,可根据线缆的类别走不同的过线孔7,实现线缆的合理布置,方便后期对线缆的检修等。过线孔7为半圆弧型,为了方便线缆的安装和更换,可在过线孔7上设置可拆卸的走线固定件8,走线固定件8上设置多个半圆弧型孔,与半圆弧型的过线孔7一一对应设置。

在实施例三中,如图所示,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支撑座3包括第一支撑座31和第二支撑座32,第一支撑座31和第二支撑座32的结构可相同,也可不同,只要第一支撑座31和第二支撑座32可支撑第一固定件4即可。第一支撑座31和第二支撑座32分别位于主梁1另一相对设置的两侧,第一支撑座31与第二支撑座32之间具有距离;第一固定件4设置在第一支撑座31和第二支撑座32上。主梁1相对设置的两侧与主梁1另一相对设置的两侧不同,比如当主梁1相对设置的两侧是指沿主梁1的长度方向的两侧时,主梁1另一相对设置的两侧则是指沿主梁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反之亦然。当主梁1包括第一主梁11和第二主梁12时,主梁1相对设置的两侧是指沿第一主梁11至第二主梁12的方向,主梁1另一相对设置的两侧是指与第一主梁11至第二主梁12的方向垂直的方向。支撑座3设为分离的第一支撑座31和第二支撑座32,不仅可为第一固定件4提供足够的支撑力,而且相比设置整块支撑座3,可减小支撑座3的整体重量。第一支撑座31靠近第二支撑座32的一端边缘还设有多个半圆弧型的过线孔7,第二支撑座32靠近第一支撑座31的一端边缘也设有多个半圆弧型的过线孔7,过线孔7上设置有可拆卸的走线固定件8,走线固定件8上设置多个半圆弧型孔,与半圆弧型的过线孔7一一对应设置。在支撑座3上设置过线孔7,可合理布置线缆的走线,防止线缆过多时,线缆走线混乱,不利于后期对线缆的维护。

优选地,主梁支撑架还包括两个横梁9,两个横梁9分别设置在主梁1另一相对设置的两侧,支撑座3上设有两个安装孔,横梁9的一端设置在主梁1一侧的支撑座3的安装孔内,横梁9的另一端设置在主梁1另一侧的支撑座3的安装孔内,通过横梁9连接主梁1两侧的两个支撑座3,使得支撑座3更稳固。当支撑座3包括第一支撑座31和第二支撑座32时,第一支撑座31和第二支撑座32上分别设有一个安装孔,以安装横梁9。

优选地,紧固件包括螺纹端和T型端,紧固件的螺纹端依次穿过主梁1一侧的第一固定件4、主梁1和主梁1另一侧的第一固定件4后与螺母螺接,以固定连接第一固定件4和主梁1,如紧固件为塞打螺丝,主梁1、支撑座3、第一固定件4、第二固定件5、第三固定件6和主梁底座2上均设有通孔,以安装紧固件。同理,紧固件的螺纹端依次穿过第一主梁11一侧的第二固定件5、第一主梁11、第三固定件6、第二主梁12和第二主梁12一侧的第二固定件5后与螺母螺接。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